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四川省中考历史试题汇编(七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2021·四川省内江市·历年真题)据考古发现,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在其居住的“上室”地面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烧炙。这说明他们( )
A. 使用粗糙打制石器 B. 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C. 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D. 政治上实行禅让制
(2021·四川省成都市·历年真题)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在这一汇集和逐步融合的过程中,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 炎帝和黄帝 B. 仓颉和嫘祖 C. 尧和舜 D. 隶首和大禹
(2021·四川省成都市·历年真题)图1和图2是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两组相似度很高的文物。它们可用于佐证( )
A. 中国文字发展成熟 B.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 皇帝制度已经确立 D. 远古传说真实可信
(2021·四川省乐山市·历年真题)文物是历代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以下文物按所属时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①④②③ D. ④③②①
(2021·四川省绵阳市·历年真题)下列材料都记载了武王伐纣的历史。其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
A. 周初青铜器铭文 B. 司马迁《史记》
C. 小说《封神演义》 D. 京剧《哪吒》
(2021·四川省眉山市·历年真题)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仅六七万人。战国时期,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A. 人们踊跃参军作战 B. 作战方式发生改变
C. 战争破坏越来越大 D. 统一已成必然趋势
(2021·四川省内江市·历年真题)如图反映了战国中期以后,通过不断兼并战争,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先后崛起情况,其中逐渐成为势力最强大的诸侯国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21·四川省宜宾市·历年真题)如图所示的水利工程( )
A. 始建于公元前221年
B. 在当今仅存旅游价值
C. 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D. 清除了整个四川地区水患
(2021·四川省成都市·历年真题)春秋战国时期,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乃是“天下之治道”主张的思想家是( )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2021·四川省达州市·历年真题)当前,达州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民素质也在大幅度提高,比如为避免舌尖上的浪费,大家积极践行国家倡导的“光盘行动”。这行动体现了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家的主张。该思想家还提出( )
A. 倡导节俭 B. 以法治国
C. “兼爱”“非攻” D. 民贵君轻
(2021·四川省宜宾市·历年真题)“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理念。下列主张与其相近的是( )
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 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021·四川省广安市·历年真题)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孟子主张( )
A. 无为而治 B. 民贵君轻 C. 以德治国 D. 以法治国
(2021·四川省德阳市·历年真题)战国中期,以申不害为宗,重“术”(权术);以商鞅为宗,重“法”(法令);以慎到为宗,重“势”(威势)。到战国末期,将这三派思想兼容并顾的思想家是( )
A. 孟子 B. 庄子 C. 墨子 D. 韩非
(2021·四川省成都市·历年真题)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时间轴上①②③处是中国古代部分统一王朝建立的时间,下列选项中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
A. 西汉 秦朝 明朝 B. 秦朝 隋朝 元朝
C. 西晋 隋朝 元朝 D. 秦朝 西晋 隋朝
(2021·四川省泸州市·历年真题)以下是某位同学整理的部分历史学习笔记。这些措施( )
人物 措施
秦始皇 推行皇帝制、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汉武帝 实施“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北击匈奴
A. 推动了大一统格局的形成和巩固
B. 有利于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的出现
C. 不利于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D. 彻底消除了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威胁
(2021·四川省雅安市·历年真题)秦朝为维护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君权之下形成了“辅助决策、执行、监督”模式的权力结构。其中起“监督”作用的官职是( )
A. 丞相 B. 太尉 C. 郡守 D. 御史大夫
(2021·四川省绵阳市·历年真题)西汉文景时期,废除了肉刑等严刑峻法,同时提倡勤俭治国。这反映了当时( )
A. 摒弃秦朝政治制度 B.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C. 王国问题得到解决 D. 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2021·四川省成都市·历年真题)“牛”作为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精神化身,在许多中国文物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如图这组与牛有关的文物反映出汉代( )
A. 绘画技巧的成熟 B. 盐铁官营的实施
C.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农耕技术的发展
(2021·四川省雅安市·历年真题)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如表中①处应为( )
史实 结论
西汉 设置西域都护 ①_____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唐朝 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清朝 设置伊犁将军
A. 台湾 B. 新疆 C. 西藏 D. 东北
(2021·四川省眉山市·历年真题)在今山东、山西、江苏、四川等地发掘的汉墓中,西域骆驼的形象在画像石、画像砖、壁画、摇钱树、铜镜、铜器装饰上随处可见。这反映出当时内地与西域( )
A. 商品买卖发达 B. 文化交融密切 C. 人员往来频繁 D. 丧葬文化相同
(2021·四川省泸州市·历年真题)《史记》和《资治通鉴》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下列史实,有可能同时被这两部著作记录的是( )
A. 夏朝建立 B. 北魏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
C. 秦灭六国 D. 明朝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
(2021·四川省宜宾市·历年真题)北魏孝文帝下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孝文帝的意图是( )
A. 学习中原文化 B. 避免思乡之苦 C. 消灭鲜卑贵族 D. 减少洛阳人口
(2021·四川省成都市·历年真题)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国家以汉语为正音,三十岁以下的在朝官员,强令改说汉语,禁说鲜卑语。如有违反,将受到降职或者撤职的处理。孝文帝推行的这类措施( )
A. 促进了民族交融 B. 削弱了北魏实力
C. 沿袭了鲜卑习俗 D. 实现了南北统一
(2021·四川省绵阳市·历年真题)割圆术是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计算方法。用此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科学家是( )
A. 刘徽 B. 宋应星 C. 贾思勰 D. 祖冲之
(2021·四川省达州市·历年真题)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中国和世界人民深感悲痛。民以食为天,华夏儿女历来关注农业生产,请问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
A. 《齐民要术》 B. 《农政全书》 C. 《本草纲目》 D. 《天工开物》
二、材料解析题
(2021·四川省德阳市·历年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王(始皇)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做事,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百姓庶民,抛弃以仁义治天下的政策,树立个人权成,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治民,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根本。
——译编自贾谊《过秦论》(贾谊,汉初儒生,官至太中大夫)
材料二 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都县制是最大的公;虽然他的动机是为私的,是皇帝想要巩固个人的权威,使天下的人都臣服于他,但是废除分封,以天下为公,却是从秦朝就开始了……这不是秦始皇的本意,而是形势发展的结果。
——译编自柳宗元《封建论》(柳宗元,生活于唐中后期藩镇割据时代)
(1) 根据材料,概括贾谊和柳宗元评价秦始皇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其不同的主要因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评价秦始皇。
(2021·四川省内江市·历年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王灭商后,周公围绕分封制进行制度革新,立71国,姬姓居53。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封国,其封地有商朝遗民、伯禽所带周人、原奄国人,相互交流由此增多,有助于民族团结。周公将血缘亲疏关系引入分封制,建立了一整套由上到下、由亲到疏,遍及天下的治国体系。
——摘编自《周公的制度革新:分封制与宗法制》
材料二 贞观六年,太宗对大臣们说:“纵观古代帝王,有兴有亡,都由于君主耳目受蒙蔽,不知政治得失,忠诚正直者不敢直言劝谏,邪恶谄谀者日渐得势,最终灭亡。这真可怕啊!”魏征答道:“臣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摘编自《贞观政要》译文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公革新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分封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分封制的作用。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宗是谁?他在位期间,出现了什么良好社会局面?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
(2021·四川省成都市·历年真题)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探究一】人民的智慧
材料一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不懈探索和不断创新,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探究二】人民的力量
材料二美国南北战争初期,北方失利,华盛顿几乎失守。 1862年,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林肯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性的措施。其中,最有力的措施是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1月1日起,南方各州的黑奴“永远获得自由”“可参加合众国军队”。这些措施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的革命积极性。在北方军队的每100个士兵中,有421个工人,487个农民。南方有50万黑人逃离种植园,在敌人后方广泛开展游击战,牵制了奴隶主的10万军队,使南方在经济上濒于崩溃。不久,北方扭转了战争形势,并最终赢得了南北战争的胜利。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第二版)等
【探究三】人民的精神
材料三新中国劳动模范光荣榜(部分)
时传祥,掏粪工人。无论冬夏、挨家挨户地给群众掏粪扫污。他曾说:“咱要一人嫌脏,就会千人受脏,咱一人嫌臭,就会百家闻臭。” 王进喜,石油工人。曾参与建设大庆油田,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他曾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邓稼先,原子弹专家。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默默奉献,死而后已。他曾说:“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王选,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被誉为“当代毕昇”。他曾说:“我能够在有生之年为此做了一点贡献,已死而无憾了。”
(1) 如图是以“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为主题的思维导图。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按照图中的格式,在A、B、C处填写相应的内容(要求:所填内容不得与已列出的内容重复)。
(2) 按照史料的表现形式划分,材料二属于 ______ (请在①实物史料②文献史料③口述史料三种类型中,选择正确答案,并将其对应的番号填入空格内)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北战争中人民群众对美国历史发展作出的贡献。
(4) 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劳模精神”的内涵。
(2021·四川省雅安市·历年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强调民心向背在治国平天下中的重要性。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儒家这种思想,出发点是为了统治者统治地位的稳固,但“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点,却确是古今中外屡试不爽、颠扑不破的真理。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先秦卷》
材料二 美国历史上的法律文献(部分)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 ●1787年华盛顿主持召开制宪会议,制定《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862年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思想,并指出儒家思想的出发点。
(2) 唐太宗采取哪些措施践行材料一中孟子的思想?这些措施对唐朝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3) 《独立宣言》提出保障人民的哪些权利?以材料二中一部文献为例,分析其局限性。
1.【答案】C
【解析】题干现象说明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山顶洞人依然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经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ABD不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山顶洞人,知道题干现象说明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本题考查山顶洞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A
【解析】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3.【答案】B
【解析】据图片信息可知,四川三星堆遗址和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所出土的文物虽然各具特点,但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故选择B。材料没有文字的相关描述,无法推断出文字发展的程度。排除A。皇帝制度是在秦朝的时候确立的,与材料的时间不相符,排除C。远古传说不一定真实可信,有很多虚构夸张的成分,故排除D。
故选:B。
4.【答案】A
【解析】三星堆青铜面具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属东汉时期;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属唐朝;明代清花扁壶属明朝。
故选:A。
5.【答案】A
【解析】史料价值最高的是周初青铜器铭文,这是与武王伐纣时间最接近的实物史料。BCD都是文献史料,史料价值一般。
故选:A。
6.【答案】C
【解析】
C.根据题干“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仅六七万人。战国时期,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可知,从春秋到战国,军队人数越来越多,战役规模越来越大,战争破坏越来越大,故C正确。
ABD.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7.【答案】A
【解析】战国中期以后,逐渐成为势力最强大的诸侯国是秦国。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增,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BCD不符合题意。
8.【答案】C
【解析】图片所示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战国时期,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ABD不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都江堰,知道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本题考查都江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9.【答案】C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乃是“天下之治道”主张的思想家是墨子。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
故选:C。
10.【答案】C
【解析】“为避免舌尖上的浪费,大家积极践行国家倡导的‘光盘行动’”反映的是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的主张。墨家的创始人墨子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他还主张“兼爱”和“非攻”,要求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人与人之间互助互爱;坚决反对以大欺下、以强凌弱的战争。他还主张推举有才能的人管理国家。
11.【答案】C
【解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映了以民为本的思想,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最相近。ABD不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知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映了以民为本的思想,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最相近。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2.【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孟子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B符合题意。
故选:B。
13.【答案】D
【解析】在诸子百家中的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战国末期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是韩非,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故选:D。
14.【答案】B
【解析】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他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本题考查秦朝、隋朝和元朝的建立和统一。杨坚建立隋朝并统一全国。
本题考查秦朝、隋朝和元朝的建立和统一,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和车轨、北击匈奴、推行郡县制等巩固统一的措施是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铸五铢钱、北击匈奴等措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发展的趋势。可见,秦始皇和汉武帝推行措施的共同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维护国家统一,故A正确;BCD概括不全面,都只反映了诸多措施中的某一项目的。故BCD错误。
16.【答案】D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故起“监督”作用的官职是御史大夫。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7.【答案】B
【解析】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故西汉文景时期,废除了肉刑等严刑峻法,同时提倡勤俭治国。这反映了当时实行休养生息政策。ACD不符合题意。
18.【答案】D
【解析】汉代耕作石画像反映汉代农耕技术的发展,故D符合题意;材料中的绘画古朴自然,但技巧并不高超,排除A ;材料与盐铁官营无关,排除B;汉代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尚未南移,排除C。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汉代文化的繁荣。
19.【答案】B
【解析】据框表信息并结合所学,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从此,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唐朝时,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唐太宗设置了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置了北庭都护府,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新疆地区。清朝前期,乾隆帝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后,设置了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巩固了我国的西北边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这些措施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20.【答案】B
【解析】在今山东、山西、江苏、四川等地发掘的汉墓中,西域骆驼的形象在画像石、画像砖、壁画、摇钱树、铜镜、铜器装饰上随处可见。这反映出当时内地与西域文化交融密切。丝绸之路开辟了中国与西方联系的先例,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B符合题意。
21.【答案】C
【解析】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秦灭六国可能都在他们的著作中有记载。《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的韩、赵、魏三家分晋至五代末年的历史,从战国的韩、赵、魏三家分晋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史学巨著中都有记载。
22.【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北魏孝文帝迁都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不仅打击了鲜卑贵族势力,而且加强了对中原统治,学习中原文化,促进了民族间交流和大融合,故A正确。避免思乡之苦、消灭鲜卑贵族、减少洛阳人口与迁都无关,排除。
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北魏孝文帝迁都”,结合孝文帝迁都的影响分析。
23.【答案】A
【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国家以汉语为正音,三十岁以下的在朝官员,强令改说汉语,禁说鲜卑语。如有违反,将受到降职或者撤职的处理。孝文帝推行的这类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故选:A。
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4.【答案】D
【解析】祖冲之利用前人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本题考查祖冲之和圆周率。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
25.【答案】A
【解析】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学家,著有《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
本题考查《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齐民要术》。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齐民要术》,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答案。
26.【答案】【小题1】贾谊否定了秦始皇,柳宗元肯定了秦始皇。(或:贾谊从儒学的角度进行评价,柳宗元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评价)因素:社会环境(生活时代),立场,学识等。
【小题2】评价: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建立全国道路网、开凿灵渠,加强了各地的联系;修筑长城,有利于防止匈奴南下,稳定边疆秩序、。这些都是积极的。(答2点即可)但他厉行暴政,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最终二世而亡,又是消极的。
27.【答案】【小题1】目的:为了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依据:血缘亲疏关系和功劳大小;作用:促进了交流,有助于民族团结,建立了一整套治国体系。
【小题2】太宗:李世民;局面:贞观之治;原因: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虚心纳谏,重视人民,减轻人民负担。
28.【答案】【小题1】类别四:史学名著;事例:《史记》;简介: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小题2】②。
【小题3】南北战争中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使北方最终赢得南北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小题4】无私奉献、热爱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9.【答案】【小题1】思想:民贵君轻;出发点:为了统治者统治地位的稳固。
【小题2】措施: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影响: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小题3】权利:平等权、生命权、自由权、追求幸福的权利;局限性:《独立宣言》: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黑人并没有得到真正解放,他们仍受到严重的种族歧视与迫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