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2-26 10:1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检测题
一、单选题
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不同,发展差异突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四大地区的划分标准是( )
A.自然指标 B.人文指标 C.综合自然和人文指标 D.以上均不是
2.下列关于图中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空间尺度是由大到小的
B.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吉林省的空间尺度是由大到小的
C.中部地区与河南省存在行政隶属和管辖关系
D.四大地区的区域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各不相同
辣,在我们的饮食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有很多人喜欢吃辣,部分地区的人们嗜辣。下图是某网友以中国省级行政区为底图绘制的“辣味地图”。据图文完成下面小题。
3.该图( )
A.示意了不同等级的区域 B.划分依据为综合性指标
C.各型辣区的边界明确 D.各型辣区内部无差异
4.影响辣度的主要因素包括有( )
①行政区划②地形③气候④人口迁移⑤经济发展水平⑥地域文化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5.③④两区域地理界线的确定,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气候 D.经济
6.②③两区域的地理分界线大致接近( )
A.人口地理分界线 B.大兴安岭.太行山脉 C.1月0℃等温线 D.400mm等降水量线
7.四大地理区域中,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青藏高原是中国乃至全球典型的人口稀疏区之一,但内部人口地域分异明显。图8分别从经度、纬度和垂直三个维度反映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规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影响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源 D.降水
9.青藏高原人口最密集区域( )
①属于黄河流域②太阳能与地热能丰富③人口主要从事采矿业④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图为非洲某区域植被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上图中的区域类型属于( )
A.地形区 B.行政区
C.自然区 D.工业区
11.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边界有实有虚
C.属于不同层级的区域 D.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
12.下列关于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光照充足,热量不足 B.乙区域降水少,季节变化大
C.丙区域河流长,流量季节变化小 D.丁区域植被生长旺盛,种类多
瑙鲁共和国位于中太平洋、赤道以南约60千米处,由一独立的珊瑚礁岛构成,岛上没有河流,全岛长6千米,宽4千米,年均气温24~38℃,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有“天堂岛”之称。瑙鲁全岛3/5面积曾为磷酸盐(鸟粪)所覆盖,因大量采挖出口,其储量不断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瑙鲁全岛3/5面积曾被磷酸盐所覆盖,说明该岛屿( )
A.附近海域寒流势力强盛 B.人工饲养鸟类产业发达
C.气候湿润,风蚀作用微弱 D.水源短缺,环境较干燥
14.瑙鲁磷酸盐资源主要的出口国家可能有( )
A.墨西哥、加拿大 B.澳大利亚、新西兰
C.巴西、哥伦比亚 D.南非、马达加斯加
读甘肃省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左图)和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示意图(右图),完成下面小题。
15.甘肃省四类干湿区的划分依据是( )
A.积温的多少 B.年降水量的多少
C.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 D.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16.下列关于图乙中各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个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B.每个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C.各区域没有明确的区域特征 D.区域内部特征完全不同
甲、乙、丙、丁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所在地形区的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B.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
C.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
D.丁沿线以北植被少,降水多,水土流失较普遍
18.对甲所在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粮食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 B.主要从事旱地耕作
C.畜牧活动是主要农业活动 D.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大豆和油菜为主
19.四幅图片所在经济区中工业经济最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在图示区域中( )
A.区域之间体现一定的开放性 B.划分的重要依据是地形和河流
C.区域内部差异性显著 D.各区域之间有明确的分界线
21.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全部为内流河 B.乙区域水资源短缺
C.丁区域土壤肥沃,自然灾害较少 D.丙区域气候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二、综合题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桑基鱼塘主要分布于我国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当地人民通过修筑水利排灌工程,并将地势低、常年积水的洼地挖深变成鱼塘,挖出的塘泥则堆放在水塘的四周作为塘基种桑。
(1)桑基鱼塘被称为科学化的生态系统,说明其原因。
(2)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基塘农业发展规模迅速减小,推测其原因。
(3)从区域整体性角度,指出基塘农业用地减少对当地气候的影响。
2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象征,而且是一条实际存在的重要地理界线。历代长城的布设都是以自然地理环境为基础,走向与我国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分界线基本一致。古代,长城为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分界线,该线以西以北为游牧民族聚居地,他们善骑射,耕作水平极低,衣食受自然灾害影响极大。
(1)简析长城以西以北的古代游牧民族善骑射、耕作水平低的地理原因。
(2)长城在东段主要以砖石砌成,西段主要用夯土筑成,分析原因。
(3)长城沿线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带,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原因。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伊犁河谷的农四师农场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薰衣草之乡”。全球仅伊犁河谷的薰衣草花开两季,伊犁薰衣草第一季在5月底至6月中旬;第二季在7月底至8月,被人们称为夏花和秋花。
材料二 从2100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如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新丝路正在实现“中国梦”与“世界梦”。而新成立的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则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加速器。高铁正成为丝绸之路上的快速通道。
材料三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该地年降水量不足30mm,蒸发量却高达2000mm以上。湖面万千飞鸟,湖中鱼群游弋,其西、北面是面积广阔的芦苇地。出售芦苇成为当地百姓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但总收入并不高。
(1)分析伊犁河谷薰衣草能“花开两季”的原因。
(2)从自然和人文地理角度,分析新疆在“一带一路”经济带中的地理优势。
(3)说出博斯腾湖的主要补给水源,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C 2.D 3.C 4.D 5.C 6.D 7.A 8.B 9.B 10.C 11.D 12.D 13.D 14.B 15.D 16.A 17.A 18.A 19.B 20.A 21.D
22.(1)桑叶养蚕,蚕沙可以生产沼气;蚕沙和沼气渣可以成为鱼的饵料;塘泥可以作为桑树肥料;桑基鱼塘形成了经济和生态上的良性循环,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工业、城镇建设用地占用大量耕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业发展的劳动力短缺;土地和劳动力价格大幅度提高,导致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基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生产效率低,经济收入难以提高;果蔬、花卉等市场需求量增大,高收益的城郊农业迅速发展。
(3)大气湿度降低,降水减少;空气干燥,气温变率增大;地表粗糙程度变大,风速减小。
23.(1)长城以北以西地区,以内蒙古高原为主,地形较为平坦开阔,人口密度小,居民以游牧业为主。降水在400mm以下,草原面积辽阔,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且农业受干旱、风沙、寒潮等自然灾害影响大。
(2)地形:东段山地多,地形起伏大,使用砖石依山势而建才稳固;西段以高原为主地势较平,可以就地建设。
气候:东段降水量较大,须使用砖石减少雨水侵蚀;西段降水量较小,可使用夯土。
建筑材料的获取:东段山地多,基岩出露,可就近采石;西段黄土堆积层厚,可就地取土。
(3)长城沿线地区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高原山地与丘陵、平原的过渡区,降水量较少且时空变率大;植被较少;水蚀、风蚀交错。
24.(1)原因: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升温快,播种时间早;北有山脉阻挡冷空气,入冬迟,可生长时间长;品种改良。
(2)位置优越,新疆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枢纽;地缘政治作用明显,新疆与中亚、南亚等国家接壤,文化相通、宗教相似;资源丰富,区内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丰富;农牧业生产较发达,是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国家政策优惠,援疆对口帮扶,东西部合作优势明显。
(3)高山冰雪融水。理由:该区域深居内陆,降水量少;周边高大山脉有较多的冰雪融水汇入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