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第一节几种常见的盐分层作业巩固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章第一节几种常见的盐分层作业巩固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2-26 23:0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几种常见的盐第十二章盐分层作业巩固练习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石灰石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制造下列物质不需要它的是(  )
A.炼铁 B.生石灰 C.水泥 D.湿法炼铜
2.下列有关酸碱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农业上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可服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症
D.可用碳酸钙做补钙剂
3.利用数字化实验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发生反应,瓶内气压的变化如曲线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①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B.b点表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已停止
C.等质量碳酸钙,粉末产生的二氧化碳更多
D.对比分析点c、d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粉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
4.有关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
A.溶解时为了加快溶解速率,可以用玻璃棒捣碎大颗粒粗盐
B.过滤时为了节省过滤时间,可以将悬浊液直接倒入漏斗
C.蒸发时为防止物质溅出要不断搅拌,直至实验结束
D.实验结束随即用坩埚钳将热的蒸发皿取下放在实验桌上
5.培养郁金香的无色营养液,可能由KNO3、Ca(NO3)2、K2CO3、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小金设计并完成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其成分,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1说明原营养液含有Ca(NO3)2
B.实验2中得到的白色沉淀为AgCl
C.由实验1和实验2不能确定原营养液的所有成分
D.颠倒实验1和实验2顺序,会影响原营养液成分的结论
6.据中青网报道,在山东东营利津县城附近,不少村民用6米长的塑料袋灌装天然气带回家,令不少路人为此举捏汗。路人称,这样带着天然气回家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A.氢气 B.一氧化碳 C.甲烷 D.氧气
7.建筑材料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  )
A.CaCO3 B.Ca(OH)2 C.CaO D.CaCl2
8.下列生产实践中,没有用熟石灰的是(  )
A.降低土壤的酸性,改良土壤
B.建筑工业上制三合土
C.干燥气体
D.处理工厂中含硫酸的废水
9.某种物质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这种物质是(  )
A.NaOH B.NaHCO3 C.CaO D.NaCl
10.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用食盐做调味剂
B.服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C.热的纯碱溶液能去污
D.用碳酸氢钠做焙制糕点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1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根据你所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0%~75%的酒精作消毒剂
B.为防止流感传染,可将教室门窗关闭后,用食醋熏蒸,进行消毒
C.氯化钠是家庭常用的防腐剂,可用来腌制食品
D.使用液化石油气可以杜绝厨房污染
1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不存在对应关系的是(  )
A.干冰升华 人工降雨
B.大理石硬度大 建筑材料
C.钢铁熔点高 金属导线
D.过氧化氢易分解 制取氧气
13.已知:无水硫酸铜呈白色,遇水后呈蓝色。为验证“加热碳酸氢铵”所发生的变化,两同学分别用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两实验中碳酸氢铵固体均消失,乙实验中还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浸有酚酞试液的棉球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实验不如乙实验环保
B.只根据甲实验“固体消失”现象,验证碳酸氢铵发生了分解
C.乙实验有利于学生分析“固体消失”的原因
D.根据乙实验的现象可知,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为氨气、二氧化碳和水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我们日常生活与化学有密切的联系,现有硫酸铜、汞、氯化钠三种物质,选择合适的物质填空:
(1)体温计中含有的物质   ;
(2)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   ;
(3)常用作配农药波尔多液的盐   。
15.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选填序号):
A、食盐 B、烧碱 C、硝酸铵 D、武德合金
E、明矾 F、氧气 G、金刚石 H、亚硝酸钠
(1)自然界硬度最大的是   ; (2)可作保险丝的是   ;
(3)生活中作调味品的是   ; (4)溶于水降温的是   ;
(5)可用作医疗急救的是   ; (6)常作净水剂的是   。
16.硫酸钡不容易被X射线透过,在医疗上可用作检查肠胃的内服剂,俗称“钡餐”.小柯将硫酸镁溶液滴入硝酸钡[Ba(NO3)2]溶液中得到硫酸钡,如图表示该实验过程中溶液总质量随加入硫酸镁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图线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C点处溶液中的溶质有   .
17.请按要求将下列各组物质的序号填写到横线上(每空填一个):
A.熟石灰 B.氯化钠 C.氢氧化钠 D.醋酸 E.碳酸钠 F.氢氧化铝
①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的是   ;
②生活中可用做调味品的盐是   ;
③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是   ;
④用于生产肥皂、制作叶脉书签的碱是   .
⑤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   .
⑥可用来除去热水瓶中水垢的是   .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8.为测定Na2CO3和NaCl混合固体中Na2CO3的质量,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假设实验中的每一步反应均充分)。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装置中的主要缺陷是什么?
19.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MgSO4以及泥沙等杂质。提纯粗盐的实验流程如下:
(1)用托盘天平称量3.6g粗盐时,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左盘,此时应   (填字母)
a.向左盘添加粗盐 b.向右移动游码 c.向左移动游码 d.减少左盘粗盐
(2)“滤渣”是粗盐中含有的   。
(3)操作①、②依次为图1中的   、   (填图序号)
(4)实验过程中先后四次用到玻璃棒,作用依次为
①第一次   (填字母,下同);②第二次   ;③第三次   ;④第四次   。
a.搅拌加速物质分散 b.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c.转移固体 d.引流缓冲
(5)本实验从滤液得到精盐,采用蒸发溶剂而不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原因是   。
(6)如图2可知,20℃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g。
①本实验溶解3.6g的粗盐,蒸馏水的最佳使用量约为   mL。
②增加蒸馏水的量,虽能加快粗盐的溶解,却会引起   (填字母)。
a.得到精盐质量减少 b.蒸发时液滴飞溅
c.得到的精盐超过3.6g d.延长蒸发时间
(7)若得到精盐质量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
a.粗盐溶液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晶体溅出
c.精盐未干燥含有水分 d.粗盐没有充分溶解就开始过滤。
20.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
(1)请用下列物质的字母编号填空:A.醋酸 B.纯碱 C.活性炭 D.熟石灰
①家庭制作馒头添加的“碱”   ,
②除去铝壶中的水垢   ,
③除去冰箱异味   ,
④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   .
(2)①香烟烟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不吸烟的人能闻到烟味的原因是   ;
②随手丢弃的烟头还容易引发火灾,原因是(选填以下字母)   .
A.提供可燃物 B.提供氧气 C.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③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队员通常用水来灭火,该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
第一节几种常见的盐第十二章盐分层作业巩固练习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石灰石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制造下列物质不需要它的是(  )
A.炼铁 B.生石灰 C.水泥 D.湿法炼铜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石灰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高炉炼铁、生石灰的制取以及水泥的制取都需要使用。
【解答】解:A、高炉炼铁需要使用石灰石形成炉渣;
B、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故生石灰的制取需要使用石灰石;
C、水泥生产中需要使用石灰石;
D、湿法炼铜使用的是活泼金属与可溶性铜盐溶液的反应,不需要使用石灰石;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石灰石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2.下列有关酸碱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农业上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可服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症
D.可用碳酸钙做补钙剂
【分析】A、根据硫酸和盐酸的性质分析解答;
B、根据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解答;
C、根据氢氧化钠碱性太强解答;
D、根据碳酸钙的元素成分进行解答;
【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正确;
B、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正确;
C、氢氧化钠碱性太强,不能治疗胃酸过多症,错误;
D、碳酸钙中含有钙元素,所以可用碳酸钙作补钙剂,正确;
故选:C。
【点评】本考点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理念,要认真掌握,综合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
3.利用数字化实验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发生反应,瓶内气压的变化如曲线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①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B.b点表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已停止
C.等质量碳酸钙,粉末产生的二氧化碳更多
D.对比分析点c、d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粉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
【分析】根据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的多少分析。
【解答】解:A、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速率要快一些,则曲线②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故错误;
B、b点表示两种不同状态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时间相同时,曲线②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少一些,不是反应停止,故错误;
C、等质量碳酸钙粉末产生的CO2的质量一样多,故错误;
D、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倾斜锥形瓶使小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接触发生反应,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坐标图所示。对比分析坐标图中的点c、d可知:两个锥形瓶内达到相同的压强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所需时间更短。故正确;
故选:D。
【点评】考查了盐的化学性质,考查了学生读图的能力,难度一般,掌握图中的几个关键点即可。
4.有关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
A.溶解时为了加快溶解速率,可以用玻璃棒捣碎大颗粒粗盐
B.过滤时为了节省过滤时间,可以将悬浊液直接倒入漏斗
C.蒸发时为防止物质溅出要不断搅拌,直至实验结束
D.实验结束随即用坩埚钳将热的蒸发皿取下放在实验桌上
【分析】A、根据研磨大颗粒粗盐,能增大接触面积,结合所需仪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过滤的用途分析.
C、根据蒸发操作中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研磨大颗粒粗盐,能增大接触面积,能加速溶解速率;但应用研钵研磨,不能使用玻璃棒,故选项说法错误。
B、过滤时为了节省过滤时间,不可以将悬浊液直接倒入漏斗,故选项说法错误。
C、蒸发时为防止物质溅出要不断搅拌,直至实验结束,故选项说法正确。
D、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不能随即用坩埚钳将热的蒸发皿取下放在实验桌上,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实验原理、步骤、实验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培养郁金香的无色营养液,可能由KNO3、Ca(NO3)2、K2CO3、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小金设计并完成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其成分,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1说明原营养液含有Ca(NO3)2
B.实验2中得到的白色沉淀为AgCl
C.由实验1和实验2不能确定原营养液的所有成分
D.颠倒实验1和实验2顺序,会影响原营养液成分的结论
【分析】碳酸钠和硝酸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硝酸钠,碳酸钾和硝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钾;
硝酸银和氯化钾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钾,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银和硝酸钾。
【解答】解:A、实验1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由碳酸钠和硝酸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说明原营养液含有Ca(NO3)2,不含有碳酸钾,这是因为碳酸钾和硝酸钙不能共存,该选项说法正确;
B、实验2中得到的白色沉淀是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的AgCl,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由实验1和实验2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硝酸钾,因此不能确定原营养液的所有成分,该选项说法正确;
D、颠倒实验1和实验2顺序,实验2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钾,或碳酸钾,或氯化钾和碳酸钾,实验1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营养液含有Ca(NO3)2,不含有碳酸钾,从而确定实验2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氯化银,因此颠倒实验1和实验2顺序,不会影响原营养液成分的结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6.据中青网报道,在山东东营利津县城附近,不少村民用6米长的塑料袋灌装天然气带回家,令不少路人为此举捏汗。路人称,这样带着天然气回家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A.氢气 B.一氧化碳 C.甲烷 D.氧气
【分析】天然气、煤、石油等物质属于化石燃料,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解答】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对化石燃料的种类和物质组成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7.建筑材料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  )
A.CaCO3 B.Ca(OH)2 C.CaO D.CaCl2
【分析】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而氯化钙是一种常见的盐,在海水中有大量存在.
【解答】解:A、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故A选项正确;
B、氢氧化钙的俗名叫熟石灰或消石灰,故B选项错误;
C、生石灰的化学名称叫氧化钙,属于金属氧化物,故C选项错误;
D、氯化钙是一种能溶于水的盐,不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碳酸钙、氯化钙、生石灰和熟石灰的区分,此类题目经常是以学过的知识为基础,然后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与化学有关的信息,要加强记忆本知识点.本考点近几年经常出现在中考题中.
8.下列生产实践中,没有用熟石灰的是(  )
A.降低土壤的酸性,改良土壤
B.建筑工业上制三合土
C.干燥气体
D.处理工厂中含硫酸的废水
【分析】根据氢氧化钙的性质进行分析,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处理工业酸性废水,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坚硬的碳酸钙,可以用于建筑业。
【解答】解:
A、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A正确;
B、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坚硬的碳酸钙,可以用于建筑业,故B正确;
C、氢氧化钙不具有吸水性,不能用作干燥剂,故C错误;
D、氢氧化钙具有碱性,能用于处理工业酸性废水,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氢氧化钙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氢氧化钙的性质进行。
9.某种物质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这种物质是(  )
A.NaOH B.NaHCO3 C.CaO D.NaCl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依次分析,碳酸氢钠能和酸反应放出气体还没有腐蚀性,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解答】解:A、氢氧化钠有很强的腐蚀性,不能在食品和药品里使用,此项错误;
B、碳酸氢钠和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可用来发酵,也可治疗胃酸过多,此项正确;
C、氧化钙和酸反应不能生成气体,不能用来发酵,此项错误;
D、氯化钠和酸不反应,不能发酵,也不能治疗胃酸过多,此项错误。
故选:B。
【点评】熟悉各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要学会根据物质的性质推断物质的用途.
10.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用食盐做调味剂
B.服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C.热的纯碱溶液能去污
D.用碳酸氢钠做焙制糕点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分析】A、根据食盐的用途解答;
B、根据氢氧化钠碱性太强解答;
C、根据热的纯碱溶液,碱性强,可促进油污的水解解答;
D、根据碳酸氢钠的性质和用途解答。
【解答】解:
A、用食盐具有咸味,可做调味剂,故正确;
B、氢氧化钠碱性太强,具有腐蚀性,不能治疗胃酸过多,故错误;
C、热的纯碱溶液,碱性强,可促进油污的水解,则用热的纯碱溶液能除去试管中的油脂,故正确;
D、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故正确。
故选:B。
【点评】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的热点,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1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根据你所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0%~75%的酒精作消毒剂
B.为防止流感传染,可将教室门窗关闭后,用食醋熏蒸,进行消毒
C.氯化钠是家庭常用的防腐剂,可用来腌制食品
D.使用液化石油气可以杜绝厨房污染
【分析】70%的酒精对细菌蛋白质的渗透效果最好;食醋的有效成分为醋酸,具有杀菌作用;氯化钠具有咸味,常用来做调味品和防腐剂,使用液化气可以减少污染但是不能杜绝污染.
【解答】解:A、实践证明,70%的酒精对细菌的渗透能力最强,杀菌效果最好,故A正确;
B、食醋能杀菌,为防止流感传染,可将教室门窗关闭后,用食醋熏蒸,进行消毒,故B正确;
C、氯化钠常用来做调味品和防腐剂,故C正确;
D、使用液化气可以减少污染,但是不能杜绝污染,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1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不存在对应关系的是(  )
A.干冰升华 人工降雨
B.大理石硬度大 建筑材料
C.钢铁熔点高 金属导线
D.过氧化氢易分解 制取氧气
【分析】A、根据干冰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大理石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钢铁熔点高与做金属导线无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过氧化氢易分解,可以制取氧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正确。
B、大理石硬度大,可用建筑材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C、钢铁熔点高,作炊具,与做金属导线无关,故选项说法错误。
D、过氧化氢易分解,可以制取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已知:无水硫酸铜呈白色,遇水后呈蓝色。为验证“加热碳酸氢铵”所发生的变化,两同学分别用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两实验中碳酸氢铵固体均消失,乙实验中还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浸有酚酞试液的棉球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实验不如乙实验环保
B.只根据甲实验“固体消失”现象,验证碳酸氢铵发生了分解
C.乙实验有利于学生分析“固体消失”的原因
D.根据乙实验的现象可知,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为氨气、二氧化碳和水
【分析】A、根据两个实验装置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甲实验“固体消失”这一现象,可验证碳酸氢铵发生了分解反应;
C、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碳酸氢铵分解生成的物质。
D、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
【解答】解:A、甲实验生成的物质全部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而乙实验装置相对封闭,被酚酞试液、澄清石灰水吸收后扩散到空气中的物质相对较少,因此甲实验不如乙实验环保,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只根据甲实验“固体消失”这一现象,不能验证碳酸氢铵发生了分解,也可能是碳酸氢铵升华导致的消失,故选项说法错误。
C、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反应生成了水;浸有酚酞试液的棉球变红,说明反应生成了氨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因此乙实验有利于学生分析“固体消失”的原因,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乙实验的现象,可验证碳酸氢铵分解生成了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我们日常生活与化学有密切的联系,现有硫酸铜、汞、氯化钠三种物质,选择合适的物质填空:
(1)体温计中含有的物质 汞 ;
(2)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 氯化钠 ;
(3)常用作配农药波尔多液的盐 硫酸铜 。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体温计中含有的物质是金属汞,故填:汞;
(2)氯化钠具有咸味,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故填:氯化钠;
(3)常用作配农药波尔多液的盐是硫酸铜,故填:硫酸铜。
【点评】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选填序号):
A、食盐 B、烧碱 C、硝酸铵 D、武德合金
E、明矾 F、氧气 G、金刚石 H、亚硝酸钠
(1)自然界硬度最大的是 G ; (2)可作保险丝的是 D ;
(3)生活中作调味品的是 A ; (4)溶于水降温的是 C ;
(5)可用作医疗急救的是 F ; (6)常作净水剂的是 E 。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自然界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故填:G;
(2)武德合金的熔点低,可以作保险丝,故填:D;
(3)实验时生活中作调味品物质,故填:A;
(4)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故溶于水降温,故填:C;
(5)氧气具有帮助呼吸的性质,可用作医疗急救,故填:F;
(6)明矾是常作净水剂的物质,故填:E。
【点评】掌握常见的物质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硫酸钡不容易被X射线透过,在医疗上可用作检查肠胃的内服剂,俗称“钡餐”.小柯将硫酸镁溶液滴入硝酸钡[Ba(NO3)2]溶液中得到硫酸钡,如图表示该实验过程中溶液总质量随加入硫酸镁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图线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产生白色沉淀 ,C点处溶液中的溶质有 Mg(NO3)2和MgSO4 .
【分析】硝酸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硝酸镁,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
【解答】解:硝酸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镁,图线AB段是硝酸钡和硫酸镁反应的阶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反应至B点时,硝酸钡和硫酸镁恰好完全反应,C点时硫酸镁过量,因此C点处溶液中的溶质有反应生成的Mg(NO3)2和过量的MgSO4.
故填:产生白色沉淀;Mg(NO3)2和MgSO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请按要求将下列各组物质的序号填写到横线上(每空填一个):
A.熟石灰 B.氯化钠 C.氢氧化钠 D.醋酸 E.碳酸钠 F.氢氧化铝
①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的是 A ;
②生活中可用做调味品的盐是 B ;
③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是 E ;
④用于生产肥皂、制作叶脉书签的碱是 C .
⑤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 F .
⑥可用来除去热水瓶中水垢的是 D .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①熟石灰氢氧化钙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
②食盐是在生活中可用做调味品的盐;
③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是纯碱碳酸钠;
④用于生产肥皂、制作叶脉书签的碱是氢氧化钠.
⑤氢氧化铝是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的碱.
⑥可用来除去热水瓶中水垢的是醋酸;
故答案为:B;A;E;C;F;D.
【点评】掌握常见的物质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8.为测定Na2CO3和NaCl混合固体中Na2CO3的质量,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假设实验中的每一步反应均充分)。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
(2)实验装置中的主要缺陷是什么?
【分析】(1)根据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2)根据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能够吸收水蒸气、二氧化碳等物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1)A中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实验装置中的主要缺陷是:空气能够进入C装置,其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能够被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吸收,从而导致测定的碳酸钠质量偏大。
故答案为:(1)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空气能够进入C装置,其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能够被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吸收,从而导致测定的碳酸钠质量偏大。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9.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MgSO4以及泥沙等杂质。提纯粗盐的实验流程如下:
(1)用托盘天平称量3.6g粗盐时,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左盘,此时应 d (填字母)
a.向左盘添加粗盐 b.向右移动游码 c.向左移动游码 d.减少左盘粗盐
(2)“滤渣”是粗盐中含有的 泥沙 。
(3)操作①、②依次为图1中的 C 、 B (填图序号)
(4)实验过程中先后四次用到玻璃棒,作用依次为
①第一次 a (填字母,下同);②第二次 d ;③第三次 b ;④第四次 c 。
a.搅拌加速物质分散 b.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c.转移固体 d.引流缓冲
(5)本实验从滤液得到精盐,采用蒸发溶剂而不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原因是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
(6)如图2可知,20℃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g。
①本实验溶解3.6g的粗盐,蒸馏水的最佳使用量约为 10 mL。
②增加蒸馏水的量,虽能加快粗盐的溶解,却会引起 d (填字母)。
a.得到精盐质量减少 b.蒸发时液滴飞溅
c.得到的精盐超过3.6g d.延长蒸发时间
(7)若得到精盐质量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 bd (填字母)。
a.粗盐溶液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晶体溅出
c.精盐未干燥含有水分 d.粗盐没有充分溶解就开始过滤。
【分析】(1)根据天平称量物体的注意事项解答;
(2)根据泥沙不溶于水解答,
(3)操作①、②依次为溶解、蒸发;
(4)根据玻璃棒的用途解答;
(5)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适合用蒸发结晶;
(6)根据溶解度曲线图解答。
(7)从氯化钠损失的角度分析。
【解答】解:(1)用托盘天平称量粗盐时,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左盘,说明左变重,此时应减少左盘粗盐;
(2)“滤渣”是粗盐中含有的不溶性杂质;
(3)操作①、②依次为溶解、蒸发;
(4)本实验四次用到玻璃棒,第一次:溶解时搅拌;第二次:过滤时引流;第三次:蒸发时搅拌;第四次:将精盐从蒸发皿转移出来。
(5)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适合用蒸发结晶;
(6)如图2可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溶解3.6g的粗盐,蒸馏水的最佳使用量约为10ml,增加蒸馏水的用量虽然能加快粗盐的溶解,但会不利于后续蒸发溶剂,蒸发溶剂时间会大大延长,消耗燃料。
(7)若精盐的产率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蒸发时有固体溅出或转移精盐时,粗盐没有充分溶解就开始过滤。
故答案为:(1)d;
(2)泥沙;
(3)C;B;
(4)a;d;b;c;
(5)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6)10;d;
(7)bd。
【点评】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并有助于提高观察、实验能力。
20.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
(1)请用下列物质的字母编号填空:A.醋酸 B.纯碱 C.活性炭 D.熟石灰
①家庭制作馒头添加的“碱” B ,
②除去铝壶中的水垢 A ,
③除去冰箱异味 C ,
④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 D .
(2)①香烟烟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不吸烟的人能闻到烟味的原因是 微粒不断运动 ;
②随手丢弃的烟头还容易引发火灾,原因是(选填以下字母) C .
A.提供可燃物 B.提供氧气 C.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③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队员通常用水来灭火,该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
【分析】(1)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醋酸具有酸性,能与某些盐和碱反应,纯碱能除去面团发酵产生的酸,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氢氧化钙是一种碱来分析解答;
(2)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解答.
【解答】解:(1)①纯碱能除去面团发酵产生的酸,常用于食品工业,所以本题答案为:B;
②醋酸具有酸性,能与水垢中含有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盐,从而除去水垢,所以本题答案为:A;
③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可以除去冰箱异味,所以本题答案为:C;
④熟石灰是一种碱,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所以本题答案为:D;
(2)香烟烟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不吸烟的人能闻到烟味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地运动;随手丢弃的烟头还容易引发火灾,原因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消防队员通常用水来灭火,是利用了水能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缘故.故答案为:①微粒不断运动;②C;③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考查了烟气的成分以及灭火的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