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类练+模考预测(明考向|强能力)
第1讲 细胞增殖和受精作用
题组一 高考分类练 明考向
类型1 翻阅教材,原味品高考选择题
1.[2021·全国乙卷,1]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间期,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形成16个DNA分子
B.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含2个DNA分子
C.在中期,8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易于观察染色体
D.在后期,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分开,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
高考VS教材
[人教必修1]P112~113
2.[2020·全国卷Ⅰ,4]为达到实验目的,需要选用合适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下列实验目的与实验材料的对应,不合理的是( )
实验材料 实验目的
A 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 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B 蝗虫的精巢细胞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C 哺乳动物的红细胞 观察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D 人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高考VS教材
[人教必修1]P115
[人教必修2]P21
类型2 照抄教材,原味品高考非选择题
3.[2020·全国卷Ⅰ,32节选]遗传学理论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在不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情况下,产生基因重新组合的途径有两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VS教材
[人教必修2]P83
4.[2019·全国卷Ⅱ,30节选]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是与某种性激素分子结构类似的物质,对小鼠的内分泌功能会产生不良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2)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精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VS教材
[人教必修2]P16
类型3 深挖拓展教材,原味品高考非选择题
5.[2017·全国卷Ⅲ,29]利用一定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以下是能够实现动物细胞周期同步化的三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DNA合成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DNA合成可逆抑制剂,处于________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而继续细胞周期的运转,最终细胞会停滞在细胞周期的________期,以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的目的。
(2)秋水仙素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秋水仙素,秋水仙素能够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细胞周期被阻断,即可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________(填“会”或“不会”)被阻断在间期。
(3)血清饥饿法:培养液中缺少血清可以使细胞周期停滞在间期,以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分裂间期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高考VS教材
[人教必修1]P112
[人教必修2]P87
【借题发挥】理清教材,突破高考的瓶颈——长句描述类题型
问题1:进行分裂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着丝点的分裂是纺锤丝牵拉的结果还是自行分裂的?如何用实验证明,请写出实验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3: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分别能发生哪些变异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4 整体对比历年同类题,找共性和趋势
6.
[2018·全国卷Ⅰ,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7.[全国卷Ⅱ]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
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类型5 它山之石——亦可攻玉
8.[2021·浙江6月]
“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实验中,观察到的一个视野如图所示。下列属于箭头所指细胞分裂期的上一时期的特点是( )
A.出现染色体,核膜开始解体
B.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C.染色体凝聚,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
D.纺锤体消失,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9.[2021·浙江6月]某高等动物的一个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⑥表示细胞,基因未发生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⑥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畸变
B.若④的基因型是AbY,则⑤是abY
C.②与③中均可能发生等位基因分离
D.①为4个染色体组的初级精母细胞
10.[2021·浙江1月]现建立“动物精原细胞(2n=4)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模型。1个精原细胞(假定DNA中的P元素都为32P,其他分子不含32P)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正常培养,分裂为2个子细胞,其中1个子细胞发育为细胞①。细胞①和②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H(h)、R(r)是其中的两对基因,细胞②和③处于相同的分裂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①形成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
B.细胞②中最多有两条染色体含有32P
C.细胞②和细胞③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相等
D.细胞④~⑦中含32P的核DNA分子数可能分别是2、1、1、1
11.
[2021·广东卷]人类(2n=46)14号与21号染色体二者的长臂在着丝点处融合形成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该染色体携带者具有正常的表现型,但在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其细胞中形成复杂的联会复合物(如图),在进行减数分裂时,若该联会复合物的染色体遵循正常的染色体行为规律(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关于平衡易位染色体携带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观察平衡易位染色体也可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B.男性携带者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45条染色体
C.女性携带者的卵子最多含24种形态不同的染色体
D.女性携带者的卵子可能有6种类型(只考虑图中的3种染色体)
12.
[2020·山东卷,5]CDK1是推动细胞由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的关键蛋白。在DNA复制开始后,CDK1发生磷酸化导致其活性被抑制,当细胞中的DNA复制完成且物质准备充分后,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而被激活,使细胞进入分裂期。大麦黄矮病毒(BYDV)的M蛋白通过影响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而使农作物患病。正常细胞和感染BYDV的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常细胞中DNA复制未完成时,磷酸化的CDK1的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
B.正常细胞中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后,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C.感染BYDV的细胞中,M蛋白通过促进CDK1的磷酸化而影响细胞周期
D.M蛋白发挥作用后,感染BYDV的细胞被阻滞在分裂间期
13.[2020·浙江7月,21]
若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4)的基因型为DdEe,其1个精原细胞(DNA被32P全部标记)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其中1个细胞如图所示,图中细胞有2条染色体DNA含有32P。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形成图中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B.该精原细胞至多形成4种基因型的4个精细胞
C.图中细胞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
D.该精原细胞形成图中细胞的过程中至少经历了两次胞质分裂
14.[2019·海南卷]若要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适宜的材料和染液组合是( )
A.大蒜根尖细胞,龙胆紫溶液
B.玉米根尖细胞,台盼蓝染液
C.菠菜叶肉细胞,碘液
D.番茄果肉细胞,吡罗红染色剂
[命题揭秘]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变异的基础,命题角度常以各种图表来考查对细胞周期的理解,以细胞分裂图的识别来考查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特点及与减数分裂的区别等方面,命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也有简答题;常与实验结合在一起。
[命题趋势]
预计2022年高考的命题点体现在:结合细胞分裂图像或曲线图或柱形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特点、细胞周期的概念等,侧重于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比较与图像曲线辨析及相关“数据”变化,命题形式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居多,考查基础知识和识图能力,考生要能正确理解、分析生物学中以图表、图像等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并能用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验结果,难度中等,综合性较强,突出对科学思维这一核心素养的考查。
题组二 模考预测练 强能力
预测一 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
1.[2021·广西南宁市高三月考]细胞周期由依赖性蛋白激酶(CDKs)形成系列不同的蛋白复合物有序驱动,蛋白复合物在行使功能后会被拆解,如CDK2-cyclinE复合物驱动DNA合成前期转入DNA合成期,CDK1-cyclinA复合物驱动DNA合成后期转入分裂期。下列关于连续分裂的细胞,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中蛋白复合物的合成需要氨基酸
B.细胞中蛋白复合物可周期性组装和拆解
C.细胞中CDK1-cyclinA复合物在核膜消失时形成
D.细胞中CDK2-cyclinE复合物在DNA合成前期形成
2.[高考改编]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S2)。比较C1与C2、S1与S2细胞核中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 )
A.D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B.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C.DNA数目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D.遗传信息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3.[经典高考]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C.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D.两者末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预测二 聚焦重难点,玩转细胞分裂图像与曲线
4.[2021·新疆巴音二中高三月考]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图乙表示该动物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丙表示该动物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A、a所在的染色体是已发生基因突变的X染色体
B.图甲可对应于图乙中的bc段和图丙中的kl段
C.图乙中的bc段和图丙中的hj段不可能对应于同种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
D.图乙中的cd段和图丙中的gh段形成的原因都与质膜的流动性有关
预测三 细胞分裂中标记染色体的去向分析
5.[2021·江西省赣州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三期中]取某 XY 决定型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转移至普通培养基中直至完成减数分裂(不考虑染色体片段交换和实验误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次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单体的DNA都有一条链含有3H标记
B.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可能有2条Y染色体带有3H标记
C.最终形成的子细胞中至少有4个精细胞含有3H标记染色体
D.不可能有6个精细胞含有3H标记染色体
6.[2021·宁夏石嘴山市高三期末]用32P标记果蝇(2n=8)精原细胞的全部核DNA,然后将细胞置于31P的培养液中培养,使其进行一次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MⅠ、MⅡ)。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后期的1个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数有8条
B.MⅠ前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32P的DNA分子有16个
C.MⅠ前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31P的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
D.MⅡ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32P的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不同
7.BrdU(5 溴尿嘧啶)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结构类似,可与碱基A配对。当染色体上的DNA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均含有BrdU时,经姬姆萨染料染色显浅色,其余均显深色。现有果蝇某体细胞1个,置于含BrdU的培养液中连续分裂2次,得到4个子细胞。若对这些细胞的染色体进行上述染色,则下列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①1个细胞染色体均为深色,3个细胞染色体均为浅色
②1个细胞染色体均为浅色,3个细胞染色体均为深色
③4个细胞染色体均为4条深色、4条浅色
④1个细胞染色体均为深色,1个细胞染色体均为浅色,2个细胞染色体4条深色、4条浅色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预测四 聚焦减数分裂与遗传、变异的关系
8.[2021·河南洛阳5月三模]如图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图所示过程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
B.乙图所示过程只能发生在体细胞形成的过程中
C.甲图所示过程不会造成染色体数目的加倍
D.乙图中的两条子染色体上可能含有等位基因
9.[2021·江西省南昌市二中高三模拟]果蝇的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关于基因型为bbXrXr和BbXRY的雌雄果蝇杂交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若产生基因组成为Bbb的三体果蝇,可能是母本或父本减数分裂异常
B.若产生性染色体为XX的白眼雌蝇,可能是父本发生染色体片段的缺失
C.若产生性染色体为XY的红眼雄蝇,可能是母本基因突变或父本发生交叉互换
D.若产生性染色体为XXY的白眼雌蝇,可能是母本减数第一次或第二次分裂异常
10.[2021·湖南省常德市高三联考]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同源染色体上具有重复的同源序列,则可能出现错配(图1)。图1细胞中染色体发生错配后,形成的四个子细胞中的两个如图2所示。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出现联会现象
B.图1中同源染色体的部分区段未能准确对位
C.图示过程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片段移接
D.其余两个子细胞染色体含有的片段分别是FBBBd、FBBD
[思维拓展]
细胞分裂过程中产生异常细胞的原因分析
(1)纺锤体形成受阻:低温诱导或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受阻,导致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多倍体细胞。
(2)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导致产生的次级精(卵)母细胞异常,进而使产生的配子全部异常。
(3)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导致产生的配子有一半异常。
预测五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长句应答类专训
11.细胞周期的有序调控如同自动洗衣机的设定程序。在细胞周期中有一系列检验点对细胞增殖进行严密监控,确保细胞增殖严格有序进行。在细胞质中细胞周期蛋白浓度呈周期性变化,周期蛋白浓度越高,激酶活性越高,细胞周期蛋白及激酶结合形成复合物后,激酶被激活帮助细胞通过这些检验点。如周期蛋白1与激酶1结合形成复合物MPF后,激酶1促进细胞由G2期进入M期,周期蛋白2与激酶2结合形成复合物SPF后,激酶2促进细胞由G1期进入S期。下图显示了上述调控过程中MPF和周期蛋白的活性浓度变化规律。
注:M表示分裂期,G1表示DNA合成前期,S表示DNA合成期,G2表示DNA合成后期。
(1)周期蛋白1的增加除了能够促进细胞内发生“染色质螺旋化”的变化外,还能促进细胞内发生的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的周期蛋白为________(填“周期蛋白1”或“周期蛋白2”),若使更多细胞阻滞在G2/M检验点,根据题干信息,可采取什么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G2和M期细胞融合,则G2细胞进入M期的时间________(填“提前”“延后”或“不变”),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讲 细胞增殖和受精作用
题组一
1.解析:果蝇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间期,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形成16个DNA分子,A正确;在有丝分裂前期,DNA已经完成复制,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2条染色单体,B正确;在有丝分裂中期,8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C正确;成对的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在有丝分裂后期发生的是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变为16条,D错误。
答案:D
2.解析: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成熟的中央液泡,因此不能作为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材料,A错误;蝗虫的精原细胞可进行减数分裂,可作为观察细胞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B正确;哺乳动物的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可用该细胞作为观察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的材料,C正确;人口腔上皮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且细胞质接近无色,可以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进行染色,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D正确。
答案:A
3.解析:(1)交叉互换型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过程中,在该过程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进行交叉互换;自由组合型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伴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答案:(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4.解析:(2)产生精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导致产生的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较初级精母细胞减半。
答案: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5.解析:(1)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合成被阻断后,分裂期不受影响,分裂间期受影响,最终细胞会停滞在细胞周期的间期。(2)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来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而纺锤体形成于有丝分裂前期,因而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不会被阻断在间期。(3)分裂间期的特点是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NA进行复制、为分裂期准备物质。
答案:(1)分裂 间(或答:S) (2)纺锤体的形成 不会 (3)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准备物质
【借题发挥】
问题1:答案:不都有。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高度分化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都没有细胞周期。无丝分裂也没有细胞周期。
问题2:答案:着丝点是自行分裂的。
实验思路:取洋葱根尖若干均分甲、乙两组,将甲组置于低温条件下培养,乙组在常温条件下培养(或甲组用秋水仙素处理,乙组用等量清水处理),一段时间后制片观察甲、乙两组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是否加倍。
问题3:答案:有丝分裂过程中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6.解析:根据图示可知,相同时间内,乙、丙两组中的细胞数目都大于甲组,由于甲组未加药物,且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因而甲组为对照组,乙组和丙组为加入药物X组,丙组后半段的细胞数目低于乙组,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说明丙组培养一段时间后又加入了药物D,因此乙组加入了药物X,丙组先加入药物X,后加入药物D,故A、B正确,C错误;若药物X为蛋白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推测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使得药物X失去活性,D正确。
答案:C
7.解析:某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说明该物质会阻碍DNA分子的解旋,因此会阻碍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抑制细胞增殖,A、B、D均正确;因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间期,所以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C错误。
答案:C
8.解析:图示的细胞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且移向两极,故所指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则上一时期为有丝分裂中期,该时期的特点是染色体凝聚变短,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故选C。
答案:C
9.解析:由图可知,在③分裂产生⑥的过程中,发生了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的现象,导致⑥与正常情况相比少了一条染色体,属于染色体畸变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异,A正确;④和⑤均来自②,若④的基因型为AbY,未发生基因突变,说明发生了交叉互换,则⑤的基因型为abY,B正确;若发生交叉互换,则②③在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时均可能发生等位基因分离,C正确;由图可知,①为初级精母细胞,原始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①中的DNA数量加倍,但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仍是两个染色体组,D错误。
答案:D
10.解析:图中细胞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分析细胞①中基因组成可知,发生了交叉互换,即发生了基因重组,A错误;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1个精原细胞(DNA中的P元素都为32P),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正常培养,经过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中的DNA分子一条链含32P和另一链不含32P。该子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复制,形成的细胞①中每条染色体,只有一条单体的DNA分子一条链含有32P(共4条染色单体含有32P),细胞①形成细胞②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正常情况下,细胞②有两条染色体含有32P(分布在非同源染色体上),但据图可知,H所在的染色体发生过交叉互换,很有可能H和h所在染色体都含有32P,因此细胞②中最多有3条染色体含有32P,B错误;根据B项分析可知,正常情况下,细胞②和③中各有两条染色体含有32P(分布在非同源染色体上),但由于细胞①中发生了H和h的互换,而发生互换的染色单体上不确定是否含有32P,故细胞②和细胞③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C错误;如果细胞②的H和R所在染色体含有32P,且细胞②中h所在染色体含有32P,则r所在染色体不含有32P,因此形成的细胞④含有32P的核DNA分子数为2个,形成的细胞⑤含有32P的核DNA分子数为1个,由于细胞③的基因型为Hhrr(h为互换的片段),h所在的染色体与其中一个r所在染色体含有32P(H和另一个r所在染色体不含32P),如果含有32P的2条染色体不在同一极,则形成的细胞⑥和⑦都含32P的核DNA分子数为1个,D正确。
答案:D
11.解析: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是通过染色体易位形成,属于染色体变异,可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形态观察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而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故观察平衡易位染色体也可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细胞,A正确;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由14号和21号两条染色体融合成一条染色体,故男性携带者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45条染色体,B正确;由于发生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该女性卵母细胞中含有45条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该女性携带者的卵子最多含23种形态不同的染色体,C错误;女性携带者的卵子可能有6种类型(只考虑图中的3种染色体)分别是:①含有14、21号染色体的正常卵细胞、②含有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的卵细胞、③含有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和21号染色体的卵细胞、④含有14号染色体的卵细胞、⑤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和14号染色体的卵细胞、⑥含有21号染色体的卵细胞,D正确。
答案:C
12.解析:由题意可知,正常细胞中DNA复制未完成时CDK1处于磷酸化状态,即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A正确;正常细胞中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后,使细胞进入分裂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B正确;由题图可知,正常细胞和感染BYDV的细胞中CDK1磷酸化水平达到最高点(二者相同)后均出现下降,但感染BYDV的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维持在较高水平,正常细胞中CDK1磷酸化水平降低明显,说明被感染细胞中磷酸化CDK1发生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故M蛋白通过抑制磷酸化的CDK1的去磷酸化而影响细胞周期,C错误;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而被激活,才能使细胞进入分裂期,故M蛋白发挥作用后,感染BYDV的细胞被阻滞在分裂间期,D正确。
答案:C
13.解析:题图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两极,可判断此细胞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DdEe,该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Ddee,推测形成该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片段的交换,而图中染色体的颜色未发生改变,排除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片段交换的可能性,A、C正确;该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De和de,若形成该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发生的基因突变是D突变成d,则与其同时产生的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ddEE,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dE;若形成该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发生的基因突变是d突变成D,则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DDEE,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DE,所以该精原细胞至多形成3种基因型的4个精细胞(De、de、dE或De、de、DE),B错误;精原细胞的DNA被32P全部标记,若发生一次DNA的半保留复制,则所有子代DNA中均有一条链被32P标记,题图细胞中四条染色体均应带32P标记,但已知题图细胞中仅两条染色体带标记,说明精原细胞DNA至少复制了两次,即先进行有丝分裂再进行减数分裂,因此形成图中细胞的过程中至少经历了两次胞质分裂,D正确。
答案:B
14.解析:大蒜根尖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龙胆紫溶液可以把染色体染成深色,A正确;玉米根尖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但台盼蓝染液不能对染色体进行染色,B错误;菠菜叶肉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碘液也不能对染色体进行染色,C错误;番茄果肉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吡罗红染色剂不能对染色体进行染色,D错误。
答案:A
题组二
1.解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即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氨基酸为原料,A正确;由题干信息“细胞周期由依赖性蛋白激酶(CDKs)形成系列不同的蛋白复合物有序驱动,蛋白复合物在行使功能后会被拆解”可知,细胞中蛋白复合物可周期性组装和拆解,B正确;CDK1-cyclinA复合物驱动DNA合成后期转入分裂期,CDK1-cyclinA复合物在DNA合成后期形成,核膜消失于分裂前期,C错误;CDK2-cyclinE复合物驱动DNA合成前期转入DNA合成期,则CDK2-cyclinE复合物在DNA合成前期形成,D正确。
答案:C
2.解析:有丝分裂的重要特征是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此时能够保持前后代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所以C1与C2细胞核中的DNA数目及贮存的遗传信息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再分离,平均分配到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或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中去,此时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S1与S2细胞核中的DNA数目虽然相同,但是遗传信息因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不同。
答案:B
3.解析:同一个体有丝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染色体都经过了间期的复制,但染色单体并未分离,因此染色体数目相同、DNA分子数目相同,但染色体行为并不相同,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有联会现象,而有丝分裂前期无此现象,A错误;对于中期,两者染色体数目相同、DNA数目相同,而染色体行为并不相同,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是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而有丝分裂中期则是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B错误;对于后期,有丝分裂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不变,因此两者染色体数目不同、DNA数目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而有丝分裂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因此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不同,C正确;对于末期,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DNA数目不变,而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D错误。
答案:C
4.解析:图甲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像,X染色体与Y染色体不存在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内,A错误;图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染色体组变化,图甲与图丙的任何阶段都不对应,B错误;图乙中bc段,每条染色体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对应有丝分裂的前、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前、中期,而图丙中hj段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4,只能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因此二者不可能对应同种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C 正确;图乙中的cd段和图丙中的gh段形成的原因都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与质膜的流动性无关,D错误。
答案:C
5.解析:当进行完一次有丝分裂后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一条链含放射性标记,另一条链不含放射性标记。当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减数分裂,当完成染色体复制后,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中,一条染色单体中DNA一条链带标记,另一条链不带标记,另一条染色单体中DNA两条链都不带标记,A错误;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有0或1或2条Y染色体,根据A的分析可知,即便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两条Y染色体也只有一条带有3H标记,B错误;由于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标记的DNA分子将随机分配到细胞的两极,因此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具有放射性的精细胞可能是2、3、4个,因此两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有4~8个精细胞含有3H标记染色体,C正确;D错误。
答案:C
6.解析: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亲代DNA分子含32P,复制的原料带有31P标记,则经过一次复制后产生的子代DNA分子中一条单链有32P标记,另一条单链带有31P标记,即复制产生的子代DNA分子均含有放射性,而有丝分裂后期的1个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为16个,因此其中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有16条,A错误;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亲代DNA分子用32P,复制的原料带有31P标记,则经过一次复制后产生的子代DNA分子中一条单链有32P标记,另一条单链带有31P标记,即复制产生的子代DNA分子均含有放射性,因此,MⅠ前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32P的DNA分子有16个,B正确;由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在题干信息提供的条件的前提下,产生的子代DNA分子均为一条单链含有32P标记,另一条单链带有31P标记,而MⅠ前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单体,即含有两个DNA分子,因此此时含31P的DNA分子数是染色体数目的二倍,C错误;MⅡ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由于经过了着丝点分裂过程,此时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均含有一个DNA分子,且此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因此,MⅡ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32P的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D错误。
答案:B
7.解析:由于第一次分裂形成的2个细胞均为深色,因此第二次分裂完成后不可能出现1个细胞染色体均为深色,3个细胞均为浅色的结果,①错误;第一次分裂形成的2个细胞在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时均含有8条浅色和8条深色的染色体,因此所形成的子细胞不可能出现1个细胞染色体均为浅色,3个细胞均为深色的结果,②错误;在第二次分裂后期,如果8条浅色和8条深色的染色体平均分配到细胞的两极,则形成的4个细胞染色体均为4条深色、4条浅色,③正确;在第二次分裂后期时,一个细胞的8条浅色的染色体和8条深色的染色体分别分配到两极,另一个细胞的8条浅色的染色体和8条深色的染色体平均分配到细胞的两极,则会出现1个细胞染色体均为深色,1个细胞染色体均为浅色,2个细胞染色体4条深色、4条浅色,④正确。
答案:B
8.解析:甲图所示过程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只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A正确;乙图所示过程发生了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有丝分裂后期,即乙图所示过程可能发生在体细胞形成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B错误;甲图所示过程为同源染色体分离,没有发生着丝点分裂,所以不会造成染色体数目的加倍,C正确;若乙图所示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由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可能导致乙图中两条子染色体上含有等位基因;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发生基因突变也可导致乙图中两条子染色体上含有等位基因。若乙图所示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间期DNA分子复制时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使乙图中两条子染色体上可能含有等位基因,D正确。
答案:B
9.解析:亲本关于体色的基因型是母本bb和父本Bb,因此子代产生Bbb的三体果蝇,可能是母本减数第一次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产生bb的卵细胞,也可能是父本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产生了Bb的精子,A正确;亲本关于眼色的基因型是XrXr和XRY,产生白眼雌果蝇,可能是父本产生含有XR的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导致含R基因的片段缺失,因此子代基因型是XrX的白眼雌果蝇,B正确;亲本基因型是XrXr和XRY,产生了XRY的红眼雄果蝇,可能是母本发生了基因突变产生了XR的配子;而由于Rr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所以父本不可能发生交叉互换,C错误;亲本基因型是XrXr和XRY,产生了XrXrY的白眼雌果蝇,可能是母本减数第一次或第二次分裂异常产生了XrXr的卵细胞,D正确。
答案:C
10.解析:联会是指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联会的结果是形成四分体,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正确;图1中同源染色体的部分区段未能准确对位,B正确;图示过程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片段移接,一条片段的基因B移接到另一条非姐妹染色单体上,同时基因D-d互换,C正确;正常情况下,子细胞的染色体片段为FBBD、fBBd,因发生错配,现在两个子细胞的基因片段为FBBD、fBD,其余两个子细胞染色体含有的片段分别是FBBBd、fBBd,D错误。
答案:D
11.解析:(1)由题意可知,周期蛋白1与激酶1结合形成复合物MPF后,激酶1促进细胞由G2期进入M期,M期的分裂前期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染色质螺旋化、核膜消失、纺锤体形成、核仁解体。(2)由图可知周期蛋白活性的浓度增加时,细胞由G2期进入M期,结合题干信息“周期蛋白1与激酶1结合形成复合物MPF后,激酶1促进细胞由G2期进入M期”,可推知图中周期蛋白为周期蛋白1。根据上述信息,若要使更多细胞阻滞在G2/M检验点,可抑制周期蛋白1的表达或抑制激酶1的活性,均会阻止细胞由G2期进入M期。(3)由于M期细胞内存在周期蛋白1与激酶1结合的复合物MPF,所以若将G2和M期细胞融合,复合物MPF进入融合细胞,促进融合细胞由G2期进入M期,所以若将G2和M期细胞融合,则G2细胞进入M期的时间将提前。
答案:(1)核膜消失 纺锤体形成 核仁解体 (2)周期蛋白1 降低细胞内周期蛋白1的表达或抑制激酶1活性 (3)提前 M期细胞内存在周期蛋白1与激酶1结合的复合物MPF,并进入融合细胞,促进融合细胞由G2期进入M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