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23*梅兰芳蓄须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蓄须(xù) 京剧(jù) 被迫(pò)
B.纠缠(chán) 邀请(yāo) 忍受(rěn)
C.骚扰(sāo) 拒绝(jù) 签订(qiān)
D.宁可(níng) 要求(yāo) 妄想(wàng)
2.精挑细选。 下面词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
A.胡需 旦角 邀请 深居简出
B.忍受 危险 拒绝 重返舞台
C.抗议 预支 优厚 不堪其拢
D.破绽 忘想 敬佩 斩钉截铁
3.梅兰芳留胡须是因为( )
A.他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没有心情关注自己的外表。
B.对他来说,留胡须意味着不再登台表演,他不想为日本侵略者演戏,所以才留胡须。
4.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蓄须的?( )
A.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梅兰芳蓄须明志。
B.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梅兰芳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而蓄须。
5.下列句子和“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胜利了,我怎能不去登台演出呢? B.胜利了,我非去登台演出不可。
C.胜利了,我不能去登台演出了。 D.胜利了,我不能不去登台演出了。
二、填空题
6.词语魔术。(照样子,写词语)
滚烫滚烫(ABAB)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高高兴兴(AABB)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7.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可以查词典)
1.演出结束后,梅兰芳在香港住了下来,深居简出,不再登台。
深居简出:________
2.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
斩钉截铁: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梅兰芳高兴地说:“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梅兰芳剃了胡须决定登台表演。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综合运用。
当我们在慢慢成长的时候,他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却在慢慢变老。看了上面的两幅图,你有什么话要说吗?请你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我不要仅懂得感受爱,更要懂得回报爱!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 )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 )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后来,梅兰芳不堪其扰,只好又回到了上海。
10.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语段中的括号里。
表达 表示 表白 表明
11.从语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收复——( ) 优裕——( )
12.联系上下文,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蓄须明志( )
A.留着而不去掉 B.存于心中 C.等待
(2)不堪其扰( )
A.可以,足以 B.忍受,能承受
13.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
______________
14.根据“谁都知道,梅兰芳在京剧舞台上,从来都是扮演旦角的。一旦他蓄须,便是宣告不再登台了”,再结合“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说说你从中体会到梅兰芳先生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
阅读。
梅兰芳
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上都是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他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
但是,在他一生中,却有8年是蓄着胡须的。那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期,他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和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就把胡须留起来了。‖
日本侵略者总想逼梅兰芳演戏。在上海,日本侵略军派流氓头子来威胁梅兰芳,梅兰芳仍坚决不演。为了安全,他逃到香港。香港被日军占领后,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逼梅兰芳演戏,他借口剧团不在香港,还是不肯演戏。
长期不演戏,梅兰芳就没有收入,香港的生活费很高,他的钱很快就花光了,只好又回到上海,但他还是不演戏。为了维持生活,他只好忍痛卖掉在北京的房子。
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 )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 )愁没钱花?”有的甚至说:( )签订演出合同,( )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无论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全都拒绝了。他( )卖房度日,( )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刺刀下登台演出。
一天,在北京的梅兰芳剧团的一位演员忽然来到上海,对梅兰芳说,日本侵略军要在北京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演出,( )违抗,( )以军法论处。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能去了。”但是,不去演出要想个办法对付啊。
梅兰芳找到了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自己的处境危险,请医生帮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敌人的纠缠。医生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决心帮助他渡过难关,就说:“那么打一针伤寒预防针吧,打了这种针是要发高烧的。”
梅兰芳发了高烧以后,让一位演员向日本侵略军报告。敌人起初不信,专门派一个日本军医来检查。军医走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正盖着厚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军医用手摸摸他的额头,滚烫滚烫的,一试体温40度。军医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梅兰芳当天就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没有座位就站着看。大家敬佩他的高超演技,更敬佩他的民族气节。
15.把文章的标题补充完整。
16.短文已用“‖”分为三段,请补充完整各段大意。
(1)第一段:梅兰芳平时总是把胡须剃光,但有8年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梅兰芳克服各种困难、用上各种办法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梅兰芳在抗战胜利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关联词“①只要……就……、②只要……还……、③宁可……也……、④如果……就……”选填到文中带横线的括号里,请写出每处横线应填词语的序号。
18.梅兰芳拒绝演戏所遇到的最大危机是什么?他是怎样解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抗战胜利后看梅兰芳演出的人非常多,为什么?用原文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易错字音。
题目要求选择的是“注音有误”的一项,注意看清楚题目的要求。下面写出选项中读音错误的词语,以及修正后的答案:
D项,宁可(níng)——宁可(nìng)。
读níng,表示平安,安定,如:宁静、安宁;表示已嫁的女子或在外子女回家省视父母,如:宁亲、归宁;表示地名,如:宁夏;表示姓。
读nìng,表示情愿,甘愿,如:宁愿、宁可、宁死不屈。
2.B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易错字的辨析能力,学生要注意形近字和同音字的辨析。
A:胡需——胡须;
B:全都
C:不堪其拢——不堪其扰:受不了他(他们)的搅扰。
D:忘想——妄想;
3.B
【解析】
【分析】
【详解】
梅兰芳演的大多数是女性角色。在抗战期间,日本人逼迫他演戏,他留着胡须明显是不想给日本人演戏,表现了梅兰芳的爱国精神。
4.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文中提到“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l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说明梅兰芳蓄须是因为日本驻港司令官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梅兰芳以此向日本侵略军表示抗议。因此本题选择A。
5.C
【解析】
【详解】
ABD的意思都是要演出了,只有C选项是不能演出,与原句意思相反。
6. 考虑考虑 分析分析 正正当当 慢慢吞吞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积累。
ABAB:说道说道、打扫打扫、溜达溜达、打扮打扮、清醒清醒、搅和搅和、拨拉拨拉 、商量商量、研究研究、乐呵乐呵、锻炼锻炼、琢磨琢磨 、考虑考虑、教育教育、教训教训等。
AABB:轰轰烈烈、吞吞吐吐、偷偷摸摸、浩浩荡荡、勤勤恳恳、慌慌张张、断断续续、跌跌撞撞、马马虎虎、郁郁葱葱、沸沸扬扬、期期艾艾、唠唠叨叨、嘻嘻哈哈、鬼鬼祟祟、支支吾吾、庸庸碌碌、兢兢业业、影影绰绰、战战兢兢等。
7. 经常在家里待着,很少出门。 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要想理解重点词语,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1.深居简出:原指野兽藏在深密的地方,很少出现。后指平日在家里,很少出门。
2.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含糊。
8. 小明说话办事斩钉截铁,值得大家信任。 梅兰芳高兴地说,胜利了,他该登台演出了。 梅兰芳之所以剃了胡须决定登台表演,是因为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词语造句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本题按照要求,用词语“斩钉截铁”造一个句子,首先要明白“斩钉截铁”意思是: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再在理解好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进行造句即可。示例:他说话办事斩钉截铁,从不拖泥带水。
2.本题考查学生将引述句改为转换句能力。注意转换方法:①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②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本题把“说”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双引号,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他”即可。即:梅兰芳高兴地说,胜利了,他该登台演出了。
3.本题考查学生用关联词合并句子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把句子合并成一句话即可。
本题分句“梅兰芳剃了胡须决定登台表演”与“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之间是因果关系,属于因果倒置,结果在前,原因在后,故要用上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即可。即:梅兰芳之所以剃了胡须决定登台表演,是因为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
9.父母无私地为我们奉献,我们也要奉献我们的孝心。在陪伴父母的时候,要慢下来等待他们。
【解析】
略
10.表示 表明
11. 沦陷 困顿
12. A B
13.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
14.尽管梅兰芳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坚守民族气节,可见他满腔的爱国热忱。
【解析】
【分析】
10.
考查选词填空。
表达::用口说或用文字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
表示:用言语行为显出某种思想、感情、态度等。
表白:对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
表明:指表示清楚;比较确切地指出。
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是用言语行为显出自己的态度,用“表示”,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指确切的指出自己的决心用“表明”。
11.
考查反义词。
收复:谓夺回已失去的东西。多指夺回失地。反义词沦陷。
优裕:富裕;充足。反义词是困顿。
12.
考查字词解释。
蓄须明志:绝不刮胡子,直到事情有个结果,表明态度坚决。引申为做事做到底,不会半途而废。蓄:留着而不去掉。
不堪其扰:烦琐得使人受不了。堪:忍受,能承受。
13.
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可知蓄须明志是因为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
14.
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一旦他蓄须,便是宣告不再登台了”可以体会蓄须对梅兰芳艺术生涯的影响之大,但是在民族存亡关头,他宁愿牺牲自己的艺术生涯也不为日本侵略者演戏,体现了梅兰芳满腔的爱国热情,誓死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
15.蓄须
16. 蓄了胡须 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 马上剃掉胡须,登台演出
17.② ① ③ ④
18.如果不在侵略军的庆祝会上演出就会被以军法论处,这是梅兰芳遇到的最大危机,他求助医生朋友把他弄成发高烧才化解了危机。
19.大家敬佩他的高超演技,更敬佩他的民族气节。
20.本文主要写了梅兰芳蓄须抗议日军侵略,并不怕困难、不计安危,拒绝演出的事,表达了作者对梅兰芳高贵的民族气节的赞美之情。
【解析】
【分析】
15.
本题考查的是给短文加上合适的标题。
结合整篇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文章主要是围绕梅兰芳蓄须来展开描写的。所以补全文章的标题可以是梅兰芳蓄须。
16.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1)第一部分是文章的第一二两段,根据原文的内容“但是,在他一生中,却有8年是蓄着胡须的。那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期,他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和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就把胡须留起来了。”可以得出第一段:梅兰芳平时总是把胡须剃光,但有8年蓄了胡须。
(2)第二部分是文章的第三到八段,结合原文的内容“军医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等可以得出梅兰芳克服各种困难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
(3)第三部分是文章的最后一段,结合原文的内容: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梅兰芳当天就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可以得出梅兰芳在抗战胜利后马上剃掉胡须,登台演出。
17.
本题考查的是给文章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第一处的语境中前后之间表示条件关系,用只要……还……连接。第二处的语境前后句之间表示条件关系,用只要……就……连接。第三处语境中前后句之间表示选择关系,用宁可……也……连接。第四处语境中前后句之间的表示假设关系,用如果……就……连接。
18.
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原文的内容“求他必须演出,如果违抗,就以军法论处。”可以得出梅兰芳拒绝演戏所遇到的最大危机是如果不在侵略军的庆祝会上演出就会被以军法论处。根据原文倒数第三段的内容:梅兰芳找到了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自己的处境危险,请医生帮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敌人的纠缠。医生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决心帮助他渡过难关,就说:“那么打一针伤寒预防针吧,打了这种针是要发高烧的。”可以得出梅兰芳的解决办法是他求助医生朋友把他弄成发高烧才化解了危机。
19.
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根据原文的内容“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没有座位就站着看。大家敬佩他的高超演技,更敬佩他的民族气节。”可以得出抗战胜利后看梅兰芳演出的人非常多是因为大家敬佩他的高超演技,更敬佩他的民族气节。
20.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分析。
概括文章主要情节的时候,把握文章的时间地地点和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概括。本篇文章中的主人公是梅兰芳,主要的事件是他梅兰芳蓄须抗议日军侵略,并且不怕困难、不计个人安危,最后拒绝的事。整篇文章主要是围绕了作者对梅兰芳爱国气节的赞美。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