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类练&模考预测:6.2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分类练&模考预测:6.2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2-26 21:0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考分类练+模考预测(明考向|强能力)
第2讲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题组一 高考分类练 明考向
类型1 翻阅教材,原味品高考选择题
1.[2020·全国卷Ⅲ,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
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
高考VS教材
[人教必修3]P90
[人教必修3]P101
2.[2019·全国卷Ⅱ,6]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高考VS教材
[人教必修3]P96
类型2 照抄教材,原味品高考非选择题
3.[2021·全国甲卷]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沿食物链流动的。回答下列问题:
(1)在自然界中,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这一现象对捕食者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2)青草→羊→狼是一条食物链。根据林德曼对能量流动研究的成果分析,这条食物链上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森林、草原、湖泊、海洋等生态系统是常见的生态系统,林德曼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的研究成果是以________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得出的。
高考VS教材
小题号 相关教材原文 教材页码
(1) [人教 必修2] P123
(2) [人教 必修3] P95
(3) [人教 必修3] P95
类型3 深挖拓展教材,原味品高考非选择题
4.[2018·全国卷Ⅱ,31]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回答下列问题:
(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转不是由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高考VS教材
[人教必修3]P96
【借题发挥】理清教材,突破高考的瓶颈——长句描述类题型
问题1: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生态系统的结构就是生态系统的成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3:说出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和去路各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4:如果你是一个农场经营者,种植了一些粮食作物,栽培了多种果树,同时还饲养着优质的家禽、家畜等。你将利用哪些与信息传递有关的措施来提高各类农畜产品的产量?(需要至少回答出三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5:所有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均呈负相关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6:如何判断正反馈、负反馈调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7: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8:如何辨别“就地保护”与“易地保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4 整体对比历年同类题,找共性和趋势
5.[2018·全国卷Ⅲ]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6.[全国卷Ⅲ,5]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类型5 它山之石——亦可攻玉
7.[2021·广东卷]“葛(葛藤)之覃兮,施于中谷(山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节选自《诗经·葛覃》)。诗句中描写的美丽景象构成了一个(  )
A.黄鸟种群 B.生物群落
C.自然生态系统 D.农业生态系统
8.[2021·浙江6月]下列关于生态金字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金字塔显示了各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
B.生态金字塔中每个营养级的生物均属于同一食物链
C.生态金字塔中的营养级均按其所占的数值大小依次排列
D.生态金字塔可分别以个体数量、生产量和能量为指标绘制
9.[2021·浙江6月]下列关于大气层中臭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臭氧能吸收紫外线和X射线
B.臭氧减少会导致人类皮肤癌患者增加
C.臭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D.避免臭氧层破坏需要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
10.[2021·浙江1月]我省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木繁茂,自然资源丰富,是高校的野外实习基地。设立该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治酸雨 B.保护臭氧层
C.治理水体污染 D.保护生物多样性
11.[2021·河北卷]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鸟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对某湿地生态系统不同退化阶段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典型湿地 季节性湿地 中度退化湿地 严重退化湿地
湿地特征 常年积水 季节性积水 无积水 完全干涸,鼠害严重
生物多样性指数 2.7 2.4 2.1 1.5
鸟类丰富度 25 17 12 9
注:生物多样性指数反映生物多样性水平
A.严重退化湿地中的鼠类吸引部分猛禽使得食物网结构最为复杂
B.因湿地退化食物不足,鸟类死亡率增加导致丰富度降低
C.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是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湿地退化对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影响最大
12.[2020·浙江7月,11]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多
B.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绿色植物都属于生产者营养级
C.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同种生物的总和
D.食物链中的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相同的
13.[2020·江苏卷,1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B.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
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D.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
14.[2021·广东卷]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大国责任。回答下列问题:
(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等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可以自我维持________。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CO2的浓度持续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生态后果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获取碳元素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费者通过食物网(链)取食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球变暖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从全球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来看,减少__________和增加__________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15.[2021·河北卷]为探究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者将20个人工淡水池塘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保持环境温度,实验组始终比对照组高4 ℃(利用温控装置),并从附近淡水栖息地搜集水生生物投入池塘。连续多年观测发现,池塘逐渐形成主要由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组成的群落。第15年时,池塘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量(单位体积水体中生物体的质量)的检测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池塘生物群落区别于湖泊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池塘生物群落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演替。
(2)某种水生生物被投入池塘后,其种群数量将呈______型增长,若该生物种群密度在较长时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其种群数量已达到了__________。
(3)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升温导致该生态系统总生物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碳在池塘生物群落中主要以__________的形式传递,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揭秘]
本考点属于高考热点,考查内容涉及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等,考查题型多样,内容丰富,近年高考对依据情境信息自行构建食物网及能量分流模型考查更多。多以语言表述、图表、图像的形式出现,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
[命题趋势]
预计2022年高考会加大对环境保护知识的考查,突出对社会责任这一核心素养的考查。对生态系统的考查侧重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基础性较强;对能力的考查侧重于应用生态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且考查比例有所上升。很可能以广泛关注的农业、环境等生活实际及社会热点问题为情景,考查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结合食物链与食物网,命制综合性的非选择题,应注意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题组二 模考预测练 强能力
预测一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相关基础考查
1.[2021·贵州省高三高考适应性测试]下列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叙述错误的是(  )
A.生产者的部分能量可被分解者利用,是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之一
B.在以捕食关系形成的食物网中,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均属于次级消费者
C.部分动物在繁殖期通过某些行为吸引同种异性个体,有利于繁殖后代
D.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被绿色植物再次利用
2.[2021·石家庄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土壤中的圆褐固氮细菌可以利用土壤中的腐殖质,并能够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硝化细菌能将氨转变为硝酸盐。植物吸收土壤中的硝酸盐后将其同化为有机氮,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将植物体内的有机氮同化为动物体内的有机氮。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圆褐固氮菌增殖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B.圆褐固氮菌和硝化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均属于生产者
C.氮进入植物和动物体内可用于合成蛋白质和脂肪
D.氮是以含氮有机物的形式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进行传递的
预测二 聚焦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能力考查
3.[2021·山东省青岛市3校高三3月月考]海洋牧场作为一种生态养殖模式,采用多营养层次的综合水产养殖法(IMTA),建设大型设施化、立体化养殖基地和海上风电场网箱养殖区,提升了生态海洋牧场建设的产业化水平。下列正确的是(  )
A.流经海洋牧场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B.海洋牧场是人工建立的良性生态系统,IMTA有利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C.网箱养鱼的种群密度远大于野生种群,是由于网箱区域的生产者数量更多
D.IMTA模式提高了空间和资源的利用率
4.[2021·四川省眉山市高三二诊]某研究小组从某湖泊中选取了四种不同的生物,并对其消化道内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生物种类 鱼甲 河虾 鱼乙 水蚤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鱼乙、河虾 水蚤、小球藻 水蚤、河虾 小球藻
A.小球藻、水蚤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B.表中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C.鱼乙在该湖泊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最高
D.河虾与水蚤二者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5.[2021·北京门头沟高三一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治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将是时代的主旋律。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温室效应加剧问题主要是通过各国的节能减排来解决
B.生物圈是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都能够自给自足的系统
C.生态农业遵循的生态学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和物种多样性
D.坚持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预测三 突破难点,玩转能量流动的计算
6.[2021·河南省郑州市高三质量预测]下图表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性动物利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⑤为输入到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③/①×100%为植物到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
C.若植食性动物为经济动物,则④/③越大越好
D.植物传递到植食性动物体内的能量是④
预测四 聚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环境保护
7.[2021·湖北省武汉市高三质量检测]低碳生活、绿色经济已成为人类共识。近期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碳达峰”的目标,并制定碳排放达峰的行动方案,其中包括植树造林、节能减排、利用新能源等形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
B.人类活动大量利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碳循环失衡影响的是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
D.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大气中的CO2转化为含碳有机物
8.[2021·湖北名师联盟高三一模]创新发展现代农业,保证粮食安全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室大棚技术的完善和普及,有效地提高了蔬菜产量,这和提高光能利用率有关
B.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降低了劳动强度,也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应继续坚持下去
C.农业机械收割玉米、小麦,秸秆粉碎后直接还田,疏松了土壤,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D.大力推广稻田养蟹(鸭)、麦田养鸡等农田互作模式能有效提升农产品的营养价值
预测五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长句应答类专训
9.[2021·甘肃省武威市高三诊断考试]每年入春,汉中地区112万亩油菜花田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游览,同时也引来了成群结队的蜜蜂安家落户、采花酿蜜。请回答下列问题:
(1)蜜蜂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填组成成分),其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油菜花田成为了游览胜地,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油菜花开花期间遇上了连续阴雨天会影响传粉,为避免减产,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通过喷洒生长素类似物来保证产量。
(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人们对油菜花田进行除草和治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油菜花田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21·山西省晋中市高三二模]微塑料被称为“水中PM2.5”,因其直径小,易被海洋生物误食,且无法消化,长期累积使动物产生饱腹感而减少摄食,导致动物营养不良。回答下列问题:
(1)在短时间内给实验小鼠喂食添加大量微塑料的饲料,一段时间后小鼠出现全身组织水肿,其水肿的机理是小鼠营养不良,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洋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理化作用和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海洋中生物未受到明显影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3)微塑料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检测发现磷虾和水母体内微塑料的含量几乎相同,推测二者在食物网中处于________________,微塑料含量最多的生物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海洋微塑料污染的问题,请你给出消除海洋微塑料污染的一条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讲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题组一
1.解析: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过程,消费者通过捕食或寄生获得上一营养级生物有机物中的碳,再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氧化分解,C元素以CO2的形式被释放到无机环境,所以消费者参与了碳循环,A错误;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环境中的CO2合成有机物,此过程是C元素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的最主要途径,同时也为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有机物来源,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B正确;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动物粪便中有机形式的碳分解成CO2回归无机环境,这是C元素从生物群落流回无机环境的重要一环,C正确;综上分析可知,通过光合作用C元素以CO2的形式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通过各生物成分的呼吸作用又以CO2的形式从生物群落流回无机环境,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D正确。
答案:A
2.解析:夏季草原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羊的数量远少于第一营养级牧草的数量,其数量金字塔为金字塔;森林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昆虫的数量远多于第一营养级乔木的数量,其数量金字塔为倒金字塔形,故A正确,B、C、D错误。
答案:A
3.解析:(1)在自然界中,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否则自己也会因食物匮乏而无法生存,这一现象可以保证被捕食者的能量能够持续流向捕食者,有助于捕食者的生存。(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林德曼通过对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发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这两个明显的特点。
答案:(1)保证被捕食者的能量能够持续流向捕食者,有助于捕食者的生存 (2)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湖泊
4.解析:(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都会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而消耗一部分能量,另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消耗,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中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或遗体残骸等流向分解者,另一部分输入到下一营养级,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因此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2)由题意可知,该反转不是由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顶级肉食性动物对甲、乙的驱赶作用而引起的甲、乙的“恐惧”程度有差异,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3)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其可能的原因有:一是该种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二是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
答案:(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大部分都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
(2)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
(3)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
【借题发挥】
问题1:答案: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问题2:答案:不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
问题3:答案:来源: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去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问题4:答案:①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②施用性引诱剂,控制害虫数量;
③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等。
问题5:答案:不是。对于诸如荒漠、高寒草甸草原、北极冻原等自我调节能力极弱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及恢复力稳定性均较弱。
问题6:答案:①依据:从调节后的结果与原状态之间的变化分析。
②方法:
调节后
问题7:答案:水体中N、P等矿质元素含量丰富,藻类大量繁殖,导致其他浮游生物大量死亡,进而污染水体。
问题8:答案:①在被保护对象“原生存地”进行保护(如建立自然保护区等)——就地保护。
②将被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予以保护——易地保护。
5.解析:趋光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A正确;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它发出330~400 nm的紫外光波,故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是通过紫外光传递的,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黑光灯诱捕的方法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是一种根据昆虫趋光特点检测相对密度的方法,C正确;黑光灯能诱捕多种趋光性昆虫,从而可以统计一定范围内趋光性昆虫的种类,D正确。
答案:B
6.解析:鹰迁入后,形成了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据此可知,鹰的迁入会引起该树林中黄雀的数量减少、螳螂增加、蝉减少等一系列变化,A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即细菌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B错误;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因此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消耗环节,C正确;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鹰的迁入没有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D错误。
答案:C
7.解析:由题意可知,葛藤和灌木属于生产者,黄鸟属于消费者,山谷中有阳光、水、空气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同时还有附着在各种生物及环境中的微生物,其中部分微生物属于分解者,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自然生态系统,故选C。
答案:C
8.解析:生态金字塔是指各营养级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可采用生物量单位、能量单位和个体数量单位,采用这些单位构成的生态金字塔包括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A正确,D错误;生态金字塔中每个营养级可含有多种生物,并不一定属于同一食物链,B错误;生态金字塔中的营养级并非均按其所占的数值大小依次排列,如英吉利海峡中的生物量金字塔,还有夏季温带森林中的数量金字塔、人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金字塔都不是按其数值大小依次排列的,C错误。
答案:A
9.解析:臭氧能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从而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A正确;臭氧减少会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辐射强度增加,使得人类皮肤癌患者增加,B正确;臭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使用氟利昂,大量氟利昂逸散之后最终将会到达大气圈上层,并在强紫外线的照射下通过化学反应使臭氧量减少,C错误;避免臭氧层破坏需要国际组织的协调和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D正确。
答案:C
10.解析:设立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的具体措施之一,其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故选D。
答案:D
11.解析:严重退化的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最低,而且鸟类丰富度也最低,故食物网结构最简单,A错误;丰富度是物种数目的多少,鸟类死亡率增加会使种群密度下降,不会导致物种数目减少,B错误;负反馈调节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错误;湿地具有可以蓄水调洪、补充地下水的生态功能,因此湿地的退化对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影响最大,D正确。
答案:D
12.解析:能量逐级递减,一般来说,营养级越高,该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少,A错误;绿色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营养级,B正确;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的全部生物的总和,不是同种生物的总和,C错误;各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一定相同,D错误。
答案:B
13.解析: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不能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A错误;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不能采用五点取样法,原因是昆虫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B错误;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垂直方向的配置状况,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D错误。
答案:C
14.解析:(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光合作用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学燃料,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而积存的碳元素,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出来,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平衡,使大气中的CO2浓度迅速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地冰雪和高山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严重的生态后果。(2)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获取碳元素,碳元素通过生产者进入生态系统,消费者通过摄食生产者和低营养级的消费者来获取碳元素,分解者通过分解生产者的遗体残骸和消费者的粪便、遗体残骸来获取碳元素。消费者通过食物网(链)取食利用,将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3)全球变暖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从全球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来看,一方面从源头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等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另一方面增加二氧化碳的去路,主要可以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扩大森林面积、保护森林等,增加碳存储和减少碳释放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答案:(1)碳平衡 极地冰雪和高山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2)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捕食、分解作用 (从而)将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 (3)碳释放 碳存储
15.解析:(1)要认识一个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池塘生物群落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中,由于原有的土壤条件等都有保留,所以该过程中发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2)某种水生生物被投入池塘后,由于池塘空间和资源有限,其种群数量增长会呈“S”型曲线增长。当该种群密度处于较长期的相对稳定阶段,表明其种群数量已达到了环境容纳量。(3)食物链中每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除了自身呼吸消耗和被下一营养级同化以外,还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分解利用。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升高温度可能会导致每一营养级生物自身呼吸消耗增加,分解者分解作用加快,从而导致生态系统总生物量降低。(4)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类生物体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大气中的CO2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所以具有全球性。
答案:(1)群落的物种组成 次生 (2)“S” 环境容纳量 (3)生物自身呼吸消耗增加,分解者分解作用加快 (4)含碳有机物 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大气中的CO2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题组二
1.解析: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单向流动的,原因之一是每个营养级都有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而不能全部流向下一营养级,A正确;在以捕食关系形成的食物网中,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处于初级消费者,B错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繁衍,繁殖期通过某种行为信息吸引同种动物交配有利于繁殖后代,C正确;绿色植物不能直接利用有机物,需要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再被植物吸收利用,D正确。
答案:B
2.解析:圆褐固氮菌是细菌,没有线粒体,因此增殖所需能量全部由细胞质基质提供,A错误;圆褐固氮菌利用的是土壤腐殖质中的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硝化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B错误;脂肪中只含C、H、O,氮进入植物和动物体内可用于合成蛋白质等含氮有机物,C错误;氮是以含氮有机物的形式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进行传递的,D正确。
答案:D
3.解析:流经海洋牧场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投喂的饲料中的能量,A错误;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网箱养鱼的种群密度远大于野生种群,是因为人工投喂饲料提供了更多的能量,C错误;IMTA进行立体化养殖,提高了空间和资源的利用率,D正确。
答案:D
4.解析:小球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但水蚤属于初级消费者,A错误;表中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B错误;鱼乙在该湖泊生态系统中处于3、4两个营养级,鱼甲处于3、4、5三个营养级,因此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鱼甲,C错误;河虾与水蚤二者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D正确。
答案:D
5.解析:温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因此应对温室效应加剧问题主要通过各国的节能减排来解决,A正确;生物圈是一个在物质上都能自给自足的系统,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不能自给自足,必须得到来自外界的能量补充,如太阳能,B错误;生态农业遵循的生态学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和物种多样性,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使废物资源化,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并减少环境污染,C正确;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开采使用,使碳循环不平衡,导致温室效应的发生,因此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正确。
答案:B
6.解析: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一部分用于植物呼吸消耗,一部分储存在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中,因此①+⑤不能表示输入到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错误;图中不知道植物固定太阳能的量,③/①×100%不能表示植物到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④/③越大说明植食性动物积累的有机物所占比例越多,所以若植食性动物为经济动物,则④/③越大越好,C正确;植物传递到植食性动物体内的能量是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③,D错误。
答案:C
7.解析: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A错误;人类活动大量利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造成大量二氧化碳排放,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B正确;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碳循环失衡影响的是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C正确;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可把大气中的CO2转化为含碳有机物,D正确。
答案:A
8.解析:温室大棚技术使冬天不能利用的光能得以利用,提高了光能利用率,从而提高了农田产出,A正确;大量使用农药,造成环境污染,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要努力改变这种状况,B错误;玉米、小麦秸秆直接还田,秸秆中的能量没有为人所用,能量的利用率并没有提高,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C错误;农田互作模式属于生态农业,能减少农药使用量,有效提高能量利用率,农田总产出增多,但不一定保证农产品的营养价值高于普通农作物,D错误。
答案:A
9.解析:(1)蜜蜂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消费者的作用有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种子传播,但在该生态系统中,蜜蜂未体现传播种子的功能。(2)油菜花田成为了游览胜地,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但油菜是收获的种子,所以不可以通过生长素类似物来保证产量。(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人们对油菜花田进行除草和治虫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最大限度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油菜花田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原因是油菜花田生物种类单一,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
答案:(1)消费者 加快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 (2)直接 不可以 (3)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最大限度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4)油菜花田生物种类单一,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
10.解析:(1)由题干可知,微塑料会导致动物营养不良,说明微塑料会使小鼠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渗出增多,进而组织液回流量减少,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2)生态系统受到轻微污染后,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能抵抗外来干扰,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3)微塑料会随着食物链富集,营养级越高,微塑料的含量越高,磷虾和水母体内微塑料含量几乎相同,推测二者在食物网中属于相同营养级,微塑料含量最多的生物处于最高营养级(或食物链的最顶端)。(4)面对海洋微塑料污染的问题,可以通过生产和使用可降解塑料来消除海洋微塑料污染,也可以利用基因工程等工程手段,构建降解微塑料超级细菌;还可以建议人们改变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消费习惯,减少废弃塑料垃圾的产生等。
答案:(1)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渗出增多,组织液水分回流减少,引起组织水肿
(2)自我调节
(3)同一营养级 最高营养级(或食物链的最顶端)
(4)①国家相关部门完善与塑料污染管控相关的法律,建立良好的废弃塑料回收和循环利用机制。
②利用基因工程等工程手段,构建降解微塑料超级细菌。
③建议人们改变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消费习惯,减少废弃塑料垃圾的产生。
例如,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塑料袋、塑料吸管、塑料餐具等的使用,尽量使用耐用品;
减少对塑料瓶装饮用水的消费,外出携带水杯;
对被过度包装的产品说“不”,提倡简约的生活方式;
在购置美妆、个人护理类用品时,阅读产品成分标签,不购买含有塑料微珠的产品等
(可以综述也可以具体列举一项措施,减少来源,加快分解的意思合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