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台阶》是李森祥的一篇小说,通过描写父亲终年辛苦,积铢累寸,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建成了一栋有九级台阶的新屋。而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反映出父亲那辈农民为提高地位,赢得尊重,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同时也赞美了父亲吃苦耐劳、拼命硬干、坚忍不拔的精神。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3.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难点:品味细节描写,感受父亲形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人生是一节一节台阶,许多人渴望在台阶上找到自己的高度,“我”的父亲也是如此。可是——果真这样吗?今天,我们就跟随李森祥,一起学习他的小说《台阶》来一探究竟。
整体感知
字词积累
凹凼 尴尬 涎水 嵌着 粘性
胯骨 撬开 磕烟灰 门槛 硌
踏上台阶,读故事(把握故事情节)
(从小说情节入手,让学生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角度分析文章内容)
问题设置:a、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b、父亲为建台阶做了哪些准备?
c、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d、新屋造好后,父亲怎么样?(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教师根据以上四个问题总结明确: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别人家的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高台阶的新屋,于是终年辛劳,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造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新屋造好后,父亲却老了。
(比较细致、深入、全面地把握课文内容,为分析人物形象,做全面准备。)
三、细读课文,分析父亲的形象
1、设置情境:如果你是一名小记者,你会拍下文章中的哪个关于父亲的镜头?为什么?
(生阅读课文,找出文章中对于父亲的细节描写,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淳朴、谦卑、敢于拼搏、不怕吃苦、坚韧不拔、渴望得到尊重等等。
2、辅读资料:
在中国乡村,一个父亲的使命也就那么多,或造一间屋,或为子女成家立业,然后他就迅速地衰老,并且再也不被人关注,我只是为他们的最终命运而惋惜,这几乎是乡村农民最为真实的一个结尾。
——李森祥给编者的信
(借助辅读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义所在)
情感延伸
情境设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应该能从作者描绘的父亲形象中感受到自己父亲的影子。那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父亲说的吗?
(学生代表朗读课前写下的对父亲的话,伴随的《父亲》这首歌,感受自己对父亲的情感)
小结: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孩子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坚韧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撑托家庭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祈愿,辛勤劳苦的父亲能尽享收获和喜悦,让我们一起对父亲说一句:您辛苦了!
五、推荐阅读
苏童《父爱》
梁实秋《代沟》
朱自清《背影》
板书设计
台阶
李森祥
高台阶
老实厚道
谦卑
细致
执着
勤劳
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