(共59张PPT)
母亲,延安!
我们终于回来了!
视频导入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及“信天游”的特点,学习比兴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2.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感受作者抒发的浓郁的故乡亲情,培养爱家爱国的情感。
第一课时
---朗读《回延安》
作者名片
贺敬之,1924年生,当代诗人、剧作家。曾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主要作品有《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等。出版有诗集《放歌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等。
背景链接
《回延安》是贺敬之1956年从北京重回阔别十年之久的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后写的。在大会期间,作者受到延安人民的热烈欢迎,也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激起昂扬的诗情,萌生了创作冲动,写下了诗作《回延安》和散文《重回母亲的怀抱——回延安》。
延安简介
由于国民党的疯狂围剿,中国共产党被迫开始长征,而延安就是中央红军万里长征的最终落脚点。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13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在革命的年代里,延安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一直影响着中国几代人的三种精神: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革命中的延安”,从抗日战争起,延安就一直处于战争的最前沿。全国各地的爱国青年纷纷奔赴延安进行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的大生产运动”,由于国民党的封锁,在毛主席的号召下,延安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毛主席亲自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新知讲解
信天游
是陕北民歌的一种形式,它的曲调纯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歌词通常为两句一段,长度由一段至几十段不等。每句字数不定,但基本上以七字句为主。句中多用叠字句。多用比兴、夸张等手法。歌手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有时旋律上稍加变化。
朗读诗歌
朗读全诗提示
读出特色
(1)要注意两句一韵的特点,读出韵味,每小节停顿适当。
(2)共五章,第一章速度较快,以突出心中的激动;第二章,适当减慢,突出怀念和感激之情;第三章,注意节奏的轻快,突出亲切和热烈;第四章,注意用明朗的语调,突出喜悦、赞美之情;第五章,朗读时注意加强力量,以歌颂的语调将激情集中、强烈地表达出来。音量要适中。
(3)既要注意每一章的特色,又要注意整体上的联系和内容上的对照、比较,在朗读时体现出诗歌内容的层次和感情的层次。邹垚娟
一
激动、喜悦
二
深厚
三
真挚、亲切
四
热情、明快
五
激越、昂扬
读出感情
诗歌的情感不是单调的,而是多层面的。
激情
回到延安时激动万分
喜情
见到亲人时喜不自胜
豪情
展望延安未来豪情万丈
再读诗歌,说说每章的主要内容,并用三个字给每章起个名字。
一
二
三
回延安
忆延安
话延安
表达重返延安时的激动之情,以及见到延安亲人时的喜悦之情。
追忆当年在延安的生活,表达对延安的感激之情。
描写亲人欢聚时的热烈场面,表达亲人之间的喜悦之情。
描述延安城新面貌,表达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之情。
回顾延安的光辉历史,展望延安的美好前
程,表达诗人的惜别之情。
四
五
看延安
祝延安
读出大意
饱蘸深情唱延安
歌唱延安
课堂练习
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糜子(mí) 延安(yán) 柳林铺(pù)
B.心窝(wō) 白羊肚(dù) 油馍(mó)
C.肩膀(bǎng) 眼眶(kuāng) 登时(dēng)
D.气喘(chuǎn) 浪花(làng) 明镜(jìng)
D
【解析】A项中,“糜”应读“méi”;B项中,“肚”应读“dǔ”;C项中,“眶”应读“kuàng”。
2.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B.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C.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D.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解析】A项应为“一头/扑在/亲人怀”。
A
3.下列句子中运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比喻)
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夸张)
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借代)
D.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解析】A项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A
第二课时
---品读《回延安》
品读诗歌
第一章
齐读第一章,你从哪些语句中能读出诗人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连用“莫要”“莫把”两个带有祈使语气的词语,表达了诗人重回延安时无法克制的激动心情。
用“抓”“贴”两个动词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无限欣喜与热爱之情。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搂”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延安魂牵梦萦的思想感情。
作者用表示祈使语气的词语、准确的动词,来表达其内心的激动之情。
——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登山凭眺,可纵观圣地全貌。“只有登上宝塔山,才算真正到了延安”。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运用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延安称作母亲,生动形象地抒发了回到延安时欢喜激动的心情。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杜甫川、柳林铺、红旗拟人化,表现出作者重回故地的激动和无限喜悦之情。
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达其内心的激动之情。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指延安的父老乡亲们;“迎过延河来”表现了延安父老高涨的热情。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一个“扑”字干净利落地写出了作者看到延安的亲人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这一章是如何新颖地写出作者临近延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的?
(1)用表示大幅度动作的富有力度的动词,来反映其内心的激动,如“抓、贴、搂、扑”等。“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外在的动作,传神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如果只是运用“激动”“兴奋”等词语,势必无此效果。
(2)省略号的运用能启发读者的想象,使人觉得诗歌除了形诸文字的内容之外,还有不尽之意,无法一一陈说,从而让读者去体味、联想。
(3)拟人化的环境描写反映出的恰恰是诗人内心的自我感受。与其说是“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倒不如说这是诗人的心儿在歌唱、欢笑。
第二章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二章,思考这一章是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当年延安生活的,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运用比兴,以“树”起兴,写出了诗人与延安亲人血肉相连的亲密关系。连用三个“亲”字,写出了诗人对延安的感受。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对此,宋代朱熹有比较准确的解释。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方法指导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运用比兴手法,写诗人如羊羔一般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写出了延安母亲对诗人的养育之恩。
这一章第2节写出自己和延安山水、延安人民密不可分的关系。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火热的战斗和学习的生活
第3节写出延安人民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第4节写出自己投身大生产运动中锻炼、学习。
这三个兴中兼比的诗节,又构成排比的形式,逐节递进地表现出诗人和延安、延安人民的亲密关系。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党的培育之恩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对母亲延安的怀念和感激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
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渲染延安人民热情招待客人的浓烈氛围。
“不透风”“脚步声”写出了来团聚的人多。
表现出老人见到当年共同战斗过的诗人而满心欢喜的情景。
第三章
说说作者是如何描述团聚的热烈场面和三代人欢喜、变化及畅谈的情景的。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争抢”写出孩子们的天真活泼,显示了亲人团聚时的高兴心情。
诗人选取具有地方特色的物品,老少三辈人济济一堂,欢声笑语,真实动人的情景跃然纸上。
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亲人团聚时热烈交谈的情景,表现了人们欢欣激动的心情。
分析诗歌第三章是如何描绘诗人和亲人热烈欢聚的动人情景的。
诗人在这里通过描写延安乡亲对诗人的盛情接待的情景表达了炽热的感情。写亲人欢聚的场面,突出了烧热的炕、生起地上的木炭火,热上加热,选取有地方特色的食物,既亲切又真实地写出延安人民争先恐后看望诗人的情景。
首先
诗歌描写老、中、青三代人与诗人的对话,突出了亲人欢聚的情景。
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话题由延安而飞越千山万水,内容从全国形势到长江、黄河汹涌澎湃。由延安看到全中国,由10年前想到今天可喜的变化。
第四章
第四章的中心句是什么?
“母亲延安换新衣”
诗人是怎样围绕这一中心展开描写的?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明变化大,看也看不过来。
过渡句,承上启下,写出了延安城在诗人心中鲜明生动的形象。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换新衣。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给人鲜明可爱的印象。
运用排比和叠词,富有陕北方言的特色,突出延安城一派整齐优美、兴旺发达的景象。
第五章
朗读第五章,说说作者是怎样简练地写出延安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的。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使人联想到大好的革命形势,写出了延安在革命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脚印”既是人民领袖的脚印,也是中国革命的脚印。
“照”字揭示了革命思想的指导作用。“喊”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延河滚滚的涛声,气势非凡。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以豪迈的语气再次抒发诗人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延河”代表着延安的革命精神,表明延安革命精神将领导人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
诗歌第五章诗人除了歌颂延安人民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又表达了自己内心怎样的愿望?
这一章艺术地概括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呼应前文,热切期望英雄豪迈的延安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永远站在最前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愿望:革命战士继承革命传统,发扬延安精神,奋勇前进。
课堂总结
再回延安
喜极而泣,这里有热情淳朴的延安人
欣喜若狂,这里有日新月异的延安城
豪情万丈,这里有永不磨灭的延安魂
1.下列各句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登时:立刻
B.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脑畔上:头上
C.我梦见鸡毛信来 鸡毛信: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D.天南海北想着你 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地方又各不相同
B(“脑畔上”本诗中是指“窑洞的顶上”。)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2.诗人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革命延安圣地的地方色彩。请按下面的提示写出有关诗句。
①延安人特殊的居住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
②延安人喜爱的衣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延安人居室的装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延安人待客的食物___________
米酒油馍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3.下面各句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①千声万声呼喊你________
②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________
③双手搂定宝塔山________
④母亲延安就在这里________
比喻,抒发了诗人离别延安十年后,再踏上延安土地时的兴奋、激动,以及见到亲人的喜悦心情。
课堂练习
夸张,表达了诗人对延安朝思暮想的浓厚感情。
拟人,作者把河水村庄看做亲人,表达了它们无比亲切、真挚、热爱的感情。
夸张,表现了对母亲的眷恋和怀念的深情。
第三课时
---探究《回延安》
合作探究
1.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情感的
诗人是按照回延安的过程这一线索来抒发情感的。
诗人通过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颂延安五部分内容来倾吐自己的感情。
诗人踏上延安的土地、见到延安的亲人,从“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地贴在心窝上”“一头扑在亲人怀”等诗句看出,诗人产生的是激动、喜悦的感情;
诗人回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描写和延安亲人欢聚畅谈的情景及看到延安的新面貌之后,爱延安、爱革命、爱人民的感情达到了高潮;
当诗人又要离别延安时,从结尾两句诗可以领会到,诗人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上升到了巅峰。
2.如果把题目“回延安”改成“去延安”或“到延安”,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回”字作为全诗的诗眼,说明作者犹如一个远离家乡、久别母亲的孩子回到家乡,回到母亲的怀抱。表达出作者与延安有一段特殊的经历和特殊的感情,也展现了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赞颂,如果改为“去”或“到”则没有这样的效果。
3.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试选两三个诗节做简要分析。
“带”“来”“怀”字字押韵,诗行错落有致,读起来高亢悠远,充满了韵律美。上句比兴,下句道出真意。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4.作者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来写这首诗有什么好处?
第一,抒情性强。
第二,描写陕北农村生活场景,富有地域特色。
第三,语言上具有信天游的某些特点,让诗作仿佛有口头传唱的意味。
概括主题
《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回忆延安的战斗生活,赞颂延安的巨变,展望延安的未来,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了心中对母亲延安的眷恋。
写作特色
比兴、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每节的第一句话常用“比”或“兴”,目的是引出第二句话的内容,如“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
大”,第一句话以“比”开头,用羊羔吃奶比喻第二句话中战士的成长,目的是说明延安母亲对延安儿女的养育之恩,同时也写出了延安儿女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诗中“双手搂定宝塔山”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对延安的热切思念;“一口口米酒千万句话”则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亲人重逢时话语之多。
诗中的枣园、窑洞、宝塔山、糜子等事物都带有延安的色彩;“登时”“莫要”“几根根”等,取自陕北方言。诗歌表达的是对延安的深厚感情,所以诗中景物的描写、形式的采用,以及全诗的遣词造句,都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使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统一。
鲜明的地方色彩。
诗中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描摹了当地的生活细节和场景。试找出几处,感受陕北的地域风俗。
“几回回”“一口口”“几辈辈”是陕西方言,表示数量多。“树根根”“羊羔羔”“眼眶眶”“白生生”等,都是陕北“信天游”式的言语,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米酒油馍木炭火”“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等都是打上延安烙印的景象,有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拓展延伸
“延安精神”内涵
延安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延安精神既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理想,又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英雄气概。
延安精神的内涵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今天,这种“延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吗?
(师)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浪潮!
(女)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男)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
(师)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齐)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教师寄语
延安是历史的教科书,也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的精神宝藏,值得我们去钻研。让我们发扬“延安精神”,刻苦学习,为祖国建设献策献力。
而今研学旅行,号召同学们重回红色之都
——“延安”,主要是希望大家:
1.回溯延安历史;
2.宣讲延安精神。
课堂练习
1.关于《回延安》,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是流行于北方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议论,亦可叙事。B.几回回:一回又一回。陕北方言里,量词往往用叠字,表示数量多。课文中另有“一口口”“几辈辈”等,都有“一×又一×”的意思。C.全诗是以诗人离别十年后重返延安的激动心情为线索的。D.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产生了无限的兴奋和喜悦,抒发了其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切怀念和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答案:C。解析:在《回延安》一诗中,线索是“回延安的过程”而不是心情。
2.下列各句对比兴手法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借树梢、树枝、树根的密不可分,来比喻这里的革命战士团结。)B.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如同羊羔吮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母亲用乳汁养育了孩子,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写出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之恩。)C.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先说山上的产物,以引起下文的“红旗”和“书”,“红旗”和“书”是“我”当年在延安的斗争生活和学习生活的写照。)D.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歌颂了党的领导,以红旗飘引起说革命事业的发展。)
答案:A 解析:这里借树梢、树枝、树根的密不可分,来比喻“我”和延安及延安亲人密不可分的关系。
课堂练习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1)诗歌采用了什么形式 节选的这几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羊羔羔”一句有什么含义
(3)“母亲”指 ,这里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 ___________的深厚感情。
(4)“……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5)理解下列诗句的含义。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信天游。回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
“我”对延安母亲的眷恋就像羊羔羔吃奶望着妈一样。
延安 比喻 与延安人民亲密
拟人。表达了延安对诗人深厚的感情。
概括了延安对“我”在生活、思想上的抚育和培养。
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诗。
2.课外阅读莫耶《延安颂》、祁念曾《延安,我把你追寻》、曹靖华《小米的回忆》、吴伯箫《记一辆纺车》及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延安精神”。
3.查找有关信天游的资料,积累一两个优美的信天游歌词。
板书设计
回延安
回延安——抒写久别重逢的激动和喜悦
忆延安——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
话延安——描绘见到亲人的热烈场景
看延安——描画延安城的崭新面貌
祝延安——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示继续革命的征程
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