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2群落的主要类型课件(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2群落的主要类型课件(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2-27 07:5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2.2 群落的主要类型
00
问题探讨
新疆 北部 针叶林
福建 武夷山 常绿阔叶林
部分物种名录
新疆五针松、新疆冷杉、新疆云杉
部分物种名录
米槠、木荷、狗脊、芒萁
群落外貌和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主要依据
生物
群落
自然生物群落
人工生物群落
陆地生物群落
水生生物群落
森林生物群落
草原生物群落
荒漠生物群落
淡水生物群落
海洋生物群落
一.群落的主要类型
湿地生物群落
海洋生物群落
一、荒漠生物群落
1.外貌特征:砂砾裸露,植被极度稀疏
2.分布范围:极度干旱区、年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
3.群落特点: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
4.物种组成: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
(1)主要植物类型:仙人掌属植物。
仙人掌①具有肥厚的肉质茎,
②叶呈针状,不发达;
③气孔在夜晚才开放;
加强对水分的储存
减少蒸腾作用
(1)主要植物类型:骆驼刺属植物等。
骆驼刺植株才几厘米高(即④植株矮小),
但根可长达15m(即⑤根系发达)
减少蒸腾作用
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01
荒漠生物群落
荒漠中有些植物为了减少蒸腾作用,保持水分,气孔白天关闭,夜晚开放,这又如何进行光合作用呢?
思考
夜间气孔开放,吸收大量CO2,以苹果酸的形式贮存;白天气孔关闭,苹果酸放出CO2用于光合作用。
正常途径
景天酸代谢
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
蛋壳坚硬,能保护正
在发育的胚胎
调节体温方式
(变温动物)
(2)主要动物类型:主要是爬行类、啮齿目、鸟类和蝗虫等
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减少水分丢失
调节活动时间
(恒温动物)
1.荒漠生物群落
一.群落的主要类型
二、草原生物群落
1.外貌特征:草本植物如地毯般铺向天边
2.环境条件: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
3.群落特点:动植物的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
草原上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
4.物种组成
各种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有的草原上有少量的灌木丛,乔木非常少见;
(1)主要植物类型
由于缺水,在草原上,两栖类和水生动物非常少见;
稀树干草原上,生长着伞形树冠状乔木,动物主要以斑马、长颈鹿、和狮子为主;
(2)主要动物类型
草原上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
三. 森林生物群落
1.外貌特征:树木繁茂,树冠遮天蔽日
2.环境条件:森林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
3.群落特点:动植物的种类多,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
针叶林
阔叶林
热带雨林
4.物种组成
森林中有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
森林中阳生(阴生/阳生)植物多居上层,能吸收比较强的阳光;林下光线相对较弱,在热带雨林中,林下几乎都是散射光,仅有稀疏的光点和光斑。所以,三七、人参、黄连、半夏、贝母以及某些蕨类、苔藓等阴生(阴生/阳生)植物生活在林下。
(1)主要植物类型
【思考】阴生植物怎么适应在弱光条件下生存?
阴生植物的茎细长,叶薄,细胞壁薄,机械组织不发达,但叶绿体颗粒大、呈深绿色,因此这类植物适应在弱光条件下生存;
(2)主要动物类型
森林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场所,树栖和攀缘的动物种类特别多,如长臂猿、松鼠、蜂猴、犀鸟、避役和树蛙等;
3.森林生物群落
一.群落的主要类型
3.森林生物群落
一.群落的主要类型
群落类型 分布 群落外貌 物种组成
荒漠生物群落 干旱区 沙砾裸露,植被极度稀疏。 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
草原生物群落 半干旱区 草本植物像地毯般铺向天边。 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
森林生物群落 湿润区 树木繁茂,树冠遮天蔽日。 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
小结1:
一.群落的主要类型
群落类型 生物种类 形态结构或生理特征 共同特点
荒漠生物群落 植物 气孔在夜晚才开放、根系发达等。 荒漠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
动物 蜥蜴和蛇的表皮外有角质鳞片等。
草原生物群落 植物 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 草原生物具有一定的耐旱的特性。
动物 大都能够挖洞或快速奔跑。
森林生物群落 植物 有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垂直结构明显。 森林生物具有适应湿润的特性。
动物 树栖和攀援动物特别多。
小结2:
一.群落的主要类型
森林、草原、荒漠这些自然群落在陆地上的分布是有规律的。
四. 自然群落分布的规律性
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群落中的生物也都有适应其环境的特征。
森林
荒漠
草原
同纬度地区,从东向西,由湿润趋向干旱
二.自然群落分布的规律性
1.我国典型
的群落类型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从南向北,由热带到寒温带
二.自然群落分布的规律性
寒温带针叶林
热带季雨林
2.海拔高度群落的分布
天山博格达峰海拔5445 m
北麓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可见荒漠、草原、森林、草甸等群落类型
二.自然群落分布的规律性
受水分、 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这与我国东、中、西部群落类型的分布是相似的。我国东部湿润地区分布有森林生物群落;中部的内陆半干旱区分布有草原生物群落;西部干旱区分布有荒漠生物群落。
不同的环境孕育出不同的群落,而群落中的生物又总是与环境相适应。
3.群落分布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世界陆地主要群落类型与温度和降水量的关系
群落的分布受水分、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同时,生物群落对环境也有一定的反作用;
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
二.自然群落分布的规律性
讨论3:为什么不在退化形成的荒漠上植树造林呢?
年降水量是决定群落是森林还是草原的决定性因素,在年降水量低的半干旱地区,如果因为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应该退牧还草,不应该植树造林。
结论:群落的形成是有客观规律的,人类活动应顺应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二.自然群落分布的规律性
讨论2:假如将森林中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群与草原上善于奔跑的动物种群对调,对这些种群来说有什么影响
对调的种群因为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可能会迅速衰退,并最终消失。
五. 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1.生物对非生物环境的适应
群落类型受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生活在这一地区的物种能够形成群落,是因为它们都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
2.生物对生物环境的适应
群落中不同种群之间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从而维持种群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热带雨林:
高温、湿润;
物种丰富,常绿;
垂直结构复杂;
林下植物叶片巨大;
虫媒花多;
……
落叶阔叶林:
夏暖冬寒;
雨量比较丰富;
夏荣冬枯;
林下常见速生植物;
风媒花多;
……
六: 不同森林群落中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毛白杨的花
元宝槭的翅国
03
群落分布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不同森林群落中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思考·讨论
讨论1.这两类群落在物种组成、垂直结构上有哪些不同?
热带雨林:物种丰富主要是适应热带地区环境的植物和动物,群落的垂直分层结构明显,乔木就分几个层次,乔木层之下还有灌木层、草本层;藤本植物非常发达。
落叶阔叶林:物种数量较热带雨林的少,物种主要是适应温带地区环境的植物和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不如热带雨林的复杂。
讨论2.这两类群落中的植物在适应环境方面有哪些不同的特征?
热带雨林的植物适应了高热湿润的环境。植物大是常绿的;乔木高大,在树顶形成树冠;林下植物一般有巨大的叶片,能充分利用林下有限的光照;一年四季都有开花、结果的植物,风媒花少,虫媒花多,果实鲜艳多汁,吸引动物为其传播种子;植物的芽无鳞片保护。
落叶阔叶林的植物适应了北方四季分明的气候和环境。植物不是常绿的,夏季枝叶茂密,冬季树叶枯落;乔木高大,树冠发达;很多植物在春季展叶前开花,一些林下草本植物在秋季落叶期生长、开花、结果;多数是风媒花,不少植物的果实有翅;植物的芽具有鳞片,树皮厚,以适应冬季的低温环境。
03
群落分布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不同森林群落中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思考·讨论
讨论3.在两类群落内,阳光、通风等条件有哪些不同?林下的各类生物又是怎样适应各自群落内环境的?
在热带雨林内,由于林下缺少阳光,空气气流通不畅,因此,林下植物多具有很大的叶片, 能充分利用有限的阳光。风媒花少,虫媒花多。而落叶阔叶林内,在乔木展叶前或落叶后,林下阳光充足,因此很多林下植物借此机会迅速生长、开花、结果。落叶阔叶林内通风好,多数是风媒花。
在不同的森林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 换句话说,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适宜的生存环境。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教材P36)
1. 湿地生物群落
在沼泽、河流、湖泊等地,还有湿地生物群落。湿地生物群落中的动植物物种十分丰富,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常见的有芦苇、香蒲、黑藻、金鱼藻等植物,以及鱼类、两栖类、鸟类等动物。
七、其他群落类型
2. 海洋生物群落
在海洋中,数量众多的微小浮游植物,浅海区生长的大型藻类(如海带、裙带菜等),以及种类繁多的动物,它们共同构成海洋生物群落。
其他群落类型
【思考】农田中的生物形成人工生物群落:
为什么说它是群落?
农田中生活着多个生物种群,彼此不是孤立的,直接或间接地联系着,共同构成了有序的整体,即农田生物群落。
农田生物群落属于人工生物群落,和森林、草原等自然生物群落相比物种丰富度较低、群落结构简单,易受外界影响。
……
农田生物群落(P37 二.拓展应用)
它与森林、草原等自然生物群落有哪些不同?
如果没有人工干预,农田生物群落能长期保持农田的特征吗?
龙脊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