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机械与功(3)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甲所示,木块放在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做直线运动,在相同水平面上两次拉动木块得到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第1、2两次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速度分别为、;如果运动时间相同,拉力所做的功分别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B.;;
C.;; D.;;
2.下面四种情形中,若杠杆始终保持平衡状态且不计甲、乙、丁杠杆的自重,则对所施加力的大小变化情况作出的判定正确的是( )
A.甲:用一个始终垂直于杠杆的力提升重物,所施加的力将先变小后变大
B.乙:杠杆始终静止,F1经顺时针方向到F2过程中将先变小后变大
C.丙:用一个始终竖直向上的力提升重棒,所施加的力将大小不变
D.丁:用一个始终水平向右的力提升重物,所施加的力先变小后变大
3.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钩码总重G为1.0N,钩码上升高度h为0.1m,测力计移动距离s为0.3m,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A点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实验中,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F为0.5N。若杠杆的本身的重力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对杠杆做的额外功为0.1J
B.匀速竖直拉动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先变小后变大
C.若将钩码从A点移到B点,用同样的方式将钩码提升0.1m,则机械效率降低
D.若将钩码从A点移到B点,用同样的方式将钩码提升0.1m,则机械效率升高
4.剪刀属于杠杆的一种,现用如图所示的剪刀剪断一根牙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剪刀一定是省力杠杆 B.该剪刀一定是费力杠杆
C.该剪刀不可能是等臂杠杆 D.该剪刀可以是省力杠杆,也可以是费力杠杆
5.小明用四个完全相同的滑轮进行实验,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他用相同的时间把质量相等的重物G提升了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F2,拉力做的功分别为W1、W2,拉力的功率分别为P1、P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1、η2(忽略绳重与摩擦)。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6.如图1所示,水平路面由三段长度相等的粗糙区域组成。在2N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块(体积忽略不计)从区域①的最左端从静止开始运动,在刚进入区域③时撤去拉力,物块最终停在区域③的最右端。图2为物块在区域①和②上运动的v﹣t图象。则( )
A.拉力在区域①中做功的功率比②的小 B.物块在区域①上所受的摩擦力等于2N
C.物块在区域③上运动的时间可能为1s D.区域①路面的粗糙程度比②的大
7.利用四个相同的滑轮,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用同样的时间,把质量相等的重物G提升了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甲、F乙,拉力做的功分别为W甲、W乙,拉力的功率分别为P甲、P乙,机械效率分别是η甲、η乙(忽略绳重与摩擦),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W甲<W乙 P甲=P乙
B.F甲<F乙 η甲=η乙
C.W甲>W乙 P甲>P乙
D.F甲>F乙 η甲>η乙
8.体重为60kg的工人利用如图滑轮组将一质量为80kg的重物A匀速提升1m,此时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不计绳重与摩擦,g取10N/kg),小明对此工作过程及装置作出了以下论断:
①动滑轮重为200N
②此过程中,工人对绳的拉力做功1000J
③重物匀速上升过程中,它的机械能增大
④若增大重物A的质量,该工人用此滑轮组匀速拉起重物时,效率不可能达到90%
关于小明的以上论断 ( )
A.只有①③正确 B.①②③④都正确
C.只有①②③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二、填空题
9.如图用F=10N水平拉力使重力为100N的物体A,沿水平方向在3s内匀速直线运动了1.5m,机械效率η为80% 。则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_________。
10.如图所示,重力为50牛的木块A在拉力F1作用下,10秒内沿水平面匀速前进了50厘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牛,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_,F1所做的功为__________焦,功率为________瓦。
11.如图所示是一块厚度相同、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形板,它的边长为18厘米,如果在板上截去阴影部分,剩余部分的板的重心离A点的距离为______厘米。
12.如图所示,用平行于斜面、大小为2.5N的拉力F,将重为3.6N的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至顶端,则有用功是______J,机械效率是______,摩擦力为______N。
13.如图,用固定在墙上的三角支架ABC放置课外阅读书籍如果A处螺钉松脱,则支架会绕________点倾翻。已知AB长40cm,AC长30cm。书架上书的总重力为150N,正好处在AB中点处,则A处螺钉的水平拉力为___________N(支架重力不计)为了安全,书架上放书的位置应尽量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墙壁。
14.如图所示,轻质杠杆AB可以绕O点转动,OA∶OB=1∶3,A端用细线悬挂一质量为7.9kg的空心铁球。当铁球二分之一体积漫入水中,在B端施加15N竖直向下的拉力F时,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杠杆的A端受到的拉力为_____N,铁球空心部分的体积为_____m3(ρ球=7.9×103kg/m3)。
15.如图所示,动滑轮重 20N,所吊重物 B 重 80N,物体 A 重 240N,此时物体 B 恰好以 1m/s的速度匀速下降。不计绳重、绳子的伸长和滑轮组内部的摩擦。求:
(1)水平面对物体 A 的摩擦力是_______N;
(2)若将重为 40N 的物体 C 悬挂于物体 B 的下方,现要使物体 B 和物体 C 一起恰好以 2m/s的速度匀速上升,则要对物体 A 施加水平向右拉力 F 的功率为_______W。
三、实验题
16.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如图从左到右分别为第1、2、3次实验装置;
(1)实验中应竖直向上 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2)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的数据,可得出结论:
次数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有用功W有/J 测力计拉力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总功W总/J 机械效率η
1 2 0.1 0.2 0.9 0.3 0.27 74.1%
2 4 0.1 0.4 1.6 0.3 0.48 83.3%
3 4 0.1 1.1 0.5 0.55
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______(选填“高”或“低”);
(3)第3次实验中所做的有用功是 ______J,机械效率是 ______;
(4)第3次实验中动滑轮个数比第2次实验多,通过分析,动滑轮自重增大,所做的额外功将 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因此,比较第2、3次实验可得出结论:在 ______一定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自重有关。
17.物理实践小组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他们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杠杆处于如图甲所示的静止状态,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调节平衡后,如图乙在支点两侧挂上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的目的是___________。若在A、B处下方再各挂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可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答出一种即可);
(3)接着小组同学又利用图丙装置继续探究,在杠杆D处挂上2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丙所示,此时弹簧测力示数为___________N,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F1,钩码处绳子拉力为阻力F2,多次调整力和力臂的大小进行测量,当杠杆水平平衡时发现:F1L1总是大于F2L2,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
(4)实验完后,他们又做了图丁的探索:找了一根长为L,重为G0的完整铅笔,把的铅笔伸出桌子边缘,用细线在铅笔B端挂物体,当物体重力G=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时,铅笔A端刚好会被翘起。
四、计算题
18.如图甲所示,轻质杠杆可绕O点无摩擦转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滑轮组,滑轮上所有绳子都是竖直的,绳子拉在小明的手上。小明两只脚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小明不拉绳子站立在水平面上的时候对地面的压强为;当小明通过该装置提起重为的重物并保持杠杆水平静止时,人对地面的压强改变了;将如图乙的底面积为的柱形容器移动到重物正下方并让重物完全浸没在容器的液体中(液体未溢出);此时人对地面的压强再次改变了。
求:(1)小明的质量;
(2)动滑轮的重力;
(3)容器中液体对杯底的压强变化量。
19.用如图所示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350N的物体,人对绳的拉力为200N,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动滑轮重力;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在此过程中,物体在5s内匀速上升了2m,求拉力的功率;
(4)如果人的体重为500N,拉动过程中绳始终未断裂,他用此滑轮组能提升的最大物重是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C
3.D
4.D
5.D
6.A
7.B
8.B
9.16N
10. 20N 10 1
11.7
12. 0.72 72% 0.7
13. C 100 靠近
14. 45 0.0056
15. 50 480
16. 匀速 高 0.4 72.7% 增大 物体的重力
17. 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便于测量力臂 将悬挂在B处的钩码向左移动2格(答案合理即可) 3.3 杠杆自身重力对杠杆的平衡有影响 1.5G0
18.(1)60kg;(2)40N;(3)3.75×103Pa
19.(1)50N;(2)87.5%;(3)160W;(4)950N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