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诸儿竞走取之。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
A.争着走过去。 B.争着跑过去。 C.竟然跑过去。
2.《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中,“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它的下一句是( )
A.唯我不动 B.诸儿竞走取之 C.取之,信然
3.王戎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依据应该是( )
A.路边的李树结出的李子都是苦的。
B.道路上车马来往,飞扬的尘土让李树上的李子由甜变苦了。
C.路边的李树上结了很多李子,如果不是苦的,早就被路过的人摘光了。
4.读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故事,你明白的道理是( )
A.遇到问题要多动脑思考。
B.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C.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5.对“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理解正确的是( )
A.那李子要是不苦,不早被别人吃了!
B.李树长在道旁,如果是甜果子,必然会被人摘光、吃光。而果子满树,就说明不好吃,是苦李子。
C.树上有很多果实,这样的李子肯定是不好吃的。
二、填空题
6.主题积累(填空)
《王戎不取道旁李》的主人公____与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及阮咸被称为“竹林七贤”。
7.王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这句话中有两个“之”,前一个“之”指的是_____,后一个“之”指的是_____。
2.王戎不动是因为:_____。从词语“_____”可知王戎说的是正确的。
3.王戎之所以能作出正确判断的依据是 ( )
A.李子树长在路边,环境很不好,不利于李子的生长,导致李子的味道是苦的。
B.李子树长在路边,这里经常有路人经过。如果李子是甜的,那么树上的李子早就被路人摘完了。现在还有这么多的李子,说明李子肯定是苦的。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写句子。
1.老百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此,还有谁敢再给河神娶媳妇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纪昌勤学苦练。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用恰当的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听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曾子是_____的学生。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去,妻子就哄儿子说:“你在家等我,____________。”孩子__________。
2.妻子回来后,见曾子正磨刀霍霍准备杀猪,就赶忙阻拦。曾子说:“我们的一言一行____________,我们说话不算数,__________________。”
3.曾子言传身教、________,为后世传颂。
四、现代文阅读
10.阅读理解。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王戎:晋朝人,从小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②尝:曾经。③折枝:压弯树枝。④竞:争逐。⑤走:跑。⑥唯:只有。⑦信然:确实这样。
1. 李树在路旁,如果____________,而现在树上___________,那李子一定是苦的。王戎作出这一正确判断依赖于他出色的___________力、___________力。(请填写现代汉语)
延伸阅读
闻鸡起舞
东晋时,一个名叫祖逖(tì)的青年与好友刘琨(kūn)住在一起。他们面对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感到无限忧虑和悲愤。
一天夜里,祖逖翻来覆(fù)去睡不着。他想,怎样才能练好本领,为国家效力呢?到了后半夜,他听到鸡叫的声音,受到启发,决心练一身过硬的本领,报效国家。于是,他推醒刘琨,两个人起床到院子里练习武艺。祖逖手持长剑,刘琨手挥大刀,在皎洁的月光下,刀光剑影,两人认真地练起武来。从此以后,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也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一听到鸡叫,他们就立刻起身练武。由于勤学苦练,他们的武艺都很高强。
后来,祖逖当上了将军。他带领的队伍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打了不少胜仗,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成语“闻鸡起舞”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来的。后来人们用它比喻有志气的人奋发图强、勤学苦练,获得了真本领。
1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纪律严肃而公正。( )
(2)来回翻身。( )
(3)振作精神,努力自强。( )
12.用“____”在文中画出具体描写祖逖和刘琨勤学苦练的句子。
1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____和____看到当时____的社会现实,决心练一身过硬的本领,为国家效力。寒来暑往,他们坚持勤学苦练,终于成为____的人。
14.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字词的解释。
“诸儿竞走取之”出自《王戎不取道旁李》,意思是:众多的小孩争着跑去摘李子,竞走:争着跑过去。
2.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识记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文言文的内容与平时的知识积累,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选择正确答案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选出答案。
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主要讲述了王戎不同其他小孩一样去争抢长在道路边的李子,判断出路边李子多一定是苦李没人摘,从中可知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故结合课文原文可知,“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它的下一句是“诸儿竞走取之”,选B。
3.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参考译文理解。
此句出自《王戎不取道旁李》,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析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参考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群小孩出去游玩。看到路边的李子树结了很多果实,沉甸甸的几乎压折了树枝。这群小孩都跑过去采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别人问他为何不动,王戎回答道:“树长在路边还有那么多果实没人摘,这李子一定很苦。别人摘下来尝了一下,果然和王戎说的一样。
树长在路边还有那么多果实没人摘,这李子一定很苦的原因是道路边的李子很容易被人们摘来品尝,如若李子都在树上,未被人摘下,则认为李子一定很苦以至于没有人摘。
4.C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王戎不取道旁李》告诉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5.B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理解句子的意思。
出自《王戎不取道旁李》,意思是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反而言之,如果李子是甜,必然会被人摘光、吃光。
6.王戎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积累,本题中考查的是“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年—249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有七贤之称。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焦作修武县,可能为现今云台山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竹林”系东晋士人附会佛教经典而成,即“格义”之说。
7. 王戎 李子 他认为这些李子是苦的 信然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原文内容是: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译文是: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本题中题干中的句子意思是: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1. 本题原句中前一个“之”指的是王戎,后一个“之”指的是李子。
2. 本题中结合译文可以得出王戎不动是因为他认为这些李子是苦的,最后从“信然”可知王戎说的是正确的。
3.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判断。本题中说法正确的是B项,A项中原文并没有说李子是因为长在路边所以味道是苦的。
8. 漳河的水被老百姓引到田里。 从此,没有人敢再给河神娶媳妇。 因为纪昌勤学苦练,所以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解析】
【详解】
1.此题考查陈述句改“被”字句。陈述句变被字句要把主谓宾结构颠倒过来,宾语在前被主语怎么了:刘胡兰的动人事迹是主语,深深感动是谓语,我们是宾语,改为被动句就是:宾语我们提前,我们被谁怎么样:我们被刘胡兰的动人事迹深深感动了。
2.此题考查反问句与被字句的互换。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
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
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3.考查学生句子拆分与合并的能力。解答时要先理解例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选用合适的关联词语。
4.此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
1.漳河的水被老百姓引到田里。
2.从此,没有人敢再给河神娶媳妇。
3.因为纪昌勤学苦练,所以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4.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9. 孔子 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 信以为真 对孩子都有影响 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的话了 以身作则
【解析】
【分析】
听力材料:
曾子杀猪
孔子有个学生叫曾子。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说:“你在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孩子信以为真。
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霍霍准备杀猪,赶忙阻拦说:“你怎么真的要杀猪给他吃?我原是哄他的。”曾子认真地说:“对小孩子怎么能欺骗呢?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了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的话了。”
他果真把猪杀了。曾子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后世传颂。
【详解】
此题重点考查听读理解和记忆能力。在解答本题时,先浏览问题,带着问题去听朗读内容,抓住重点语句解答。
1.第一段第一句告知答案。
2.带着问题认真听读朗读段落,曾子说:“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了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的话了。”
3.最后一段,最后一句原句。
10. 李子甜则树上少果 有许多李子 观察 推断
【解析】
【分析】
参考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小题1】
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从“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一句可以看出正是因为道边李子多,如果较甜会被采摘光,所以判断出这李子为苦李。从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乐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
11. 纪律严明 翻来覆去 奋发图强
12.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也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一听到鸡叫,他们就立刻起身练武。
13. 祖逖 刘琨 腐朽黑暗 武艺高强
14.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像闻鸡起舞的祖逖和刘琨一样,要有志气,有毅力,勤奋刻苦。
【解析】
【分析】
11.
本题考查的是词语解释,注意平时对词语的积累。
根据词语的释义写出相对应的词语即可。本题中“纪律严肃而公正”指的是纪律严明,“来回翻身”指的是翻来覆去,“振作精神,努力自强”指的是奋发图强。
12.
本题考查的是找出文段中的关键句。
具体描写祖逖和刘琨勤学苦练的句子是“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也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一听到鸡叫,他们就立刻起身练武。”
13.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的内容“东晋时,一个名叫祖逖的青年与好友刘琨住在一起。他们面对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感到无限忧虑和悲愤。”和“后来人们用它比喻有志气的人奋发图强、勤学苦练,获得了真本领。”可以得出祖逖和刘琨看到当时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最后从他们的成功可以看出他们最终成为了武艺高强的人。
14.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主旨的分析。
结合原文的内容写出从文段内容中收到的启发即可。围绕着要和他们一样有志气,有毅力,勤奋刻苦。围绕这些方面展开描写即可。注意语言完整流畅。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