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生命的行囊——阅读季羡林》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丰富生命的行囊——阅读季羡林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三
所需时间
课内6课时+课外2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地位和作用】
阅读、写作、成长是高三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既互相独立又互相依靠。文质兼美的的阅读文本既能提供给学生好的写作技巧,美的语言积累,又能丰富他们的情感积淀,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可以说,是丰富学生生命行囊的一个载体。一代大师季羡林曾被人们誉为“融会百家、学贯中外的学界泰斗”,“中国最杰出的文化人物之一”, 2006年感动中国对他的颁奖辞中说:“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他既是一位闻名中外的学者,又是一位有独特风格的散文作家。可以说,季羡林是一部厚重的人生大书,本单元即以季羡林为主线,将阅读与写作融为一体,激发学生阅读写作兴趣,避免过去高三一轮阅读教学在题海战术中总结规律的枯燥性,实现由读文而识人,由识人而成文,由成文而提升自我的立体转变,将阅读、写作、成长三者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真正提高高三学生的语文素养。
【单元组成及其关系】
整个单元将分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你从散文中走来。主要从阅读季羡林的四篇散文入手引导学生首先自读体会季羡林的作品,初步感受他的写作技巧和主要思想,然后阅读关于这两篇作品的赏析文章,深化认识,并结合相关高考试题来落实巩固所学,积累散文阅读的技巧,初次了解季羡林。专题二,我从传记中走进。本专题主要拓展阅读费晔的人物传记《大师去也》和季承的《祭父文》,借助高考试题的链接,让学生在积累传纪文学阅读技巧的同时更全面的理解季羡林。专题三,让我这样记住你。在前两个专题的阅读积累的基础上,再次巩固、丰富,借助摘抄、背诵、写作、交流的形式,完成对季羡林阅读的写作素材和情感体验的再积累,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点评,推选出佳作,进行成果展示,让一代大师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丰富他们生命的行囊。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准确把握文中重要词句的含意,深入体会理解文中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2.熟悉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等主要写作手法,了解季羡林散文“感情真淳”“恬淡朴素”的风格特点。
3.能够对季羡林勤奋坚忍、贫贱不移、宠辱不惊、真诚恬淡等人格魅力有较为深刻的体味,从而对自己的人生观有所启迪。
4.能够积累相应的散文、传纪文学的阅读技巧和写作素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读、感悟、借鉴、做题把握文章的写作技巧、思想内涵。
2.通过摘抄、阅读、写作,深刻感悟季羡林的人格魅力。
3.运用交流评点的方法来纠正补充,正确而全面地理解人物。
4.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开展搜集和制作相关的学习资料,初步体验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的运用,激发学习兴趣。
2.学习季羡林勤奋坚忍、贫贱不移、宠辱不惊、真诚恬淡的人生态度,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1.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2.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3.在阅读中鉴赏,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4.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5.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你从季羡林的散文中有哪些收获(写作特色、思想意蕴、人生启迪)?
2.季羡林何以为大师?阅读季羡林,你有何收获?
3.仰望季羡林,你想用怎样的方式和语言让他深深印在你的心里?
专题划分
专题一:你从散文中走来 (3课时)
专题二:我从传记中走进 (课内1课时+课外2课时)
专题三:让我这样记住你 (2课时)
专题一
你从散文中走来
所需课时
3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是阅读季羡林的第一步,主要通过学生对季羡林散文的初步阅读和再阅读对其人、文特点有初步了解,并积累相应的阅读散文技巧,因而选取了季羡林的四篇散文及相对应的四篇赏析文章。
主要学习活动有:
自读文本,写出自己对文本的初次理解和评价;
阅读名家赏析,补充丰富自己的原有认识;
再读文本,再次写下对文本的理解和评价;
再次阅读名家赏析,深化自己的原有认识;
高考链接,检验巩固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学习成果:
整理本专题所学到的散文写作技巧和季羡林的人格魅力
梳理本专题所学到的散文阅读的方法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能够准确把握文中重要词句的含意,深入体会理解文中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2.熟悉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等主要写作手法,了解季羡林散文“感情真淳”“恬淡朴素”的风格特点。
3.能够对季羡林宠辱不惊、真诚恬淡等人格魅力有较为深刻的体味,从而对自己的人生观有所启迪
本专题问题设计
你从季羡林的散文中有哪些收获?
1.《二月兰》《幽径悲剧》等散文的主要写作技巧有哪些?你从中感受到季羡林散文怎样的写作特点?有哪些深刻的思想意蕴?
2.你从中看到一个怎样的季羡林?对你的人生有何启迪?
3.你从中积累到哪些鉴赏散文的方法?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印发资料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宣传吧佳作展示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
【活动一】学生自主阅读《二月兰》。
【活动二】读后写作:你觉得这篇散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如何写的?你有何感受?
【活动三】他山之石:自主阅读《读季羡林<二月兰>有感》。
【活动四】补充完善阅读《二月兰》所学技巧、情感等;组内交流。
第二课时:
【活动一】学生自主阅读《幽径悲剧》(比前一篇稍难)。
【活动二】读后写作:你觉得这篇散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如何写的?你有何感受?
【活动三】他山之石:自主阅读《从<幽径悲剧>解读季先生》
【活动四】梳理积累阅读散文所学技巧等;组内交流。
第三课时:
【活动一】高考链接:学生自主阅读《马缨花》并完成相应题目。
【活动二】讲评试题
【活动三】小结:
1.季羡林散文的主要写作技巧有哪些?
2.你从中看到一个怎样的季羡林?对你的人生有何启迪?
3.你从中学到哪些鉴赏散文的方法?
【活动四】课后阅读:赏析《马缨花》的评论文章《真情熔铸朴实华章》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通过小组交流,评价学生对文本的把握程度;
2、通过同桌交换批改题目,评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专题二
我从传记中走进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这一专题是对上一专题的补充和拓展,通过进一步阅读贾晔的人物传记《大师去也》和季承的《祭父文》,让学生在积累传纪文学阅读技巧的同时更全面的了解季羡林先生。
主要学习活动有:
阅读《大师去也》,写下自己读到的大师印象;
完成相应高考题目并讲评,学生自主梳理人物传记阅读技巧;
课后补充阅读季承的《祭父文》,辩证看待季羡林先生;
课后搜集季羡林的《雾》《海棠花》《月是故乡明》等散文或其它相关资料,丰富对其人其文的理解,以能形成自己的独特感悟或评价。
学习成果:
整理本专题所感受到的季羡林的性格特点
2、梳理本专题所学到的阅读技巧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能够对阅读人物传记的方法有所了解;
能够更为全面、辩证的看待季羡林的大师形象
3.通过开展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初步体验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的运用,激发学习兴趣。
本专题问题设计
季羡林何以为大师?
1.你从《大师去也》中看到一个怎样的季羡林?为什么他被称为“大师”?
2.你从《祭父文》中又看到一个怎样的季羡林?你是如何看待的?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电脑
常规资源
打印资料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
【活动一】学生自主阅读《大师去也》。
【活动二】读后写作:你从《大师去也》中看到一个怎样的季羡林?为什么他被称为“大师”?
【活动三】高考链接:完成《大师去也》的相应题目。
【活动四】讲评试题
【活动五】小结:
1.你从中又看到一个怎样的季羡林?对你的人生有何启迪?
2.你从中学到哪些阅读传记文学的方法?
第二、三课时:(课后完成)
【活动一】课后阅读:你从《祭父文》中又看到一个怎样的季羡林?你是如何看待的?
【活动二】学生个人上网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形成对季羡林的比较客观的、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活动三】小组推荐优秀资源,进行资料汇总,以形成大家共享的资源。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通过自己批改题目,自我评价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通过小组互评,评价是否会灵活利用网络搜索自己所需要的有用信息,形成自己的资料库。
3.通过优秀小组的推荐,评价是否有团队合作意识,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专题三
让我这样记住你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是在前两个专题的基础上,对季羡林阅读的再次巩固、丰富,借助摘抄、背诵、写作、交流的形式,完成对季羡林阅读的写作素材和情感体验的再积累,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点评,推选出佳作,进行成果展示,让一代大师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丰富他们生命的行囊。
主要学习内容:
优美文段积累
素材片段积累
情感体验积累
学习活动:
1. 摘抄并背诵优美文段
2. 写作人物片段
3. 以“仰望大师季羡林”为话题写作成文
学习成果:
背诵积累优美文段
写作积累素材片段
3. 写作积累情感体验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通过摘抄、背诵、写作、交流,正确而全面地理解人物,对自己的人生观有所启迪
积累相关的写作素材和情感体验
本专题问题设计
仰望大师季羡林,你有何收获?
1.你喜欢所学文本中的哪些优美文段?理由何在?
2.你如何选用最能触动你的一点来为季羡林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议论性文字?
3.仰望大师季羡林,你有何感慨?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个人写作本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
【活动一】
1.摘录所学文本中的优美文段并点明喜欢理由
2.背诵并默写你最喜欢的一段摘录文字,同桌互相检查。
3.教师抽查背诵。
【活动二】
1.选用最能触动你的一点来为季羡林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议论性文字。
2.组内交流,推荐出优秀作品。
3.班内交流,把作品上传至班级交流平台,
第二课时:
以“仰望大师季羡林”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提示:
1.可以感触最深的一点为切入点,深入分析议论其深刻意义或人生启迪;
2.也可对季羡林作全方位的刻画或素描;
3.或者借助想象,为人物设置情境,进行细节刻画
第三课时:
1.小组研讨,互相点评,学习借鉴。每篇文章至少谈出一条优点和缺点。
2.推选出佳作,进入佳作交流点评。对于佳作先谈出自己可以借鉴的优点,再提出改进的建议。
3.班级佳作展示。在小组推荐的基础上,推选出班级本次的佳作,进行宣传吧张贴。
4.教师进行主题单元学习总结。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评价学生在写作中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写作技巧。
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有很强的参与意识。
3、通过学生自写评、小组互相推荐、教师批阅、面批等多种评价方法,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