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课《杨氏之子》。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生活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对话,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
重点: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幽默。
难点:能参考注释,理解课文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慧。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感受幽默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第三单元的学习将引领我们体会语言的魅力,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十课《杨氏之子》【板书:杨氏之子】
二、释题入文,解读文言
1、解释课题意思(生齐说并写下来)
明白题目的意思吗?(“杨”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出示PPT)
2. 这样说,我该是“梁氏之女”,你该怎么介绍自己呢?学着课题的样子说说自己或同桌吧。
3、从题目上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用古代语言写成的文章,我们把它叫做古文或者文言文。【板书:文言文】
三、初步感知,读出韵味
1、请大家自由朗读全文
2、师:同学们,好多人认为古文难学,其实,学好古文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多读,(板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件非常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朗朗。下面,听老师读一遍课文。(屏幕出示课文,师范读)
3、怎么样,读古文也蛮有味道的吧?你们觉得朗读古文特别要注意什么?(停顿)对,古文节奏明快,舒缓有度,读的时候要注意词语和词语,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停顿。那你们听老师读一句(读第一句)对,只注意停顿还不行,还要注意读出古文的韵味,再听我读。这一遍怎么样了?读古文要做到字断音不断,音断意不断。(出示PPT)
4、指名读第一句,进行朗读指导。
5、学生看着大屏幕上划分好节奏的课文,大声诵读。
6、指名读,相机指导多音字“为”和“应”的正确读法。
7女生读,男生读,全班齐读。
四.理解字词,读懂故事
同学们,多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古文的方法,但是要想深入、准确地理解字词、句子的意思还得借助于课后的注释。现在请你默读课文,利用课后的注释说说每句话的意思。遇到不明白的字词可以和身边的同学讨论一下,还不能解决的,做上记号,待会儿我们共同解决。
1、谁能说说课文中有几个人物?
2、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这篇古文用现代的话说一说,谁先来说?
第一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解释“梁国”:一个地方,在现代的河南商丘一带。注释3 ,解释通假字。出示PPT板书“惠”字,指导书写。出示田字格师范写,生练写)
第二句:孔君平诣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介绍孔君平:他是当时的廷尉,相当于现在的法庭庭长。这里省略了很多内容,引导学生想象可能是谁呼儿出,为什么要呼儿出,会怎么呼?
我们知道文言文语言精炼,省略了很多内容,也留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需要我们去想象补白。
(第三句):为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
出示(第四句):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第五句):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理解“应声答曰”,师:你们喜不喜欢我?喜不喜欢语文课?(脱口而出、飞快地、接着声音,不假思索)体会杨氏子反应敏捷。
“未闻”是什么意思?出示PPT
难点是“夫子”
师: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夫子?
师:如果来的人是阿姨呢 (夫子指男子)
师:如果来的人是个小孩儿呢?(成年人)
师:如果来的是一个目不识丁,没有知识的农民,我们可以称他为夫子吗?
师:谁来总结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夫子”?(有文化,有涵养的成年男子,可以称为夫子。如孔夫子,如咱们的校长)
师生角色练读(出示PPT)
生:此是君家果。 师:孔雀是夫子家禽。 (生愕然)
生:此是君家果。 师: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一部分学生开始思考)
师趁机出示“比一比”,从这两个句子中,你品味出了什么?
(生说,大部分学生从老师的语气中体会到加上“未闻”的句子,语气更委婉。)
师总结:是啊,杨氏子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杨梅又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多巧妙的回答!同学们甚聪惠。发现了语气上的变化,那再用善于发现的眼睛,看“此是君家果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在文字上有没有精妙之处了?
四、读中积累,感受机智
总结:是啊,孔君平拿杨梅和孩子开玩笑,孩子也由此想到了孔雀,这在兵法上就叫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引导读句
面对如此机智的回答,孔君平不得不承认:梁国杨氏子,——。
面对如此巧妙的回答,我们也不得不赞叹:梁国杨氏子——
(2)你喜欢这么聪慧的孩子吗?捧起书来,让我感受到你的喜欢。(齐读)
(3)学生连起来说说整篇课文的意思,先在四人小组里说,再指名说一说。
五、总结学法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古文,你能回忆一下我们都采用了哪些方法吗?
师: 多读 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介绍《世说新语》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言文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了解这本书吗?(自由读读注释1:这本书主要记载汉末到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分上中下三卷,共36篇。《杨
氏之子》是第二篇里的
总结:我们的母语汉语言有无穷的魅力,有“口吐金兰”的语言香气,有“唇枪舌战”的语言战争,有“妙笔生花”的语言表达,有“舌战群雄”的语言典故,语言的艺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也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恰当的把握语言,远离粗俗的字眼,唇齿间流露魅力语言,让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份美丽与精彩!
板书设计
10 杨氏之子
杨氏子 杨梅
孔君平 孔雀
甚聪慧
PAGE
2杨氏之子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文中的3个生字,结合注释理解词句,了解故事大概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仔细品读人物之间的对话,揣摩问与答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应声”、“未闻”、等词语体会杨氏之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和他的机智聪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要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性格品质。
4.通过古今文对照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
(1)根据句子的意思译成白话文。
(2)杨氏之子的回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巧妙之处。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航:
课文导读:
同学们是初读文言文吧!让我来帮你。
1.查字典或对照文中的注释,解释词语,说出句子的完整意思。
2.根据句子的意思来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
3.古文在一些句式上常常使用省略句,比如:“父不在,乃呼儿出”,谁呼儿出?文中没有点明,这就要靠读者根据对文章的理解来补白出文中的“谁”才能使语句结构完整,语义表达才会更加清楚。类似的句子在本文中还有几处,读本文时要注意这一点。
4.古文中的一些词语与现在的意思有所变化,有些词现在已经不太常用,如:“乃”,在学习时要对照文后的注释或查字典,有的要联系上下文来解释,如“果”的意思,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水果,要认真思量才能正确理解文义。
基础达标:
1.初读课文,我能扫清文字障碍。
(1)读题目,“杨氏之子”中的“杨氏”的意思是( );“之”的意思是( );杨氏之子的意思是( )。
(2)读3—5遍课文,我能把带有拼音的字的读音读准确,记在心里,然后给下列字注音:
惠( ) 曰( ) 禽( )
(3)我能把生字写的既正确又美观。
(4)通过查字典,我知道在现代汉语中,“慧”的意思是( );“惠”的意思是( )。诣的读音是( ),旨的读音是( );“曰”和“日”的写法区别是( )。
2.对照注释或查字典读课文,我能理解课文每一句话的意思,并能把句子中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补充部分用括号标注)。其中几个重点的句子是:
(1)父不在,乃呼儿出 。
(2)为设果,果有杨梅 。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3.根据对文中句子的理解,我能把文章读正确流利,并能用“/”把读法标注出来。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读了几遍课文后,给我印象最深的几句话是:
我还知道本文是围绕“ ”这句话来描写杨氏之子的,栩栩如生地展示了杨氏之子 的品质特点。
我的疑问:
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同学老师交流:
(1) 。
(2) 。
我来盘点一下。
课文我读了( )遍,知道全文的意思是通过:
(1)大声地朗读。( )
(2)先读,读熟后再看课后注释或查字典。( )
(3)默读,边读边看课后的注释或查字典。( )
(4)先通过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知道了文章大意后,再大声地朗读来进一步理解。( )
二、拓展阅读
蒋干盗书(节选)
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军,驻扎在长江北岸,意欲横渡长江,直下东吴。东吴都督周瑜也带兵与曹军隔江对峙( ),双方箭拔弩( )张,准备大战一场。
蒋干,字子翼,是曹操手下的谋士。他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读书,便向曹操毛遂( )自荐( ),要过江到东吴去作说客,劝降周瑜,免得大动干戈。曹操闻知大喜,亲自置酒为蒋干送行。
这天,周瑜正在帐中议事,部下传报“故人蒋干相访”。周瑜闻讯,已经猜出蒋干来意,他眉头一皱( ),计上心来,连忙吩咐众将依计而行,随后带着众人亲出帐门迎接。二人相见,寒暄( )一番,周瑜挽着蒋干手臂同入大帐,设盛宴款待蒋干,请文武官员都来作陪。席上,周瑜解下佩剑交给太史慈,命他掌剑监酒,吩咐道:“蒋干和我是同窗契( )友,虽从江北到此,却不是曹操的说客,诸位不要心疑。今日宴席之上,只准共叙朋友旧交,有人提起两家战事,即席斩首!”蒋干听了,面色如土,哪敢多言!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下列词语:
故 人: 。
毛遂自荐: 。
剑拔弩张: 。
大动干戈: 。
同窗契友: 。
2.与下列字形近的字有:
峙( )( ) 瑜( )( )
喧( )( ) 弩( )( )
3.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体会文中划“ ”部分的语句,说说周瑜是怎样彻底阻断蒋干劝降的?其语言精妙之处在哪?
三、相关链接
《世说新语》中小故事之一: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这则故事的大意是:在一个下雪的冬日里,谢太傅召集孩子们谈论有关做文章的事。一会儿,雪下大了,谢太傅很高兴,就问孩子们:“纷纷飘落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儿子说:“用空中撒盐勉强可以比方。”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用柳絮因风飞舞来比方。”谢太傅大笑,非常高兴。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