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7 22:2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 壶口瀑布
【教学目标】
1、掌握阅读游记的方法。
2、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领会多种写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3、领会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学生热爱黄河、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领会多种写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教学难点】领会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学生热爱黄河、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
1.通过《小石潭记》来回顾游记的特点。
明确:①不断变化的地点也是游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俗称的游览踪迹的
变化,即所至;②景物就是游记中的所见;③作者的心情就是游记中的所感。把握了所见、所至、所感,也就把握了阅读游记的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梁衡的一篇游记散文《壶口瀑布》。
2.壶口瀑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宜川县壶口乡。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二、初读
齐读§1,作者一共去了(两次)壶口瀑布,快速浏览,找一找这两次分别是什么时候?
明确:雨季:§2 枯水季:§3-§5
三、雨季游壶口
1.朗读§2,体会雨季的壶口瀑布有什么特点?
参考:可怕的,危险的,惊心动魄的……
2.讨论交流: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这些特点的?
参考:
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视听结合
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比喻,写出水的凶猛
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心理感受,侧面烘托瀑布的惊心动魄
3.再读§2,读出雨季壶口瀑布水势的凶猛。
四、枯水季游壶口
过渡语:因为在雨季游壶口时水汽和涛声让“我“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到,只有恐惧的心理逃离,所以第二次看黄河,“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
1.有人说梁衡笔下的壶口集“奇、雄、险、美“为一体,细读课文§3-§4,找一找这四个特点分别体现在何处
参考:
俯视 河中有河,龙槽壶口——奇
仰视 浊浪滚滚,排排涌来 ——雄
由上至下 冲默而下,碎为水雾——险
平视 彩虹升起,形态各异——美
2.这其中老师对壶口瀑布磅礴雄大的气势印象最深刻------
(屏显)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一比:(改文)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 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思考:为什么要将意思相近的动词罗列起来?
明确:“挤”“撞”写出水的数量大,密度大;“推推搡搡”写出黄河水横向接连不断的一种动态,生动地写出了黄河河水不断向前奔涌的状态。
二比:(改文)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着,前呼后拥,撞向石壁,黄浪霎时碎成白雪。思考:为什么要用这么多叠词?
明确:叠词“排排”形象写出了黄河壶口瀑布的水汹涌而来的特点,“堆堆”写出了河水的多和汹涌,更加形象。
3.这样的壶口瀑布是多么雄奇跌宕,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啊。让我们根据老师屏幕显示的,再读这句话。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4. 追问:壶口瀑布的水除了“猛”的特点之外,还有什么特点?——还有柔和的一面。
明确: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柔和的一面.
小结:壶口瀑布的水:刚柔并济,刚中有柔。
5.两次游览,作者详细描绘了枯水季游壶口的经历,同时枯水季的视角较之雨季更为独到,谁可以说一说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观察角度,看到了哪些景物呢?
对比《小石潭记》的游踪是通过地点的变化看不同的景物(移步换景),《壶口瀑布》则是立足于河心,不断变换视角,这也是游记的游踪之一,即定点观景。而抓住方位变换和视角转换的词句,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把握游踪啦。
6.作者在写完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
明确:石的束缚是瀑布形态形成的原因,石的形态又能展现河水的伟大力量。
7.追问:结合§5,请说说看你对“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的理解。
明确:“剁”“切”等词准确写出了黄河河水对河床硬石的冲击程度之强,写出河水坚强、遇强则抗、坚韧的特点,从而表现出黄河水坚定的意志、不懈的努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8.“她”仅仅是指黄河水吗?
明确:不是,这是借水喻人的写法。黄河水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水在壶口表现出来的的刚柔并济、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其实也是人在“像壶口这样的磨难”中表现出来的刚柔并济,更是整个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但宁折不弯,坚韧刚强的精神。
9.配乐齐读§6
五、总结
在《壶口瀑布》中,作者细致描摹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的“勇往直前”很自然地联想到中华民族,联想到中华民族精神。作者在对威武雄壮、奔腾壮阔的黄河水的描写中,不仅表达了对祖国锦绣山河的热爱,更表达了对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
六、作业布置
课外阅读徐迟《黄山记》、郁达夫《西溪的晴雨》,体会它们在选材、构思和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七、板书设计
壶口瀑布
梁衡
游踪:立足河心 定点观景
瀑布:刚柔并济 修辞、侧面烘托、叠词
感悟:坚韧刚强,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借水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