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章第二节感受器和感受器官第1课时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姓 名 所在省、区县、学校
所教学段 初中 所教学科 生物 所教年级 七年级
教学单元 课时课题题目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12章第二节感受器和感受器官第1课时 眼和视觉的形成
教学重点 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视觉的形成过程; 视力异常的几种现象及其预防。
学习难点 视觉形成的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描述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2、说出视觉产生的基本过程; 能力目标:1、使用眼球模型,了解眼球的结构; 2、能结合相机、蜡烛成像的演示实验,提高对比观察、类比的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眼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感受人体结构的精巧与复杂,自觉接受有关眼的卫生保健的教育。 认识异常视觉与不良习惯的关系,养成关爱用眼健康意识和习惯。
重难点分析
学科重难点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人体感受器外界刺激和反射活动的起点——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有关认识内容。由于人所获取的信息主要眼,我们可以通过对眼的结构与功能的认识,来了解视觉的形成,同时学习这部分知识,能使学生对眼睛的保护有了完整的认识。
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教学行为
创设情境 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视觉形成 三、近视和远视 课堂总结 学生通过观察视频 1、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总结眼球的结构 完成检测 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模型,拆卸组装;阅读课本,讨论交流,观察思考,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观察、思考、分析,得出光线进入眼球的路径,理解视觉的形成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讨论思考,得出结论 近视给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不便 阅读课本掌握近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学生畅所欲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表达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提问:你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光闪闪,这时你会急忙寻找避雨地点。你是靠哪些感觉、什么器官发现天气突然变化的?导出课题;以班级学生照片活动课堂气氛。 探究眼球的结构 提示学生阅读教材第81—82页的内容,概括眼球的组成。 播放眼球的结构 反馈点拨:检测学生自主探究效果,并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点。 视觉的形成 指导学生对照眼球的结构模型,思考光线进入眼球的路径。 提问:我们的视觉最终是在哪里形成?是在视网膜上吗? (2)引导学生观察动画课件,总觉视觉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 角膜 房水 瞳孔 晶状体 玻璃体 视网膜成像 视神经 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近视和远视的同学谈谈看物体的特点、感受。 那么,近视眼和远视眼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如何矫正呢? 引导学生分析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强调预防为主,课间适当休息自己的眼睛,认真做好眼保健操,让我们每一人都能拥有一双美丽明亮的眼睛。 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 完成板书设计
检测评价
我用来检测学习效果的测验题、作业题或作品、任务等是否可以检测到是否突破了重难点,是否检测到突破的程度? 一、填空题 1.构成眼球壁外膜的的是: 和 。 2.我们通常所说的白眼球和黑眼球是指: 和 。 3.把人的眼球比喻成一架照相机,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人眼的 ,光圈相当于人眼的 ,暗箱的壁相当于人眼的 ,底片相当于人眼的 。 1、眼球结构中,能感受光刺激的结构是( ) A、视网膜 B、脉络膜 C、虹膜 D、巩膜 2、眼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 ( ) A、玻璃体 B、晶状体 C、视网膜 D、瞳孔 3、中午阳光灿烂,当你从教室内走向操场时,你的 瞳孔变化情况是 ( ) A、变大 B、缩小 C、不变 D、无法判定 4外界物体发射过来的光线,依次经过 ( )到达视网膜。 A、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 B、瞳孔、角膜、玻璃体、晶状体 C、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D、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 5、球中不具有折光作用的结构是( A、角膜 B、晶状体 C、玻璃体 D、视网膜 6、眼球的结构中,能改变曲度使人可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是( ) A.角膜 B.瞳孔 C .晶状体 D.玻璃体 7、眼睛的主要部分是 ( ) A.眼肌 B.眼睑 C.泪器 D.眼球 8矫正近视眼佩戴的镜片是( )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D.凹面镜 板书设计 外膜:角膜、巩膜 眼球 中膜:脉络膜、虹膜、睫状体 内膜:视网膜 内容物:房水、玻璃体、晶状体 近视眼 成像在视网膜前方 远视眼 成像在视网膜后方 ( 看不清远处物体) 配戴凹透镜 (看不清近处物体) 配戴凸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