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四川省中考历史试题汇编(七年级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四川省中考历史试题汇编(七年级下册)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27 07:5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四川省中考历史试题汇编(七年级下册)
一、单选题
(2021·四川省乐山市·历年真题)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表格可知,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时间 事件 影响
589年 隋文帝灭掉陈朝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626年 李世民即位 开创了“贞观之治”
641年 文成公主入藏 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754年 鉴真抵达日本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021·四川省成都市·历年真题)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时间轴上①②③处是中国古代部分统一王朝建立的时间,下列选项中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
A. 西汉 秦朝 明朝 B. 秦朝 隋朝 元朝
C. 西晋 隋朝 元朝 D. 秦朝 西晋 隋朝
(2021·四川省宜宾市·历年真题)开元时期,唐朝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当时的皇帝是(  )
A. 唐高祖 B. 唐高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2021·四川省成都市·历年真题)唐朝时,一些妇女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弈棋等活动,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
A. 奢靡享乐之风盛行 B. 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C. 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D. 重武轻文已成潮流
(2021·四川省内江市·历年真题)763年,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势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很多诗作描写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其作品反映了这一历史实况的是(  )
A. 李白 B. 鉴真 C. 杜甫 D. 玄奘
(2021·四川省宜宾市·历年真题)在下列材料中,属于研究“古丝绸之路”第一手史料的是(  )
A. 长篇历史小说《张骞大传》
B. 连环画《安西都护府》
C. 邮票《玄奘西行求法》
D. 丝绸之路上唐代遗址出土的罗马金币
(2021·四川省德阳市·历年真题)学习历史应掌握历史发展的分期及其阶段特征。如图所示时间轴中①处对应的时期是(  )
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2021·四川省自贡市·历年真题)据《宋史 宰辅表》统计,宋朝宰相133名,科举出身的123名。州县长官也由文臣担任。据此可知,宋朝政治的特点(  )
A. 文官政治 B. 君主专制 C. 分化事权 D. 中央集权
(2021·四川省成都市·历年真题)北宋建立后,为根除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将专权等弊端,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与“杯酒释兵权”这一典故对应的是(  )
A. 经常调换军队的将领 B.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C. 分化事权以削弱相权 D. 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2021·四川省成都市·历年真题)《棉花帝国》一书中提到:“对于棉花,我们既熟悉又陌生。我们将它的恒久存在视为理所应当。”在中国历史上,江淮和川蜀一带对棉花的“熟悉”开始于(  )
A. 宋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2021·四川省自贡市·历年真题)北宋时都城东京每年从南方运输粮食600万石左右;南宋时,苏、湖、常、秀(秀水,今浙江嘉兴)有“天下粮仓”之美称。上述现象表明(  )
A.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 江南地区开始开发
C. 东南地区赋税沉重 D.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2021·四川省宜宾市·历年真题)“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描述的是元朝(  )
A. 中书省和行中书省 B. 北庭都元帅府
C.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D. 宣政院
(2021·四川省绵阳市·历年真题)如图是《宋代蹴鞠铜镜》。与此活动直接相关的是(  )
A. 尚武轻文
B. 政权并立
C. 城市繁荣
D. 疆域辽阔
(2021·四川省德阳市·历年真题)如图为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这些陶俑(  )
A. 表明当时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B. 反映出浪漫的艺术手法
C. 可作为研究杂剧的一手史料 D. 说明当时戏剧种类繁多
(2021·四川省自贡市·历年真题)意大利传教士鄂多立克由海路抵达广州,经泉州、杭州北上,在大都居住三年后,由陆路经西藏、中亚回到欧洲,并著游记传世。你认为当时最有可能是(  )
A. 北宋 B. 南宋 C. 元朝 D. 清朝
(2021·四川省宜宾市·历年真题)“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此项技术载于(  )
A. 《韩非子》 B. 《史记》
C. 《伤寒杂病论》 D. 《梦溪笔谈》
(2021·四川省泸州市·历年真题)杨宁一在《历史学系新视野新知识》中指出: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三项发明是(  )
A. 雕版印刷术、司南、火药 B. 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
C.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 D. 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2021·四川省乐山市·历年真题)文物是历代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以下文物按所属时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①④②③ D. ④③②①
(2021·四川省成都市·历年真题)明朝抗倭将领戚继光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和诗人,更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之所以被称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
A. 赶走了盘踞台湾的荷兰殖民者 B. 抵抗了英国殖民者的侵略
C. 收复了被外国势力占领的新疆 D. 解除了我国东南沿海倭患
(2021·四川省德阳市·历年真题)这部著作除了介绍一般的农业生产经验之外,更着重阐述各种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还反映出明代一些手工作坊或工场的面貌。这部著作是(  )
A. 《天工开物》 B. 《本草纲目》 C. 《农政全书》 D. 《齐民要术》
(2021·四川省绵阳市·历年真题)如图是某同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笔记。其涉及的地区是(  )
A. 新疆 B. 西藏 C. 东北 D. 台湾
(2021·四川省自贡市·历年真题)以下史实共同的历史作用是(  )
元朝 清朝
1247年凉州会晤,议定吐蕃归附蒙古。元朝建立后,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 1727年设驻藏大臣,1793年明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驻藏大臣还掌管地方军事、外交等事务。
A. 加强了对西北有效治理 B. 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 推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D. 实现了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2021·四川省广安市·历年真题)自古以来,中外交往源远流长。下列对古代中外交往史实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
A.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B. 中国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和外传,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C. 郑和下西洋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D. 面对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禁止对外贸易
(2021·四川省达州市·历年真题)假如你穿越时空,回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明朝,你不可能经历的有(  )
①闲暇之余,为强身健体,练习“五禽戏”
②七夕节听汤显祖编写的昆曲《桃花扇》
③临摹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④元宵节看花灯猜灯谜
⑤酒酣之时与朋友吟唐诗、聊《红楼梦》
A. ①⑤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⑤
(2021·四川省宜宾市·历年真题)小华同学画了一个思维导图(如图),其主题是(  )
A. 清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B. 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C. 清朝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D. 清朝对外来侵略的反抗
二、材料解析题
(2021·四川省内江市·历年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王灭商后,周公围绕分封制进行制度革新,立71国,姬姓居53。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封国,其封地有商朝遗民、伯禽所带周人、原奄国人,相互交流由此增多,有助于民族团结。周公将血缘亲疏关系引入分封制,建立了一整套由上到下、由亲到疏,遍及天下的治国体系。
——摘编自《周公的制度革新:分封制与宗法制》
材料二 贞观六年,太宗对大臣们说:“纵观古代帝王,有兴有亡,都由于君主耳目受蒙蔽,不知政治得失,忠诚正直者不敢直言劝谏,邪恶谄谀者日渐得势,最终灭亡。这真可怕啊!”魏征答道:“臣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摘编自《贞观政要》译文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公革新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分封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分封制的作用。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宗是谁?他在位期间,出现了什么良好社会局面?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
(2021·四川省雅安市·历年真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988年中国对外开放的部分数据
利用外资协议 16377项 协议金额785.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66.63亿美元)
批准外商投资企业 1.6万多个 外商协议投资280多亿美元
引进技术合同 3530项 总金额205.5亿美元(其中用于改造我国现有企业技术项目2万多个)
进出口总额 1028亿美元。在国际进出口贸易中的地位由1978年的第32位,上升到第16位。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 概括图中中国对外输出的内容。(不得照抄材料)
(2) 根据如图,分析中外交流的特点。
(3) 根据如表,归纳这一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4) 概括如图的主题,运用具体史实进行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1·四川省宜宾市·历年真题)综合探究题。国家实力、影响力与对外关系的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05年,郑和奉成祖之命,率一支拥有27000人、百余艘舰船的船队,满载丝绸、瓷器、茶叶、漆器及大量金银货币,浩浩荡荡的从刘家港出发远航西洋。……由于路途遥远,船载粮食、淡水消耗很大,海上天气又反复不定,船上人员多有不适或生病。途经三佛齐旧港时,当地海盗图谋袭击,险象环生,到达满剌加时,船队登岸人员又遭误杀。……部分船员开始埋怨,也有船员怀疑是否可以完成这次航行。
——据《太宗文皇帝实录卷》等改编
材料二 如图是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美国和苏联的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 ”表示对抗关系。
材料三 1955年,亚非会议在万隆召开。面临西方国家的挑拨,周恩来随机应变,临时将原定的发言稿改作书面材料发参会各国。在会议上,周恩来认真聆听了各国代表发言后,从容地走上讲坛进行补充发言:“……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次发言得到了多数与会国代表的赞同。
——摘编自《周恩来传》等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请以“我们的航行是航海史上的壮举”为题,站在郑和的角度补写一篇激励船员的发言稿。(要求:依照下面基本格式;补写相关内容且符合史实;表达准确、行文通畅)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推断并指明甲、乙、丙所代表的国家,请用史实说明这三国在50年代的关系。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周恩来的发言为什么得到多数与会国代表的赞同?如果你身临其境,从中可以学习周恩来总理哪些优秀的品质?
(2021·四川省绵阳市·历年真题)战争带来灾难,和平促进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明交流互鉴共享】
材料一:
【冲突对抗人类浩劫】
材料二:1936年11月,墨索里尼说:“从柏林到罗马的这一条垂直线不是区分线,而是一个轴心,所有怀着合作与和平愿望的欧洲国家都可以围绕这个轴心运转。”11月25日,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意大利相继加入。
——摘编自《世界历史》
【合作共赢中国智慧】
材料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16世纪东西方加强世界联系的两件大事。简要说明世界联系加强的重大意义。
(2) 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历史事件。并说明其给世界带来的后果。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所倡导的原则和理念。在外交关系中,如何运用这些原则和理念?
1.【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公元6世纪到10世纪,隋唐时期的中国进入蓬勃兴旺的隆盛时代,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先后出现了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对外交往活跃,754年,鉴真抵达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能够准确概括隋唐时期历史特征的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隋唐朝的阶段特征,解题的关键是根据表格内容。
本题以隋唐时期历史特征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答案】B
【解析】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他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本题考查秦朝、隋朝和元朝的建立和统一。杨坚建立隋朝并统一全国。
本题考查秦朝、隋朝和元朝的建立和统一,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D
【解析】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故当时的皇帝是唐玄宗。ABC不符合题意。
4.【答案】C
【解析】唐朝时,一些妇女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弈棋等活动,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
本题考查盛唐气象,知道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
本题考查盛唐气象,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C
【解析】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历经坎坷。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安史之乱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C项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安史之乱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安史之乱的相关知识。
6.【答案】D
【解析】第一手资料是指自己直接经过搜集整理和直接经验所得,有文献资料(指原创的)和实物资料、口述资料等。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属于研究“古丝绸之路”第一手史料的是丝绸之路上唐代遗址出土的罗马金币。故D正确.第二手资料是对第一手资料的分析、摘要和重组,甄别和总结了一个或者多个第一手资料或者第二手资料,一般由学者创作并由学术出版机构出版,典型的第二手资料如文献综述、教科书、非独家新闻、传记等等,故ABC属于第二手资料,排除。
本题主要考查了史料的分类,重点掌握史料的分类与价值,
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由于历史文献的记录者和撰述者,受到时代性、阶级性、个人见解、见识程度等多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各种文献资料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因此,在了解和认识史料的作用时需要引起注意。
7.【答案】B
【解析】由①处时间“581年--907年”可知,这处于隋唐时期,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故选:B。
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年代尺的解读。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隋唐时期的相关知识。
8.【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宋朝宰相133名,科举出身的123名。州县长官也由文臣担任。据此可知,宋朝政治的特点是重文轻武政策。为防止唐末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重文轻武政策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使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战屡败。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北宋的宋朝政治特点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北宋的文官政治。
本题主要考查了北宋的宋朝政治特点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9.【答案】B
【解析】宋代推行“强干弱枝”政策,加强中央对军队的控制,著名的“杯酒释兵权”就是赵匡胤为了解除禁军初级将领的兵权而采取的措施。
本题主要考查杯酒释兵权。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中唐、五代以来藩镇跋扈的局面,对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客观上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宋的建立的相关史实。
10.【答案】A
【解析】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故江淮和川蜀一带对棉花的“熟悉”开始于宋朝。
本题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知道江淮和川蜀一带对棉花的“熟悉”开始于宋朝。
本题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答案】D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宋朝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较大推广。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故题干现象表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12.【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都省”“十省”可知这是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附近地区;其它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由中央派官吏管理。行省制度是秦汉以来郡县制度的一大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及后来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行省制度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选项A符合题意。元朝时,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1295年,元朝政府又设立北庭都元帅府、曲先塔林都元帅府,以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理。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是元朝设置的地方官署名,为设于沿海及边疆地区的军政机关,承行中书省或宣政院之命统辖区军民之务。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全国的宗教事务和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故选:A。
13.【答案】C
【解析】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蹴鞠运动得到了极大地发展。这一时期,蹴鞠更容易踢出花样,观赏性趣味性更强了,蹴鞠类似于现代的体育活动足球,体现了城市繁荣,C是正确的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了宋代的社会生活。随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民俗文化也大放异彩。
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宋代的社会生活,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
14.【答案】A
【解析】据题干图片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有的吹笛、有的吹口哨,有的舞蹈,有的击节板可知,这体现了当时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的相关史实。
15.【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故结合“在大都居住三年”可知当时最有可能是元朝。
故选:C。
本题考查元朝的建立。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
掌握元朝的建立及都城。
16.【答案】D
【解析】“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此项技术载于沈括的《梦溪笔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此后,能工巧匠们又发明了木活字。到了元代,著名的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转轮排字法。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D符合题意,ABC错误。
本题主要考查了毕昇与活字印刷术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毕昇与活字印刷术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7.【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时期,造纸术发明于西汉时期,故ABC不正确,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完成于两宋时期。
本题考查宋朝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的三大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完成于两宋时期。
掌握宋朝的科技成就和历史意义。
18.【答案】A
【解析】三星堆青铜面具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属东汉时期;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属唐朝;明代清花扁壶属明朝。
故选:A。
19.【答案】D
【解析】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故选:D。
本题考查戚继光抗倭的史实。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和理解戚继光抗倭的历史作用。
20.【答案】A
【解析】由材料“这部著作除了介绍一般的农业生产经验之外,更着重阐述各种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还反映出明代一些手工作坊或工场的面貌”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本书是《天工开物》。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本题主要考查《天工开物》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天工开物》的相关史实。
21.【答案】A
【解析】据题干关键信息“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并结合所学,清朝前期,在西北,康熙帝击溃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叛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巩固了我国的西北边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1771年,西迁的漠西蒙古族的一支土尔扈特部,因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在杰出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战胜重重困难,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加强了新疆地区畜牧业的发展。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掌握清朝对新疆的管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措施。
22.【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元朝和清朝加强对西藏统治的措施,这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此可以排除CD,西藏位于中国西南,故可以排除A。
本题考查元朝和清朝加强对西藏统治的措施。认识到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掌握元朝和清朝加强对西藏统治的措施和意义。
23.【答案】D
【解析】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他们以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加上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也使清朝与世隔绝,既看不到时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了。面对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选项ABC解读正确,选项D解读不正确,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24.【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孔尚任的《桃花扇》是清朝时期昆曲艺术的代表,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清代的小说,故②⑤在明朝时期不可能经历。
本题以“假如你穿越时空,回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明朝”为切入点,考查了《桃花扇》、《红楼梦》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要把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最后得出答案。
25.【答案】B
【解析】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清朝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时期。清朝时期,为维护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人民进行一系列斗争:清朝前期,在西北,康熙帝击溃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叛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巩固了我国的西北边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在西南,清朝顺治皇帝册封“达赖喇嘛”,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确立了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制度,1727年,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在东北,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康熙帝时,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在东南边疆,1662年,郑成功打败了盘踞在台湾38年的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康熙帝在位时,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康熙时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掌握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措施。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措施。
26.【答案】【小题1】目的:为了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依据:血缘亲疏关系和功劳大小;作用:促进了交流,有助于民族团结,建立了一整套治国体系。
【小题2】太宗:李世民;局面:贞观之治;原因: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虚心纳谏,重视人民,减轻人民负担。
27.【答案】【小题1】内容:中国的创造发明(先进技术和制度)。
【小题2】特点:双向性、互惠性、多样性。
【小题3】内容:引进外国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产品;影响:满足国内生产生活需要,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小题4】主题: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说明: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坚持不结盟政策,在平等、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与世界其他国家开展各项合作;中国坚持公平与正义,从国家利益和是非曲直出发,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舞台上为国际公平与正义发声。
28.【答案】【小题1】题目:我们的航行是航海史上的壮举
我们是为了提高国家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而远航,眼前虽然遇到了疾病、风浪、战争的困难,但困难是暂时的,不要恐惧,一定要坚定信心,因为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技术和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船等条件,航行定能成功。完成远航,将会产生重大意义,如: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小题2】甲:中国;乙:苏联;丙:美国。说明:20世纪50年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阵营,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苏联援助中国开展“一五”计划。此时,美苏处于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企图把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里,并爆发了朝鲜战争。
【小题3】原因:中国与多数与会国有相同的历史背景和共同的奋斗目标,“求同存异”方针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优秀品质:超群的智慧和争取和平的勇气和胆识;面对重大问题时从容不迫、灵活机智;宽容、理解、尊重他人。
29.【答案】【小题1】事件: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意义:促进各国的和平友好交流与共同发展;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观念从此逐步确立,加强世界各地的联系。
【小题2】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果:积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消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小题3】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运用: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