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音版三下第一单元第2课时《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卢沟谣》《红旗颂》教学设计
课题 《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卢沟谣》《红旗颂》 单元 1 学科 音乐 年级 三年级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师逐步引导、聆听、感受,让学生掌握歌曲的独唱、领唱、齐唱、合唱等演唱形式。并引导学生体会各种演唱形式对于塑造不同题材和内容的歌曲形象所起到的不同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感受歌曲旋律,引导学生建立起旋律线和旋律之间的联系,并初步会画旋律线。解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速度、节奏)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提高分辨乐曲速度、节奏和情绪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种形式参与音乐,丰富情感体验,培养音乐素养。通过欣赏《红旗颂》,感受音乐庄严深情的爱国情感。
重点 几种演唱形式的掌握以及对塑造歌曲形象所起的作用。充分感受、体验主题音乐的情绪情感。
难点 听辨主题的重复和变化,感受相同的曲调由于不同的表现而产生的不同的情绪。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讲解“国庆节”的由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你们知道国庆节是哪一天吗?你知道国庆节的由来吗? 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 教师播放歌曲视频并讲解:歌曲《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抒发了爱国主义情怀,表达了少年儿童对祖国的真切感情。复听歌曲:教师播放歌曲音频,和你学一起做。并讲解:像这样的一个人演唱或者两个人演唱,或者多人演唱的表演组合形式,叫做歌曲的“演唱形式”。 单人演唱形式:由一个人完成整首歌曲的演唱,这种演唱形式叫做“独唱”。在一个演唱集体中,由一个人演唱一些乐句或一个乐段的演唱形式,叫做“领唱”。多人演唱形式:一个演唱集体,共同演唱同一个旋律的演唱形式,叫做“齐唱”,声音干净、统一。一个演唱集体,分别演唱几个不同旋律的演唱形式,叫做“合唱”,声音有立体层次感,音响效果比较丰满。再次欣赏歌曲:教师播放歌曲音频,并指导学生做手部的律动。教师播放第一部分音频并讲解:这部分图形谱起伏跳跃比较频繁,因此情绪轻快活泼、富有生气。教师播放第二部分音频并讲解:这一部分音的跨度比较大,旋律跌宕起伏。由于长音比较多,因此听起来气息宽广,感情激荡欢畅。“风”和“雨”代表我们的祖国在过去的岁月里经历的种种坎坷和磨难……第三部分节奏明快有力,具有进行曲的风格,揭示了歌曲的主题:在歌声中,我们仿佛听到了亿万人民在十月的阳光下,坚定豪迈、胜利前进的脚步声。“阳光”和“金秋”代表着收获,意思是说我们的祖国强大了,经济腾飞了。“洪流”意思是说虽然我们的祖国现在发展的很好,但是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社会里,未来还会面临很多考验和挑战,因此我们一刻都不能懈怠,还需要加倍的努力。结尾和谐、纯净,预示着祖国明天的美好。 1、学生欣赏歌曲视频,并回答:歌曲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现在请同学们换一种方式欣赏歌曲,边听边做手势,当你听到单人演唱时坚起食指,听到多人演唱时,伸出五个手指。学生听到听到“领唱”的演唱形式时伸出食指;“齐唱”的演唱形式时做伸出五指的动作,听到“合唱”的演唱形式时做出拳头的动作。如果两种演唱形式一起出现,你也可以两只手“并肩作战”。学生欣赏第一部分并用“la”轻声跟唱歌曲,说说你对这部分情绪的感受。学生欣赏第二部分并用“la”轻声跟唱歌曲,说说你对这部分情绪的感受。这部分中“风也过去了,雨也过去了”中的“风”和“雨”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能感受到这个部分的主题思想吗?这一部分中的“阳光”、“金秋”怎样理解?“洪流”又象征着什么呢? 结尾的三个和旋,给你什么样 的感受? 初次欣赏歌曲,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了解、体验感受歌曲的演唱形式。再次欣赏加深印象,并且巩固演唱形式知识。熟悉第一部分旋律,感受这段的情绪。熟悉第二部分旋律,感受这段的情绪。熟悉第三部分旋律,了解这一主题思想。7、更深入的理解歌曲的内涵。
新知讲解《红旗颂》 引出课题:红旗是革命的象征、胜利的象征、力量的象征、团结的象征。从革命初期的红旗,到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天安门城楼升起的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火红炽烈,鼓舞着人们英勇顽强,奋发向上。乐曲介绍:乐曲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同样,它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情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作者介绍:吕其明(1930-),安徽人,1930年5月出生,10岁随父参加新四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管弦乐介绍:木管组、铜管组、弦乐组和打击乐组。教师播放引子并讲解:国歌,国歌响起,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从此当家做主。教师播放第一段主题并讲解:描写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新中国诞生了!人们仰望红旗,心潮澎湃。音乐更为激越高扬,人们的热情也随之奔腾激荡……教师播放第二段主题并讲解:速度变快、力度加强象征着在革命红旗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迈开了巨人般的前进步伐。教师伴奏指导学生模唱旋律。教师讲解:当她们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心情非常激动,决定用红色和黄色的丝线,一针一线亲手绣出一面五星红旗。她们希望胜利的消息能传遍祖国的每一个角落。她们希望全中国的受苦大众在五星红旗的指引下能过上美好的新生活。 学生听老师讲述。学生欣赏乐曲视频并听老师对乐曲进行介绍。学生听老师对作者进行介绍,并识记相关知识。学生看图片并回答:这么多乐器,我们一起把他们分成几种乐器组吧!学生欣赏引子并回答:乐曲(引子)一开始的旋律你熟悉吗?是取材于哪一首歌曲 象征着什么 学生欣赏第一段并回答:这个主题给你什么感觉 听到这段音乐的时候,你联想到了哪些画面 并看着谱子跟唱。学生欣赏第二段“行进”主题并回答:比较两个旋律在速度、力度上的变化,象征什么?学生试着用各种乐器的声音来模唱。想一想,为什么她们在狱中还要绣红旗? 培养学生的爱国、热爱国旗的思想。了解歌曲的背景,了解歌曲的内涵。积累音乐家相关知识。积累西洋乐队乐器分类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培养学生对乐曲内涵的分析能力。熟悉主题旋律。主题理解升华。
新知讲解《卢沟谣》 介绍卢沟桥: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歌曲介绍:《卢沟谣》是“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歌曲中唯一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用孩子的视角将卢沟桥见证的民族兴衰与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起来,以极富画面感地语言将人们带入了过往的历史中。歌曲欣赏:教师播放视频并讲解——歌曲以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表达,即大气深邃又空灵婉转,抒发出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教师播放第一段音频并讲解:第一段:一开始很柔和,很优美,后来力度有所加强。节奏平稳,起伏不大。教师播放第二段音频并讲解::放慢速度,情绪隐忍、压抑——愤怒——宣泄。起伏比较大,力度增强,节奏更舒展,情绪更激昂。结束句节奏更舒展,情绪更激昂。完整欣赏:教师出示歌谱播放音频指导学生跟着哼唱。 学生来说一说:你知道卢沟桥吗?并听老师介绍。学生听老师对歌曲进行介绍。学生欣赏歌曲视频并说一说歌曲的特点和要表达的情感。学生欣赏第一段并说一说这段的速度、力度、情绪。学生欣赏第二段和结束句并说一说这段的速度、力度、情绪。6、学生跟着音频试着哼唱歌曲。 1、更进一步了解卢沟桥的历史。了解歌曲的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歌曲的内涵。初次欣赏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熟悉第一段的主题,感受这段音乐的旋律特点。感受第二段主题的旋律、节奏特点。6、进一步熟悉主题旋律。
合作探究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赞美五星红旗? 培养学生的理解总结能力。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歌曲《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欣赏了音乐《红旗颂》,红旗是祖国的象征,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卢沟谣》里凝结着大大的情感,让我们用心聆听音乐,在优秀的音乐作品中汲取更多的正能量,将来,我们也像词曲作者一样,做生活的有心人,用音乐的语言来抒发情感。 学生总结本课内容。 在总结本课内容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4张PPT)
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卢沟谣
红旗颂
人音版 三年级下
新知导入
你们知道国庆节是哪一天吗?你知道国庆节的由来吗?
新知讲解
歌曲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歌曲《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抒发了爱国主义情怀,表达了少年儿童对祖国的真切感情。
新知讲解
听到单人演唱时:
听到多人演唱时:
现在请同学们换一种方式欣赏歌曲,边听边做手势,当你:
像这样的一个人演唱或者两个人演唱,或者多人演唱的表演组合形式,叫做歌曲的“演唱形式”。
新知讲解
由一个人完成整首歌曲的演唱,这种演唱形式叫做“独唱”。
在一个演唱集体中,由一个人演唱一些乐句或一个乐段的演唱形式,叫做“领唱”。
单人演唱形式:
新知讲解
多人演唱形式:
一个演唱集体,共同演唱同一个旋律的演唱形式,叫做“齐唱”,声音干净、统一。
一个演唱集体,分别演唱几个不同旋律的演唱形式,叫做“合唱”,声音有立体层次感,音响效果比较丰满。
新知讲解
完整欣赏歌曲第一段,当你:
听到“领唱”的演唱形式时:
听到“合唱”的演唱形式时:
如果两种演唱形式一起出现,你也可以两只手“并肩作战”。
听到“齐唱”的演唱形式时:
新知讲解
这部分图形谱起伏跳跃比较频繁,因此情绪轻快活泼、富有生气。
用“la”轻声跟唱歌曲,说说你对这部分情绪的感受。
新知讲解
这一部分音的跨度比较大,旋律跌宕起伏。由于长音比较多,因此听起来气息宽广,感情激荡欢畅。
用“la”轻声跟唱歌曲,说说你对这部分情绪的感受。
新知讲解
●这部分中“风也过去了,雨也过去了”中的“风”和“雨”你是怎么理解的?
“风”和“雨”代表我们的祖国在过去的岁月里经历的种种坎坷和磨难……
新知讲解
第三部分节奏明快有力,具有进行曲的风格,揭示了歌曲的主题:在歌声中,我们仿佛听到了亿万人民在十月的阳光下,坚定豪迈、胜利前进的脚步声。
新知讲解
这一部分中的“阳光”、“金秋”怎样理解?“洪流”又象征着什么呢?
“阳光”和“金秋”代表着收获,意思是说我们的祖国强大了,经济腾飞了。“洪流”意思是说虽然我们的祖国现在发展的很好,但是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社会里,未来还会面临很多考验和挑战,因此我们一刻都不能懈怠,还需要加倍的努力。
新知讲解
结尾的三个和旋,给你什么样 的感受?
和谐、纯净,预示着祖国明天的美好。
新知讲解
红旗是革命的象征、胜利的象征、力量的象征、团结的象征。从革命初期的红旗,到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天安门城楼升起的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火红炽烈,鼓舞着人们英勇顽强,奋发向上。
新知讲解
乐曲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同样,它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情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新知讲解
吕其明(1930-),安徽人,1930年5月出生,10岁随父参加新四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联委员、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副会长。是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创作了60多部电影、200多部(集)电视剧的音乐,还有10多部大中型交响乐作品,成为中国乐坛的风云人物。2011年荣获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
新知讲解
这么多乐器,我们一起把他们分成几种乐器组吧!
木管组
铜管组
弦乐组
打击乐组
新知讲解
乐曲(引子)一开始的旋律你熟悉吗?是取材于哪一首歌曲 象征着什么
国歌,国歌响起,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从此当家做主。
新知讲解
这个主题给你什么感觉 听到这段音乐的时候,你联想到了哪些画面 并看着谱子跟唱。
描写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新中国诞生了!人们仰望红旗,心潮澎湃。音乐更为激越高扬,人们的热情也随之奔腾激荡……
“红旗”主题
第一段
新知讲解
比较两个旋律在速度、力度上的变化,象征什么?
速度变快、力度加强
象征着在革命红旗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迈开了巨人般的前进步伐。
“行进”主题
第二段
新知讲解
试着用各种乐器的声音来模唱。
新知讲解
当她们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心情非常激动,决定用红色和黄色的丝线,一针一线亲手绣出一面五星红旗。她们希望胜利的消息能传遍祖国的每一个角落。她们希望全中国的受苦大众在五星红旗的指引下能过上美好的新生活。
想一想,为什么她们在狱中还要绣红旗?
新知讲解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桥身结构坚固,造型美观。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新知讲解
《卢沟谣》是“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歌曲中唯一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用孩子的视角将卢沟桥见证的民族兴衰与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起来,以极富画面感地语言将人们带入了过往的历史中。
新知讲解
歌曲以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表达,即大气深邃又空灵婉转,抒发出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新知讲解
速度、力度、情绪:
第一段:一开始很柔和,很优美,后来力度有所加强。节奏平稳,起伏不大。
新知讲解
速度、力度、情绪:
第二段:放慢速度,情绪隐忍、压抑——愤怒——宣泄。
起伏比较大,力度增强,节奏更舒展,情绪更激昂。
结束句节奏更舒展,情绪更激昂。
新知讲解
合作探究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赞美五星红旗?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歌曲《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欣赏了音乐《红旗颂》,红旗是祖国的象征,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卢沟谣》里凝结着大大的情感,让我们用心聆听音乐,在优秀的音乐作品中汲取更多的正能量,将来,我们也像词曲作者一样,做生活的有心人,用音乐的语言来抒发情感。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给歌曲《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重新设计演唱形式。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