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8章 第1节 人类的食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8章 第1节 人类的食物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2-28 10:3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 《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教学设计
《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来源于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人类的食物《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探究活动。本探究活动为进一步了解食物中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做了铺垫。探究活动的设计上,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一学期的生物学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探究的基本步骤,并能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本节实验探究课的设计,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引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通过本活动,不仅能激发自己探究生物学知识的兴趣,而且锻炼了自己发现问题,大胆设想,勇于实践等能力。简单的实验操作,随处可见的实验材料,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有学问,生物知识与我们息息相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水、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成分。
2、了解蛋白质、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检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改变学生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关注人体的营养健康。
2、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减少盲目性,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教学重难点】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水、维生素和无机盐。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自学辅导法、探究性学习与协作性学习相结合。
【学习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准备实验材料:碘液、清水、面粉、花生、鸡蛋清稀释液、双缩脲试剂、苹果汁、加碘的淀粉溶液
实验器材:烧杯、滴管、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白纸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时间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一副饥饿的小女孩的图片和一副肥胖人群的图片,并借机引导:“同学们,大家看,有的人骨瘦如柴,有的人肥胖得迈不动脚。“民以食为天”,生命活动离不开食物。饮食与我们的生长、发育、健康有什么联系呢?我们吃的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呢?不同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是否相同呢?
学生活动:倾听,产生共鸣,产生心灵的震撼。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主动性,关注饮食健康。
【学习新课】
1、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素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食物图片,提出问题:同学们,这些食物是我们常吃的,那么大家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吃这些食物呢?这些食物可以为我们提供哪些营养呢?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因为这些食物可以为我们提供营养。鸡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花生中含有大量的脂肪,西瓜中含有大量的水,面粉中含有淀粉,苹果、柠檬中含有维生素……”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猜想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素,引起他们的探究欲望。
小结过渡:同学们,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一致认为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水、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成分。可是,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大家的观点呢?
实验法检测食物中含有的六大营养素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回顾实验法的相关知识,实验法的步骤:提出问题→查阅相关资料→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得出结论。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图片,用按压法检测花生中含有的脂肪,用碘液检测淀粉,食物放在火上灼烧,检测无机盐,食物放在干燥的试管中加热,检测水分的存在。老师讲解在实验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预计实验现象。自己动手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设计意图: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检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突出教学重点。
小结过渡: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不同的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素种类不同,含量也不尽相同。将食物放在干燥的试管中加热,试管中出现小水珠,证明食物中有水分存在;食物放在火上烧,最终有烧不尽的灰分,说明有无机盐存在;花生放在白纸上按压,白纸上出现油迹,花生中有脂肪;在面粉溶液中加入碘液,面粉溶液变蓝色,证明其中有淀粉。那么如何检测蛋白质和维生素C这两种成分呢?
3、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检测
教师活动:同学们,下面我将进行两个实验。实验一:分别向甲、乙两支试管中加入蛋清稀释液和清水,再依次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双缩脲试剂A液(无色),摇匀,然后逐滴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蓝色)4滴,边加边摇。请同学们观察两试管内颜色的变化。
学生活动:观察并回答,装蛋清稀释液的试管由无色变成了紫色,装清水的试管几乎没有变化。
教师活动:同学们,蛋清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实验现象说明了双缩脲试剂可以检测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
教师小结: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可以生成紫色络合物,来检测蛋白质的存在。
教师活动:实验二:分别向甲、乙两支试管中加入3mL苹果汁和清水,再向两支试管中各滴加10滴加碘的淀粉溶液。
学生活动:注意观察两支试管中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得出结论,苹果汁中含有的维生素C可以使加碘的淀粉溶液褪色。
教师小结:加碘的淀粉溶液呈蓝色,维生素C可以使蓝色褪色。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得出检测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实验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
4、拓展提升
教师活动:同学们,我们已经掌握了探究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原理以及实验操作方法,大家想不想角色扮演一位食品质检员,来检测一些食品质量安全?
学生活动:兴致高昂,都跃跃欲试,期待成为一名食品质检员。
教师活动:现在我们实验台上有奶茶、纯牛奶、果汁饮料和维生素C片溶解液,现在同学们猜想奶茶、纯牛奶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果汁饮料和维生素C片溶解液中是否含有维生素C,应用我们上述的实验原理,分别验证猜想。
学生活动:思考,设计实验步骤,完成探究试验。
设计意图:树立学生科学研究态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精神。培养学生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全课总结:人类为了维持生命与健康,除了阳光与空气外,必须摄取食物。食物的成分主要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通常被称为营养素。不同的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素种类不同,含量也不尽相同。同学们,生活中饮食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我们要远离有害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反思】: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形成概念,巩固基础知识,获得基本实验技能有着重要价值。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最适合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应用实验探究法,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参与,观察和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