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不虚美不隐恶——《史记》的史家传统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年级
所需时间
课内4课时+课外2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引刘向、扬雄之言,赞扬《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不虚美,不隐恶”不仅要求史家作史要有根有据,全面系统地直书史事,而且要求史家具有求是存真的高尚史德。“不虚美,不隐恶”,就是记述态度严谨,反映事实准确,不仅善恶必书,而且恰如其分,对“善”不虚夸,对“恶”不隐讳
本单元学习联系学生自初中以来已经学习了的《陈涉世家》,依托《报任安书》、《高祖本纪》的学习,进行拓展研究。整个单元将分成三个专题进行:
专题一,走近执着的司马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查阅了解司马迁曲折经历,讨论交流,评判司马迁的坚持真理不畏强权史家实录精神,撰写司马迁小传。
专题二,《史记》中的经典人物。引领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司马迁的笔下的经典人物分析《史记》中的对于历史人物的刻画的“不虚美,不隐恶”特点,并尝试从史记》人物的描写刻画角度来撰写读后感。同时,拓展研究古今中外的的“坚持真理现象”,并从文学审美的高度认识“秉笔直书”的美学意义。
专题三,宣传“走近《史记》”。以设计“我所了解的司马迁和《史记》的经典人物”墙报的活动,完成本单元学习的成果展示。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回味自己的既往体验,能用较短文字描写自己“实事求是”的情状。
2.了解司马迁的生平简历和史传创作的主要成就。
3.依据分析《史记》的历史人物特征,通过讨论交流,综合分析司马迁悲惨经历对创作的影响。
4.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是非功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了解作为太史公的司马迁,在面对暴力强权时的孤独坚守,掌握“知人论世”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了解作为文学大家的司马迁,在研究《史记》人物的““不虚美,不隐恶””特点和刻画技巧过程中,掌握史论的一般方法。
4.通过设计墙报,学会墙报设计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2.以自己的情感体验走进司马迁的情感世界,认同司马迁的人格魅力,增强使命感。
3.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发现“不虚美,不隐恶”的美学价值。
4.感悟“不虚美,不隐恶”在人生历程中的特殊意义,养成是非分明、坚毅执着的品质。
5.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对应课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总要求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一、必修课程 阅读与鉴赏
9.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表达与交流
2.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4.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9.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二、选修课程
4.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5.认识传记作品的基本特性。尝试人物传记的写作。
文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 1.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能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文化专题研讨。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 2.借助工具书、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论著作者情况、相关背景和论著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在整体了解论著内容的基础上,选读其中的重点章节,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3.学习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4.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参考有关论著,学习对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中外文化现象作出分析和解释,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高自己的思考、交流能力和认识水平。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不虚美,不隐恶”在《史记》创作中的有怎样的重要价值?
2.司马迁的悲惨经遭遇对他的史传创作有何影响?
3.如何评价人生历程中的“实话实说、坚持真理”的举动?
4.如何让人们认识一个坚持真理的司马迁?
专题划分
专题1:走近执着的司马迁
专题2:《史记》中的经典人物
专题3:我所了解的司马迁和《史记》的经典人物
专题一
走近执着的司马迁
所需课时
课内2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次专题活动以交流查阅的司马迁生平展开,旨在认知坚持真理的理性心态的艰巨性与重大作用;
用书面文字描写自己的一次实话实说坚持真理的感受(200字左右),通过实物投影交流文字稿;比较研究大家搜集的坚持真理的理性心态的掌故;
交流认识坚持真理的理性心态的重要性;
研读《高祖本纪》,结合《报任安书》了解其为坚持真理秉笔直书所付出的惨痛代价,感悟认同司马迁的人生追求;
认识作为史家的司马迁,关注司马迁的悲惨遭遇,给司马迁写一个小传。要求饱含真情,真实地再现司马迁。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司马迁的生平简历。
2.了解《史记》的成书原因、写作过程、创作成就。
3.结合《报任安书》《屈原列传》体会文中表现的作者身受极辱后忧愁幽思、激愤慷慨的情感。
4.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
5.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6.走进司马迁的情感世界,认同司马迁的人格魅力,增强民族使命感。
本专题问题设计
为什么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成就了司马迁的伟大人格?
1.你知道李陵之祸吗?司马迁在此事件中的表现你认可吗?
2.你知道巫蛊之祸吗?司马迁在此事件中的表现你认同吗?
3.《报任安书》表现了司马迁的哪些人生抉择?
4.你学过的《报任安书》中有悲愤心情的大段表白?心理描写的背后还有什么深意?
5.你如何评价司马迁的《史记》创作“不虚美,不隐恶”做法?
6.你如何评价司马迁的人生价值?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报任安书》《屈原列传》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他
人物传记的体例和范文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第一课时
1.自由交流《报任安书》的创作原因和当时的司马迁的人生抉择
2.讨论分析司马迁的人生抉择的重要意义
3.试用现代汉语描写一段司马迁的心理独白的书面文字,要求体情入微,生动真实。
4.小组推荐:投影交流,总结大家精彩的描写文字。
第二课时
1.通读研读《报任安书》,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1)本文记叙了司马迁的那些人生经历?
(2)司马迁的经历带给了他怎样的情感体验?
2.语言品味:
(1)文中的哪些语句特别能表现司马迁的理性抉择?
(2)这些语句在用词修辞方面有何特点?他们与表现司马迁的人生抉择体验是否和谐一致?
3. 评价司马迁
(1)你如何评价司马迁的“史家实录”精神?
(2)司马迁为什么遭遇宫刑具体的原因是什么?根本的原因又是什么?
(3)你如何评价司马迁的人生价值?司马迁的经历对于我们有何启发?
4.采访历史老师,或查阅有关司马迁时代的一些史料,根据你对司马迁的认识,给司马迁写一份500字左右的小传。
教学评价
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流利、准确、动情。
2.书面语描写生动、真实;对于人生的孤独现象有比较客观的认识。
3.能够从文章的语言品味中提炼作家的情感信息;能够从鲁迅的经历中获得积极的人生借鉴。
4.个人在课堂研讨中能够积极参与,质疑大胆,分析深刻。
专题二
《史记》中的经典人物
所需课时
课内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回顾《陈涉世家》中的陈胜吴广“以神道设教”,阅读苏教版中学语文选修教材中的《高祖本纪》、《李将军列传》等,对司马迁笔下中涉及的经典历史人物进行分析,然后分小组学习研究历史人物的多面表现和丰富性格。各小组交流学习体会,力求在充分全面占有史传材料的情况下透彻分析人物。在此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讨论,分析研究《史记》经典人物的多面性,了解对于其后世文学创作的产生的影响。
最后,依据评论范例和写作格式要求,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学评论文章:我看《史记》里的多面英雄。
拓展研究“不虚美,不隐恶”现象,感悟“史家实录”在文学艺术上的美学意义与社会发展上的历史价值。用博客发表自己对“不虚美,不隐恶”意义的认识。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分析汉高祖刘邦这一人物形象,分析其出身经历与性格特征的关系;
2.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汉高祖,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3.品味分析揣摩文本用对比描写人物,用细节刻画人物,用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等文学艺术手法。
4.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5.试讨论总结、阐发司马迁的史传创作的考信方法,并尝试分析与“不虚美、不隐恶”的关系。肯定司马迁严谨审慎的态度。
6.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本专题问题设计
1、纪传体是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给一个人物写传记该写哪些内容?
⑴刘邦不持一钱,却诈称“贺万钱”反映刘邦性格中的什么特点??⑵刘邦为什么在鸿门宴中能够逃脱??⑶楚军为什么会败给汉军??
⑷刘邦在众臣面前戏弄其父说明了刘邦人格中的那一面??
2、节选部分记叙了刘邦哪些主要事件?
⑴称帝前主要写了哪些情节?
⑵称帝后主要写了哪些情节?
⑶刘邦取得天下的原因?
3、你认为高祖是个怎样的人?
4、文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⑴、文本是如何用对比的手法塑造人物的?⑵、文本是如何用讽刺的手法臧否历史人物的??⑶、文本是如何用典型细节刻画人物的??⑷、文本是如何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的??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国学网网站: http://www.guoxue.com/?book=shiji
常规资源
人教版初中教材:《陈涉世家》
苏教版中学语文必修教材:《《报任安书》
苏教版中学语文选修教材:《高祖本纪》、《李将军列传》、《项羽本纪》等
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环境的教室
其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用三天时间课外阅读《史记选读》重点作品:《高祖本纪》、《项羽本纪》等。将自己印象深刻的传记人物记录下来。
课上交流:
1.自由发言:列举阅读后《史记选读》人物。即时打字投影显示。
2.按人物性格和经历结局给《史记》经典人物分类 找出性格优缺点:
佣工佃户——陈胜 优点: 缺点:
乡吏亭长——刘邦 优点: 缺点:
落魄贵族——项羽 优点: 缺点:
3.全班分六组,每组专题研究《高祖本纪》各色人物。
(1)小组成员分工,分别对其中的1-2个人物作研究分析。内容包括:人物的出身、人物的表现、人物性格、人物结局和人物描写表现技法。
(2)小组研讨:汉高祖的性格项羽的性格有何异同?
(3)分析共性规律:通过尝试分析这些人物塑造刻画,说一下是怎样体现作者“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的。
第二课时
一.各组推荐代表交流研究成果。
二.研读全文,探究讨论。
1.刘邦是司马迁笔下最丰满、最富有个性的人物之一,请大家举例谈谈刘邦的形象。
2.了解刘邦其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集中讨论:《高祖本纪》的艺术成就有哪些?
4.司马迁在描述这些人物魅力时并不回避其缺点不足,请举例分析?
5.司马迁在小说中极力刻画表现人物的性格的多面性,目的何在?
三.提供文学评论的范例,介绍撰写文学评论的基本原则与写作格式。指导学生撰写评论文章。
教学评价
1.能够比较全面阅读、理解司马迁及其作品塑造的经典人物;
2.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智慧共享;
3.积极主动参与团队活动,能够正确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网络交流学习;
4.能够立足文本,依据充分的事实资料阐明自己的观点;
5.基本掌握文学评论的写作格式。
专题三
宣传“我所了解的司马迁和他的史传人物”
所需课时
课外2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一次研究成果展示活动。班内举办“走近《史记》”的橱窗展览活动。学习小组承担“我所了解的司马迁和他的史传人物” 墙报版面设计。 要求真实客观地评价司马迁并反映他的史传创作成就。
活动采用小组合作设计、班内展示评比的方式。
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回顾关于《史记》的研究成果,精心选择、撰写墙报的宣传内容,使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墙报的版面形式,力求做到文质兼美。
最后,举行全班成果展示评比。完成对整个单元学习的汇报小结。
本专题学习目标(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通过墙报展示活动,学会墙报设计的基本方法。
2.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本专题问题设计
如何让人们认识司马迁及其经典作品?
1.真实的司马迁是怎样的?
2.司马迁的《史记》创作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3.怎样让橱窗的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常规资源
墙报设计范例
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教室
其 他
多媒体编排墙报版面的技术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1.公布关于设计“走近《史记》”的墙报通知,明确任务要求。集体讨论提出墙报设计两条原则。
(1)墙报内容:能够真实反映自己的研究成果,以“走近《史记》”为主题,从的个人经历与他的《史记》创作特点方面寻求契合点,达到宣传教育的效果。墙报撰写以短小精练、新意有趣为原则。
(2)墙报形式:根据墙报设计范例,追求图文并茂,整体效果美观、新颖醒目。
2.全班分四组开始墙报设计,要求使用多媒体技术。
3.全班展示交流。评出优秀作品。
4.教师作单元学习总结。
教学评价
1.能够使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墙报。
2.墙报内容符合主题要求,从墙报的内容构成思考,达到走近《史记》、评价作者的效果。文章短小新颖,能体现自己的研究成果;文字书写没有错误。
3.墙报要求:
形式图文并茂,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
图文与色彩搭配美观醒目;
整体效果美观和谐,整体布局有一定创意。
4.能够积极参与团队设计活动,合作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