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2-26 10:0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下图为太空鸟瞰的某处地貌景观图,图中深色阴影部分为陆地,灰白色阴影表示海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貌的名称是( )
A.风蚀垄槽 B.河漫滩 C.冲积扇 D.三角洲
2.该地貌多位于( )
A.河流出山口 B.大河入海口 C.滨海平原 D.干旱环境
3.该地貌的主要成因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海浪堆积 D.风力侵蚀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河流A、C、D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
A.侵蚀、搬运、堆积 B.搬运、侵蚀、堆积
C.侵蚀、堆积、搬运 D.堆积、搬运、侵蚀
5.图中B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的名称是( )
A.瀑布 B.洪积扇 C.三角洲 D.溶洞
6.图中①-②处的河流弯曲景象称为“蛇曲”。①-②处地形剖面图(阴影区为泥沙沉积物)正确的是( )
A. B.
C. D.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7.与侵入岩体岩石类型相同的是( )
A.玄武岩 B.砂岩 C.大理岩 D.花岗岩
8.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
A.岩浆侵人一沉积物压实、固结一褶皱运动一断层运动
B.沉积物压实、固结一褶皱运动一断层运动一岩浆侵入
C.褶皱运动一断层运动一沉积物压实、固结一岩浆侵入
D.沉积物压实、固结一岩浆侵入一褶皱运动一断层运动
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流平面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甲、乙、丙、丁四处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
A.甲一侵蚀作用 B.乙一侵蚀作用 C.丙一侵蚀作用 D.丁一沉积作用
10.M处( )
A.以山地、丘陵为主 B.该处可能有大量鹅卵石
C.岸陡水深 D.海拔不断升高
下图为我国某地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有关图中四地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山属于喀斯特地貌 B.丙处河岸侵蚀较明显
C.乙山因断裂抬升形成 D.丁处易受泥石流侵袭
12.据图可知( )
A.①处岩层可能存在化石 B.②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而成
C.③处岩石物质来源于地核 D.④处断层形成早于③处岩浆侵入
13.天津蓟州北部山区四幅景观照片中,能记录地球沧海桑田变化的是( )
A. B. C. D.
读某区域沿回归线的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与图中丙处山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
A.板块挤压 B.背斜拱起 C.断层 D.岩浆活动
15.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乙处相比,甲处地质构造更适合建设隧道 B.图中海沟处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C.A处采煤易发生瓦斯爆炸 D.丁处岩石属于岩浆岩
天山北坡断裂带附近分布着众多“泥火山”,其常在地震发生前后从直径约1米左右的喷出口喷出冰冷的泥浆(黏土、岩屑、盐粉等泥土构成)和气体。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泥火山”的的泥浆可能来源于( )
A.软流层 B.地幔 C.地核 D.地壳
17.泥火山喷发的动力最可能是( )
A.板块运动 B.地质构造
C.太阳辐射 D.岩浆活动
苏特西岛位于冰岛以南32千米处,该岛是由1963年的火山喷发所形成,最高155米。岛屿形成时四周是由相对松散的火山灰组成的陆地,中部是坚硬的熔岩,总面积为2.7平方千米,当前岛屿面积仅剩1.4平方千米。下面左图为岛屿位置,右图为岛屿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推测苏特西岛及其附近海域火山活动频繁的原因是( )
A.位于大洋海沟,属于消亡边界 B.位于大洋中脊,属于生长边界
C.位于大洋中脊,属于消亡边界 D.位于大洋海沟,属于生长边界
19.推测该岛形成后面积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
A.火山持续喷发,炽热岩浆融化陆地 B.地质构造运动频繁,海岛不断沉降
C.海平面迅速上升,淹没大片岛屿 D.大风海浪不断侵蚀,海岸线不断后移
下图为某课堂演示实验:将书本打开、倾斜放于桌面上,沿书本中缝把沙子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观察在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完成下面小题。
20.该演示实验模拟的作用力是( )
A.沉积作用 B.水蚀作用 C.风蚀作用 D.风化作用
21.类似该堆积体的地貌多位于( )
A.狭长山谷底 B.平原边缘处 C.河流出山口 D.河流入海口
22.堆积体形成的地貌类型为( )
A.峡谷 B.三角洲 C.沙丘 D.冲积扇
23.图中地貌适宜发展种植业的区域位于( )
A.堆积体的边缘 B.堆积体的全部 C.堆积体的上部 D.都不行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地貌形成过程的地质作用相同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25.钟乳石的形成的外力作用形式是( )
A.风化 B.侵蚀 C.搬运 D.沉积
26.图中湖泊成因可能是( )
A.背斜岩层破碎 B.地下水上涌 C.火山喷发 D.岩层下凹
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南宋时期命“五龙屿”,明朝改称“鼓浪屿”。因岛西南方海滩上有一块两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称为鼓浪石,鼓浪屿因此而逐渐又名。鼓浪屿街道短小,纵横交错花岗岩石散布其上,鼓浪屿形状不规则,面积约1.88平方公里,是厦门最大的一个卫星岛之一。左图是厦门鼓浪屿“鼓浪石”景观,右图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丁为沉积物,其它为三大类岩石和岩浆),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形成鼓浪石的岩石形成于右图中的( )
A.乙→丁 B.丙→乙 C.甲→戊 D.戊→丙
28.推测鼓浪石的形成过程是( )
A.地壳上升—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B.沉积作用—岩浆侵入—地壳上升
C.岩浆喷出—地壳下降—风化堆积 D.岩浆侵入—地壳上升—海浪侵蚀
二、综合题
2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贵州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全省面积17.62万平方千米,耕地约占26%,旱地比重大。由于地表水短缺,大量可耕地不能利用,农村有460多万人饮水困难。在贵州山区,常常在田间地头建有水柜。图左示意贵州省地形,图右为当地山区地头水柜景观。
(1)描述贵州省的地形特征。
(2)说出当地地头水柜的主要功能及修建中需注意的问题。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学家推测,未来黑海、地中海都有可能演化为湖泊。请用板块构造学说说明此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31.下图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近地面大气,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与图中________(填数码)有关;我国古代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都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诗句中对“霜飞晚”起主要作用________(填数码)过程增强有关。
(2)自然形成的a、b、c、d四类岩石中,可能不会沉水的岩石是______。修建铁路、公路隧道应穿过________(甲、乙、丙、丁)地区,请解释选择的理由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B 3.B 4.A 5.B 6.A 7.D 8.B 9.B 10.C 11.B 12.A 13.B 14.B 15.A 16.D 17.A 18.B 19.D 20.A 21.C 22.D 23.A 24.D 25.D 26.B 27.B 28.D
29.
(1)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自中西部向北、东、南倾斜);喀斯特地貌广布。
(2)存蓄雨水和地表径流,用于灌溉及人畜饮水。进行防渗处理;水柜应选择靠近泉水、引水渠、溪沟等便于引水拦蓄的地方(若无引蓄条件应有足够的集雨面积);尽量少占田地;避开滑坡和泥石流危害地段;位置应高于所需灌溉的田地以便自流灌溉;远离污染源。
30.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挤压(相撞),地中海、黑海面积不断缩小,成为湖泊。
31.
(1) ③ ②
(2) b 丁 背斜是天然拱形构造,地质稳定,不易塌方,施工安全;不易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