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与《秋日荷塘》之比较

文档属性

名称 《荷塘月色》与《秋日荷塘》之比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3 18:3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荷塘月色》(作者朱自清)与《秋日荷塘》(作者耿俊瑞)
比较阅读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课上3课时+课下6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这是一篇写景抒怀的散文。作者给我们描绘一幅月色下的荷塘的美丽景象,语言优美、典雅。构思匠心独运的表达思想感情,语言艺术独具魅力 《秋日的荷塘》是自己写的一篇散文,描写了秋日荷塘的景色。通过比较阅读,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本单元将分为三个专题。专题一:走进作者。专题二:两篇文章的思想感情。专题三:比较两篇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回顾复习散文知识。
2.认识《荷塘月色》和《秋日的荷塘》借景抒情的方法。
3.学会用通过分析语言及表达方法认识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分析两篇文章,进而掌握阅读、分析文本的基本技能。
通过合作交流探究两篇文章的描写方法方法,掌握分析文本所表达思想感情的的技巧。
3. 在研究作者的人生经历对于作品思想感情影响的过程中,掌握对人物思想感情的评价方法。
4. 通过写作展示研究成果,提高鉴赏及写作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养成团体合作意识。
2. 学习作者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的形成不同人生观,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加珍惜今天幸福生活。
3.感受两篇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思想感情。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行标准》
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4.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5、.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6、.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9、培养鉴赏诗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10、 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怎样认识《荷塘月色》与《秋日荷塘》的思想感情?
2.作者是各自怎样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的?
3.怎样理解作者的人生命运是和国家民族连在一起的?
专题划分
专题一:走进作者:
专题二 :《荷塘月色》与《秋日的荷塘》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较:
专题三:两位作者所处的时代与命运:
专题一
走进作者。
所需课时
课上1课时+课下4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内容是在阅读《荷塘月色》(作者朱自清)《秋日的荷塘》(作者耿俊瑞)的基础上,认识两篇文章各自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阅读两篇散文,复习散文知识。
2.熟悉二位作者的人生经历、命运结局。
3.通过对两位作者的比较分析,总结他们各自的思想感情引发的缘由。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二位作者主的人生分别处在什么社会时代?你能用流畅的语言描述人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吗?
2. 二位作者所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能在文章中找到依据吗?
3.你如何看待他们人生经历?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鲁教版教版《荷塘月色》《秋日的荷塘》视频资料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关于朱自清和耿俊瑞的其他文章资料。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课下用四节课时间阅读两篇散文,回顾复习散文的有关知识。
1.小组内交流阅读感受,每组选一位同学发言描述一下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位作者。
2.老师组织讨论:什么是散文?散文的特点是什么?
(投影补充散文的相关知识)
3.组内讨论:两位作者通过文章表达思想感情是什么?在文章中找到相应的语段。
4.试着根据二位作者命运异同给他们分类,确定分类标准和理由,组长做好讨论记录,班内交流。(提示参考标准,如性格、环境、偶然因素等)
5.思考:他们不同的命运给了你什么启示?组内交流。
6. .你认为一个人的命运是否与他的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请把你的观点和想法写在日志上。
7.课下思考:《荷塘月色》(作者朱自清)《秋日的荷塘》(作者耿俊瑞)各自用什么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的?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知识总结全面、准确。
2.发言积极大胆,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3.能通过阅读分析概括两篇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概括分析思想感情,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专题二
《荷塘月色》与《秋日的荷塘》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较: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通过《荷塘月色》(作者朱自清)《秋日的荷塘》(作者耿俊瑞)两篇篇文章的阅读,研究探讨作者借景抒情的方法。。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以及各自不同的语言特点。
2.体会各种修辞手法的精妙运用对于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3.掌握借景抒情的方法。
本专题问题设计
1. 《荷塘月色》与《秋日的荷塘|》各自的语言特点?
2.《荷塘月色》与《秋日的荷塘|》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3.修辞方法对于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的作用?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荷塘月色》(作者朱自清)《秋日的荷塘》(作者耿俊瑞)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有关文章选材、对比手法与修辞描写的知识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阅读《荷塘月色》《秋日的荷塘|》
1.讨论:《荷塘月色》与《秋日的荷塘|》各自的语言特点?
?组长做好讨论记录,班内交流。
2.讨论:荷塘月色》与《秋日的荷塘|》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小组观点形成文字,班内投影展示交流。
3、活动二:
思考:修辞方法对于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的作用?
4.作业:写一段借景抒情的文字,并能运用恰切的修辞方法。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积极参与小组交流,发言积极,语言简洁具体。
2.会比较阅读,能从文章选材构思、表现手法,修辞方法揣摩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一定鉴赏能力,能结合文章分析人物思想感情,并有理有据地表达个人的褒贬评价。
专题三
专题三:两位作者所处的时代与命运。
所需课时
1课时+课下2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引领学生结合《荷塘月色》(作者朱自清)《秋日的荷塘》(作者耿俊瑞),了解两位作者主要的人生经历以及国家民族的命运对他们的影响,探究一个人的命运是和他所处的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并完成抒情散文的写作。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朱自清和耿俊瑞的人生经历,学会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阅读鉴赏作品。
2.结合他们的人生经历,探讨他们在身上所表现的情感,进一步理解《荷塘月色》(作者朱自清)《秋日的荷塘》(作者耿俊瑞)的思想内容。
3.学习朱自清心系国家民族安危的精神,认识耿俊瑞心怀人间大爱的情怀,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本专题问题设计
朱自清处在什么时代,你对那个时代有那些了解?耿俊瑞处在什么时代,你对这个时代的感受是什么?
怎样看待时代人生经历与人的思想感情的关系?
3如何理解“一个人的命运是和他的国家名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这句话。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耿俊瑞资料库
常规资源
《荷塘月色》(作者朱自清)《秋日的荷塘》(作者耿俊瑞)。朱自清其他散文,耿俊瑞其他散文诗歌。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朱自清其他散文《耿俊瑞诗歌散文选》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预先用2节课的时间阅读朱自清其他散文《耿俊瑞诗歌散文选》,了解朱自清和耿俊瑞人生经历,了解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
活动一:走近作者
自由交流
1.读了他们的文章你对朱自清有了那些了解?
2.朱自清为什么会表现出淡淡的哀愁与喜悦的矛盾心理?《秋日的荷塘为什么会表现出一种激情和热情?
活动二:探讨作者所处的时代与表现的思想的内在联系 (小组探讨)
1.你认为两位作者各自表达是一种什么思想。试着从文中找到你的依据。
2.
活动三:面对人生
思考:司他们对于人生是怎样的态度?对你有哪些启发?你应该如何看待时代与人生?请每位同学以日记的形式表述自己的观点。
作业:撰写一篇借景抒情的文章,要求不少于800字,。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通过作者的人生经历加深对文本思想内容的理解。
2.能通过文本表现手法的分析概括文本的思想内容。
3.能立足文章、依据史料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4.能积极参与合作交流。
附: 秋日的荷塘
耿俊瑞
盛夏的小清河边郁郁葱葱,我在河边的广场上学开车。在河的西岸有一荷塘,荷塘四周掩映着高高的杨柳,那些杨柳倾斜着身子探入荷塘的中心,仿佛一位母亲怀抱着婴儿,那荷塘静静地沉睡在一隅,仿佛一位沉睡的娇羞少女。
荷塘里,在青萍之上托着满满的 一塘绿叶,绿叶上面托着满满的荷花。荷叶上面晃动着莹莹的露珠,荷花上面闪动着幽幽的日光。它们或许没有周敦颐笔下青莲的高贵,或许没有朱自清笔下荷花的美丽,也许没有颜元叔笔下芙蓉的绚丽。但是,它们依然在出于淤泥而不染,依然像碧天上的星星闪着诱人的光芒,依然那么蓝里透红,红里透蓝。
四周的杨柳,为荷塘遮挡着灼人的日光,使他免受酷暑的煎熬;为荷塘阻挡着夏日的骤风,使他免受尘埃的侵袭,因而那荷花才真正出于淤泥而没染 ,才面对狂风不失采,才头顶烈日而未蔫。我不禁对那四周的杨柳肃然起敬。
青青的杨柳啊!你生在大明湖畔,趵突泉水养育了你,小清河水滋润着你,你本来是玉树临风,名门贵族!但是你为什么如此谦恭,默默无语的守候在这寂寞一隅?难道你就是为了守护这荷塘而生,为守护这荷塘长的嘛?还是你眷恋着这荷塘里那美丽的粉芙蓉啊!
清清的荷塘啊!你生在美丽的泉城,趵突泉水养育了你,小清河水滋润你,百年杨柳眷顾着你,你本来是名门闺秀啊!可是你为什么小家碧玉一样那么羞怯,那么局促,那么脉脉含情啊?难道你是为了报答那杨柳的恩情而生,为报答杨柳的眷恋而长的吗?
啊 ---我的荷塘,我的杨柳,我的夏日,我的幽情!
我日日追寻着你的色彩而来,瞻仰你的风采;我日日追寻你的馨香而来,享受你的温馨!你睡入我的梦里,那么清凉!你沉在我的杯中,那么醉人!你化入我的诗行,那么氤氲!
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去学车,但是却惦记着我的荷塘。
秋天来了,我又去了荷塘,杨柳依然郁郁葱葱,小清河水依然静静地流淌,我急切的眺望着荷塘。但是眼前的景色让我黯然神伤。
荷塘一片破败凋零。黄叶衰草满池,绿只点点。断茎擎残叶,何处见青莲?芙蓉粉面不见,只有清风拂面。
绿不在,花不在,香不在!可是杨柳还在!他们依然谦恭地弯着腰,默默地守候在那儿,我的杨柳啊 -- 你难道是为了保护那荷塘地下的白莲吗?我静静地站在那儿问我的杨柳。
飒飒的秋风回答了我 :亲爱的朋友,生活的绿树郁郁葱葱,万古常青。我在等待,我在等待着冬天的到来,我在等待着冬天过后的春天的到来!
四季的更迭,日月的变迁,尘世的轮回,怎能改变我的衷情啊!
亲爱的朋友,让我在这儿等待吧,虽然萧瑟的秋风马上会摧落我的衣裳,虽然漫天的冰雪会立即覆盖我的身躯,虽然漫长的严冬会冻透我的梦境,但是我相信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