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
议论文论证方法训练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四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文章的观点,论据是论证的材料,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也就是说理的过程。论证是训练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不会写议论文主要原因是不会说理。说理有一些方法,如: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纳论证、演绎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引用论证,学生写作比较常用的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高二我们重点学习举例论正、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
我发现学生不会写议论文,原因是不会说理,如果学习一些说理方法,对写议论文会有帮助。学生写作议论常用例证法,对比论证法和引证法,最常用的是举例论证。而在使用例证法,不会叙述材料,不会分析材料是常见的问题。学生叙述材料不概括,又不会分析,造成说理没有力量。
本主题单元首先从叙述论据和分析论据两个方面训练学生的使用事实论据说理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用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说理。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议论文论证的常用方法。
2、通过实际训练灵活运用论证方法写作议论文。
过程与方法:
实例解说与实战训练相结合,培养叙述和分析材料能力。
实例学习与动笔训练相结合,提高综合运用议论文论证方法的能力。
课堂写作与展示交流相结合,提升议论文语段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养成团体合作意识。
2、提高主动积累材料的积极性,广阅读,拓视野。
3、勤笔头,多写作,进而打消写作议论文的畏难情绪,增强阅读和写作的兴趣。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阅读与鉴赏:
◆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表达与交流:
◆进一步提高记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运用例证法时如何选好角度叙述和分析作文材料?
2、对比论证、引用论证如何运用?
3、怎样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进行说理?(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
专题划分
专题一 例证法的运用
专题二 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
专题一
例证法的运用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学生写作议论最常用的是举例论证。而在使用例证法,不会叙述材料,不会分析材料是常见的问题。学生叙述材料不概括,又不会分析,造成说理没有力量。本专题首先从叙述论据和分析论据两个方面训练学生的使用事实论据说理的能力。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从叙述论据和分析论据两个方面训练学生的使用事实论据说理的能力,进而运用好例证法。
本专题问题设计
运用例证法时如何概括地叙述作文材料?
2、运用例证法时如何选好角度分析作文材料?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课件。
常规资源
教室前后黑板(学生可当堂爬黑板写语段)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采用小组讨论竞赛的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引入:请看下面一则新闻。(议论文就是讲理说服对方。引发兴趣)
浙江绍兴一中的某些考生因为航模获得高考加分。这些加分者被指多来自权势家庭。绍兴一中今年参加航模加分测试的19名考生,13名考生的家长是地方权势人物,其余6名全是教师子女。该测试可带来20分高考加分,而据去年高考成绩统计,浙江考生每增加一分就可超过200多名竞争者。
请以“我主张取消高考加分制度”或“我认为不应该取消高考加分制度”为观点找理由说说你的观点,也可展开辩论。
1.学生发言,辩论。
2.教师展示
我主张取消高考加分制度——高考面前人人平等
我认为不应取消高考加分制度——取消高考加分有些“因噎废食”。高考加分对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导向意义不容忽视。
总结:我们说服不了对方的原因,是理由不充分,方法不得当。
活动二:运用例证法时如何概括地叙述作文材料?
1、教师叙述材料要求。
①选好角度。叙述材料要抓住重点,抓住能论证论点的信息,按要求叙述。
②概括叙述。议论文的叙述不需要细节,也不需要故事性,只把事件的主要内容说出来让大家知道,能作为说理的依据就可。
材料叙述练习。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一则材料《猪的悲剧》,学生练习叙述材料。
各小组进行简单讨论后展示,可以口头也可以落实到练习本上,师生共同点评完善。
教师展示材料概括叙述语段,并回扣要求。学生修改。
逸豫可以亡身
一头猪,被一只狼搔痒搔得惬意,任狼摆布,丧失警惕,跟着狼走,结果被狼骗至野外山凹,被恶狼吃掉,失去了性命。
(可怜可悲的猪,它贪图一时的安逸而送掉了性命。它的故事证明了一个千古不变的道理:逸豫可以亡身。)
活动三:运用例证法时如何选好角度分析作文材料?
老师给材料:曹雪芹写《红楼梦》。
观点:逆境出人才 耐住寂寞才能有所成就
②学生写作交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③教师示范
曹雪芹写《红楼梦》时,家庭败落,过着 “举家食粥酒常赊”寂寞生活,但他不畏艰苦,默默笔耕,“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用十几年的寂寞,换来了中国古典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试想,没有十几年的寂寞,哪有几百万字的《红楼梦》;没有十几年的寂寞,哪有曹雪芹的千古留名;没有十几年的寂寞,哪有全中国人值得骄傲的伟大作品。
小结:分析要和叙述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不能脱离,才能很好地论证论点。当然,运用举例论证时,也可以边叙边议,同样也可以起到支持论点的任用。
教学评价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运用例证法时如何概括和分析材料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正确,掌握到位。学以致用,运用灵活。参与积极,踊跃展示。
2.当堂写作训练
评价量表:学生自评、互评,师评
评价指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用词贴切,评析得当。认真修改,灵活运用。
专题二
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对比论证可以将中与外、古与今、大与小、强与弱等,都适合于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分析和阐明了两者的差异可对立之后,是非昭然,自然就能够确立论点。引用论证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进一步说明文章论点。本专题主要通过示例直观认识什么是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如何进行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然后通过实际写作训练提高这两种方法的运用。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本专题主要通过示例直观认识什么是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如何进行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然后通过实际写作训练提高这两种方法的运用。
本专题问题设计
什么是对比论证?如何运用对比论证增强说理能力?
什么是引用论证?如何运用引用论证增强说理能力?
如何较好的运用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写好议论文?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课件。
常规资源
教室前后黑板(学生可当堂爬黑板写语段)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采用小组讨论竞赛的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知识导引。分析有很多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对比的方法。
1.投影:两幅照片:水灾中的美国大兵和中国战士
问(1)看这幅画,你对中国战士怎么评价?
问(2)我是通过什么手法让你有这样的感受?板书:对比
2、方法指导
(1) 投影三篇范文(见学案)
(2)老师总结并板书:对比论证。
第一种:正反事例对比
第二种:同一事物正反两方面对比
第三种:假设与现实对比
(3)用一篇名著说明对比论证方法的运用。课件展示韩愈《师说》。
活动二:对比论证写作训练
练习一:(同一事物不同方面对比)前面是论据,后面是论点,在中间写一段话,和前面的事实形成对比。
王安石在《伤仲永》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方仲永的人,五岁能“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并以诗“养父母”,“邑人奇之”,可以说是一代神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见,后天努力学习重要性。人如果不努力学习,只靠先天的一点小聪明,人生将一事无成。
(1)明确要求:可边叙边议,和前面形成对比。
(2)学生写作并交流
(3)教师示范
但他“父利其然”,“不使学“,没有让他后天接受教育,坚持学习,长大成年后,“泯然众人矣”。
练习二(假设和事实对比)前面是材料,后面是观点,请在中间写一段话,用假设和事实对比分析材料,支持后面的论点。
欧立希为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因为他坚持下来,最后,他终于获得了胜利,可见,坚持就是胜利。
(1)学生写作并交流。
(2)教师示范
新药的问世是他坚持的结果。试想,如果欧立希仅仅实验一两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那么,新药又怎能会问世呢?即使他实验了605次,又失败了,如果他这时丧失了信心,希望之火熄灭了,那么,他也会功亏一篑,功败垂成,同样,也决不会有“606”的诞生。
活动三:什么是引用论证?引用论证的方法、分析及写作训练
1、概念:引证法是在议论中引用公理、名言警句、经典著作、历史文献、谚语、成语、俗语、传说、古今诗文等,以此作为论据,来证明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即引用理论论据来进行论证。其优点在于较有权威性、说服力。
2、引证的方法:直引式 ;嵌入式,即在自己的语言中,嵌入名人名言。
3.学会分析
(1)如果引用的是文言名句,最好能稍加解释,不必字字落实,意译为主。
(2)如果引用的是白话文的通俗语句,字面意思的理解不存在障碍,我们就要抓住引文中的关键字句——与论点密切相关的内容来加以分析,把它的内容更明确地揭示出来。如果其中用到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更要作一些阐述,使论据含义清楚地显现。
(3)直接分析名句的含义,使之支持论点。
4、引用论证方法训练
请以“良剑期乎断,不期乎莫邪。”为论据,证明“不要盲目崇拜名人”论点。为引文写一段分析。
不要盲目崇拜名人
《吕氏春秋》的“察今”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良剑期乎断,不期乎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学生写作
(2)学生交流,师生评点
(3)老师示范(投影)
不要盲目崇拜名人
《吕氏春秋》的“察今”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良剑期乎断,不期乎莫邪。”莫邪,是古代有名的宝剑。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把剑,只要锋利就行,不一定非要像莫邪那样有名。这启示我们,一个对人民、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并不一定要名扬四海,我们提倡学习名人成功的经验和奋斗精神,而不是盲目崇拜名人头顶那一轮虚幻的光环。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运用例证法时如何概括和分析材料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正确,掌握到位。学以致用,运用灵活。参与积极,踊跃展示。
2.当堂写作训练
评价量表:学生自评、互评,师评
评价指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用词贴切,评析得当。认真修改,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