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4章 基因的表达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6章 生物的进化
遗传与进化
学必修一时
学必修二以后......
遗传,让人秃
遗传:生物子代与
亲代之间,性状相似
变异:生物子代与亲代
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
【问题探讨】
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
融合遗传
你同意上述观点么?
父亲:农民,擅长嫁接
母亲:园林工人
个人简介
职业:修道院当修道士、神父、院长
兴趣:遗传学、园艺学、气象学等
师从:多普勒(物理学家)的助手
依汀豪生(数学家)、恩格尔(生物学家)
受道尔顿(化学家)颗粒原子的思想影响
农二代
吃穿不愁
遍地开花
名师高徒
1)提出了遗传单位是遗传因子(现代遗传学上确定为基因);
2)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
----“遗传学之父”
主要贡献有:
【相关概念】
两性花:
单性花:
同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例如:豌豆、桃花、百合
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例如:玉米、黄瓜、西瓜
【相关概念】
两性花:
单性花:
同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例如:豌豆、桃花、百合
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例如:玉米、黄瓜、西瓜
【相关概念】
异花传粉
自花传粉(自交)
单性花都是异花传粉吗?
两性花都是自花传粉吗?
狭义
广义(动物)
孟德尔选择豌豆作遗传试验材料获得成功的原因:
1、豌豆是两性花,自花传粉,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的。
2、豌豆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雌蕊
雄蕊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个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性状:生物体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前额中央发际有一三角形突出称美人尖
1、有美人尖 2、无美人尖
耳垂的位置
1、有耳垂 2、无耳垂
卷 舌
1、有卷舌 2、无卷舌
脸颊有无酒窝
1、有酒窝 2、无酒窝
双手手指嵌合
1、右手拇指在上 2、左手拇指在上
上眼脸有无褶皱
1、双眼皮 2、单眼皮
食指长短
1、食指比无名指长 2、食指比无名指短
拇指竖起时弯曲情形
1、挺直 2、拇指向指背面弯曲
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孟德尔选择豌豆作遗传试验材料获得成功的原因:
1、豌豆是两性花,自花传粉,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的。
2、豌豆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雌蕊
雄蕊
3、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实验。
4、后代数量多,统计精确。
5、生长周期短,易于栽培等。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个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性状:生物体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练一练:
鸡的白毛和鸭的黄毛
鸡的白毛和短毛
鸡的短毛和长毛
图1-1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
1、去雄、套袋(母本)
2、采集花粉(父本)
3、传粉 (人工授粉)
4、套袋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阅读课本图1-1,P4-5,思考并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认识杂交实验的常见符号及含义。
符号 P F F1 F2 × ♀ ♂
含义
亲
本
子
代
子
一
代
子
二
代
杂
交
自
交
雌性个体
或母本
雄性个体或父本
2、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有哪些关键操作?
parent
filial
cross
3、孟德尔通过豌豆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采用了什么科学方法?
高茎
矮茎
P
×
(杂交)
高茎
F1
(子一代)
(亲本)
为什么子一代中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高茎),而不表现另一个亲本的性状或不高不矮?
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
♀
♂
正交?
反交?
高茎
F1
(自交)
高茎
矮茎
F2
(子二代)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这种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性状分离
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
F1中显现的性状
显性性状
F1中未显现的性状
隐性性状
前提: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
①亲本:高茎×高茎
子一代:高茎
显隐性能判断么?
②亲本:高茎×矮茎
子一代:高茎、矮茎
显隐性能判断么?
一个性状到多个性状
高茎
矮茎
P
高茎
F1
×
×
高茎
矮茎
F2
3 ∶ 1
1.F1全为显性性状(高茎)
2.F2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
发现问题?
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
七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数据
子二代均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比。
提出假说,解释问题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每个因子决定一种特定的性状,其中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来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来表示。
(2)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作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作杂合子。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一一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人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d
×
D
d
D
d
DD
Dd
Dd
dd
DD
×
dd
高茎
矮茎
P
配子
Dd
F1
D
d
配子
F2
高茎
高茎
高茎
矮茎
3 : 1
高茎
3:1
高茎
矮茎
P
高茎
F1
×
×
高茎
矮茎
F2
3 ∶ 1
豌豆杂交实验解释
1、设计验证方法:
2、尝试书写图解:
目的:用此来验证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F1能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D和d),比例为1:1。
后通过实际操作验证。
测交
(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
d
Dd
dd
dd
P
Dd
D
d
配子
测交后代
高茎
矮茎
1 : 1
高茎
矮茎
测交 杂种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
预测(演绎推理)
结合孟德尔的假说,可以看出:
1)子一代都是______,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
2)子一代自交,后代出现____________现象,
并且性状分离比是______。与观察现象相符。
3)分析子二代的概率问题:
①F2中:高茎豌豆占_____,矮茎豌豆占_____;
DD类型占______,Dd类型占_____________,dd 类型占______;
纯合子占______,杂合子占______。
② F2的高茎植株中:DD类型占______, Dd类型占______。
3/4
1/4
1/4
2/4(1/2)
1/4
1/2
1/3
1/2
2/3
高茎
Dd
性状分离
3:1
分离定律(孟德尔第一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__________,不相_______;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______,______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_____遗传给后代。
成对存在
融合
分离
分离
配子
总结规律
适用范围:
(1)真核生物
(2)进行有性生殖
(3)细胞核内的遗传因子
(4)只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分离定律实质: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
发生时间: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配子时
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
实验验证
演绎推理
(纸上谈兵)
提出假说,解释问题
总结规律(得出结论)
假说----演绎法
孟德尔实验的程序
观察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提出假说,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利用设计测交实验,演绎推理假说
总结分离定律
进行测交实验验证假说
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
1、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
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以
及理论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别,体验孟德尔的
假说。
2、实验原理:孟德尔对性状分离现象解释的基本原理。
3、实验步骤: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精巢
卵巢
雄配子
(精子)
雌配子
(卵子)
模拟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思考:
(1)抓取小球的要求是什么?
(2)每个小桶内的两种彩球一定相等吗?为什么?
(3)两个小桶内小球的数量一定相等吗?为什么?
(4)从两个小桶内抓取一个小球时为什么要随机抓取?
摇动,充分混合→随机抓取→放回→重复
一定。因为杂合子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且比例为1:1。
不一定。因为自然界中同种生物产生的配子,一般雌配子远少于雄配子。
代表产生雌雄配子的类型是随机的,几率是均等的。
遗传图解的书写:
左侧标 注
交配类型
箭头:表示遗传因子在上下代的传递关系
每一代的表型、基因型都要写。
最后一代的基因型比例。
交叉线法
F1
配子
高茎:矮茎=3:1
高茎 DD
棋盘法
Dd 高茎
自交
F2
D
d
D
d
矮茎dd
高茎Dd
高茎 Dd
【课堂小结】
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发现
1、选择实验材料:豌豆
2、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3、遗传图解的书写
4、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