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物态变化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二学期(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4物态变化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二学期(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2-26 20:2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4物态变化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二学期
一、单选题
1.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  )
A.用吹风机吹刚洗过的头发 B.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C.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 D.给盛有酒精的瓶子盖上瓶盖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铁锅热菜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菜的温度
B.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总是从温度大的物体转移到温度小的物体
C.从冻库里拿出的肉表面有一层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放热形成的
D.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自身的温度,是由于水的比热容大
3.“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一一“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一一“霜”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一一“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D.园林日出静无风,雾淞花开树树同。一一“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4.下列对自然现象中所涉及的物态变化、吸放热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树枝上的雾凇——凝固、放热
B.草叶上出现露珠——液化、吸热
C.冰雪消融——熔化、放热
D.冰冻的衣服变干——升华、吸热
5.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樟脑球逐渐变小是升华现象
B.电风扇吹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
C.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升华现象
D.往地面上洒水降温,利用了水蒸发吸热
6.下列现象属于凝固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 B.盛夏,朝露晶莹
C.晚秋,霜打枝头 D.严冬,滴水成冰
7.关于厨房里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冻肉解冻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B.高压锅气阀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
C.用大火加热沸腾的水,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D.热油锅里滴进水会油星四溅,是由于水的沸点比油低、水滴进入油锅后瞬间沸腾
8.如图所示,鸳鸯火锅是特色饮食,煮火锅时观察到红汤先沸腾。小陈同学通过调查,却发现红汤的沸点要高于清汤。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清汤沸腾前是从红汤中吸热,从而温度升高
B.红汤液面上有一层油脂,减少了热量散失
C.红汤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仍然在升高
D.火锅内的牛油熔化时要放热
9.吃牛肉火锅是潮汕地区冬天常见的一种饮食方式。对“吃火锅”的情景分析正确的是(  )
A.牛肉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增大温度
B.锅边沿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
C.“吃火锅时肉香扑鼻”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水温升高,水中含有的热量变大
10.工业生产中用蒸馏法来提高酒精度,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先给含水较多的酒精加热使它汽化,把蒸气引出,再经过冷凝管(冷凝管是双层玻璃管,冷却剂从管口1流入,管口2流出)冷却液化成纯度较高的酒精溶液,烧瓶中剩下的主要是水。这种方法的依据是(  )
A.水的密度比酒精大 B.水的沸点比酒精低
C.水的密度比酒精小 D.水的沸点比酒精高
11.春节期间,学校开展了“寻根同源,记住年味”的活动,如图所示是同学们晒的“年味”照片,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玉润饱满的汤圆温度升高时,温度一定增加
B.图乙中,红糖糍粑入嘴时很烫,是因为糍粑含有的热量很高
C.图丙中,与盒子摩擦引燃的“擦炮”是通过热传递改变温度
D.图丁中,刚上桌继续沸腾的砂锅米线,说明沸腾不需要吸热
二、填空题
12.如图所示,是某液体的凝固图像,当该液体凝固后,它是 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是 _______,第15分钟的该物质处于 ______状态,在沥青、铜和玻璃这些物质中,_______具有与该物质相似的凝固特点。
13.寒冷的冬天,温暖的教室内门窗紧闭,窗户玻璃的_______表面(填“内”或“外”)容易起雾。严寒的冬天早上,室外树木枝叶挂满了霜,它是水蒸气_______(填“升华”或“凝华”)形成的。
14.如图所示,极冷的东北的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一层美丽的冰花,冰花是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附着在窗玻璃的________(选填“室内”或“室外”)一侧。
15.如图所示,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则甲物态是 _____态,由乙物态变成气态需要 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16.取一支注射器,吸入一些乙醚,用橡皮帽套紧针头处,再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然后往里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又观察到液态乙醚出现,如图所示。这一实验说明了用______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17.在“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像,从图像可知水沸腾的过程中,水的温度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但需要 _________热,此时水面气压_______(高于或低于)标准气压。
18.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学校工作人员对进入校园的人员测量体温,如图﹣1,常用的测温枪是利用人体发出的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测量体温的。勤洗手是降低病毒感染的有效防护措施,洗完手后,将手放在如图一2所示的热风干手机下吹热风,手上的水很快就干了,这是通过提高水的______和______,从而加快水的______。
19.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吸进一些乙醚,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慢慢消失,这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然后反向推动活塞,观察到慢慢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________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20.(1)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后,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关于霜的形成的原因是 ___________(选填字母)
A.干冰升华吸热致冷,使罐外壁上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而成;
B.干冰熔化吸热致冷,使罐外壁上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固而成;
C.干冰汽化吸热致冷,使罐外壁上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而成;
D.干冰升华吸热致冷,使罐外壁上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固而成。
(2)另外,还可以用干冰在舞台上产生淡淡的白雾,白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经过 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
三、实验题
21.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1)实验室有两种温度计,为精确测量应选用______(选填“水银”、“酒精”)温度计;
(2)甲图装置错误的地方是______;
(3)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如图乙中______(选填“A”或“B”).;
(4)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如图丙所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
(5)通过这个实验,小明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老母鸡时,在沸腾后总是______(选填“保持大火”、“调为小火”)的道理。
22.小红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的过程中,观察水内部的现象并从水温达到90℃时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其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99 99
(1)小红观察到两种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可知_______图所示情况水已经沸腾;
(2)根据数据,小红发现水沸腾时,温度保持在99℃不变,说明此时大气压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3)根据数据,小红总结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
23.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当水温为82℃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其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2 86 90 98 98 98 98 98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如图乙是小明在实验时看到气泡上升的情况,其中图_______(填“A”或“B”)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3)第3min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表格中应该填入的数据是________。由实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_________;
(4)小丽用同一酒精灯加热水,先后做了两次“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分别画出如图丙所示的a、b两条图线,实验数据及绘图都是正确的。试分析导致两次图线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
试卷第页,共页
参考答案:
1.A
2.D
3.D
4.D
5.B
6.D
7.D
8.B
9.C
10.D
11.A
12. 晶体 冰 固液共存 铜
13. 内 凝华
14. 凝华 室内
15. 固 吸热
16.压缩体积##加压
17. 不变 吸 低于
18. 红外线 温度 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蒸发
19. 汽化 压缩体积
20. A 液化
21. 水银 温度计碰到烧杯底部 A 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调为小火
22. 甲 低于 继续从外界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3. 自下而上 B 94 不变 水的质量不相等
试卷第页,共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