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典诗词鉴赏——感悟古代文人的怀古情结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感悟古代文人的怀古情结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3 18:3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感悟古代文人的怀古情结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下学期
所需时间
3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新课程必修三、四中的怀古诗词,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一首是必修三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另两首是必修四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三首诗歌都是咏史怀古诗。这类诗歌的特点是运用典故达到伤己、伤今、反思等目的。用典只是手法、过程,而不是目的。学生要学会通过分析表面的典故,理解作者的主旨和用意所在。本单元就是通过引导学生鉴赏三篇怀古类作品,把握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感悟古代文人的怀古情结,从而达到理解作者感情、读懂诗歌的目的。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杜甫、苏轼和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及其在各方面的艺术成就。
2.反复诵读体味作品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力。
3.熟读成诵,能准确无误、流畅地背诵作品。
4.结合作者的经历学会“知人论世”,深入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作者复杂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借助问题,激发自主探究的热情,讨论研讨,深入分析文章内涵,利用“知人论世”开展研究性学习。
2.通过比较阅读,初步了解怀古诗词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古代文人建立功业的爱国热情,培养自己的爱国精神,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2.通过经典诵读,激发自己对古典文化的深沉的热爱之情。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1.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P6)
2.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P8)
3.在阅读中鉴赏,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P8)
4.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P9)
5.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P9)
6.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名篇。(P10)
7.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P19)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怀古诗词具有怎样的艺术特征?
2.为什么古代文人具有一种深深的怀古情结?
3.
专题划分
专题一:鉴赏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 (1课时)
专题二:鉴赏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1课时)
专题三:鉴赏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1课时)
专题一
鉴赏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咏王昭君的事迹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本专题在诵读的基础上,引领学生知人论世、解读作品,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复杂的情感并初步对怀古诗的艺术特点有所了解。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其在各方面的艺术成就。
2.反复诵读体味作品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力。
3.熟读成诵,能准确无误、流畅地背诵作品。
4.结合作者的经历学习“知人论世”,深入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作者复杂的情感。
5.通过经典诵读,激发对古典文化的深沉的热爱之情。
本专题问题设计
1. 什么是怀古诗?
2. 怀古诗具有怎样的艺术特征?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人教版必修三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教学过程:
1.初读作品:结合注释、感知诗歌。思考:这首诗写的什么内容?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那个词语。(怨恨)
2.小组研讨:
①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是不是一开始就写她的怨恨?(明显不是) 写什么?(写景) 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②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的何在?
③颔联对仗很工整,怎样对仗的?效果如何?
④昭君的确很不幸,但她的不幸究竟是怎样造成的?那么美的昭君,元帝怎舍得让她远嫁匈奴?
⑤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⑥“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
⑦既然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她对元帝持何态度?
3.朗读、背诵(体会昭君绵绵无绝期的怨恨之情)
4.归纳寓意
《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1)、简介写作背景(为下文归纳寓意做准备。略)
(2)、讨论、归纳。
联系写作背景就可知道,作者曾在十年前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所以诗题叫《咏怀古迹》,显然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 (深沉怨恨)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组员参与度高,讨论热烈。
2.个人发言声音洪亮,能准确流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3.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能引发听者共鸣。
4.能较为准确地体悟作者借怀古感慨个人身世的复杂感情。
5. 能准确无误地背诵文章。
专题二
鉴赏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一首怀古词,主要是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本专题引领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知人论世,解读作品,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复杂的情感。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 2、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知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 3、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本专题问题设计
1. 古代文人为什么要怀古?
2. 怀古诗词体现了文人怎样的怀古情结?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必修四教材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教学过程:
1.初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体会词人的情怀。
2.小组研讨: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解读本词。
3.小组展示:小组推选代表进行讲解,教师只做适当地补充说明。
4.问题探究:
(1)本词是怎样将写景——咏史——抒怀三者完美统一的?
(2)有人说,“人生如梦”表达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你认为呢?深入探究苏东坡作品蕴含的复杂情感。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够对作者的渴慕功业之情和怀才不遇之悲有很好的感悟。
2.能够理解词人的借怀古发感慨的写法。
3.对怀古诗词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专题三
鉴赏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借古讽今,批判了当时的掌权者冒险北伐、妄图侥幸取胜的错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想建功报国却不能施展才略的抑郁。本专题旨在引领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知人论世,解读作品,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复杂的情感。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本专题问题设计 1. 古代文人借怀古发感慨有哪几种类型?
2.如何鉴赏怀古诗词?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个人搜集的相关资料
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环境的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教学过程:
1.学生自由交流:谈谈你所知道的辛弃疾。
2. 多媒体展示: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及其思想。
3. 理解典故,分析全词。
4. 比较阅读
《念奴?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讨论这两首词的异同。 (此题设计,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两首词内容的异同,还要领会苏辛这两位豪放派代表词人风格上的异同)
⑴、相同点:(投影展示)
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 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 主旨上均为把古喻今 ⑵、不同点:
◆ 苏词通过议论抒情探索宇宙人生终极意义;辛词紧扣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展现自己爱国情怀。
◆ 苏词多铺叙显得明朗开阔,旷达乐观;辛词多用典,怀古伤今,语多悲壮。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够把握作品借怀古抒发渴望建立功业的爱国热情。
2.能够准确把握作品中的典故及其作用。
3.能够对怀古诗词的模式有一个整体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