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6 15:48:4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 9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春风送暖入屠苏”中“屠苏”指的是(  )
A.一种丝带 B.一种植物 C.一种酒 D.一种工具
2.“遍插茱萸少一人”中“遍”的意思是( )
A.全部 B.量词,次,回 C.又
3.“爆竹声中一岁除”中“除”的意思是( )
A.台阶 B.过去 C.数学上求商的方法
4.“遥知兄弟登高处”中“兄弟”的意思是( )
A.哥哥 B.弟弟 C.哥哥和弟弟
5.北宋王安石的《元日》一诗中没有写到的习俗是( )
A.放爆竹 B.换桃符 C.吃汤圆
二、诗词曲鉴赏
古诗检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6.把古诗补充完整。
7.这首诗的作者是 ____代诗人 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的情感。
8.这是一首思乡诗,你还知道哪些思乡诗,请写出其中的一首。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清明
[唐]杜牧
清明①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②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③。
【注释】①清明:节气名,在阳历每年4月4日或5日。②酒家:酒店。③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后人遂以它来命名以产酒著名的地方。
9.诗的第一、二句交代了写作的时间是_______,天气是_______,作用是_______。
10.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呢?
_____________
11.行人问牧童什么?牧童回答了吗?
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12.理清脉络。
1.《元日》中“元日”指________________,该诗描写的是________的欢乐、热闹景象。具体写了元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明》一诗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________”表现了人们的悲伤情绪。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九月九日是我国的________节,深切地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______的思念之情。其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文朗读。
1.课文共( )首古诗,我已朗读了( )遍课文,我能把课文读得(选一选):
正确□ 流利□ 有感情□
2.边读边在课文中圈生字,画生词,不明白的画上“?”
3.《元日》的作者是( )朝的( ),《清明》的作者是( )朝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 )朝的( )。
四、语言表达
1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读这两句诗,想一想,行人可能会说“__________________”;而牧童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15.口语交际。
如果遇到下面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劝告这位同学?
有位70多岁的老爷上了公交车,车上的人很多,老爷爷被挤到了小明的座位下,可是小明却假装没有看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清明
也许是三月,也许是四月,在江南。
雨像一位喋喋不休的老者,把一些纷纷扬扬的语言,洒进山村的每一个角落。乡间小路上,撑油纸伞的诗人,沉思的诗人,被几朵落花打醒。
披蓑戴笠的行人,在闲闷了一个冬季后,又满脚泥泞地开始了行色匆匆的奔波。他们忧郁的神情,是被这场潇潇不息的雨搅得无可奈何,还是担心又一季两手空空呢?出门在外真的不易啊!望着渐渐模糊的背影,诗人不觉轻轻喟叹。
远处的树阴下,避雨的牧童,骑在牛背上吹响了柳笛。断断续续的音符轻轻滴落在绿叶上,草丛中,宛如一些透明的、纯真的梦。
诗人连忙凑上去,慈爱地问:“孩子,这附近有酒家吗?”
少年抬起握着牧鞭的手,指向了前方。黄昏中,村廓朦胧,一家茅屋上有一面小旗在风雨中悄悄摇曳:杏花村。
这时候,酒店的灯突然亮了,像家人温柔的眼睛。看着看着,诗人就有点醉了。
16.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不休 ______不息 ______摇曳 ______模糊
17.照样子写词语。
行色匆匆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断断续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8.下面两个句子分别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请你指出来。
(1)雨像一位喋喋不休的老者,把一些纷纷扬扬的语言,洒进山村的每一个角落。( )
(2)断断续续的音符轻轻滴落在绿叶上,草丛中,宛如一些透明的、纯真的梦。( )
19.“酒店的灯突然亮了,像家人温柔的眼睛。”这个句子表达的感情是( )
A.喜爱酒店那温柔的灯光。
B.酒店的灯光让人沉醉。
C.通过酒店的灯像家人的眼睛,表达出对家乡的思念。
20.为杏花村酒店拟一条广告招牌。(10个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选选,填填。
短文描写的景色是( )季,地点是( )。
A.秋、北京 B.春、江南
22.短文是通过( )的眼睛来观察清明时节的景物的。
A.行人 B.老者 C.诗人 D.牧童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春风送暖入屠苏”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全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其中,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诗意: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2.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中字词的理解和分析,此句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本句意思是: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由此可见“遍插茱萸少一人”中“遍”的意思是全部。
3.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中字词的理解和分析,此句出自王安石的《元日》,此句意思是: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由此可见“爆竹声中一岁除”中“除”的意思是过去。
4.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中字词的理解和分析,此句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本句意思是: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由此可见“遥知兄弟登高处”中“兄弟”的意思是哥哥和弟弟。
5.C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诗句的理解能力。《元日》全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诗句中写到的习俗有放爆竹、换桃符、喝屠苏酒。没有说到吃汤圆。
6.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7. 唐 王维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8.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解析】
【分析】
6.
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
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
本题考查作家作品和体会思想感情。
此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十七岁时写下。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8.
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和课外搜集。
如: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代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北宋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9. 清明节 下雨天 渲染烦闷的气氛,为下文做铺垫
10.因为清明节本来就容易勾起出门在外的人的思归之念,出门在外的人又会忆起逝去的亲人,而今又是春雨绵绵,更增添了旅途的愁苦和艰辛,所以行人才会“欲断魂”。
11.哪里有酒店。牧童以“遥指杏花村”的行动作了答复。
【解析】
【分析】
9.
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与分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意思是在这江南的清明时节里,漫天都是纷纷的细雨,那绵绵的细雨飘洒在了来来往往的行人身上,这些羁旅的行人一个个都是神情凄迷,伤感极深的样子,仿佛魂魄都要飘离身体。
这两句诗主要描述的是诗人在清明节期间,在纷纷细雨之中,所看到的路上行人“欲断魂”的神态,烘托出一派凄清的氛围,也为为下文作者寻找酒家做铺垫。
10.
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的理解。
“欲断魂”的意思是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公子王孙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
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行人为什么会“欲断魂”,因为清明节本来就容易勾起出门在外的人的思归之念,出门在外的人又会忆起逝去的亲人,而今又是春雨绵绵,更增添了旅途的愁苦和艰辛,所以行人才会“欲断魂”。
11.
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的理解。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意思是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由此可知,行人问牧童哪里有酒店。牧童以“遥指杏花村”的行动作了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行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一个酒店。
12. 农历正月初一 元日 爆竹声 屠苏酒 桃符 清明节扫墓 欲断魂 重阳 亲人和家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解析】

13.1.3 3
流利
2.屠苏 欲断魂 茱萸
3.宋 王安石 唐 杜牧 唐 王维
【解析】

14. 小朋友,哪儿有卖酒的地方? 用手指向远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借问”是指向别人询问事情,由此我们判断“借问酒家何处有?”是行人的问话。后一句“牧童遥指杏花村”是牧童的做法,即他用手指向远处杏花深处的小山村。
15.小明,尊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信你也是继承美德的孩子。可能在车上你也很累了,但是如果你能坚持一下,把座位让给70多岁的老爷爷,相信你就是辛苦,也会得到尊敬的。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注意语言的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
本题是一个劝告慰勉的口语交际题,学生在做此类题时需要注意审清楚题目,理解题目设置的情景,还要注意用语礼貌,表达流畅。
答案示例:小明,尊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信你也是继承美德的孩子。可能在车上你也很累了,但是如果你能坚持一下,把座位让给70多岁的老爷爷,相信你就是辛苦,也会得到尊敬的。
16.喋喋 潇潇 悄悄 渐渐
17.气息奄奄 千里迢迢
整整齐齐 稳稳当当(答案不唯一)
18. 拟人 比喻
19.C
20.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答案不唯一)
21.B
22.C
【解析】
16.略
17.略
18.略
19.略
20.略
21.略
22.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