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

文档属性

名称 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3 22:0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
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9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人性是什么?这实在是个古老而又复杂,也是答案众多的话题。 本单元的人文内涵就是“人性”这一话题。文学即人学,大凡文学作品都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人性”。本单元可分为三个专题。专题一“灵魂的对白”选用曹禺的《雷雨》(节选),表现人性中的真与假的关系;专题二“美与丑的看台”选用法国作家雨果《巴黎圣母院》的节选《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表现人性中的美与丑的关系;专题三“人性在复苏”则以电影《辛德勒名单》节选来表现人性中的善与恶,展示以人性战胜兽性的力量。 苏教必修四从理想、人性、情感、表达四个角度展示人生的四个侧面。本单元着力引导学生深入把握人性的内涵、理解文中的人文内涵,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净化灵魂,提升人生境界。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积累重要词语;
积累有关曹禺、雨果等文学大师的文学常识;
掌握有关戏剧、电影剧本的文体常识。
过程与方法:
1、掌握欣赏戏剧和电影剧本的基本方法,着眼作品整体,用联系的观点解读和鉴赏作品的具体细节和情节;
品味戏剧语言,把握人物心理与个性;
结合教材内容和有关学习材料对人性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认识人性的复杂和丰富、美丽和丑陋,净化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完善自觉的道德追求。
对应课标
了解戏剧、小说、电影剧本等文学题材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思考和探讨人性问题,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观点。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结合《雷雨》中周朴园的形象,说说你对人性的真与假的理解。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中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展示人性中的美与丑的?
3、《辛德勒名单》中的辛德勒性格的改变如何体现了人性的恶与善的转化的?
专题划分
本单元可分为三个专题。分别突出人性中的真与假、美和丑、善和恶三组矛盾。专题一“灵魂的对白”选用曹禺的《雷雨》(节选),表现人性中的真与假的关系;专题二“美与丑的看台”选用法国作家雨果《巴黎圣母院》的节选《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表现人性中的美与丑的关系;专题三“人性在复苏”则以电影《辛德勒名单》节选来表现人性中的善与恶,展示以人性战胜兽性的力量。
专题一
《雷雨》(节选):——灵魂的对白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单元可分为三个专题。分别突出人性中的真与假、美和丑、善和恶三组矛盾。本专题探讨的重点是怎样认识人性中的真和假的复杂关系。通过借助音乐手段和组织情景剧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性的复杂和丰富的特点。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戏剧的相关知识,认识作者; 2、找出本剧中的几组人物矛盾,从而把握戏剧冲突,并体会其集中化、尖锐化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分析讨论剧中的人物对话,体会戏剧语言个性化的特点,并且能够通过人物对话揣 摩人物心理,从而把握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本剧以“雷雨”为题的深意。
本专题问题设计
周鲁两家人物之间有着怎样的矛盾关系?
周朴园和鲁侍萍是本剧的主要人物,两人的人物形象是怎样的?
如何认识周朴园的伪善特点?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话剧《雷雨》片段
关于《雷雨》的主题网站
相关的交流平台:班组博客、WebQuest平台
常规资源
教材文本
教学支撑环境
良好的网络环境,图书阅览室
其 他
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确立教学目标 ????1.朗读剧中精彩的人物对白,分析其潜台词 ????2.分析戏剧冲突,把握人物的性格 ????3.掌握一点文学常识 (二)教学过程: ????1.谈一点关于戏剧的常识 ????2.介绍曹禺与《雷雨》剧情 (1)关于曹禺 (2)《雷雨》剧情: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阅读《雷雨》全剧,或者观看相关的视频电影资料,或由老师学生介绍,让同学了解剧中的主要人物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剧中的人物矛盾。 3.文本研习(阅读——问题——探讨) ??(1)课前指导学生预习选段内容,自由朗读,把握情节,熟悉角色,揣摩台词。 ? (2)分角色朗读,教师作适当的指导与评价;也可以通过选段录像资料进行比较 ??(3)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从人性的角度去理解。
? (4)在理解人物性格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情景剧。
4.问题探讨(产生问题——品味语言——讨论交流) (1)形成问题 ①鲁侍萍想让周朴园认出自己吗? ②周朴园愿意同鲁侍萍相认吗?认出鲁侍萍后有什么心理变化? ③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否真的?对鲁侍萍有真感情吗? (2)问题探讨 ????①找出潜台词,品味其丰富的内涵,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 ????②尽可能引导学生从人性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允许有不同瞥见的产生 ????③给学生一些资料。
教学评价
分组讨论评出最佳演员。
专题二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美与丑的看台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一概述
本单元可分为三个专题。分别突出人性中的真与假、美和丑、善和恶三组矛盾。本专题探讨的重点是人性中的美与丑的对立与交织。通过借助音乐手段和组织情景剧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性的复杂和丰富的特点。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雨果的生平创作,对浪漫主义文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理清课文的情节,阅读体会文本体现出来的人性的美与丑;
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之一: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人性这一永恒的话题,做出自己的理解。
本专题问题设计
艾斯梅达拉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她的可贵之处表现在哪里?
如何立即加西莫多这个人物形象?
信息化资源
电影《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片段
关于《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主题网站
相关的交流平台:班组博客、WebQuest平台
常规资源
教材文本
教学支撑环境
良好的网络环境,图书阅览室
其 他
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一、导语vs作者介绍
整体感知,理清环境、人物、情节。
这篇课文节选自雨果29岁时创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讲小说,我们就不得不得不提小说的三要素,那就是小说的环境、人物、情节。
1.理清环境、人物:
2.把人物串联起来,理清情节:
伽西莫多被送上刑台,接受笞刑,围观者嘲笑辱骂他,副主教克洛德对他置之不理,爱斯梅拉达为他送水。
文本研习,人物分析。
切入:题目为“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那就从眼泪处读起。
P39:这时,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
1.爱斯梅拉达给他送水,他流泪了,而在喝到水之前,他对爱斯梅拉达怀着怎样的情感?详尽地写这种情感,跟伽西莫多流泪有什么关系?对刻画爱斯梅拉达的形象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幻灯片)
明确:愤怒和轻视;对比;突出爱斯梅拉达的美丽善良。(板书:美丽善良)
2、再读“流泪”:这时,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
是谁让他“一直干燥如焚”“长时间失望”?(幻灯片)
明确:群众、围观者。
①在伽西莫多受刑的过程中,围观的人群有什么样的表现?
②文章几次直接地写到围观者的“笑”?又几次写到围观者的“骂”?请同学们找出来读一读!
人物性格分析:冷酷 无聊(板书)
(从群众辱骂的针对性得出伽西莫多貌丑这一结论)
3.还有谁让他“一直干燥如焚”“长时间失望”?
副主教克洛德出现在文中的什么地方?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这部分内容,并找出能反映伽西莫多心理变化的句子,同桌交流,谈谈感受。(幻灯片)
人物性格分析:自私 虚伪(板书)
(从伽西莫多对克洛德的态度得出伽西莫多善良这一结论)
创作原则:美丑对照原则。
与伽西莫多毫不相干的围观者辱骂他,最应该救他的副主教克洛德抛弃了他,而最不可能救他的爱斯梅拉达却为他送上了水,这滴水唤醒了伽西莫多不会流泪的灵魂,同学们,这滴水仅仅唤醒了伽西莫多吗?它还唤醒了谁?
这一声“好极了”宣告了这些冷酷无聊的群众被感动了。(板书:感动)
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光明和黑暗交织着、厮杀着,这就是我们为之眷恋而又万般无奈的人世间。 ——雨果
在这样一个人世间,在这个美与丑的看台上,你看到了怎样的光明与黑暗的交织,看到了多少美与丑的对比?
1.伽西莫多的美与丑 : 外表丑陋与内心善良懂得感恩
2.伽西莫多与爱斯梅拉达:外表丑陋与漂亮迷人
3.伽西莫多与副主教克洛德:善良朴实与阴险毒辣
4.爱斯梅拉达与围观者: 善良有同情心与麻木无知
5.围观者前与后的表现:麻木无知与逐步觉醒
总结美丑对照原则:“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
主题探讨。
在文章的最后,爱斯梅拉达的一滴水不仅唤醒了伽西莫多,同时也唤醒了围观者,你认为群众真的能被感动并发生变化吗? 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主题:小说通过叙写一个外表丑陋的敲钟人遭受笞刑的经过,表现人性的美与丑的尖锐冲突,歌颂人性中美好的同情心,批判冷漠邪恶的行为及肮脏丑恶的灵魂。(同时讲解“浪漫主义”)
问题探讨,拓展深化。
伽西莫多只要一伸手,就把他从深渊中拖上来,可是他连看都不看他一眼。他凝望着河滩,凝望着绞刑架,凝望着埃及少女。聋子双肘撑在栏杆上,就在副主教刚才站过的地方,目不转睛地死盯着此刻他在世界上唯一的目标,纹丝不动,无声无息,就像遭雷打电劈似的。他那只独眼在此之前还只流过一滴眼泪,这时却默默地泪流如河。(选自《巴黎圣母院》第十一卷)
伽西莫多从不会流泪到流过一滴眼泪,到此刻“泪流如河”,你认为伽西莫多的内心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不被关爱——感受到爱——学会去爱
|分析角色,表演情景剧。
结束语。
教学评价
分组讨论评出最佳演员。
专题三
《辛德勒名单》——人性的复苏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单元可分为三个专题。分别突出人性中的真与假、美和丑、善和恶三组矛盾。本专题探讨的重点是怎样凭借人性来战胜人的兽性,以免掉进恶的深渊。通过借助音乐手段和组织情景剧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性的对立与转变的特点。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电影剧本这一文学体材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掌握欣赏电影剧本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解读和鉴赏作评的具体细节和情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进一步认识人性的复杂,净化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2.结合教科书内容和有关学习材料对人性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观点。
本专题问题设计
辛德勒是如何发家暴富的?
辛德勒为什么要救犹太人,他是如何救助犹太人的?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电影《辛德勒名单》片段
关于《辛德勒名单》的主题网站
相关的交流平台:班组博客、WebQuest平台
常规资源
教材文本
教学支撑环境
良好的网络环境,图书阅览室
其 他
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一)确立教学目标: ??????1.朗读精彩对白,品味场面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人物形象。 ??????2.评价电影中的主要人物,特别是辛德勒。 ??????3.通过比较,了解剧本语言与小说语言的不同特色 (二)教学过程: 1.了解《辛德勒名单》剧情 ???①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了解电影的整体情节,初步认识剧中的主要人物 。 ???②印发同名小说的课文选段,让学生了解课文剧情同时感受小说语言与剧本语言的差异。 2.文本研习: ???①让学生根据预习,了解选段情节结构,了解人物内心世界的发展。 ②抓住电影画面与细节,理解人物内心世界的活动,认识人物的性格。 ?? ③朗读与品味剧中人物的精彩对白,分析人物性格。 3.问题探讨: ????问题的探讨不能与文本研习相割裂,应该引导学生在文本研读打基础上,发现问题,形成问题,带着问题进一步阅读文本,讨论解决问题。 ①辛德勒为什么能把自己从兽性中解放出来,让人性的善良又回归到自己的身上? ②影片中,高斯喜欢犹太女佣海伦,曾想与之白头谐老,但为什么后来又否定了这一想法。 ③高斯与辛德勒是构成鲜明对比的人物,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④有人说,辛德勒的行为是基于一个邪恶的背景,大发战争横财,所以至多是一个赎清自己罪恶的人,而不能认为他的行为闪现了人性的光辉。这样说你同意吗?
教学评价
分组讨论评出分角色朗读的最佳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