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壶口瀑布 梁衡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积累生字词。
2、归纳黄河的特点,赏析作者语言之魅力。
3、感悟作者在赞美黄河中融入的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的赞美。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品味赏析关键词句,体会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与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生在地大物博的中华,风景名胜数不胜数,初一的时候我们学习杜甫的《望岳》是望哪座山?(泰山)我们也补充过“五岳”,哪五座山?(泰山、华山、嵩山、衡山、恒山)今天我们通过作家梁衡的文字去看看水——壶口瀑布。
资料链接:壶口瀑布:在陕西省宜川县境内,黄河象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图片、视频)
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结合文下注释疏通字音,理解课文大意。
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为什么叫“壶口”瀑布,它和其他瀑布有什么不同?壶口瀑布是如何形成的?
字音:铸 搡 骋 凿 噤 霎 霭 轧 隙 迂 汩 潺 遏 涡
不同:“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原因:(1)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2)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 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作者几次游览了壶口瀑布?分别在什么季节?
明确:两次;雨季和枯水季节。
写两次经历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明确:有详略,详写了第二次经历。
精读文本,品味语言
实际上,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写景散文)结合本单元导语引出游记的概念。
1、赏美景:写景的文章(游记)我们学习的时候必定要概括——景物的特点,那么课文写两次游览壶口瀑布,分别写了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节的哪些特点?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从声音、气势、景物、感受方面比较一下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旱季有哪些方面不同特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雨季:
声音:隐隐如雷 震耳欲聋(刚)
气势: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景物:水浸沟岸 雾罩乱石
感受:危险、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惊心动魄 )撼人心魄的壮美
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写瀑布给人带来的这种“危险”的感受?
明确:突出黄河的特点是令人震撼的气势,为下文再写黄河作情感上的铺垫。
旱季:
声音:隆隆冲去、轰然而下(刚)汩汩如泉、潺潺成溪哀哀打漩、如丝如缕(柔)
气势:“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凝重”“猛烈”
景物:“龙槽”“深不可测”;大水“向龙槽隆隆冲去”时“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大水“向两边涌去”时,“平平的,大大的,如飞毯抖落”。
感受:(波澜壮阔)“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有坚忍不拔的精神。 雄伟壮阔
提问1:黄河既有令人震撼的刚强的一面,也有如歌如画的柔美的一面。
用一个成语概括,可以称之为?——刚柔并济
提问2:作者引用徐霞客游记中关于壶口瀑布位置的文字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壶口瀑布原来的位置在下游1500米处,一千多年间,是这黄河水把这一千五百多米坚硬的岩石冲刷掉。这是通过引用的方法,具体说明水的柔中带刚的特点。
品语言:写景的文章(游记)除了景物特点以外,语言也同样值得我们关注,请你选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
例子: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吸”,壶口之水的气势、能量尽显无遗,省去了不少渲染的笔墨。)
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急慌慌”“匆匆”“不住地”,用“我”的瞬间系列感观衬托瀑布之险,回应了段首中心句。)
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黄河壶口瀑布声大如雷,雨季水势浩大、上下翻滚的景象。)
“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排比、拟人、比喻。形象地写出河水的多姿多彩和千变万化的特点。)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并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和借物喻人、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表现了黄河宽厚的雄壮之美,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也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
3、悟思想:同学们关注到了最后一段的句子,作者在课文的最后一段这样写道: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这伟大”指什么?是哪些伟大的性格?
明确:黄河伟大的性格;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追问:这性格仅仅是指黄河?
同中华民族也有着特殊的联系。柔中有刚或刚柔相济也是中华民族崇拜的一种性格;黄河的伟大性格也是中华民族的性格。
小结本课
作者赞美黄河伟大性格的深刻意义是什么?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明确:为了赞美中华民族的精神。当黄河的伟大被赋予了代表民族精神的伟大之后,黄河就上升为了民族精神的象征。文中第5段第4行里,指代黄河的它变成了“她”。
(寓情于景:写景散文需关注的第三方面——情感哲理)
壶口瀑布不仅仅写黄河之水,更是在写一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无往不胜、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壶口瀑布那雄壮、浑厚、博大的气势,给人鼓舞和力量,让我们学会以一种积极向上,坚强不屈的精神。
五:作业布置
抄写词语 完成课时作业习题
学写游记,写一篇关于自己游览过的经典的小作文,不少于400字
板书设计
壶口瀑布
写景散文 游记 梁衡
赏美景 刚、柔 并济
品语言 多用修辞(比喻 拟人) 多角度描写(视听 俯仰)
悟思想 赞扬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