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虽有佳肴》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虽有佳肴》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7 22:1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礼记》二则之《虽有佳肴》
【教学目标】
1、把握重点文言词语、句子,能自主翻译全文。
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3、真正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教学难点】
真正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简单介绍《礼记》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二、朗读课文
1、先请一位学生起来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再请一位同学朗读,要求注意句读。读完之后教师投影展示
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 ǎ ng)也。故曰:教学/相长(zhǎng)也。《兑(yuè)命》曰:“学(xiào)/学(xué)半。”其/此之谓乎?
3、继续请一位同学朗读,要求注意节奏,可看教师投影的重新排列的句子顺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4、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
三、疏通课文
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翻译的时候注意如下字词的意思
虽:即使。 佳:美好。 肴:用鱼、肉做的菜。 食:吃。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善:好处。 是故:因此。 困:困惑、不通。
反:反省。 自强:自我勉励。 长:促进。 其:表示推测语气。 谓 :说。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四、学生自主归纳文言现象
1.通假字:
《兑命》曰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2.古今异义:
虽有至道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不能知其旨也 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
教然后知困 古义:困惑、不通。今义:困难。
教学相长也 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3. 词类活用:
不知其旨也 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不知其善也 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
4.一词多义:
学: 学学半 ( 音xiào教) 学学半 (向别人学习)
其: 其此之谓乎 (表推测,大概,恐怕)
不知其旨也 (它的)
5.文言句式
倒装句: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
五、研读课文。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2.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用“佳肴”、“至道”进行类比推理,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
3、既然是论证教学相长的道理,那文章到“故曰:‘教学相长也’就可结束了,”为什么还要借用《兑命》中的说法呢?
——引用论证,进一步补充自己的观点,使之更为严谨。
4、“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
5、现在你能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的吗?(论证思路)
第一层:要付诸实践(要学习)
第二层:教学相长
第三层:补充论证,教也是促进学习的一种方法。
6、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主要关注的就是学习。如果我们班有一位后进生,你选文中哪句话送给他?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如果我们班优生和后进生坐一起优生不愿意,你选文中哪句话送给他?
——教学相长,学学半。
六、布置作业:
1、对照原文翻译课文
2、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