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豪放话苏辛(苏东坡辛弃疾)

文档属性

名称 乐观豪放话苏辛(苏东坡辛弃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3 18:3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乐观豪放话苏辛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课上3课时+课下3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宋词风格,多有豪放、婉约两派之说,而豪放派则以把苏轼和辛弃疾为主,并称“苏辛”。辛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苏词比较完整地表现出作者由积极转而矛盾苦闷,力求超脱自适而不断追求的心路历程和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对自然山水的描绘,或以奔走流动的气势取胜;或以清新秀美的画面见称 ;有时则把对自然山水的观照与对历史、人生的反思结合起来,在雄奇壮阔的自然美中融注入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感慨。
本单元依托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的学习,主要从二者不同的思想境界入手加以拓展研究。整个单元将分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乐观旷达的苏轼。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苏轼作品,并结合他的经历来研究其作品的丰富内涵。专题二,豪壮悲愤的辛弃疾。引领学生通过宋苏体会辛弃疾的作品,尤其是对辛弃疾悲愤忧国的解读。专题三,我眼中的苏辛。在前两个专题的基础上,自己提炼升华,进行专题创作,谈出自己对苏东坡和辛弃疾的独特感悟,并把这份感悟形成文字,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点评,推选出佳作,进行成果展示,让两位豪放大家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苏轼、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及其在各方面的艺术成就。
2.反复诵读体味作品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力。
3.通过揣摩、体味诗歌语言,感受诗人的豪放之风。
4.熟读成诵,能准确无误、流畅地背诵苏轼、辛弃疾的作品。
5.探究同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二人在思想境界上的不同之处,并形成自己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
1. 利用“知人论世”开展研究性学习。
2..借助问题,激发自主探究的热情,通过合作探讨,深入分析文章内涵。
3.通过比较阅读,初步了解豪放派词人的作品的艺术特色。
4.运用自主评点的方法来品评文章,深度解读文章。
5.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会辩证地看待人生中的磨难,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2. 理解辛弃疾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以自己的情感体验感悟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使命感。
3.通过经典诵读,激发自己对古典文化的深沉的热爱之情。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1.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2.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3.在阅读中鉴赏,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4.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5.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6.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名篇。
7.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苏东坡在诗歌中如何表达自己的乐观情怀的?
2.苏东坡的豁达乐观的情怀来自何处?
3. 辛弃疾在诗中如何表达自己的豪壮悲愤?
4.如何理解辛弃疾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
5. 苏轼、辛弃疾带给我们的价值是什么?
专题划分
专题一:乐观旷达的苏轼 ( 1课时)
专题二:豪壮悲愤的辛弃疾 ( 1课时)
专题三:我眼中的苏辛 ( 1课时)
专题一
乐观旷达的苏轼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整合了教材中的有关苏轼的作品,一篇是《赤壁赋》,另外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在诵读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苏轼的生平经历来解读作品。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复杂的情感以及作品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合作探究、诵读比赛、佳作展示等活动方式来让学生真正地走入作品中,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从而达到了解苏轼其人其作的目的。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经历及其在各方面的艺术成就。
2.反复诵读体味作品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力。
3.结合作者的经历学习“知人论世”,深入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作者复杂的情感。
4.通过经典诵读,激发对古典文化的深沉的热爱之情。
本专题问题设计
1.苏东坡作品蕴含哪些复杂的情感?
2.苏东坡作品怎样体现出他的豪放派词风?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鲁人版必修二、四和唐诗宋词教材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1.学生自由交流:谈谈你所知道的苏轼。
2.多媒体展示:苏轼的生平经历以及各方面的成就,尤其关注“乌台诗案”这一命运转折点的情况。
3.回顾学过的《赤壁赋》和《念奴娇 赤壁怀古》,深入探究苏东坡作品蕴含的复杂情感,进行小组研讨。
4.结合网络资料,个人独立赏析《定风波》,写出一篇不少于200字的诗歌赏析。(课前完成)
5.班级交流赏析《定风波》的文章,评出佳作进行展示。
6.重点研讨:苏轼作品的艺术风格
(1)分组研讨,比较《赤壁赋》和词二首的写景和抒情的异同点,思考:苏轼作品的艺术风格是什么?
(2)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归纳:苏轼作品的艺术特色以及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词风的特点。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组员参与度高,讨论热烈,中心发言人能准确流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2.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能引发听者共鸣。
3.能写出个性化的作品,作品展示有独到之处,对他人有借鉴意义。
专题二
豪壮悲愤的辛弃疾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整合了教材中的有关辛弃疾的作品,《水龙吟》《破阵子》《青玉案》。在诵读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辛弃疾的生平经历来解读作品。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复杂的情感以及作品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合作探究、诵读比赛、佳作展示等活动方式来让学生真正地走入作品中,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从而达到了解苏轼其人其作的目的。学生评点的成果要进行交流展示,以利于互相学习借鉴,来激发自己写作的灵感,拓宽自己写作的思路。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通过设计问题,激发自主探究的热情,讨论研讨,深入分析文章内涵,利用“知人论世”等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
2.运用自主评点的方法来品评文章,来深度解读文章。
3.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专题问题设计
辛弃疾为何会有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他的作品是如何体现他的豪放词风的?
自怜幽独的婉约之作是否会影响他情感的抒发?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1.学生自由交流:谈谈你所知道的辛弃疾。
2. 结合网络资源,对比学习《青玉案》《水龙吟》,初步感知两首词在风格上的不同,深入探究辛弃疾壮志难酬的悲愤,写一篇不少于200的诗歌赏析。(课前完成)
3. 组间交流赏析文章,评出佳作进行展示。
4.重点研讨:辛弃疾作品的艺术风格
(1)分组研讨:辛弃疾作品的艺术风格是什么?
(2)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归纳:辛弃疾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掌握自主评点文章的方法,学会自己来解读文章。
2.能够立足文本,利用相关的事实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并做到观点和材料严格的一致。
3..有团队合作意识,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专题三
我眼中的苏辛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进行成果展示活动。在前两个专题的基础上,分析二者同为豪放派的代表但又同中有异的风格,即“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自己提炼升华,写出自己对苏东坡、辛弃疾的理解感悟,形成个人专题研究成果。
本次活动主要是把个人的成果放在班级交流平台进行展示,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评点,推选出佳作,进行宣传吧张贴展示,做好示范引领,把专题阅读的学习落到实处,让一代豪放大家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学习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辛弃疾悲愤忧国的爱国思想,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2.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本专题问题设计
1.比较分析苏辛同中有异的风格。
2.苏辛带给我们的价值是什么?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
常规资源
教材、个人搜集的相关资料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1.小组研讨:比较分析苏辛同中有异的风格,进一步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
2. 学生自由写作:我眼中的苏辛。着重谈及二人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3.学生交流,谈体会,借此探讨关于精神财富和人生价值等问题。
3.在小组推荐的基础上,推选出班级本次的佳作,进行宣传栏张贴。
4.教师进行主题单元学习总结。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合理借鉴他人成果,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
2.写作能清楚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做到合情合理。
3.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增强自己的团队协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