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第十章机械与人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单元练习(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第十章机械与人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单元练习(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2-26 20:2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第十章机械与人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使物体m沿水平地面匀速运动,若滑轮与绳子质量及摩擦均不计,已知物体m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10N,物体m的运动速度为,那么关于拉力F的大小和拉力的功率P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拉力F的大小为20N B.拉力F的大小为10N
C.拉力的功率P的大小为20W D.拉力的功率P的大小为10W
2.如图,为了提升重物,我们选用了粗细均匀,重为G的杠杆,不计杠杆支点处的摩擦,先后把同一个重物挂在杠杆的A、B两处,每次用竖直向上的力让重物匀速上升相同的高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物挂在A点时拉力做的有用功多 B.重物挂在B点时拉力做的总功多
C.重物挂在A点时杠杆的机械效率高 D.重物挂在B点时杠杆的机械效率高
3.如图将一小球置于一弹簧上方,放手后,小球向下运动,到达A位置小球刚好与弹簧接触,到达B位置小球的速度变为零,则对于此过程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A到B位置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全部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
B.从A到B位置过程中,小球受到弹力一直变大
C.从A到B位置过程中,小球的速度由大变小,到B位置为零
D.从A到B位置过程中,小球开始时受到的弹力小于重力,后来受到的弹力大于重力
4.如图甲所示,木块放在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做直线运动,在相同水平面上两次拉动木块得到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第1、2两次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速度分别为、;如果运动时间相同,拉力所做的功分别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B.;;
C.;; D.;;
5.用功率恒为160W的拉力,使质量为5kg的物体以4m/s的速度沿30°的斜坡匀速拉到坡顶,已知斜坡长60m,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体从斜坡底端到达坡顶的时间是15s
B.物体上坡时的牵引力是40N
C.物体上坡时受到的摩擦力为15N
D.斜面的机械效率是50
6.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拉着物体A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拉力F=12N,忽略滑轮重、绳重和滑轮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A对动滑轮的拉力为12N
B.物体A受到的拉力为4N
C.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24N
D.竖直墙受到的拉力为24N
7.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将重为G的钩码挂在铁质杠杆上A点,弹簧测力计作用于C点,现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杠杆的机械效率η1;若仅将弹簧测力计改挂到B点,仍将钩码竖直向上匀速提升h的高度,杠杆的机械效率为η2,则(  )
A.η1<η2 B.η1=η2 C.η1>η2 D.无法确定
8.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甲)和(乙)提升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钩码重力和提升高度相同,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
B.若滑轮重力和绳端拉力相同,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
C.若钩码重力和提升高度相同,则滑轮组(甲)的机械效率高
D.若滑轮重力和绳端拉力相同,则滑轮组(甲)的机械效率高
9.在自由下落过程中物体运动速度会越来越快.一个物体由A点自由下落,相继经过、两点,已知,如图所示,物体在段重力做功,做功功率;在段重力做功,做功功率P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10.如图所示的杠杆质量不计,每小格的长度相等。物体A是边长为0.1m的正方体。当杠杆右侧挂一个重4N的物体B时杠杆平衡。此时物体A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300P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物体A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为2N
②物体A受到的重力为5N
③物体B向右移动1小格,物体A受到的拉力增大2.6N
④物体A向左移动1小格,物体A对桌面的压强为340Pa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①④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②④正确
11.如图1所示,水平路面由三段长度相等的粗糙区域组成。在2N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块(体积忽略不计)从区域①的最左端从静止开始运动,在刚进入区域③时撤去拉力,物块最终停在区域③的最右端。图2为物块在区域①和②上运动的v﹣t图象。则(  )
A.拉力在区域①中做功的功率比②的小 B.物块在区域①上所受的摩擦力等于2N
C.物块在区域③上运动的时间可能为1s D.区域①路面的粗糙程度比②的大
二、填空题
1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长方体木箱,小林用水平推力F把木箱向前推动.此过程中,推力F和木箱前进的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在3~5s内,推力对木箱所做的功______J,在第2s木箱受到的合力为______N。
13.如图甲是《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在井上汲水的桔棒,图乙为原理图。轻质杠杆端长度,端长度。在A端悬挂重力为的物体甲,B端挂边长为的正方体乙,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乙对地面的压力为,则乙的密度为___________。若把乙物体浸没在水中,要想将乙提起,则甲物体的重力至少应为___________N。(设乙始终浸没水中)
14.“反向蹦极”是一项比蹦极更刺激的运动。如图所示,弹性轻绳上端固定在O点,拉长后将下端固定在体验者身上,并与 固定在地面上的扣环相连。打开扣环,人从A点由静止释放,像火箭一样被“竖直发射”,经B上升到最高位置C点,在B点时速度最大。从A到B的过程中,弹性绳的弹性势能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从A到C的过程中,人的______能逐渐增加;在B点时,人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处于平衡状态。(忽略空气阻力)
15.如图所示,原长为L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面上,另一端与水平面上的木块相连。推动木块压缩弹簧,其左端至A点时,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为22J;松手后,木块在弹簧的作用下往复运动若干次后静止,此时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为2J,则木块运动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是______J。整个运动过程中木块速度最大时其左端可能位于______(选填:“B”、“C”或“D”)点。
16.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中点悬挂一重G=60N的物体,在A端施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F=______N;保持F的方向不变,将杠杆从A位置匀速提到B位置的过程中,F的力臂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力F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吊起重物,不计绳重及摩擦;当物重为150N时,绳端所用的拉力是60N,此时滑动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当所吊重物为300N时,10s内重物被匀速提高2m时,绳端拉力做功的功率是______。
18.如图所示,工人用滑轮组拉着重为500 N 的物体A 沿水平方向以0.1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人对绳子的拉力F 大小为110 N,每个滑轮重为20 N(不计绳重及摩擦),则物体A 移动过程中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______N,拉力F 的功率______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结果精确到1%)。
19.利用斜面将一个重600N的物体匀速拉到高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300N,拉动的距离s=5m,物体提升的高度h=2m。此过程中拉力做的功是______,该斜面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
20.小华和妈妈去超市购物,他们将17kg物品放在小推车中推行,小推车在某段时间内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小推车重130N,所受阻力是小推车总重的。在0~10s内,水平推力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阻力,阻力大小为______N,10~20s内水平推力做功的功率______W。(g取10N/kg)
21.小明推着购物车在超市购物,如图所示,购物车与货物的总重为100N,B、C点为车轮与地面的接触点,当购物车前轮遇到障碍物时,小明先后两次在A点对购物车施加竖直方向的作用力,使车的前后轮分别越过障碍物。
(1)越过障碍物的推车,可视为杠杆,图甲中小明在A点施加的力F甲方向为竖直向______;
(2)小明对A点第一次的施力大小为F甲,第二次的施力大小为F乙,比较F甲与F乙的大小关系______(选填“<”或“>”或“=”)。
三、实验题
22. 明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小明实验前发现杠杆右端低,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节;小明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
(2)如图甲所示,在杠杆左边A处挂3个相同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边B处挂同样钩码________个;
(3)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
(4)做实验时,当杠杆由图乙的位置变成图丙的位置时,弹簧秤的示数将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设杠杆质地均匀,支点恰好在杠杆的中心,并且不计支点处摩擦)
(5)探究了杠杆的平衡条件后,小明对天平上游码的质量进行了计算,她用刻度尺测出l1和l2(如图丁所示),则游码的质量为_______g(利用测出的物理量表达)。
23.小明利用杠杆、刻度尺、金属块、烧杯、细线和适量的水制成一个测量液体密度的密度秤。以下是小明设计的实验步骤,请你按照他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如图甲将烧杯用细绳悬挂在杠杆D端,移动绳套到O点时,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避免杠杆自重和______对测量密度的影响。该方案中要增加密度秤的量程可以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少”)烧杯的质量;
(2)如图乙在烧杯中装入一定量的水,将质量为m的金属块挂在C处,使得杠杆水平平衡,测得CO的距离为5cm,OD的距离为4cm,则烧杯中水的质量为______m;
(3)在烧杯中装入相同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的液体,将金属块移至B处杠杆再次平衡,测出BC之间的距离为1cm,待测液体的密度液=______kg/m3。(水=1.0×103kg/m3)
24.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两组滑轮组进行了次测量,测得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动滑轮重 物重 钩码上升高度 动力 动力作用点移动距离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前4次实验是由甲滑轮组完成的,根据前四组数据,在图甲中画出实验时滑轮组的绕绳方式________;
(2)在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有同学认为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上升比较困难,可以使弹簧测力计拉着绳子末端静止时读数,他的观点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3)表格中编号①处数据为________。
(4)由表中第3、4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有关;
(5)有的同学认为机械越省力,它的机械效率越高。你是用小明收集到的第________两组数据对比分析来判断这句话是错误的;
(6)若第5组实验时,钩码上升的时间为3s,则第5组实验过程中克服摩擦及绳重做功的功率为________W。用如图乙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若不计摩擦和绳重,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N,则该滑轮组的最大机械效率为________。
四、计算题
25.在一次物理课外拓展课上,物理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新的知识——动能定理。其内容是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表达式为F合s= mv22 - mv12,其中mv22称为这个物体的末动能,mv12称为这个物体的初动能。如图1所示,一正方体物块在外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平直的轨道运动,已知该物块的质量为2kg,边长为10cm,物块与地面的摩擦力是物块自重的0.1倍,物块的运动速度一时间图像如图2所示。
(1)求2~4s物块前进的距离。
(2)已知物块在0~2s时间段内前进的距离为1m,求物块在0~2s时间段内所受的拉力F是多大。
26.在涪江六桥建筑工地,工人师傅正用塔吊通过滑轮组从河床吊起一如图甲所示工件。已知工件上下两部分都为正方体,重22500N,工件上升速度保持为0.1m/s。吊装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机械摩擦力及绳重忽略不计,(g=10N/kg)。问:
(1)河床受到水的压强多大?
(2)动滑轮的重力多大?
(3)工件完全露出水面后,拉力做功的功率多大?
(4)第15s时的机械效率多大?
27.如图甲所示是位于宜宾市高庄桥的国内首座“公路在下、铁路在上”的金沙江公铁两用大桥的施工现场照片。如图乙所示,是某次施工中使用的升降与移动的塔吊和滑轮组,为了保证塔吊吊起重物不会翻倒,在塔吊左边配有一个重物P,已知OA=12m,OB=4m,动滑轮的质量为40kg,一块重为8×104N、体积为1m3的正方体物块D,(忽略江水流动对物块的影响,不计绳、塔吊横梁及定滑轮的自重和摩擦,江水密度取ρ水=1.0×103kg/m3,g=10N/kg)。
(1)若物块D从平台上匀速升降,为了保证铁塔不至翻倒,使其横梁始终保持水平,求塔吊左边的配重物P的质量为多少千克?
(2)若将物块D从平台以0.4m/s的速度匀速提升10米,则拉力F的功率是多少?
(3)若将物体D从江底匀速打捞出水面,假如绳子自由端的最大拉力为2.5×104N,那么物体D露出体积为多少时,绳子刚好被拉断?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C
3.A
4.C
5.D
6.D
7.B
8.D
9.D
10.D
11.A
12. 40 10
13. 2×103 32
14. 减小 重力势 是
15. 20 B
16. 30 变小 不变
17. 83.3% 66W
18. 200 22 91%
19. 1500J 80% 60
20. 大于 60 48
21. 下 F甲>F乙
22. 左 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的影响和方便测量力臂 4 变大 动力臂变小 不变
23. 烧杯自重 增大 1.25 体积 1.2×103
24. 错误 50 被提升的物重 4、5 0.1 96%
25.(1)2m;(2)3N
26.(1)2.5×104Pa;(2)2500N;(3)625W;(4)83.3%
27.(1)24120kg;(2)32160W;(3)0.46m3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