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
(1)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
(2)了解呼吸道各部分及其对吸入空气的处理作用;
(3)理解肺部适于气体交换的形态结构特点。
2、能力:
通过尝试和观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处理作用,倡导学生讲究个人呼吸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健康,关注环境质量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描述呼吸运动和肺通气的原理。
2、描述呼吸运动和肺通气的原理;
3、通过比较,理解呼吸与呼吸作用的主要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花儿离不开阳光。”那么人类要生存,离不开什么呢?
生:食物、水、空气等。
师:据测定,一个人不进食不饮水最多能活7天,不进食但饮水能活10天。那么不呼吸呢?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人离不开呼吸,人无时无刻不在呼吸。
二、新课教学
师:阅读课文。回答什么是呼吸系统?
展示: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的彩图。
生: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
介绍呼吸系统各个器官的特点:
(一)呼吸系统
1、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
呼吸道:气体进出的通道
鼻——鼻的腔内有鼻毛,鼻黏膜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且能分泌黏液。
咽——咽是气体与食物交叉的通道。
喉——喉是气体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
气管(左右两支)——气管是气体的通道气管壁由C形软骨支持,管壁上有粘液腺,其内表面有纤毛,还能分泌黏液。
支气管——支气管是气管进入左右两侧肺的分支,末端形成许多肺泡。
展示思考题:
(1)、在灰尘较多的地方停留久了,鼻腔前部的鼻毛及黏液中都粘有许多灰尘。这说明鼻腔对吸入的空气有什么作用?
(2)、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我们相比鼻子的形状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患重感冒时,往往要用嘴呼吸。在这种情况下,早上醒来时会觉得嗓子非常干,为什么平时用鼻呼吸时,没有这种现象?
(4)、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题,师巡回指导。
2、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观察彩图,回答什么是肺泡及其特点。区别吸烟人的肺与不吸烟人的肺。讨论吸烟是否有害健康。
(学生):肺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3)描述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学生):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有:数量多、壁薄、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弹性纤维。
(二)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1、介绍呼吸运动与肺通气的概念。
2、同学们用手压住自己的前胸做一次深呼吸,仔细体会你自己是怎样呼吸的?并且胸腔如何变化?
(学生):肋骨上升和下降。
通过两个模拟实验来演示一下(介绍模型),我们人体的肋骨是这样收缩的, 当肋间肌一收缩,肋骨和胸骨有什么变化?
总结:
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肺容积扩大——吸气
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胸廓缩小——肺容积缩小——呼气
(三)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1、在教室中喷射花露水,同学们你们能闻到吗?为什么能够闻到香味?
(学生):因为香味在扩散,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也证明气体的扩散作用:气体总是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运动,直到平衡为止。
(老师):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也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而实现的。
2、气体在肺部是怎样换气的?
(学生):氧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氧从肺泡进入血液中;二氧化碳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中再由呼气排出体外。
3、气体在组织细胞中是如何换气?
(学生):氧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氧从血液进入到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二氧化碳从组织细胞扩散到血液中,然后由血液把二氧化碳运走。
(四)气体在血液中运输
1、(讨论)血液是怎么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
(学生):人体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而大部分二氧化碳在血浆中运输。
2、怎样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动脉血:含氧较多、颜色鲜红;
静脉血:含氧少、颜色暗红。
四、总结
师:至此,外界空气中的氧气到达全身各处的组织供给细胞利用,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则被运输到肺部排出体外。这就是呼吸的全过程。
师:现在大家一起来总结下,呼吸全过程包括哪几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啊?
外环境——肺泡——肺泡毛细血管——组织毛细血管——细胞
师:呼吸的全过程包括4个环节,无论哪一个环节发生障碍,都会影响到呼吸作用的进行,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引导学生阅读“小资料----人工呼吸”并讨论。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不同的探究过程,一是屏息能坚持多久,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呼吸的重要性,同时也阐明了呼吸道的组成;一是吞咽和呼吸能同时进行吗,激发了同学们探究的欲望;通过思考题的设置,使学生在了解呼吸道各部分作用的同时,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导到讲究呼吸卫生这条既定轨道上来,成功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肺的结构没有给学生提供实物。如果能让学生观察哺乳动物的新鲜肺,将有助于加深对肺结构的理解。时间上也比较紧张,教学中师生互动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