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10 爬山虎的脚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多音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弯曲(qǔ) 曲调(qū) B.宁肯(nìng)息事宁人(níng)
C.降伏(xiáng)降临(jiàng) D.号角(jiǎo)角色(ju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填空 庄嫁 葡萄 宽阔 地振
B.风姿 既使 虚弱 山锋 科目
C.既然 威风 环视 豌豆 艰固
D.歇息 呼唤 庞大 日暮 浑浊
3.读句子,完成词语练习。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句中的“新鲜”一词可以换成( )
A.新奇 B.鲜美 C.鲜亮
4.《爬山虎的脚》一文中,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
A.变圆片→触墙→巴住墙→贴在墙上→细丝拉住
B.触墙→变圆片→巴住墙→细丝拉住→贴在墙上
C.变圆片→贴在墙上→细丝拉住→触墙→巴住墙
5.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
②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③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④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A.②④①③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二、填空题
6.看拼音,写词语。
shū fu jūn yún chóng dié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kòng xì yè bǐng láo gù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7.脚的特点:根据课文《爬山虎的脚》填空。
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状:_____________________
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课文《爬山虎的脚》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______。课文按观察顺序介绍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______和______,重点介绍的是______,以及爬山虎是怎样一步步______。
三、语言表达
9.按要求写句子。
1.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用“新鲜”的不同意思造句。
(1)(事物)出现不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干制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我能运用这种修辞方法写一写树上成熟的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爬山虎的脚》片段。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1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舒服——( ) 均匀——( ) 漾起——( )
12.爬山虎长大的叶子有三个特点:一是颜色绿得新鲜;二是叶子的方向是__________;三是叶子在墙上铺得__________,既没有__________,也没有__________。
13.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能这么细致地描写爬山虎的脚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①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②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③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都没有了。
14.以上片段节选自课文《___________》,作者是( )。
15.①②两个片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 )( )。
16.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正确的顺序是( )(填序号)
A.紧贴墙 B.触着墙 C.变圆片 D.拉嫩茎 E.巴住墙
17.读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A细致观察 B连续观察
(1)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都没有了。( )
(2)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
18.划线句子的表达有什么作用?下面答案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心想。
B.由爬山虎的脚联想到蛟龙的爪子,表达对蛟龙的喜爱。
C.“蛟龙的爪子”形象而生动地写出了爬山虎脚的外形特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略
2.D
【解析】
略
3.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句子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要想理解重点词语,就要先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句中的“新鲜”是指叶子没有枯萎、变质,颜色鲜艳。
新奇:新颖奇特;新鲜奇妙。
鲜美:(菜肴、瓜果等)滋味好;(花草等)新鲜美丽。
鲜亮:鲜明,漂亮。
根据对句中“新鲜”的理解可知,“鲜亮”符合语境。
4.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结合原文内容分析作答。根据《爬山虎的脚》一文中“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可知,爬山虎先触墙,接着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然后巴住墙,用细丝拉住,最后紧贴在墙上。
5.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的能力。
做此题时可先把题目句子读一遍,再去看需要排序的句子,判断是否可以从逻辑顺序、方位顺序、时间顺序等关系进行排列,排列完后组合在一起再将语句读一遍,看是否通顺,是否合理。排序题先判断首尾句,整段话讲爬山虎爬墙的动作,②句为首句最合适,可根据共同词语进行判断,②句与①句都有“细丝”,语句连贯,再根据爬山虎爬墙的动作,细丝的作用是什么,判断出接④句,尾句则是③。因此顺序是②①④③,C项正确。
6.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叶柄 牢固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舒、叠、隙”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7.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嫩红的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文《爬山虎的脚》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由“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步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可知,爬山虎脚的位置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爬山虎脚的形状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爬山虎脚的颜色为嫩红的。
8. 叶圣陶 叶子 脚 爬山虎的脚 往上爬的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学生平时注意养成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本题选自课文《爬山虎的脚》,作者是叶圣陶。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同时还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才能写出具体生动的文章。
故本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即可。即: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叶圣陶。课文按观察顺序介绍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和脚,重点介绍的是爬山虎的脚,以及爬山虎是怎样一步步往上爬的。
9. 墙上是爬山虎。 爬山虎如蛟龙爪子一样的脚长在茎上。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本题主要考查缩句。
首先要读懂句子的主要意思,分清哪些词语是句子的“主干”,哪些词语是句子的“枝叶”;缩句时保留“主干”,删去“枝叶”。也就是说要找出句子的主谓宾。有的句子没有宾语,但必须有主语和谓语。
这里主语是墙上,谓语是是,宾语为爬山虎。句子中的“学校操场北边”是用来修饰限制“墙上”的,“满”是程度副词,都属于句子的“枝叶”,所以可以去掉,而不改变句子原意。
2本题主要考察扩句。
扩句,就是通过添加词语把简单的句子,扩充为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我们知道,一般句子会包括主要成分,即:谁(或什么) 、干什么(或怎么样或是什么)。如果在主要成分上添加附加成分,对原来 的句子加以修饰、限制或补充,就是在进行扩句。
答案用“如蛟龙爪子一样”修饰了“脚”,还可以添加词语修饰“爬山虎”等。
10. 奶奶虽然年纪大了,却非常喜欢接触新鲜事物。 这里的蔬菜和水果都很新鲜。 比喻 树上的柿子成熟了,远远望去就像一个个红灯笼。
【解析】
【分析】
【详解】
1. 本题考查词语造句的能力。要想写出好句子,必须要理解自己所运用的词语,能够准确理解所要运用词语的含义,包括其词性和感彩,才能够更加明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注意本题需要用“新鲜”的不同含义进行造句。
2. 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和仿写句子,由“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一句可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而仿写句子时除了注意要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外,还有注意语言的生动、用词的妥帖。
11. 舒畅 匀称 拂起
12. 叶尖一顺儿朝下 均匀 重叠 空隙
13.作者进行了长期的细致的观察,并且特别喜欢爬山虎。
【解析】
【分析】
11.
本题考查近义词。
舒服:①身体或精神觉得轻松舒畅。②能使身体或精神感到轻松愉快。近义词:舒畅、安适、舒适、安逸。
均匀:指事物各部分数量分布相同;大小粗细时间的间隔相等。近义词:平均、匀称、均衡。
漾起:水面等起伏波动。近义词:拂起、荡漾、飘荡。
12.
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选段的第二句“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提到了“长大的叶子”,第三句开始描写长大叶子的特点:一是颜色绿得新鲜;二是叶子的方向是叶尖一顺儿朝下;三是叶子在墙上铺得均匀,既没有重叠,也没有空隙。
13.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选段写出了爬山虎从刚长出的叶子到长大的过程与相关细节。想要观察到这些细节,就需要连续地观察,以及细心留意叶子的变化。作者愿意花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观察,这体现出他对爬山虎的喜爱。因此,作者能够细致地描写爬山虎的脚,是因为作者进行了长期的细致的观察,并且特别喜欢爬山虎。
14. 爬山虎的脚 叶圣陶
15. 爬山虎脚的样子
爬山虎爬的过程
16.BCEDA
17. B A
18.B
【解析】
【分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作者的识记。
《爬山虎的脚》的作者叶圣陶。本文章介绍了爬山虎是如何爬墙的。本文段出自课文《爬山虎的脚》。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段落内容的概括能力。
通过第一段的第一句“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知道这一段讲的是爬山虎的脚。
通过第二段的第一句“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知道这是讲爬山虎爬的过程山虎脚的样子。
16.
本题考查学神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通过第二段的“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知道首先是“触着墙”,再是“变圆片”,然后是“巴住墙”,接着是“拉嫩茎”,最后是“紧贴墙”。
17.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中观察方法的分辨。
(1)通过“不几天”、“后来”知道是连续观察。
(2)通过阅读知道这句话是作者仔细观察后得到的结果,已经细致到“细丝”都看到了。
18.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辨析。
B选项中作者想表达的应该是对爬山虎的喜爱,而不是对蛟龙的喜爱。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