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上 线段中点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七上 线段中点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2-28 09:4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线段中点
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一些经典习题,熟悉线段中点的相关性质,并能在解决与线段中点相关的问题时,主动构造基本模型,运用熟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自觉运用转化思想的意识.
教学重点:熟悉与线段中点相关的基本模型.
教学难点:把与线段中点有关的问题转化为基本模型去解决.
教学过程:
1. 知识回顾:
1. 多媒体展示:阿基米德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地球.
那么,老师给你一个中点,你能做什么?
2.线段中点是几何图形中经常出现的一个特殊点,在几何解题中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学过哪些与线段中点有关的图形?它们是怎样画出的?又具有哪些性质?
2. 经典再现:
(1) 阅读下列各题,它们具有怎样的相同的条件?
1. (多媒体播放)已知△ABC中,AB=5,AC=3,AD是BC边上的中线,
求AD的取值范围.
方法1:中线加倍,即延长AD至E,连接BE.
方法2:中点+中点,即取AC(或AB)的中点E,连接DE.
方法3:中点+平行线,即过点D作DE∥AB(或AC),交AC(或AB)于点E.
2. (多媒体播放)已知四边形ABC D中,若AD=3 BC=5
点E、F分别是AB、C D的中点,求EF的取值范围.
分析:本题没有给出图形,即四边形ABC D的对边AD和BC的
位置关系不确定,所以应考虑AD和BC平行与不平行两种情况.
(2) 思考上述各题,你还记得它们的解题过程吗?请准确写出它们的解题过程.
学生解题时,教师巡视,在帮助学生的同时,发现好的解法或问题,用手机拍摄下来并发到电子白板上.
议一议:你认为在解决含有线段中点条件的习题时,常常怎样运用线段中点来解决问题?
1. 中点+中点→中位线
2. 中点+平行线→中位线
3. 中线加倍
3. 温故知新:
例1:已知:如图,AD、BE分别是△ABC的中线和角平分线,
AD⊥BE,AD=BE=6,求AC的长.
请学生利用上述方法来解决,同时教师巡视,在帮助学生的同时,
发现好的解法或问题,用手机拍摄下来并发到电子白板上.
讲解后,教师总结以下方法:
方法1:延长AD至G,使DG=AD,连接BG.
∵CD=BD ∠ADC=∠GDB
则△ACD≌△GBD
∴∠CAD=∠G,AC=BG
∴AC∥BG
又∵∠ABF=∠DBF,∠AFB=∠DFB
∴∠FAB=∠FDB
∴AF=DF=3
∵DG=AD
∴AF:FG=1:3,FG=9
∵AE∥BG
∴△AEF∽△GBF
∴EF:BF=1:3
∴BF=
在Rt△BFG中,BG=
方法2:延长BE至G,使FG=BF,连接AG
方法3:过点D作DG∥BE,交AC于G
方法4:过点D作DG∥AC,交BE于G
方法5:过点:F作FG∥AC,交BC于G
方法6:过点F作FG∥BC,交AC于G
方法7:过点C作CG∥BE,交AD的延长线于G
方法8:过点C作CG∥AD,交BE的延长线于G
小结:几何解题遇中点,常常构造中位线;
不是作出平行线,就是要找中点连;
全等如果行不通,请出相似来帮忙;
积极思考方法多,胆大心细笑开颜.
4. 学以致用:
1.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过点E作AB的垂线,过F作CD的垂线,两垂线交于点G,连接GA、GB、GC、GD、EF,若∠AGD=∠BGC.
(1)求证:AD=BC;
(2)求证:△AGD∽△EGF;
(3)如图2,若AD、BC所在直线互相垂直,求 的值.
2. 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C=BD,E、F分别是AB、CD的中点,EF分别交BD、AC于点G、H.
求证:OG=OH.
5. 板书设计: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