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选择扇形统计图
第一单元 第2课时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学习目标
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使学生能根据绘制出的扇形统计图分析数据所反映的一些简单事实,能作出一些简单的推理与判断,进一步认识统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使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进一步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习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信息。
情境导入
统计图
条
形
统
计
图
折
线
统
计
图
扇
形
统
计
图
情境导入
请分别说说条形、
折线和扇形统计
图的特点。
条形统计图:
能直观地看出
各种数量的多
少。
折线统计图:
不仅能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讲授新课
为了了解六年级一班同学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小华收集了这个班级2011年下半年阅读课外书的相关数据,分别制成了下面三幅统计图。
讲授新课
看图讨论下面的问题:
(1)请问上面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什么?
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是每一类书籍占书籍总数的百分比;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每个月阅读本数的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是平均每星期不同阅读时间人数的情况。
讲授新课
看图讨论下面的问题:
(2)六年级一班同学比较喜欢哪一种课外书?下半年各月中阅读课外书本数是怎样变化的?平均每星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在哪一段的人数最多,哪一段的人数最少?回答上面的问题,应该分别看哪幅统计图?
讲授新课
六年级一班同学比较喜欢哪一种课外书应看扇形统计图,六年级一班同学比较喜欢科普类的书籍。
讲授新课
下半年各月阅读课外书本数是怎样变化的应该看折线统计图,六年级一班同学暑假阅读量比较大,开学后总量有所下降,每月变化时多时少,班级总体阅读量比较大。
讲授新课
平均每个星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在哪一段的人数最多,哪一段的人数最少应该看条形统计图,六年级一班同学平均每个星期阅读时间在6~8小时的人数最多,2小时以下的人数最少。
讲授新课
看图讨论下面的问题:
(3)你还能从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我还知道这个班级的总体阅读量比较大,喜欢小说和童话类书籍的人也不少。
当堂练习
下面是李大伯家收入情况统计图。
(1)2012年李大伯家哪项收入最多,哪项收入最少?分别占年收入的百分之几?
2012年李大伯家粮食收入最多,其他收入最少;粮食收入34.4%,其他占年收入的17.8%。
当堂练习
下面是李大伯家收入情况统计图。
(2)2012年李大伯家的各项收入各是多少万元?
2012年李大伯家的各项收入分别是粮食3.1万元、养殖2.5万元、水果1.8万元、其他1.6万元。
当堂练习
(3)2002~2012年,哪两年间李大伯家的收入增长的最多?
2002~2004年两年间李大伯家的收入增长的最多。
下面是李大伯家收入情况统计图。
当堂练习
下面是李大伯家收入情况统计图。
(4)2012年李大伯家的年收入比2002年增长了百分之几?
9-4.2=4.8(万元)
4.8÷4.2≈1.143=114.3%
答:2012年李大伯家的年收入比2002年增长了114.3%。
当堂练习
1. 下面的条形统计图是500名读者对某报社报纸四个版面的喜欢情况统计图。
10%
20%
30%
40%
50%
0
500名读者对某报社报纸四个版面的喜欢情况统计图
第一版
第二版
第三版
第四版
30%
10%
20%
40%
(1)500名读者中喜欢第一版和第二版的人数 共有多少人?
500×(30%+40%)=200(人)
答:喜欢第一版和第二版的共有200人。
当堂练习
请你根据上面的条形统计图把扇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 )
30%
( )%
( )%
( )
20%
第二版
第四版
10
第三版
40
第一版
当堂小结
要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可以选择折
线统计图。
要想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可以选择条
形统计图。
要想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
的关系,可以选择扇形统计图。
课后作业
练习册xxx页。
同学们,下课啦~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