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嘉勋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开学校考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海南省海口嘉勋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开学校考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6 08:56:39

文档简介

海口嘉勋高级中学高一年级 2022 年 2 月校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1.D 解析:D“每一个特技,每一帧场景,都是演员们拿命换来的”分析错
误。原文“每一帧腾云驾雾的场景,都是演员们拿命换来的”。故选 D。
2.B 解析:B“和作者吃苦的决心和刻苦的努力等是分不开的”错。原文
“往往意味着吃苦的决心、刻苦的努力、艰苦的付出和不苦尽不轻易甘来的过
程”可见,一部经典作品能够流传于后世,往往和作者吃苦的决心和刻苦的努力
等是分不开的。故选 B。
3.C 解析:根据原文对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
一种人生态度,代表着一种时代的精神气质坚定、踏实、严谨、敬业、精益求
精……”的描述,C.爱因斯坦证明自己的是“聪明才智”,并不能体现工匠精神。
故选 C。
4.答案: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来论证“工匠精神”。比
如,举了《大战红孩儿》的例子和引用了《诗经》里的语句。7
解析:(1)采用举例论证方法。“如《大战红孩儿》一集,红孩儿放火烧孙悟
空的画面,是六小龄童裹上石棉衣被真的火烧”“吊威亚的钢丝太细,六小龄童、
马德华等都曾从空中摔下来过,每一帧腾云驾雾的场景,都是演员们拿命换来
的……”文章例举六小龄童、马德华等人的例子论证“工匠精神”。(2)采用引
用论证方法。《诗经》有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引用《诗经》里的语句,说
明“一部能够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经典作品,离不开切磋琢磨的细功夫”,
从而论证“工匠精神”。
5.答案:①有严谨、专注、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②不惜成本,
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③头脑灵活,找准市场定位。
解析:题干要求分析材料二,从中得到能使“中国制造”更好地畅销世界的
启示,材料二主要介绍的是德国工匠精神,我们可以从分析德国工匠精神入手,
从中得到借鉴。(1)由“这种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和德国人自身的
性格也很有关系”“他们并没有那么多的花花肠子,就只是一心扑在工作上。即
使再微不足道的工作,每个人也都将其看得很重要”分析可知,有严谨、专注、
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2)由“因此德国的产品普遍都很昂贵,但都
非常经久耐用。德国人的追求是在赚钱的同时,又得保证自己的产品质量和服
务质量”分析可知,不惜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3)由“除了专注与
认真以外,德国能打造 2300 多个世界名牌的原因就是头脑灵活”“今天的德国,
亦是如此。他们总是能够慧眼识珠地发现大众之需求,也能够很快找准自己的
定位”分析可知,头脑灵活,找准市场定位。
6.D 解析:D“但也看出父亲软弱的一面”错误,父亲此时的泪是感激之
泪,也是喜悦之泪,不是软弱。故选 D。
7.C 解析:“以及运用比喻手法对锅底雪的生动描写来体现天气的寒冷”
错,对锅底雪描写不是比喻手法,是比拟。故选 C。
8.答案:(1)在深山雪地,父亲靠炖马靴来充饥,体现出当时战争环境的恶劣。
(2)有利于刻画父亲在艰苦环境下的机智与战士不怕困难的形象特征。
(3)炖马靴,吃牛皮,恢复了父亲的体力,又投喂了狼,储备了食物,为后来狼
带着父亲走出迷途做了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4)通过炖马靴,赞颂了艰苦环境下战士坚韧顽强的精神,也歌颂了人与动
物和谐相处。
解析:情节作用,可以从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内容主旨、手法效果等角度
分析作答。内容主旨方面,父亲在深山雪地,没有东西充饥,只能靠炖马靴,体
现出当时战争环境的恶劣。从而赞颂了艰苦环境下战士坚韧顽强的精神。“父亲
饿得肚子咕咕直叫,可没有可煮食的东西。突然父亲有了救命的发现:敌手穿着
的马靴是上好的牛皮”从人物形象角度,刻画父亲的机智与战士不怕困难的形
象特征。在情节上,这一情节推动了故事的发展,父亲吃了两块,体力恢复了”,
又“父亲将它们当点心,分别揣进裤兜”且“感恩似的分出两块牛皮,投给它
们”,为下文写“瞎眼狼和它的孩子在前引路,把父亲领出迷途”作铺垫,同时
父亲把自己仅有的“干粮”“分出两块牛皮,投给它们”,而狼母子带着父亲走
出迷途,歌颂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9.答案:(1)生死之间,环境恶劣,天气寒冷,但小说对雪花篮火等的描绘体
现了诗意美,画面充满了温馨感。
(2)详细描写了敌手相片中的女子,笔调温柔美好,与残酷的战争比起来,有
一丝温馨;父亲在处理敌手后事时,却将蓝格子手帕蒙在他的脸上,这是对生命
的敬重,体现了人性的美好。
(3)父亲同情瞎眼狼,以投食的方式表示仁慈和友善,在残酷的战争中彰显
了人性与尊严,体现了温馨。
(4)瞎眼狼因为父亲往常的关爱而给予回报,不仅不让小狼伤害父亲,还救
了陷于困境中的父亲,体现了温馨。
解析:本题要扣住“残酷的战争中体现了一丝温馨”中的“残酷”和“温馨”
分析。残酷指的是战争残酷“受到了日军的前后夹击”,处境残酷“寒冬腊月”
“那里狼多”“父亲饿得肚子咕咕直叫,可没有可煮食的东西”,是生死存亡的
时刻。然后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温馨”的体现。如“篝火太美了,将它周围飘舞
的雪花映照得像一群金翅的蝴蝶!”“热锅落在雪地时,雪发出'吱吱--’的叫声”
对雪花、篝火等的描绘充满了温馨感。“父亲凑近篝火一看,那是个穿着印花和
服的姑娘,微微垂头,浅浅笑着,满眼都是甜蜜”“父亲停下手,将敌手的那块蓝
格子手帕掏出来,走过去蒙在他脸上”体现了人性的美好。“父亲还会在队伍偶
尔开荤时,将吃剩的骨头,扔在附近的山洞”父亲投食给瞎眼狼体现了温馨。
“瞎眼狼显然熟悉父亲的呼唤,它更加用力地往回拽前狼,最终前狼让步了,被
拖回灌木丛”“瞎眼狼和它的孩子在前引路,把父亲领出迷途”瞎眼狼救了陷于
困境中的父亲,体现了温馨。
10.A 解析:句意为:介子推的随从怜悯他,就在宫门上悬挂一幅字,上面
写着:“龙想上天,五条蛇作为辅助。龙已经升入云端,四条蛇各得其所,一条蛇
独自哀怨,最终没有看到自己的处所。”“怜”“悬”都是“介子推从者”发出的
动作,“怜之”和“乃悬书宫门”为两件不同的事情,“乃”前后为因果关系,
所以应在“乃”前断开,故排除 BD 两项;“升云”的主语是“龙”,而非“五蛇”,
应在第二个“龙”前断开,排除 C项。故选 A。
11.B 解析:B“'河内’指黄河以南的地方”错,“河内”指今河南境内黄
河以北的地方。故选 B。
12.A 解析:A“重耳寻找且要封赏他时,他隐居山林”错,根据原文可知,
介子推隐居起来后,重耳才寻找介子推,并要封赏他。故选 A。
13.答案:(1)介子推说:(他们)犯错误还去仿效他们,罪过更加严重。而且
(我)已说出抱怨的话,不能再接受他的赏赐。”
(2)如果用力气服侍我但没有补救我的过失的,这样的人受再次等的封赏。
解析:(1)尤:犯错误。效:仿效。甚:厉害,严重。(2)事:服侍。补:补救。缺:
过失,缺点。
14.答案:他看不惯咎犯向重耳邀功请赏的做法,不愿与之同处臣位。
解析:是时介子推从,在船中,乃笑曰:天实开公子,而子犯以为已功而要
市于君,固足羞也。吾不忍与同位。乃自隐渡河”意思是“这时介子推跟从(重
耳),在船上,就笑着说:'实在是上天开拓公子的前途之路,然而子犯认为这是
自己的功劳,因而向君王邀功请赏,真是十分羞耻。我不能忍受与他同处臣位。
于是自己隐匿起来渡过黄河。”由“实在是上天开拓公子的前途之路,然而子犯
认为这是自己的功劳,因而向君王邀功请赏,真是十分羞耻。吾不忍与同位”
概括出介子推“自隐渡河”的原因是介子推看不惯咎犯向重耳邀功请赏的做法,
不愿与之同处臣位。
【参考译文】
文公元年春天,秦国护送重耳到达黄河边上。咎犯说:“我跟从君主周游天
下,过错也很多了。我尚且知道它,何况您呢?请允许我从这里离开吧。”重耳
说:“如果回了国,有不与子犯同甘共苦的地方,河伯做证!”于是重耳把玉璧
投入黄河里,来表示与子犯的盟誓。这时介子推跟从(重耳),在船上,就笑着
说:“实在是上天开拓公子的前途之路,然而子犯认为这是自己的功劳,因而向
君王邀功请赏,真是十分羞耻。我不能忍受与他同处臣位。”于是自己隐匿起来
渡过黄河。文公修明德政,施加恩惠于百姓。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和有功的大
臣,功劳大的人封邑,功劳小的人得到尊贵的爵位。文公奖赏跟从他逃亡的人
还没有轮到隐居的介子推,介子推也不谈赏赐的事情,赏赐也没有轮到他的头
上。介子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人,只有君王活着。惠公、怀公没有人亲附,
国内外都抛弃了他们;上天没有灭绝晋国,一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
不是重耳还会是谁?实在是上天开拓重耳的前途之路,那几个人认为是自己的
功劳,不也是说谎话吗?窃取别人的财物,尚且说这是偷窃,何况贪图上天的
功劳把它当作自己的功劳呢?臣下掩盖自己的罪过,君主赏赐他们的奸诈,君
主臣下相互欺骗,我难以与他们相处了!”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赏赐,
因为这气死了,能怨谁呢?”介子推说:“(他们)犯错误还去仿效他们,罪过
更加严重。而且(我)已说出抱怨的话,不能再接受他的赏赐。”他的母亲说:
“也让(君主)知道你的想法,怎么样?”他回答说:“言论,是人身上的纹饰;
身体想要隐藏起来,哪里用得着给身体加纹饰呢?给身体加纹饰,就是追求显
达。”(母子二人)到死不再出现。介子推的随从怜悯他,就在宫门上悬挂一幅
字,上面写着:“龙想上天,五条蛇作为辅助。龙已经升入云端,四条蛇各得其
所,一条蛇独自哀怨,最终没有看到自己的处所。”文公出宫门,看到这幅字,
说:“这说的是介子推。我正在忧虑王室的事情,没来得及考虑他的功劳。”(文
公)派人召见他,(他)却已经逃亡了。于是寻找他的住所,听说他进入绵上山
中,于是文公把绵上山中的周围土地赐给介子推,以此作为介子推的封地,这
封地称为介山,“用来记住我的过失,并且表彰有道德的人”。跟从(文公)逃
亡的地位低下的臣子壶叔说:“君主多次进行赏赐,赏赐没有轮到我的头上,冒
昧请罪。”文公回复说:“用仁义引导我,用道德恩惠防范我(犯错),这样的人
受到上等封赏。用行动辅佐我,最终使我成就功业的,这样的人受到次等封赏。
冒着箭和垒石的危险,建立汗马功劳的,这样的人受再次等封赏。如果用力气
服侍我但没有补救我的过失的,这样的人受再次等的封赏。多次封赏之后,如
此才轮到你。”
15.D 解析:D“处处体现出一种潇洒淡泊、怡然自适的乐观心态”错误,
作者在诗中并非处处洒脱,而是体现出矛盾的心情,如一开始的“酌酒与君君自
宽,人情翻覆似波澜”有愁,之后“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有愤。
故选 C
16.答案:①作者为友人倒酒,进行劝慰,其实是和友人一起借酒消愁。②对
人情无常、世态炎凉的感慨和激愤。③不问世事的旷达超凡之情。
解析:如“酌酒与君君自宽”,“君”字重复强调,这是障眼法,骨子里其
实是胸中郁积愤懑,需与挚友一起借酒浇化。所谓“宽”者,宽人也即宽己,正
是因为无法排遣。这是表达和友人一同借酒消愁之感。如“人情翻覆似波澜”,
一曰翻覆,二曰波澜,足见心中愤激之情;如“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紧承“人情翻覆”,照应止水波澜的外部刺激,强调矛盾两端,铺叙反目成仇,人
心无常。白首相知尚且如此,其他的人就不用说了。相知成仇,先达不用,说
尽了世态炎凉。这是抒发人情无常、世态炎凉的感慨和激愤。如“草色全经细
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从户内至室外,为酌酒时举目所见,由世态炎凉,人情
翻覆展示天地无私,万物亲仁,豁然呈现一新境界,这里似还参合“有无”“生
灭”“变常”之理;即处“静观”“达观”态度,与三、四句世俗的“势利”“凉薄”
恰成对照。末两句“世事浮云”与“高卧加餐”由禅意而来。“何足问”有不屑
一顾的鄙薄之意,所指实有其人其事,承三、四句,“高卧”承五、六句,超凡脱
俗。表现出不问世事的旷达超脱。
17.D 第一空处,窥:暗中察看。由上文中的“探出”“从墙上”可知,
此处语境为暗中看的意思,所以应该用“窥”。
第二空处,透:(液体、光线等)渗透;穿透。漫:满,遍,到处都是。此
处语境是指“香气”渗透毫端,所以应该“透”。
第三空处,单薄:指天凉或天冷的时候穿的衣服薄而且少;(身体)瘦弱。
孤单:单身无靠,感到寂寞;(力量)单薄。由前面的“那十字小丁香,那样小”
可知,此处是说十字小丁香不显得瘦弱,所以应该用词语“单薄”。
第四空处,发现: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
规律;发觉。发明:创造出从前没有的事物或方法。此处语境是指古人创造出
从前没有的丁香结的说法,所以应该用词语“发明”。故选 D。
18.C 由下句“然后”可知,前面应该是“最先”和它搭配,排除选项
AD;此句是在强调丁香的“白”,所以“白”应该做主语,排除选项 B。故选 C。
19.B 第一处,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萍水相逢:
比喻本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语境强调不经意中与“创造”相遇,因此选择“不
期而遇”。
第二处,胆战心惊:形容十分害怕。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的样子。
语境形容仔细谨慎呵护的样子,选择“小心翼翼”。
第三处,遮挡:遮蔽拦挡。遮蔽:遮挡。这两个词语区别不大。
第四处,有备而来:参与某个事情以前,事先有充分的准备。有备无患:
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文中强调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有充分的准备,
选择“有备而来”。故选 B。
20.D “一天的清朗”是“清朗”作句子的主语,而“清朗的一天”是
“一天”作主语,根据后文“清朗,是一池不曾污染过的清泉,是一片能在深
夜更新空气的青青林子”可知,应是“清朗”作句子的主语,排除 BC;A 项“一
天的清朗,你的心境”中途易辙,排除。故选 D。
21.示例:(清朗,)是一湾见之忘忧的碧水,是一缕能给心灵带来祥和的
皎洁月光。
解析:首先“清朗,是一池不曾污染过的清泉,是一片能在深夜更新空气
的青青林子”的句式:(清朗)+是(数量短语)(定中短语)+是(数量短语)+
能( )的(定中短语)。然后分析句子的修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最后根据原句的句式、修辞,选择合适的意象进行仿写即可。
22.A 语段说的是自然选择的作用,结合上句“自然界是吝于重大革新
但奢于微小变异的”可知,此处强调的不是“变异”,据此排除 BD;下一句“这
很大一部分应归功于自然选择”中的“这”承前指代,联系下文“自然选择”
“美”的话题,强调的是自然界中“美”的存在,据此排除 C。 故选 A。
23.①因而它不会导致巨大的突变 ②其色彩更为艳丽、醒目 ③最初是怎样
使人感觉舒适呢
解析:第一空,前面有“由于”,下句应该衔接“因而”等因果连词,结合
“逐步积累”“只能按照短小而缓慢的步骤进行”“自然界中没有飞跃”可知,
此处应填“因而它不会导致巨大的突变”;
第二空,上句“由于有绿叶相衬”是因,下句“更易被昆虫发现、光顾并
传粉”是果,中间衔接的是二者的联系,强调“色彩”,据此应填“其色彩更为
艳丽、醒目”;
第三空,前文有“最简单的美感,最初是如何获得的呢”,“就如同某种气
味和味道”呼应“最简单的美感”,强调最初的美感产生很难搞清楚,那么此处
应与“最初是如何获得的呢”相呼应,应填“最初是怎样使人感觉舒适呢”。
24.(一)材料解读和立意参考
材料关注年轻的奥运冠军全红婵等人。第一段讲述年龄最小的全红婵夺得
金牌,总成绩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很多“00后”运动员已经站到了舞台的 C
位。第二段介绍全红婵在接受采访时说的话,“跟谁比赛都一样,不管怎样,都
是要跳好自己……把自己的动作跳好就行了”。第三段引用央视主持人康辉的评
论,“不管是谁,也不管是什么年龄,做最好的自己不就是最棒的吗 ”材料引导
我们学习奥运健儿的良好心态和拼搏精神,不负青春,逐梦前行,做最好的自己,
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研听参考立意:①做最好的自己; ②战胜自己,实现梦想; ③向奥运健儿学
习,做好自己。
(二)写作任务和要求
1.感悟和思考
作文必须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悟,体现自己的一些思考。
2.结合材料
材料的内容要在行文中有所体现,有概述或分析。要由材料引出自己的感悟
和思考。
3.明确文体
文体不限,自定文体,但要有文体意识,选择使用什么文体,就要符合相应的
文体规范。海口嘉勋高级中学高一年级 2022 年 2 月校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150 分 分值: 150 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试卷自留。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Ⅰ(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为什么 86 版《西游记》 能“霸屏”三十余年,给一代又一代人带来童年欢乐,甚至沉淀为我们的集 体记忆?
1982 年,《西游记》 开拍后,为了找到符合剧组要求的场景,团队跑了 26 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跋涉几千公里,光布景的美术设计图就画了几千张。众多特技,靠人工、人力,乃至冒险完成,如《大 战红孩儿》 一集,红孩儿放火烧孙悟空的画面,是六小龄童裹上石棉衣被真的火烧; 吊威亚的钢丝太细, 六小龄童、马德华等都曾从空中摔下来过,每一帧腾云驾雾的场景,都是演员们拿命换来的……也许, 这些细节能够说清,这部道具、特效都略显粗糙的《西游记》,为何能在人们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诗经》 有言: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部能够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经典作品,离不开切 磋琢磨的细功夫。曹雪芹著《红楼梦》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 常”……古往今来,文艺精品无不是厚积薄发、千锤百炼的结晶。 “工匠精神”,往往意味着吃苦的决 心、刻苦的努力、艰苦的付出和不苦尽不轻易甘来的过程。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我们怀念过往经典,其实是在怀念那份做事、做人的匠 心。这种匠心,不仅体现在文艺创作中,我们身边又何尝没有。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讲述的正是 这样的人,在脆弱而又珍贵的文物面前,他们用静心、细心、耐心 日复一 日地描画、纺织、修补、临摹, 让人们看到工匠精神对守护传统文化的意义……为什么我们会被此深深打动? 这些普通人,在他们的岗 位上兢兢业业,对工作专注倾心,对细节追求完美,对技艺不断磨砺。也许没有鲜花和掌声,但这样的 工作状态和精神品质,让他们身上散发着光芒。
“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一种人生态度,代表着一种时代的精神气质: 坚定、踏实、 严谨、敬业、精益求精……如果人人都能将这样的品质在内心沉淀,定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 人生。
(摘编自郝思斯《“工匠精神”何以动人》)
材料二:
当今世界最能体现工匠精神的国家,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他们制造器物之精密,对 待工作之严谨,那都是世界闻名的。
前些年青岛突遭暴雨,城中积水却并不多,因此有人就传出这是德国人当年修造的下水管道之功劳。 不论真假,都可以看出德国人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已经完全深入人心。
语文试题第 1页(共 8 页)
德国不到一亿人口,为何竟然会有 2300 多个世界名牌? 这当然要归功于他们身上的专注的工匠精神。 很多人对德国人的印象就是不苟言笑甚至看起来有些呆板。
他们并没有那么多的花花肠子,就只是一心扑在工作上。即使再微不足道的工作,每个人也都将其看 得很重要。
这种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和德国人 自身的性格也很有关系。那么,除了专注让德国这个 人口稀少的国家能够有 2300 多个世界名牌以外,还有什么原因呢?
那就是认真,他们生来都很倔强,凡事都本着“要么不做,要么做好”的原则。所以德国的公司两极 分化很是严重,有的在泥潭中拔不出来,有的品牌在世界范围内饱受赞誉。
但是德国从没有哪个公司是一夜暴富的,他们不会投机取巧,只要找准了自己合适的领域就埋头苦干、 潜心钻研。德国人从来都不相信有一夜暴富这么一说,首先他们的很多工业原料都需要进口,所以成本 肯定会高; 其次,他们内心的工匠精神不允许其偷工减料。
因此德国的产品普遍都很昂贵,但都非常经久耐用。德国人的追求是在赚钱的同时,又得保证自己的 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现在国人总是在说工匠精神,何为工匠精神? 问心无愧,就是第一要义。古代的工匠若是都投机取巧, 哪还会有这么多的精美工艺品流传于世。
除了专注与认真以外,德国能打造 2300 多个世界名牌的原因,就是头脑灵活。简单而言就是巧,他 们不是只知道埋头苦干,而是适时地做出改变让产品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当年中国古人发明的榫卯结构, 就是为了让其具有更强的抗震性以及实用性。今天的德国,亦是如此。他们总是能够慧眼识珠地发现大 众之需求,也能够很快找准自己的定位。
因此他们发明了很多的绿植设备以及农业工具,以方便人们的生产。而后再发挥专注的敬业精神,如 此一来令世人满意的产品便生产出来了,根本就不愁销路。德国人没必要为了节省那点成本而破坏了“德 国制造”这块金字招牌,只要它屹立不倒,德国的商品就总能畅销世界。
(摘编自《德国工匠精神》)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材料一举《大战红孩儿》 的例子,旨在说明《西游记》 导演专注细节,这也是这部作品在人们心中留 下如此深刻的印象的原因。
B .材料二认为德国之所以能够打造出 2300 多个世界名牌,是因为德国人身上具有的专注的工匠精神。
C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让人们看到了匠人身上的匠心,看到“工匠精神”在某方面的意义。
D .每一个特技,每一帧场景,都是演员们拿命换来的,这就是 86 版《西游记》“霸屏”的原因。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工匠们如果能将坚定、敬业、严谨、精益求精的精神沉淀于心,定能干出一番业绩。
B .一部经典作品能够流传于后世,和作者吃苦的决心和刻苦的努力等是分不开的。
C .德国的产品讲究实用性,德国人总能发现大众的需求,也能够很快找准自己的定位。
D .德国人生产的产品很多工业原料都需要进口,成本很高,他们内心的工匠精神又不允许其偷工减料, 因此德国的产品普遍都很昂贵。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工匠精神的一项是( )(3 分)
A .柳青在皇甫村扎根 14 年,深入了解农民生活,才创作出鸿篇巨制《创业史》。
B .焦菊隐先生 50 年代导演《龙须沟》,带着全组演员用心观察生活将近一年。
C .从小被学校老师称“智障”的爱因斯坦,发挥聪明才智,最终证明了自己是天才。
D.京剧大师李少春每次演出前吊嗓子时,都要仔细把剧场每一个座位走一遍看一遍,看手一颤的这个力 度,观众能不能明白。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方法。(4 分)
5 .当代中国,要使“中国制造”更好地畅销世界,材料二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6 分)
(二) 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炖马靴(节选)
迟子建
①故事发生在 1938 还是 1939 年,父亲说年份不重要,重要的是时令,寒冬腊月,他们抗联部队的一 个支队,二十多号人,清晨从四道岭小黑山的密营出发,踏雪而行,晚饭时分,袭击了位于中苏边界的 一个日军守备队。
②四道岭在哪里? 我在地图上找不到。父亲说除了四道岭,还有头道岭、二道岭、三道岭和五道岭。 他们最初的营地在头道岭的大黑山,那里狼多。有这样一条母狼,它双眼瞎。 自打发现支队的行踪后, 就一直凭声音和嗅觉尾随他们,求得生存。
③父亲是火头军,他可怜瞎眼狼,做了几个鼠夹子,将拍死的老鼠扔给它。到了漫漫长冬,蔫巴巴地 尾随着队伍,父亲总会想方设法给它口吃的。这条狼有年正月,突然消失了! 三个月后,父亲说和战友 为前方的大部队运粮,在二道岭遇见它。它居然大了肚子,怀了崽了! 两三年不见它,大家还念叨,父 亲还会在队伍偶尔开荤时,将吃剩的骨头,扔在附近的山洞。
④父亲说他们最终受到了日军的前后夹击,他从爆炸的弹药库北侧逃了出来。很快父亲意识到后有一 敌手追击,他借着雪地的反光,依稀看见敌手开始隐蔽。为了让敌手主动出击,父亲将里层的秋衣脱下, 用树杈将秋衣挑起来,敌手果然上当,连着两发子弹打过来,使对方以为他中弹了。当敌手起身察看战 果时,父亲因手冻得麻木将子弹打飞了。
⑤对峙了近半小时,敌手背后传来凄厉的狼嚎,这一危机使敌手终于起身了。父亲一直全神贯注地盯 着敌手,就在敌手露头的一瞬,打了最后一枪,击中了敌手的左肩。而那人开的最后两枪都成了献给夜 的森林的小礼花。在飞雪中又行进了两个多小时,敌手趔趔趄趄靠近父亲时,却一头栽倒在雪地上。父 亲先缴了他的枪。敌手挣扎了最后一程,死了。
⑥父亲在灌木丛划拉了一抱干枯的树枝,生起火来。父亲搜敌手的身,他在军服的口袋里搜出两样东 西,一个是一方蓝格子手帕,另一个是长方形金属外壳的镜盒。打开一看,里面竟夹着一张二寸的黑白 相片。父亲凑近篝火一看,那是个穿着印花和服的姑娘,微微垂头,浅浅笑着,满眼都是甜蜜。
⑦父亲作为火头军,身上总是背着一口铁锅。篝火太美了,将它周围飘舞的雪花映照得像一群金翅的 蝴蝶! 父亲饿得肚子咕咕直叫,可没有可煮食的东西。突然父亲有了救命的发现: 敌手穿着的马靴是上 好的牛皮。父亲将这两只靴子从敌手脚上拔下来,靠近篝火,用钢刀切割靴子。望了一眼敌手,他死时
眼睛没闭上,父亲停下手,将敌手的那块蓝格子手帕掏出来,走过去蒙在他脸上。
⑧马靴被炖了一段时间后,终于嚼得动了,父亲吃了两块,体力恢复了,他将剩下的牛皮捞出来。几 乎是打个哈欠的工夫,牛皮就在寒风中凉透了,再打个哈欠的工夫,就冻硬了。父亲将它们当点心,分 别揣进裤兜,然后取下篝火上的铁锅。热锅落在雪地时,雪发出“吱吱— ”的叫声,父亲说锅底下的雪 被烫得不轻,破了很大一片,流出汩汩雪水,但热锅烫伤的雪,很快结痂,寒风也让热锅成了冷锅。父 亲抬头望望天,雪停了,但夜空还没晴朗,望不见北斗星。父亲本不想天亮前出发的,可是狼逼得他必 须走,因为它们窸窸窣窣地冲出灌木丛,朝着篝火来了。
⑨父亲借着残余的篝火,望见了一生难忘的情景,两条狼一前一后,呈一条直线,前面的狼高大威猛, 后面的狼矮小瘦削。前狼挣扎着向前,后狼拼死咬住前狼的尾巴,试图阻止它的步伐。父亲认出了后狼 就是瞎眼狼。父亲“嗨——嗨—— ”地叫了两声,这是以往瞎眼狼尾随支队,他抛给它食物时惯常的招 呼声。瞎眼狼显然熟悉父亲的呼唤,它更加用力地往回拽前狼,最终前狼让步了,被拖回灌木丛。父亲 长舒一口气,感恩似的分出两块牛皮,投给它们。
⑩父亲得逆风而行才能到密营。走了一两里路后,风竟然没了,他等于丧失了唯一的路标。此时,他 听见了背后的声音,回身一望,是那两条狼! 瞎眼狼仍叼着前狼的尾巴。前狼见着父亲, 目光柔和多了。 瞎眼狼低低叫着,安慰着陷入绝境的父亲。父亲仔细打量前狼,发现它是条年轻的公狼,它对瞎眼狼不 敢违命,原来是瞎眼狼的儿子啊!
天连阴了三天,不见日月,瞎眼狼和它的孩子在前引路,把父亲领出迷途。他们靠着所剩的煮熟的 马靴皮,和山洞的骨头,渡过难关。而那些骨头,是瞎眼狼备下的,也有父亲当年丢给它的。母子狼最 终带着他,靠近了一个村庄。父亲说闻到炊烟的气息后,瞎眼狼松开嘴,用两只前爪激动地刨着地,在 雪地打了几个滚,然后起身抖了抖毛,沾在它身上的雪粉飞溅出来,飞进父亲的眼睛,与他的泪水相逢。
父亲中弹的棉绒秋衣,弹孔还在,边缘处的烧灼痕迹清晰可见,在抗联博物馆陈列室的橱窗里。每 到小年的时候,他都要讲一遍炖马靴的故事。所以我落下了一个毛病,每年腊月二十三,我也给我的儿 子,讲炖马靴的故事。(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作者一开始就交代深山老林狼多,将父亲所处的环境与狼进行了关联,让情节更合理化。
B .父亲给我讲炖马靴的故事,我又给我的儿子讲,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体现了代代传承的精神。
C .作者描写相片中的女子,笔调温柔而美好,“微微垂头,浅浅笑着,满眼都是甜蜜”, 由此突显战争的 残酷。
D.在闻到炊烟的气息后父亲流泪了,这泪水是脱离困境后对母子狼的感激之泪,但也看出父亲软弱的一 面。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小说简练交代飞雪,不仅体现了时令特点,而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将人物与狼的活动置于极 严酷的境地,激化了矛盾。
B .小说中插入父亲在头道岭投食瞎眼狼的内容,既表现了父亲的善良,也为后文瞎眼狼的报恩埋下了伏 笔。
C .小说用“打个哈欠的工夫”中牛皮的变化这一略带夸张的描写,以及运用比喻手法对锅底雪的生动描
写来体现天气的寒冷。
D .小说最后引入第一人称,点明这是父亲讲给“我”的故事,又写抗联博物馆中陈列的父亲的衣服,都体 现了故事的真实性。
8 .本文叙写父亲炖马靴这一内容,有哪些作用? 请简要分析。(4 分)
9 .这篇小说在“残酷的战争中体现了一丝温馨”, 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探究。(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公元年春,秦送重耳至河。咎犯曰: “臣从君周旋天下,过亦多矣。臣犹知之,况于君乎? 请从此
.. .
去矣。 ”重耳曰: “若反国,所不与子犯共者,河伯视之! ”乃投璧河中,以与子犯盟。是时介子推从,
在船中,乃笑曰: “天实开公子,而子犯以为己功而要市于君,固足羞也。吾不忍与同位。 ”乃自隐渡
河。文公修政,施惠百姓。赏从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赏从亡未至隐者介子推,推亦不言
.. .
禄,禄亦不及。推曰: “献公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 祀者,非君而谁? 天实开之,二三予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窃人之财,犹曰是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 乎? 下冒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 “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推曰: “尤而 效之,罪有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禄。 ”母曰: “亦使知之,若何? ”对曰: “言,身之文也; 身欲 隐,安用文之? 文之,是求显也。 ”至死不复见。介子推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曰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 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文公出,见其书,曰: “此介子推也。吾方忧王室,未图其功。” 使人召之,则亡。遂求所在,闻其入绵上山中,于是文公环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 “以记吾过,且旌善人” 。从亡贱臣壶叔曰: “君三行赏,赏不及臣,敢请罪。 ”文公报曰: “夫导我 以仁义,防我以德惠,此受上赏。辅我以行,卒以成立,此受次赏。矢石之难,汗马之劳,此复受次赏。 若以力事我而无补吾缺者,此复受次赏。三赏之后,故且及子。 ”
(节选自《史记》)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介子推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曰/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
B .介子推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曰/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
C .介子推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曰/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
D .介子推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曰/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元年,指帝王即位或改换年号的第一年。如汉武帝第一个年号是建元,后改换年号为元光,改换年号 这一年就是元光元年。
B .河,一般指黄河。如《寡人之于国也》 中“河内凶”的“河内”指黄河以南的地方,“河东凶亦然” 中的“河东”指黄河以东的地方。
C .封邑,既指帝王赐给诸侯、功臣领地或食邑,也指领地、食邑,如刘克庄诗句“愿还封邑九百户,小 筑茆茨三两家”中“封邑”是第二个意思。
D .爵,爵位,是中国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力的高低。中国周代有公、侯、伯、 子、男五等爵位。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介子推淡泊名利。母亲建议他去向君主请求赏赐,但他没有听从; 重耳寻找且要封赏他时,他隐居山 林。
B.介子推见解深刻。重耳封赏曾经跟从他逃亡的人和有功的大臣,介子推认为这是君主臣下之间的相互 欺骗。
C .重耳懂得反思。重耳一看到宫门上悬挂的字,就认识到了自己的过失,便寻找介子推,想方设法地进 行弥补。
D .重耳行赏有度。重耳论功行赏,功劳大的封邑,功劳小的得到爵位; 面对壶叔的请赏,他有理有据地 回应。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推曰: “尤而效之,罪有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禄。”(4 分)
(2)若以力事我而无补吾缺者,此复受次赏。(4 分)
14 .介子推为什么“自隐渡河”? 请简要说明。(3 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酌酒与裴迪①
王维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② ,朱门先达笑弹冠③。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注】 ①裴迪: 唐代诗人,是王维的好友。②按剑: 发怒时准备拔剑的动作。③弹冠: 弹去帽子的灰尘, 准备做官。
15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酌酒与君君自宽”一句照应了诗歌的题目。“宽”字,既是宽人也是宽己。
B .颈联的景物描写,是为了衬托作者的心情,对情感表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C .此诗是王维为劝慰裘迪而作的七言律诗,文中多处使用典故,意蕴丰富。
D .作者在这首诗中,处处体现出一种潇洒淡泊、怡然自适的乐观心态和隐居思想。
16 .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请简要分析。(6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6 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年的丁香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现出两片雪
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树头, 从墙上 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在我断续住了近二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
来,香气直 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样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 ),然后才见那两
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株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丁香,那样小,却不显得 。 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古人词云: “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 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的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 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 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她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 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 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 了吗?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窥
C .看
孤单
孤单
发明
发现
B .看
D .窥
单薄
单薄
发现
发明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也是那一片莹白最先映入眼帘,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
B .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参差的绿从白下面透出来
C .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
D .也是那一片莹白最先映入眼帘,参差的绿从白下面透出来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在好了。( )。你静立着,思想和激情会悄悄爬出来,追随你的目光,在你看得见、想得到的
池方,拉开绵长的、想象的线。那时,如果你想铺开纸,记下一段旋律,每个音符,都会依照灵感的指 令,立即冒出头来,记下一段旋律。你的全部才智和学问,都会一涌而起,去成就你的事业。那个名叫
“创造”的词汇,不经意中或者会与你 。我是如此看重心境,就像看重天色的清朗。我 地呵护 着自己的心灵,不让它存坚硬的石板上碰伤; 更不让污浊的欲念像肮脏的空气, 心灵的天空。 郁闷、愤怒、孤寂、失意、贪欲、妒忌……都难免如同浮云占据心灵。那时,便需要凉爽洁净的风,劲 猛地吹过,荡涤浊尘,让心灵的上空重新归于清朗。清朗,是一池不曾污染过的清泉,是一片能在深夜 更新空气的青青林子。谁的心,都不能永远是一张不曾书写过的白纸。可是,却能及时地换掉那些涂污 了的纸张,永远以一种 的清白,面对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不期而遇
B .不期而遇
C .萍水相逢
D .萍水相逢
胆战心惊
小心翼翼
胆战心惊
小心翼翼
遮挡
遮蔽
遮蔽
遮挡
有备而来
有备而来
有备无患
有备无患
20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一天的清朗,你的心境也变得清爽和沉静了许多
B .清朗的一天,你的心境也变得沉静和清爽了许多
C .清朗的一天,使你的心境也变得清爽和沉静了许多
D .一天的清朗,使你的心境也变得沉静和清爽了许多
21 .依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近,语意连贯,风格一致。(5 分)
(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由于自然选择仅通过对微小、连续且有益变异的逐步积累而产生作用,① , 而只能按照短
小而缓慢的步骤进行。所以,已为新知识所不断证实的“ 自然界中没有飞跃”这一格言也是符合自然选 择学说的。我们可以看到, 自然界中可以用几乎无穷多样的方式来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其原因就在于 每一种特性一经获得,便可永久遗传下去,通过不同方式变异了的构造必须适应一个同样的目的。总之,
自然界是吝于重大革新但奢于微小变异的。在一定程度上, ( ),这很大一部分应归功于
自然选择。美对于人们的感官来说并不是无处不在的,花和果实由于有绿叶相衬,② , 更易被昆虫发
现、光顾并传粉,而种子也会被鸟类散布开去。至于某些颜色、声音和形态何以能给人及动物以愉悦呢?
即最简单的美感,最初是如何获得的呢? 这是很难搞清楚的,就如同某种气味和味道,③ ?
2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自然界处处充满着美
B .为什么各种各样的变异充满了整个自然界
C .人类社会处处存在着各种各样美好的事物
D .我们在变异中感受到自然界中的各种美好
23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四、写作。(60 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 2020 年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 10 米跳台决赛中,中国代表团年龄最小的选手全红婵夺得金牌,她跳 的五个动作,有三个得了满分,总成绩也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东京奥运会上,很多“00 后”运动员已经 站到了舞台的 C 位,比如射击运动员杨倩和体操运动员管晨辰。
全红婵在接受采访时说:“跟谁比赛都一样,不管怎样,都是要跳好自己。奥运会也就是跳五个动作, 想好每一个动作,把自己的动作跳好就行了。”
央视主持人康辉评论道,在很多人眼中,他们可能还只是个孩子,但一个孩子的表现值得学习,一 个孩子的话也值得拿来和大家共勉。不管是谁,也不管是什么年龄,做最好的自己不就是最棒的吗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漫 透
漫 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