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取氢氧化钠 B.加热液体
C.过滤液体 D.浓硫酸稀释
2.化学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Cu(OH)2 B.H2SO4 C.CuSO4 D.H2O
3.下列溶液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不考虑水的蒸发),会发生变质且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 B.浓硫酸 C.澄清石灰水 D.浓盐酸
4.小斌实验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对“硫酸和氢氧化钾发生中和反应”的实验过程进行了探究,绘制的反应容器中溶液的pH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d两点所示的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完全相同
B.图中b点→a点的变化过程为物理变化
C.若将酚酞试液滴入到c点所示的溶液中,溶液将变为红色
D.该实验是将硫酸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钾溶液的烧杯中
5.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实验室中电解一定质量的水
B. 在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固体
C.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D. 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
6.生活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丰富的“化学小实验”的机会。小明同学将酚酞试液分别滴入到下列物质中,其变化现象及它们的pH对应正确的是
A.肥皂水 B.石灰水 C.食盐水 D.白醋
滴入酚酞试液后的实验现象 无色 蓝色 红色 无色
该物质的pH pH>7 pH=7 pH<7 pH<7
A.A B.B C.C D.D
7.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属于酸
B.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碱性溶液可以使无色酚酞变红,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D.碳酸盐和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和酸反应有气体产生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8.趣味小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明白其中的道理。若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食盐和水②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③锌和稀硫酸④生石灰和水⑤固体硝酸铵和水
A.②③④ B.②③⑤ C.⑤ D.①③⑤
9.用pH试纸测定某液体的酸碱度时不能先把试纸润湿再进行测定,否则所测得的液体pH值与实际情况相比,其结果可能会
A.相等 B.偏大 C.偏小 D.以上三种结果都有可能出现
10.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①浓盐酸②浓硫酸③烧碱④生石灰⑤熟石灰
A.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④⑤
11.下列物质的名称(或俗名)与化学式一致的是
A.酒精、CH4 B.石灰石、Ca(OH)2
C.火碱、NaOH D.生石灰、CaCO3
12.现有5gMgO、Mg(OH)2的固体混合物,与2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9%的稀H2SO4恰好完全反应,形成不饱和溶液。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为3.6g
B.所得的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C.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205g
D.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2g
1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B.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1
C.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D.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所以金属腐蚀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二、填空题
14.物质的酸碱性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酸性是因为物质能电离出_______离子,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__色。
(2)酸碱性强弱可用pH表示,通常洗衣粉、香皂呈碱性,即pH______7。自然状态下头皮表面呈弱酸性,有利于头发的生长;所以用洗发水洗发后,最好再使用护发素,使头皮保持弱酸性;由此推测护发素的pH____7(选填“>”、“<”、“=”)。
15.请你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21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研究的海水稻开始大力推广种植。海水稻适合在盐分高,pH大于9的土壤中种植,pH大于9的土壤呈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稻壳可用于制纳米SiO2,SiO2属于______(填字母)。
A.氧化物 B.化合物 C.混合物
(2)氢氧化钠溶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应密封保存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16.进入21世纪,世界上有化合物已超过3000万种。其中部分化合物是由H、O、S、C、Na五种元素组成,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2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_;
(2)一种碱____________;
(3)能形成气体分子的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种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盐____________;
(5)一种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物____________。
17.硫酸和盐酸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小张同学在复习有关酸的化学性质时,归纳出以下几点,但并不完整,请你和他一起完成。
(1)完成下列表格
酸的化学性质 化学方程式举例
①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②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 Mg+H2SO4=MgSO4+H2↑
③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___________
(2)生活中的食醋含有醋酸,用铁锅炒菜时放点食醋,可补充人体需要的元素___________,该反应的原理体现了酸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填序号)。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再举一例食醋在生活中的应用___________。
(3)盐酸、硫酸、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水溶液中都含有___________。
18.稀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时,溶液的pH与加入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稀氢氧化钠溶液的pH______7(填“>”“<”或“=”)。
(2)请将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______。
(3)当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mg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此时在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______色。
(4)在如图中用A表示出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点。
19.“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体现化学学科特征的思维方法。
(1)下表为四种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元素名称 氢 氧 钠 氯
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上表中x=___________,排在元素周期表中___________。
②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所形成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_。
③今年第25届国际化学教育会议上,中国化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姜雪峰教授被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宣布遴选为“全球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硫元素代表”,这是目前为止第一位入选的中国学者。该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S
B.该元素在第三周期属于金属元素
C.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6
D.该元素的原子质量为32.06
(2)镁及其化合物的“化合价一物质类别”关系如图1。
①中原子团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②写出X的化学式:___________。
(3)催化还原法是消除大气中氮氧化物污染的新工艺,主要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改变
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都不变
D.反应后,丁、戊的分子数比为2:1
三、推断题
20.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指向生成物。其中B是铁锈的主要成分,G是黄色溶液,A、C常温下是气体,H和I中含有一种相同元素,I是红褐色沉淀,H不溶于稀硝酸。请回答下面问题:
(1)物质H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物质F属于__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1.A、B、C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均可一步实现。
(1)若A、B组成元素相同,C为气体单质,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若B、C组成元素相同,A为黑色固体单质,B具有可燃性,则固态C俗称________。
(3)若A、B、C分别为钙的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6,C为可溶性盐,农业上B常用于________。
四、实验题
22.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人类对水的研究从未停止过。
(1)水的组成:按图甲所示的装置电解水,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检验B中气体的方法是______。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还有一个实验也可以证明水的组成,这个实验的名称是______。
(2)水的性质:按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发现气球胀大,说明______,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水常用来配制各种溶液。图丙所示的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
(4)水的检验:实验室常用来检验水的物质是_______,现象_________,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
23.自然界中,有许多植物色素在不同的酸碱性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这些植物色素也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某兴趣小组用以下仪器自制酸碱指示剂:
(1)仪器a、b的名称为_____、_____。
(2)从紫甘蓝叶中提取植物色素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适量紫甘蓝叶放在研钵中研碎;
②用水和酒精(体积比1:1)浸泡,_____(填“过滤”或“蒸发”),取液备用;
③将紫甘蓝提取液分别滴入白醋、石灰水、蒸馏水中,颜色变化如下表:
物质 白醋 石灰水 蒸馏水
显色情况 红色 绿色 蓝色
(3)请用紫甘蓝提取液,选用题中给出的仪器,用最少量的试剂鉴别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 现象与结论
_________ _________
五、计算题
24.工业上采用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得到高浓度的烧碱溶液(含NaOH 35%~48%),某兴趣小组欲验证一化工厂生产的NaOH溶液是否达到了高浓度标准,进行了如下操作,请你参与计算:
(1)用36.5%的浓盐酸配制200g7.3%的盐酸,需要加水(密度为1g mL﹣1)______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采集该化工厂电解槽中的NaOH溶液20g,向其中滴入所配制的盐酸,当溶液的pH=7时,消耗盐酸100g,判断电解槽中NaOH溶液是否达到高浓度标准。(写出计算过程)
25.已知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在一烧杯中盛有31.4g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的pH______7(填>、=或<)。
(2)通过计算求出烧杯中溶液恰好是中性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参考答案:
1.B 2.D 3.A 4.B 5.B 6.D 7.C 8.A 9.D 10.A 11.C 12.A 13.D
14.(1) 氢 红
(2) > <
15.(1) 碱性 AB
(2)2NaOH+CO2=Na2CO3+H2O
16.(1)
(2)NaOH
(3) H2 O2 O3
(4)Na2S
(5)SO2
17.(1)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2) 铁元素 ② 除水垢
(3)H+
18.(1)>
(2)H2O
(3) NaCl、HCl 红
(4)
19.(1) 2 第三周期
Na+ AC
(2) -1 Mg(OH)2
(3) BD
20. BaSO4 Fe2O3+3H2SO4=Fe2(SO4)3+3H2O 碱
21.(1)H2O
(2)干冰
(3)改良酸性土壤已知A、B、C分别为钙的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6,又知钙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0,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故A是氧化钙,A能反应生成B和C,故B和C应该是碱或盐,又知C为可溶性盐,那B应该属于碱,故B是氢氧化钙,农业上常用其来中和酸性土壤。
22.(1) 2:1 伸入带火星木条,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2H2O2H2↑+O2↑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或者水的合成
(2) 氧化钙和水反应放热 CaO+H2O=Ca(OH)2
(3)防止集气瓶炸裂
(4) 无水硫酸铜 变蓝 CuSO4+5H2O=CuSO4 5H2O
23.(1) 烧杯 点滴板
(2)过滤
(3) 各取几滴待测液于点滴板上,分别滴加几滴紫甘蓝提取液 显红色者为稀盐酸,显绿色者为氢氧化钠溶液
24.(1)160
(2)设: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x=40%介于35%到48%
答:电解槽中NaOH溶液达到高浓度标准。
25.(1)<
(2)设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
解得x=10. 6g,y=11. 7g,z=4. 4g
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