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 虎头装饰-不对称的图形 人美版(北京)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 虎头装饰-不对称的图形 人美版(北京)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2-28 11:3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虎头装饰-不对称的图形
教材分析
本课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材从欣赏有均衡感的民族民间纹样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均衡组合原理,探究均衡在民族民间纹样中的应用方式,认识具有均衡美感的民族民间纹样装饰在生活、美化生活的作用,从中感受民族民间美术,了解民族民间美术与生活的关系。通过学习均衡的原理,尝试用剪贴的方式设计制作一个不对称图形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欣赏水平。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和研究,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美术作品中的很多不对称图形现象,体验一种不对称的美感。
过程和方法:学习如何利用均衡组合原理,尝试剪纸,撕纸和粘贴的方法,制作具有民族特色的不对称图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感受创造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习简单的均衡组合原理,体会均衡的美感。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均衡组合原理,设计制作不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老师:具有均衡感的民族民间花纹图案图片、实物,安全剪刀、胶水、彩色纸。
学生:各种花纹图案的民族民间饰物图片、实物,安全剪刀、胶水、彩色纸。
教学过程设计
一,揭示主题,享受讨论
1、老师背一个白族民间花纹图案的包进教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出示图片,通过找一找图案上的不对称图形,引导他们欣赏名族饰物中的花纹图案,感受民族民间美术与生活的关系。
3、学生分析讨论优秀民族民间纹样中对称、不对称的图形有什么不同特点,分别给我们什么样感受。
探索研究,动手实践
1、分小组欣赏与分析民族纹样中不对称图形的美感形式,了解均衡的组合原理,探究为什么均衡的组合原理能使不对称的图形产生美感,从中认识和感受均衡带给人们的对比和谐的美感。
2、教师示范范画。
3、学生动手实践。(以小组形式完成)
要求:用剪贴的方法,设计制作一个有民族特色的不对称图形,利用均衡的原则,使你的设计更优美。(均衡指颜色、内容的呼应,冷暖色对比,构图的饱满,以及画面内容整体的和谐。)
4、课堂评价 ,作品展示 (教师评价,学生自评)
三,欣赏扩展,课后练习
1、享受更多的作品,了解其它民族艺术作品。感受普通生活的艺术灵感和艺术魅力。
2、在课后完善自己的作品。
同学们,发现老师今天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背了个小裹背)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白族特色的裹背。
哪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究民族饰物上的《不对称的图形》
除了这个裹背,老师还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民族服饰的花纹图案,在欣赏的时候要注意仔细观察。说一说,有些什么特点?
(是不对称图形,美丽,漂亮,好看)
好看在哪?
(花纹好看,颜色鲜艳,)
※ 是因为这些图案,构图饱满,内容统一,色彩之间也相互呼应,使画面产生了均衡的美感。
※ 今天我们就这从这件民族绣品上来分析,什么是作品中的均衡。
※ 这幅作品上占了画面主要位置的是什么颜色?
※ 这个红色系的颜色在布局时并没有孤立的出现,而是用同种或同类色色块在上下前后左右的彼此相呼应。
※ 除了颜色的呼应,我们还应该注意,内容的呼应。
画面上的时间人物环境服装,以及其它衬托物都能够符合主题需要,都能体现特定的时空特征。
※ 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这些美术语言,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小练习,谁愿意上来试试?
※ 谁有更好的建议
※ 这两位同学都注意到了色彩内容的呼应,可这两幅图看起来还有点不够完美,问题在哪呢?
※ 是因为画面不均衡,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做的不对称图形,这枝花占据了画面左下方的大部分位置,使画面有些不平衡,我们放上一只动态的小蝴蝶与它呼应,画面也就平衡了,这也是均衡。
学了这些美术知识,想不想也动手剪贴一张有特色的民族图案。
大家把准备好的材料拿出来,注意利用均衡的原则。
特别要求:使用剪刀的时候,一点要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