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情怀主题单元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月下情怀主题单元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3 18:3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月下情怀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课上3课时+课下6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自古以来,月亮是永恒的话题,她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冷暖。古往今来的骚人墨客,总喜欢把自己内心那缠绵悱恻的情愫倾诉给那月光。在她身上,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于是,便有了月亮文化。本单元将通过学习有关月亮的诗文走进作者的情怀,并灵活运用于写作。
本单元将分为三个专题。专题一:走近月亮诗文;专题二:走进作者情怀;专题三:活用月亮诗文。本单元通过学生自主搜集有关月亮的诗文,探究文人咏月的历史文化传统,梳理月这一意象在诗文中的深层意蕴,并将有关月的诗文灵活运用于写作。提高学生文学修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整理有关“月”的诗文。
改为:搜集并分类整理有关“月”的诗文。
2、在积累的过程中,梳理探究该意象在诗文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选择喜欢的有关“月”的诗文,熟读成诵。
2、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着将积累的诗文运用到表达与交流中。
改为:2、尝试在不同情境中合理运用诗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养成团体合作意识。
2、感受感受月亮这一意象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审美特征,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改为2、感受月亮这一意象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审美特征,提高自身的诗歌鉴赏水平和文学修养。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行标准》改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背诵优秀诗文。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能正确运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进行口语交际,能在不同的场合,得体、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感情。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文人墨客为什么对月亮如此偏爱?
2.透过月亮看到了作者哪些情怀?
改为:透过月亮这一意象探寻不同作品寄予的不同情怀或同一作家在不同时期寄予的不同情怀。
3.以“那一轮明月”为题,写一篇散文。
专题划分
专题一:走近月亮诗文。
专题二:走进作者情怀。
专题三:活用月亮诗文。
专题一
走近月亮诗文。
所需课时
课上1课时+课下4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引导学生广泛搜集有关月亮的诗文,并选出自己喜欢的诗文,熟读成诵。在积累交流的过程中,思考文人墨客为什么对月亮如此偏爱,为专题二透过月亮看情怀做铺垫。
引导学生改为学生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梳理并积累有关月亮的诗文,熟读成诵。
2.在合作交流中,思考文人墨客对月亮偏爱的原因。
本专题问题设计
1.在搜集的有关月亮的诗文中,你最喜欢哪篇?
2.文人墨客为什么对月亮如此偏爱?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苏教版教材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关于月亮的相关诗文。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课下用四节课时间搜集有关月亮的诗文,并分类整理。)
让学生谈“我最喜欢的与月有关的古诗文”,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发言,与大家共享。
让学生改为学生。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背诵成果。鼓励学生改为学生。
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思考:文人墨客为什么对月亮如此偏爱?月亮美在何处?作为自然存在的月亮有哪些特点?其自然属性对人们的心理会产生什么样的暗示?从而探究文人咏月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审美心理。
课外拓展:有关月的诗文的审美特征,有关月的诗文中的独特风景,有关月的诗文中的永恒魅力,不同作家笔下月亮的不同意蕴。任选上面四个角度中的一个,课下进行研究性学习。
鼓励学生课下学习,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形成更高级的学习能力。
不同作家笔下月亮的不同意蕴改为“不同民族心理下的月亮深层意蕴探究”。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学生谈自己喜欢的诗文,谈自己独到的见解。别的同学也可以补充自己的认识,集思广益,互相促进。积极参与合作学习。
2.发言积极大胆,能展现自我的风采。
3.思考深入细致。
专题二
走进作者情怀。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要求各小组结合诗文,对月的意蕴的某一层面做深入的说明。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归纳整理月这一意象的深层意蕴。
2、合作交流,勇于展现自己的风采。
增加:以月亮这一意象为例,举一反三,可以通过分析不同的意象来解读更多的诗文。
本专题问题设计
月亮在作者笔下寄托了其特有的情怀,请分类整理。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苏教版教材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有关月亮的诗文。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1、各小组结合诗文,对月的意蕴的某一层面做深入的说明。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
改为:学生归纳整理。
增加:3、在理解意象深层意蕴的基础上美读作品。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积极参与小组交流,发言积极,语言简洁具体。
2.有一定鉴赏能力,能读出月亮蕴含的深层意蕴。
专题三
活用月亮诗文。
所需课时
1课时+课下2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引领学生活用月亮诗文,并完成“那一轮明月”的写作。
引领改为鼓励。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活学活用月亮诗文。
个性化表达和写作。
本专题问题设计
提供特定环境,说出相关古代名句。
2、描写你心目中的“月”。
3.以“那一轮明月”为题,写一篇散文。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国学网http://www.guoxue.com
常规资源
苏教版教材。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有关月亮的诗文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提供特定环境,说出相关古代名句。
1、有一年中秋节,我驻美使馆召开了部分留学生座谈会。主持人的发言引用了王维《九月九忆山东兄弟》一诗中的一句名言“每逢佳节倍思亲”,参加座谈会的留学生先后引用了一些古代名句。假如你在场,你会引用哪一句有关月亮的诗句?
2、从所积累的有关“月”的诗句中选择一个恰当的填在下边横线上:
1)同是长空中的月,杜甫发出了“ ”的感慨;李白则月下独饮,举杯相邀,有了“ ”的慰藉;而王维却别有一番“ ”的清净恬远之情。
2)徜徉在诗海中,我感受到了柳永“ ”的婉约,杜甫“ ”的豪放,苏轼“ ”的感慨,李清照“ ”的相思。
活动二:1、模仿第二段写法,把下面一段补充完整。
“月”是中国人喜爱的一种自然景物,尤其是中国古代作家更是把“月”当作朋友。
“月”是李白的朋友。李白有一次下山,月亮送他回家:“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老人家做人豪迈痛快,心情激动的时候怕人说他是疯子,所以只有去找月亮喝酒去,说过要到天上去找月亮玩儿的傻话:“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常常请月亮喝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亮、影子,多热闹,三个知心朋友,但是也多寂寞。
“月”是苏轼的朋友。( )
2、描写你心目中的“月”。
课下作业:以“多情的月亮”为话题,让古诗文名句走进你的作文中来。
古诗文改为诗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独坐窗前,仰望苍穹明月,这明月可是家乡那一轮?“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小院独酌,月光如水,一杯清酒可是那思乡的泪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何等彻悟,又是何等深情,共用明月之镜,可能看到故人的面容?这轮明月,照古亦照今,照此亦照彼,它总能引发人们的思想之情。思想之情改为思乡之情。
请以“那一轮明月”为题,写一篇叙述、抒情、请描写相结合的散文。
改为:以“那一轮明月”为话题,写一篇叙述、抒情、描写相结合的不少于800字的散文。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能活学活用,完成从语段到作文的写作。
个性化表达和写作,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