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文档属性

名称 鲁迅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3 18:3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
鲁迅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6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一时期,处于时代前沿阵地上的知识分子对封建营垒发动了猛烈的攻击。鲁迅是这一时期文化战线上的主将,作为一个非常优秀的小说家,其笔触最为深刻。从《狂人日记》开始,陆续发表大量作品,塑造出众多的典型人物。鲁迅的二十五篇现实小说中,有三分之一多是以反映妇女悲苦生活和妇女解放斗争为主题或内容的。鲁迅在他的小说《呐喊》、《彷徨》中,创造了那个时代一系列典型的女性形象和一个相对完整的女性世界,其中寄寓了鲁迅对中国妇女的深切同情,挖掘她们被扭曲、被践踏的根源,深刻地揭露了她们的主体意识被抹杀的社会现实,并执著地为她们的解放寻找出路。正是在关注妇女、探索妇女问题的角度上,鲁迅成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本单元由《祝福》《药》《伤逝》这三篇文章组成。划分为三个专题,专题一:鲁迅作品中女性形象的个性和共性。引导学生通过对鲁迅作品的学习,把握鲁迅作品中女性的性格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概括其共性。专题二:鲁迅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社会意义。在对鲁迅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性格分析的基础上,追溯其命运的根源,进而探寻鲁迅塑造作品的社会意义。专题三:从鲁迅作品中女性形象看妇女解放。在前二个专题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由学生自己提炼升华,谈谈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分析鲁迅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理解造成鲁迅作品女性人物形象悲剧的社会根源。
3、 领悟鲁迅作品的现实社会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命运及其缘由,进而掌握阅读、分析文本的基本技能。
通过归纳概括总结,学习小说中描写人物的技巧,掌握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通过塑造典型人物揭示作品主题
理解文学作品在现实生活中折射出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体合作意识。
2、感受鲁迅作品中的对现实的深刻的解析、批判。
3、学习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情怀,对社会的责任感。
对应课标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能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用规范的书面语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能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抒发对生活中人、事、物的感情,并能针对某些现象或观点发表见解;能独立分析文章的主旨、思路、结构和写作特点,能自主地梳理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有文学鉴赏水平,能感受和体验作品主题、社会意义及表现手法,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评论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个性爱好,有独立的人格意识。有综合学习的能力。能运用网络平台查找资料,研究问题,进行人际交流;在各项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和独立研究的能力。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鲁迅作品中女性形象的个性和共性是什么?
鲁迅为何要在作品中塑造一系列女性形象?
鲁迅作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什么?
专题划分
专题一:鲁迅作品中女性形象的个性和共性。
专题二:鲁迅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社会意义。
专题三:从鲁迅作品中女性形象看妇女解放。
专题一
鲁迅作品中女性形象的个性和共性。
所需课时
课内2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通过对鲁迅作品《祝福》《药》的学习,分析作品中人物性格特点,把握鲁迅作品中女性的性格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概括其共性。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学习小说人物描写的方法。
2、学习通过人物分析把握主题的方法。
本专题问题设计
这三篇小说中塑造了哪些女性人物?她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这些女性人物各自具有怎样的命运?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PPT课件 《祝福》《药》电影视频资料
常规资源
人教版教材 语文读本 吾宏聪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1、通过学生自主阅读鲁迅的三篇小说,找出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都小说中人物有大体把握了解。然后把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重点标示出,概括其各自的个性性格特点。
2、然后学生之间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找出这些女性人物形象的共性特点。
3、请同学思考,在小说阅读中,怎样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都有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评价
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
2、小组成员内部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
3、小组之间讨论,由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的观点进行讨论。
4、将最后的讨论的结论汇总成文字材料。
专题二
鲁迅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社会意义。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在对鲁迅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性格分析的基础上,追溯其悲剧命运的根源,进而探寻鲁迅塑造作品的社会意义。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具体分析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
2、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把握作品深层次的社会意义。
本专题问题设计
这些女性命运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2、鲁迅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是单一的特例吗?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PPT课件 《祝福》《药》电影视频资料
常规资源
人教版教材 语文读本 吾宏聪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活动一:采取“饰演角色”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活动二:组织学生分组谈论,这些女性形象是单独唯一的,还是当时社会妇女形象的一个缩影。
活动三:让学生领悟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以“祥林嫂”这个人物为例:通过网络上的一些小故事,让学生探讨,今天还有“祥林嫂”吗?“祥林嫂”在新时代的今天,能生存下去吗?
教学评价
划分小组,分别“饰演角色”。
撰写文章,阐述观点。例如:《我看中国女性命运》 《鲁迅眼中的中国女性》
专题三
专题三:从鲁迅作品中女性形象看妇女解放。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鲁迅先生在对封建主义进行顽强坚韧的战斗的同时,始终对被压迫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给予深切的同情。他在文章中指出:“这社会制度把女人挤成了各式各样的奴隶,还要把种种罪名加在她头上。”这表现出鲁迅对妇女的悲惨遭遇和不幸命运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和怜悯。鲁迅先生就是要揭示她们的悲苦生活,帮助她们寻找出路。争得做人的权利。他把解放妇女,反对封建礼教和反对整个封建制度联系在一起,举起了反封建的伟大旗帜。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能够深层次理解鲁迅小说。
理解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
本专题问题设计
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妇女解放?
在今天,我们还需要妇女解放吗?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PPT课件 《祝福》《药》电影视频资料
常规资源
人教版教材 语文读本 吾宏聪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这几位鲁迅作品里最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为读者呈现了“吃人”礼教在“吃”的方式上的多样性。深刻地表明了在一个封建性占主导的国家里,在一种愚昧无知的国民性大环境下,个体的悲剧命运无法逃避。妇女的解放必须与国民性的改造结合起来才有实现的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鲁迅用这几个女性形象也是在昭示和暗示着一个更为深远的社会革命方向。
教学评价
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
2、小组成员内部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
3、小组之间讨论,由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的观点进行讨论。
4、将最后的讨论的结论汇总成文字材料。
5、各抒己见,每位学生都应该有自己的观点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