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22.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22.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2-27 21:44: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
学情分析: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画图、拼摆等数学活动,体会了全等三角形中“对应关系”的重要作用。上一节课“相似多边形”的学习,使学生在探索相似形本质特征的过程中,发展了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归纳,反思,交流等能力,能很好地参与到新课学习的探究中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能正确地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边角。
(2)、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索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猜想和归纳能力,渗透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进行有关判断及计算,训练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实物演示和电化教学手段,把抽象问题直观化,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感悟数学知识的奇妙无穷。
(2)、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在学习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的探索
[教学难点]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的有关证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2、相似多边形的定义是什么?
二、新课讲授
如图1,△ABC与△A’B’C’相似.
图1
记作“△ABC∽△A’B’C’”, 读作“△ABC相似于△A’B’C’”。
[注意]:两个三角形相似,用字母表示时,与全等一样,应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这样便于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边角。
对于△ABC ∽△A’B’C’,根据相似形的定义,应有
∠A=∠A’, ∠B=∠B’ , ∠C=∠C’,
==.
[问题]:将△ABC与△A’B’C’相似比记为k1,△A’B’C’与△ABC相似比记为k2,那么k1 与k2有什么关系 k1= k2能成立吗
三、探索交流
(一)[探究]1、在△ABC中,D为AB的中点,如图2,过D点作DB∥BC交AC于点E,那么△ADE与△ABC相似吗?
(1)“角” ∠BAC=∠DAE。
∵DB∥BC, ∴∠ADE=∠B, ∠AED=∠C。
(2)“边” 要证明对应边的比相等,有哪些方法?
Ⅰ、直接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DB∥BC,D为AB的中点,
∴E为AC的中点,即DE是△ABC的中位线。 图2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逆定理)
∴DE=BC。(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
∴△ADE∽△ABC。
Ⅱ、利用全等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识
过点D作DF∥AC交BC于点F,如图3。
则△ADE≌△ABC,(ASA)
且四边形DFCE为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图3
∴DE=BF=FC.
∴===。
∴△ADE∽△ABC。
(二)[猜想]3、通过上面特例,可以猜测:当D为AB上任一点或AB延长线上或反向延长线上时,如图6,过D点作DE∥BC交AC于点E,都有△ADE与△ABC。用课件展示三种情况,并让学生板书证明过程。
图6
(三)[归纳]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四、学以致用:
例:已知:DE∥BC,EF∥AB.求证△ADE∽△EFC
五:巩固拓展:
1、已知:如图,AB∥EF ∥CD,图中共有___对相似三角形。
2. 已知:DE∥BC,AE=50cm,EC=30cm, BC=70cm,∠BAC=45°,
∠ACB=40° 求:(1)∠AED和∠ADE的大小。
(2)求DE的长。
六、小结:
1.学的新知识有哪些?
2.本节课运用数学思想有哪些?
七、布置作业
1、P80页1、2题
2、探究:过AB边上任意一点D你能做几条直线,把△ ABC分割成新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吗?画出图形并说明你的依据。
八、板书设计
相似三角形记号   读法注意 24。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探究1、在△ABC中,D为AB的中点 例1练习1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探究2、,D为AB上的任意一点或AB延长线上的点或AB反向延长线上的点时猜想 练习2小结作业
九、教学反思:
这节课基本上做到了
㈠目标定位准确,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目标是教学的导向轮、风向标。这节课目标明确,围绕教学任务逐层深入,提起学生思维兴趣,师生配合默契。
㈡教学过程流畅,教学设计环环紧扣,把学生思维一步步推向高潮,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达到课前预设的“思维步步高”的效果。教学过程的实施阶段,从类比“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入手,进行横向类比,纵向类比,让学生明确新知识的来源。在操作、猜想、证明、运用各阶段,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让人感觉如沐春风,一气呵成,自然流畅。
㈢细节很完美。在定理证明、强调注意点、关键点时,言简意赅,表达到位,课堂及时反馈。
同时也看到自己的不足,本节课在定理的证明阶段,本来是计划教师证明一个,剩下两个由学生说思路,课后完成证明过程,起到复习巩固的目的。但是由于自己放不开手,怕学生不会,在学生说时一再仔细强调导致最后时间不充分。其实回头想想:应该更大胆一些,放开一些,让学生有更大的思维空间;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C
D
C
B
F
E
A
E
B
D
A
PAGE
第1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