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青春举杯

文档属性

名称 向青春举杯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3 22:0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向青春举杯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
所需时间
课上3课时+课下4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青春是人生中最美丽的一道风景,是一生中最真切的回忆。它像一幅绚丽的画,光彩夺目;又如天上的流星,一闪而过。短暂而美好的青春,标志着成长与未来,记载着掌声与微笑。?青春给人力量,给人信心。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阵阵无忧无虑的笑声,成了青春最好的写照。看那乱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勤劳勇敢的蜜蜂,无一不在抒写着青春的篇章。
语文学习正是青少年实现精神成长的路径,敞开心扉,用自身的经历与体验去对话,去感悟,收获的就不仅是知识的增长,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丰富、心灵的充实、人生的顿悟。本专题在设计上强调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我、规划人生,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在促进人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知道朗读的特点,能够用流畅的普通话和恰当的语气、语调,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理解、感受。   2、学生能够养成借助记录要点等方式倾听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能够积极主动地在讨论时交流、表达。   3、.学生能够把握诗歌写作的语言特点;部分学生尝试过诗歌写作实践。   4、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精神需求,选择并至少阅读一本课外读物。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吟诵,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跳跃性的语言。?
学习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研究,鼓励学生质疑、讨论,发表看法,教师在疑难处给予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够通过活动体验,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对自我、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能够说出自己的人生规划,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2.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阐发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行标准》
作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少年时期的放浪是晚年的汇票,人生的最大悲痛莫过于辜负青春。”的确,青春是有限的,但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短的青春,学习无穷的智慧,等到我们成功的那一天,你会想起青春岁月所留下的痕迹。?青春是生命的一部分,但并不是生命的终点。珍惜青春,就等于珍爱生命。还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呢?
青春,是人类生命激情的赞歌,是人生意识日益觉醒、情感世界日益丰富多彩的岁月,是以挑战者姿态迎接一切的年龄,是理性地追问生命旅程方向的季节。十六七岁更是一个特殊的生命驿站,成长的欢乐与烦恼,人生的感悟与梦想,在这里汇成了一支独特的青春旋律。处在青少年阶段的高一学生,应该在青春旋律的歌唱中,感受生命的多彩,编织人生的梦想,实现精神的成长与人格的丰盈。
能正确运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进行口语交际,能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在诗歌吟诵活动中礼赞青春生命,体验青春的激情,明确青春的使命是什么。
2、引导学生面对现实情景,结合自己的经历与体验感悟青春话题。
3、从未来层面设计了一组活动,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人生道路的思考,尝试在多梦的季节规划人生。
专题划分
本专题分为三个板块。
一、“吟诵青春”萃集了一组不同时代歌唱青春的诗作,指导学生在诗歌吟诵活动中礼赞青春生命,体验青春的激情,明确青春的使命。
二、“体悟人生”选择高中学生感兴趣的人生话题作为学习材料,引导学生面对现实情景,结合自己的经历与体验感悟青春话题。
三、“设计未来”从未来层面设计了一组活动,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人生道路的思考,尝试在多梦的季节规划人生。青春成长中,需要有陪伴自己的心灵挚友和精神家园。
专题一
吟诵青春
所需课时
课上1课时+课下4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内容是在阅读。《沁园春长沙》《相信未来》《让我们一起奔腾吧》等不同时代歌唱青春的诗作作品的基础上,礼赞青春生命,体验青春的激情,明确青春的使命。正如诗人所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可要紧处往往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而“吟诵青春”板块中即将要学习的这些诗歌,将会启迪我们应该如何走好青春的每一步。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目标: ①熟悉“吟诵青春”中的诗歌,感受青春的美好,正视青春的责任,审视青春的意义。 ②建立“诗歌”体裁的认知框架,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着眼于打好学生掌握鉴赏诗词的能力、方法的基础。 ③学习《沁园春?长沙》,了解本词的背景,弄清思路,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变革社会、改造自然承担国家命运重担的雄心壮志。指导学生诵读全词。抓关键词理清脉络,学会领会诗歌的意境,教育学生珍惜青春,树立高尚的爱国热情。通过分析和鉴赏,理解词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方法,感受其意境。
本专题问题设计
结合所阅读的诗词,研论什么叫诗歌“意象”和“意境”?
“吟诵青春”板块中学习的这些诗歌,启迪我们应该如何走好青春的每一步?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人教版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选读《相信未来》《让我们一起奔腾吧》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关于青春的诗词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课下用四节课时间阅读六首诗词,体会诗词中诗歌“意象”和“意境的关系,感受青春的美好,正视青春的责任。课前完成“诗词积累达标检测”)
1.小组内交流阅读感受,每组选一位同学发言描述一下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是诗词。
2.老师组织讨论:什么是诗词“意象”和 “意境”?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作用?
(投影补充诗词的相关知识)
3.组内讨论:收集《沁园春 长沙》的相关资料,了解毛泽东年轻时代学习生活的经历,体会诗人的情怀。在把握感情基调的基础上,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4.诗歌一般通过意象和富有韵律感的语言反映生活,表达情感。请从《相信未来》《我们一起奔腾吧》
两首诗中选择一两个例子作简要分析。
5.思考:这些诗词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组内交流。
6. 上面三首诗词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请收集相关资料,探讨这几首诗词分别体现了特定时代的青年什么样的精神风貌。推荐一两首能体验当代青年精神风貌的诗歌,在班级朗诵交流。
7.课下思考和练习:诗歌可以陶冶性情,可以学习用精炼的语言和新颖的意象来表达情意,诗歌与青年有着天然的联系,少年少女喜欢用诗歌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请拿起笔来创作一首关系青春的诗歌来交流一下。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知识总结全面、准确。
2.发言积极大胆,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3.能通过阅读分析概括诗歌表达的情感。
4.能客观评价人物,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专题二
体悟人生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通过《十八岁和其他》《我的四季》两篇诗词的阅读,看一看时代和青年的紧密关系,希望大家能够由此想到自身,想到在当前我们这个时代,自己应当怎样面对它。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①?????理解诗歌与时代的关系 ②?????郭小川诗歌的特点 ③?????诗歌朗诵与情感表达
本专题问题设计
本诗在形式上采用了马雅可夫斯基“梯形诗”的形式,艺术上有什么长处,又有什么不足之处?
两首诗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唤起了你哪些感觉?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苏教版《十八岁和其他》《我的四季》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有关诗词选材、写作手法与细节描写的知识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重点阅读《十八岁和其他》
1.讨论:把《十八岁和其他》及《致家长》带给父母看,仔细阅读他们标画的语句或给你的信,结合文章内容,与父母交流谈心。
2.讨论:对于“两代人的矛盾”,扬子提出了哪些观点?你的看法是什么?与同学交流讨论,并记录发言要点。
思考:
1. 在讨论中过渡到本专题的难点: 理清不同时代青年人的精神风貌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那个时代的关系。
2、诗词中是如何体现其音乐性的?
学习活动三:重点阅读《项羽本纪》
1.、十七八岁是个什么概念?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这个年龄的孩子充满了独立的意识和反叛的渴望。在这样的年龄,人变得非常自尊和敏感,对父母的教育有时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和不以为然,好幻想,喜欢冲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 ????如何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沟通,怎样让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成长心智?台湾作家杨子以自身的感受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提供了一种操作交流的平台。
课下思考
我为何而生?这是对生命存在意义的哲学追问。人一旦明白了这一追寻,在生命前行的路途中遇到人生的选择和舍弃时,就会比较地镇定从容,就会比较恰当地排出轻重缓急。空气、水、阳光、鲜花、笔这五样东西是作家心中的热爱,当这五样东西最后只能保留一种时,作者留下的是笔,笔是作者此生的最爱。我们清楚作者的选择,没有了笔,作家就等于没有了灵魂,没有了思考,没有了批判,这样的生命存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为何而生?作者的回答是为了写作。那么,这种生命存在意义的追问也同样适合每一个读了这篇文章的人,每一个阅读者都要正面回答这一灵魂的叩问——我为何而生? 4.作业:给父母写一封信。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积极参与小组交流,发言积极,语言简洁具体。
2.会比较阅读,能从文章选材构思、细节描写中体会作者对于人物刻画的巧妙用心。
3.有一定鉴赏能力,能结合文章分析人物,并有理有据地表达个人的褒贬评价。
专题三
设计未来
所需课时
1课时+课下2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一个人一旦清楚“我为何而活着”后,一切就变得非常清晰而有意义。这是作者在清醒地意识到了自己生命存在意义之后的释然,这让作者感到轻松,灵魂深处异常单纯,“我”的生命里,写作是唯一不可以放弃的追求,对生命存在意义的这种清晰的答案甚至能让人有种不可抑制的兴奋。
本专题的主要学习方式为活动体验。本专题的学习材料与活动方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文与作业?,它仅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情境、提供选择。教学中,应该尝试改变单一的方式,围绕“青春”话题,创造性地设计活动,使学生结合自我体验,更深入地与文本对话,并学会与他人交流,共享自己的经验与感受。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诗的节奏和韵律诗诗人心灵的音乐,要反复朗诵,体会不同的节奏、韵律所表现不同的情感。
2.高中阶段拥有属于自己的青春经典,你就拥有了陪伴自己精神成长的心灵之友,生命之音,到诗的世界去寻觅。
3.学习养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本专题问题设计
进行一次虚拟的选择,寻找自我生命存在的意义?
你最后的选择是什么?请认真想想,这是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吗?是你生命存在的意义吗?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http://www.zhlzw.com/qx/xyw/340050_5.html
常规资源
苏教版《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我的无样》选读《马克思的自白》。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马克思的自白》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预先用2节课的时间阅读《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远镇》、《花朵之蓝》《春别》
《我不能悲伤地坐在你身旁》思考你的人生感悟。
活动一:
自由交流
1.马克思提出了哪些选择职业时应遵循的原则?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对自己的未来从事什么职业有明确的选择吗?你能否根据文章有关内容,说出他所向往的职业。
活动二:
1.为什么要选择能给人以尊严的职业?为什么要选择我们深信其正确的职业?为什么要选择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劳动的职业?选择职业,怎样做到追求人类幸福的实现自身完美的统一?结合马克思的论述,说说你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活动三:面对磨难
思考:名人作家对于人生磨难是怎样的态度?对你有哪些启发?你应该如何看待人生的困境?请每位同学以日记的形式表述自己的观点。
作业:选一幅你最喜欢的儿时的照片,面对照片,你会想起许多的往事,可能会有一种忽然长大的感觉,人生充满许多这样的自我发现。你有什么想告诉大家的吗?请以“长大”为题,撰写一篇散文诗。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通过作品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
2.能“知人论世”地评价分析作品和人物。
3.能立足文章、依据史料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4.能积极参与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