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学习仿写》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学习仿写》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8 16:29:3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邂逅民俗风情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习仿写》课堂实录
一、读名句,明要求
师:同学们大家好!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这些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课前我们布置同学们到生活中去观察、了解、体验民俗风情,并进行了拍照、记录。今天我们打通阅读和生活,学习仿写,让民俗风情与仿写来一次美丽的邂逅。
师:我们先来读两句古诗,说说你的发现。
(屏显,齐读。)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庾信(北周文学家)
生:老师,我发现两句诗有很多相同和相似的地方。比如句式上“……与……起飞,……共……一色”是一样的,用词上也有很多相似的。
师:是的,王勃千古绝唱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模仿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可见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今天我们写作训练的重点是“仿写”。“仿写”就是模仿范文练习作文。
(屏显)
仿写就是模仿范文练习作文。
师:我们再来读三句作家的话。
(屏显,齐读)
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的抒情诗。
——汪曾祺
苗族人民把整个家族、乃至民族的历史都绣在衣裳里。每一根棉纱都是文字,每一朵花纹都是故事。
——王勇英
我们中国人太会生活了,把一个自然的日子变成文化的日子,使故乡、故土、故人都升温了。
——冯骥才
师:很多作家的作品绕不开故乡、故土、故人,当然也绕不开那方水土那方人所创造并传承的民俗风情。民俗风情就是民风、习俗、风土、人情。
(屏显)
民俗风情就是民风、习俗、风土、人情。
师:今天我们以民俗风情为内容,从四个方面来学习仿写:选材、结构、语言和风格。
二、仿写民俗风情之选材
师:学习仿写,我们应该从课本出发,先仿写课本中的民俗风情之选材。
(一)仿写风俗素材
师: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传统风俗。我们来读一下《社戏》中“看社戏”的风俗。
(屏显)
《社戏》里我在平桥村第一盼望的,是到赵庄去看社戏。社戏是中国农村举行迎神赛会或岁时节庆所演的戏,在江南尤为盛行。
师:看社戏是赵庄、平桥村的风俗,我们当地也有类似的风俗素材。请同学们来说一说。
(屏显)
借鉴“社戏”,选择一个方面谈谈自己家乡有哪些风俗?
节庆风俗
婚嫁风俗
生辰风俗
丧葬风俗
生:我来说节庆风俗。除夕的时候,我们这里要贴春联,吃年夜饭。炒安豆苗,祈福一年到头平平安安。年夜饭上一定有鱼,而且不能把鱼吃光,以示年年有余。
生:晚上睡觉时,家长会给压岁钱,放到枕头底下。
生:大年初一,起床放鞭炮,象征步步高升。鞭炮越早放越好。
生:大年初一早饭,吃红枣和汤圆,预示新的一年圆满,红红火火。
生:新年第一天不宜扫地、骂人等,孩子到长辈家拜年。
师:看来春节的风俗还真不少,这种传统文化的基因已经深深根植到每个中国人的身上。除了春节的风俗,还有其他节日的风俗吗?
生:正月十五的时候,我们家会赏花灯,吃元宵。
生:清明节时回家上坟祭祖,在坟上插柳,放鞭炮,烧纸钱。
生:端午节时要包粽子,门上插艾草和菖蒲。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些都是节庆风俗,谁来说说婚嫁风俗等。
生:我说一说婚嫁风俗。我们那里迎接新娘前要暖床,迎亲的时候不走回头路。
生:我们那儿新郎来接新娘时要叫门,给的红包多,门才打开。新娘从房间到婚车上需要至亲将其背到车上,双脚不能着地。
师:这是喜事,那丧事怎么办的呢?
生:我们那儿的丧葬风俗有抬棺、路祭、跨火、吃糖等。
师:过生日有风俗吗?
生:有啊!寿星要吃长寿面。
师:看来风俗方面的写作素材还真不少。我们来仿写风物素材。
(二)仿写风物素材
师:每个区域都有代表这个区域人民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的风景和物品,我们来读一读本单元学到的风物。
(屏显)
《安塞腰鼓》中腰鼓在久远的战争年代用来报警、传递信息,在和平年代则用于民众欢聚、求神祈福。
《灯笼》中的灯笼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工艺品,象征团圆。人们挂起灯笼,来营造喜庆的氛围。
师:腰鼓和灯笼是一个区域特有的风景、物品。我们当地也有类似的风物素材。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仿照这样的句式来说。
(屏显)
故乡是一滴酸到骨子里的镇江香醋。
故乡是________
(生思考)
师:从例句上看,这是在讲故乡饮食文化方面的风物。谁先来?
生:我先来吧。故乡是一碗热腾腾地伴着各种酱料的锅盖面。
生:故乡是一片肥而不腻晶莹透亮的肴肉。
生:故乡是一盘香味四溢红润润肉嘟嘟的东乡羊肉。
生:故乡是一笼皮薄馅滑汤鲜的蟹黄小笼包。
师:说到吃,大家都馋啦!换一下自然景观方面的风物呢。
生:故乡是茅山,在这里一代代高道宗师留下了大量的文物碑刻和文化遗迹。
生:故乡是长江,在这里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千古风流人物”。
师:除了自然景观,还有人文景观,比如法海洞、梦溪园等。我们现在来仿写难度最高的风情素材。
(三)仿写风情素材
师:风俗也好,风物也罢,这些都是能够引起人们许多回忆的物象,因为这些物象承载当地的风土人情。
师:我请一名同学读一读《灯笼》一课所展示的风情。
(屏显)
以《灯笼》为例
晚上提着灯笼接祖父回家,路上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感觉很神秘,也很温馨。一盏灯笼,多年之后还萦绕脑海,那祖孙俩夜行的身影,或明或暗,从中读到了温馨的祖孙情。
师:课前给大家布置了作业,去积累身边的风情素材。收上来之后,大家推选了三位同学的风情素材,现在请三位同学来读一读。
一年一岁一团圆
生1:我写的是年夜饭“三盆酸菜鱼”的故事。
(屏显)
爸爸是个厨师,过年在家烧酸菜鱼,烧了三盆,原因是爸爸考虑到我们小孩子喜欢吃火腿肠,就在一盆内多加了火腿肠,奶奶不能吃辣的,就烧一盆原味的。而妈妈喜欢吃辣的,就多放点辣椒。所以烧了三盆酸菜鱼。从这件事中我们能感受到父亲对家庭的担当和付出。
师:我也能感受到你们一家人的相亲相爱。
烧香
生2:我准备的是到寺庙烧香的故事。
(屏显)
父母带着我到寺庙里去烧香,说菩萨会保佑我中考考上理想的学校。虔诚的烧香风俗背后是父母的期盼。
师:可怜天下父母心!
拜年
生3:我准备的是过年拜年的故事。
(屏显)
现在好多人过年都不在家,只有老人们在家,而且老人们还保持着谁到他们家拜年,她就发糖给谁的习俗。因此糖就是孩子们去挨家挨户拜年的动力。这件事中可以看出老一辈人坚守传统,坚守礼节。
师:唯有坚守,才有传承。学习课文的选材,到身边中去寻找更多的风俗、风物、风情素材,你会发现自己的作文之路会走得越来越宽广。
三、仿写起伏显隐之结构
师:有了作文的素材之后,我们还要对文章进行谋篇布局,即安排好文章的结构。经典的课文是我们学习的最好范例,我们还是先从《社戏》学习起。
(一)仿写波澜起伏的结构。
师:我们先分析一下《社戏》中叙事的波澜起伏。
(屏显)
《社戏》叙事结构曲线图。
师:我们一起来对着曲线图说一说《社戏》的叙事起伏结构。
师:我先起个头。作者先不急于说社戏的故事,而是介绍外祖母家平桥村的状况,讲述“我”与村里的小伙伴一起钓虾、放牛的开心情景。后来转入写“我”盼望看社戏,这是情节之“起”。可是偏不凑巧,没船,这是情节之“伏”。
生:但接下来双喜提议小伙伴们自己夜间开船,大家都应和,看社戏的事有了希望,这是情节之“起”。
生:可是接下来外祖母和母亲不同意,这是情节之“伏”。
生:最后经过小伙伴们的争取,还是出发了,这又是情节之“起”。
生:没想到真看到“社戏”了,由于戏不好看,于是败兴而返,这又是情节之“伏”。
生:后来在回家的路上,小伙伴们“偷”罗汉豆煮了吃,则又是情节之“起”。
师:到了第二天,六一公公跟不同的人谈论“偷”罗汉豆的情节,是高潮之后的余波。总之,看社戏的过程可以说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师:我们来借鉴一下《社戏》的波澜起伏结构,请将前面三个同学展示的风情素材列出波澜起伏的提纲。
(生思考、讨论)
师:请这三位同学讲述故事,其他同学判断是起还是伏。
生1:爸爸是个厨师平时工作很忙,可能过年回不了家(伏);因为疫情,提前回家(起);饭店生意不好,可能工资要减少(伏);爸爸闭口不提工作,为全家人烧酸菜鱼;家里人感谢爸爸终于在家做了一回厨师。(起)
生2:父母带着我到寺庙里去烧香,说菩萨会保佑我中考考上理想的学校(起)。问题是在进寺庙时父母与买门票的讨价还价,斤斤计较,不舍得花钱(伏),但是到了烧香处,香很贵,父母却满不在乎,要多少给多少。(起)
生3:老人们还保持着谁到他们家拜年,他就发糖给谁的习俗。为了得到更多的糖,我和小伙伴挨家挨户拜年。(起)但是年初一那天下雪,去敲门隔壁老人家的门半天没开门。不会出什么事吧?因为现在好多人过年都不在家,只有老人们在家(伏);门终于开了(起),老人说年初一下雪,出门不方便,也没有人来串门,所以就不起床了(伏)。我和小伙伴商量,帮老人铲雪,铲出一条道通往大路。老人跑出家门,塞糖给我们。(起)
(括号中为同学齐声回答)
师:经过同学们修改后的素材有了叙事的波澜,更加引人入胜了。但是只有起伏的情节,没有真实的情感,文章是不会生动感人的。
(二)仿写明暗显隐的结构。
师:叙事是为了表情达意,作者往往将两者交融并行。其中叙事是明线,是显性的。情感是暗线,是隐性的。我们来复习一下《社戏》的明暗显隐结构。
(屏显)
《社戏》明暗显隐结构曲线图。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曲线图。
师生一起说:没船,“我”一下陷入失望情绪之中。但接下来双喜提议小伙伴们自己夜间开船,大家附议,“我”又有看社戏的希望了。可是外祖母和母亲不同意,我的心情失落、不开心,最后经小伙伴集体争取,出发了,一路上我很兴奋很高兴。没想到真看到“社戏”了,由于各种原因又不甚满意,于是败兴而返。后来在水路上,小伙伴们“偷”罗汉豆煮了吃,激动、刺激、高兴。
师:通过曲线图,我们看到,《社戏》不仅在叙事上波澜起伏,在情感变化上也是波澜起伏的。只不过叙事是显性的,情感是隐性的。请同学们再来看看刚才的素材,在原来的叙事提纲后面加上对应的情感内容。
生:爸爸是个厨师平时工作很忙,可能过年回不了家(失望、难过);因为疫情,提前回家(惊喜);饭店生意不好,可能工资要减少(担忧);爸爸闭口不提工作,为全家人烧酸菜鱼(心疼);家里人感谢爸爸终于在家做了一回厨师(高兴、感恩)。
生:大人带着他到寺庙里去烧香,说菩萨会保佑他中考考上理想的学校(厌恶、排斥)。问题是在进寺庙时父母与买门票的讨价还价,斤斤计较,不舍得花钱(鄙视、瞧不起),但是到了烧香处,香很贵,父母却满不在乎,要多少给多少(理解、懂事)。
生:老人们还保持着谁到他们家拜年,他就发糖给谁的习俗。为了得到更多的糖,我和小伙伴挨家挨户拜年(欢喜)。但是年初一那天下雪,去敲门隔壁老人家的门半天没开门(担心)。不会出什么事吧?因为现在好多人过年都不在家,只有老人们在家;门终于开了(开心),老人说年初一下雪,出门不方便,也没有人来串门,所以就不起床了(同情)。我和小伙伴商量,帮老人铲雪,铲出一条道通往大路(兴奋、激动)。老人跑出家门,塞糖给我们(幸福)。难以想象,如果哪一天孩子们对糖不感兴趣了,还会有人拜年吗?(质疑、担忧)
(括号中为同学们集体的智慧)
师:同学们的感悟力很强,能很快地通过显性叙事,感悟出隐性的情感。我们在写作时也要注意叙事和情感的并行交织。
四、仿写精雕细琢之细节
师:作文有了素材,有了结构后,我们就要从细部、从语言着手,精雕细琢了。
师:我们还是以《社戏》为例,学习如何精雕细琢细节。
(一)仿写动作慢镜头化
(屏显)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师:鲁迅先生用了9个慢镜头记录了开船的情景,孩子们兴奋无比的心情跃然纸上。其实开船只有一个动作,但是鲁迅先生却使用了9次动词,如:点、磕、退、上、架等,像拍电影一样,使“开船”这一动作有画面感,有立体感,有氛围感。
师:下面是一位同学将“喝米酒”的动作慢镜头化,我们欣赏一下,看看这样做的效果怎样?
(屏显)
我们来到米酒缸边,小心翼翼地,将厚重的棉被拖下,踮起脚尖,用力将缸盖掀开,双手扒着缸口,探着头,向里面张望。一股浓郁的米酒香,闯入鼻翼。两双手伸入酒缸,掬一捧,仰头,一饮而尽。
生:作者用拖、踮、掀、扒、探、张望、伸、掬、仰、饮10个慢镜头,将两个孩童对米酒的好奇和渴望都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样的动作具有画面感。
师:动作慢镜头化让我们更能细致地体会到人物的心理和情感。但是描写方法不只有动作慢镜头化,还可以动用自己的五官去感受。
(二)仿写描写五官化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鲁迅先生《社戏》中的这段话。
(屏显)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师:作者写这一段时用了哪些感官?
生:有嗅觉: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有触觉: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有视觉: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有听觉:似乎听到歌吹了。
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作者巧妙的把期待兴奋的心情融入到了自己所见、所触、所听,还有所感之中,这样写更好的突出了自己的心情。一切景语皆情语。
师:下面来进行仿写演练,将一位同学钓鱼后的情景描写五官化。
(生思考动笔)
师投影一位学生的仿写习作。
(屏显)
日还没有熄,仿佛钓鱼也不是很久似的,而一收竿,太阳又显得格外耀眼。回望江水在余晖中,却又如初来未钓时一般,又暗淡在云层后面,映出火般的炽热了。突然传来一阵鸟鸣,像是鹈鹕,婉转,清亮,使我的的心也明朗起来。
师:请一位同学赏析一下这段文字。
生:作者巧妙地通过视觉、听觉、感觉来写钓鱼时光的惬意、舒适,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师:调动你的五官去感受,你会发现生活具有色彩美、音乐美、味道美、质地美……
五、仿写个性创新之风格
师:仿写的初级阶段是学写动作、描写、细节;仿写的中级阶段是模仿优秀作品的选材、构思、立意;仿写的高级阶段是行文风格不自觉地受哪位作家或哪类作家影响,自己的文章也有了个性风格。
师:我们来读一读《回延安》这首现代诗中的一些句子,并请同学赏析这些句子的个性之处。
(屏显)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米酒油馍木炭火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生:这些诗句是意象的堆叠。
生:用了拟人手法。
生:这些句子描写陕北延安农村生活场景,富有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生:同时这首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调子,形式和内容得到了统一。
师:我们也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形式来写一首诗,要求富有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我带来了一首小诗,大家一起读一读,思考她的仿写和创新。
(屏显)
又见
长寿面汤上飘上几缕葱绿/土灶台上还有余温/梁上吊着红束绳的辣椒/“打瓜子”两三粒香溢满屋/又见故乡的黑瓦房/小黑还在亲热的叫着/仿佛在老房子里跳皮筋/还是昨天的事
生:作者仿写了意象的堆叠:长寿面、土灶台、辣椒、打瓜子、黑瓦房、跳皮筋。
生:作者仿写了拟人手法:小黑还在亲热地叫着。
生:这首诗用了描写五官化的方法,有视觉、触觉、嗅觉、感觉。
生:作者创新地将意象画面化,不是简单的堆叠。
生:作者将情感进行时间转换。
师:久远的过去,成了现在的昨天,时间长度缩小,是因为想念、怀念、眷念产生的错觉。仿写的高阶阶段是用自己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前提是我们要做好初级阶段和中阶阶段的仿写。
六、布置课后作业
(屏显)
运用今天所学的仿写方法,写一篇作文《年味》。
师:一篇优秀的作品,它的选材、立意、构思、材料组织、层次安排、表现手法、语言多方面都有可供我们模仿学习的地方,我们要在全面把握作品写作特色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写作上的弱点,有针对性的选择仿写点。
师:课后,希望同学们有机会也让仿写与民俗风情来一次美丽的邂逅吧!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