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心在田园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
所需时间
课内4课时+课外2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文为中国古典诗文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本单元选题源自鲁人版高中必修一的第三单元《走进自然》,依托《归去来兮辞》一文,基于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不少陶渊明的作品,所以将引领他们进行拓展研究。整个单元将分成三个层进式专题进行:专题一,陶渊明其作。指导学生诵读《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拟挽歌辞》《杂诗》等诗文 ,感受陶渊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抱朴守真的志趣。专题二,陶渊明其人。引领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人生经历对陶渊明志趣及诗文创作的影响。专题三,我眼中的陶渊明。通过前两个专题的探索,自己提炼升华,进行“我眼中的陶渊明”的文学评论写作,谈出自己对陶渊明的独特感悟,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点评,推选出佳作,进行成果展示,让学生真正走近陶渊明。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和诗文创作的主要成就。
2.能够依据陶渊明诗文中体现的志趣,综合分析其人生经历对诗文创作的影响。
3.熟读成诵,能准确无误、流畅地背诵陶渊明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品味陶渊明情怀的过程中,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人物。
3.借助问题,激发自主探究的热情,讨论研讨,深入分析文章内涵,运用自主评点的方法来品评文章,深度解读文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隐,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通过经典诵读,激发自己对古典文化的深沉的热爱之情。
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对应课标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逐步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陶渊明在诗文中展现了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2.个人的人生志向对陶渊明的诗文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你如何评价陶渊明其人其作其思?
专题划分
专题一:陶渊明其作。
专题二:陶渊明其人。
专题三:我眼中的陶渊明。
专题一
陶渊明其作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整合了初高中教材中的有关陶渊明的作品并加以拓展:《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拟挽歌辞》《杂诗》等。通过诵读,引领学生通过作品文字来体会作者的志趣情怀,以及作品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诵读比赛等活动方式来让学生真正地走入作品中,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从而深入了解陶渊明的作品。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了解陶渊明诗文创作的主要成就。
指导学生重视诵读,培养对古诗文的语感,提高朗读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3.反复诵读体味作品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力,深入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作者复杂的情感,特别是隐士情怀。
4.通过经典诵读,激发对古典文化的深沉的热爱之情。
本专题问题设计
1.陶渊明作品的语言风格是什么?
2.具体作品中体现的陶渊明的志趣或情怀为何?
3.陶渊明作品中体现的最多的是他怎样的感情?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陶渊明文集http://www.bookhome.net/gudian/other/tymwj.html
常规资源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拓展的诗文材料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课外1课时:
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陶渊明的诗文作品,并自由阅读体会。
课内1课时:
活动一:
学生自由交流:谈谈你所知道的陶渊明的作品。
活动二:
引导学生诵读《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拟挽歌辞》《杂诗》等,体会作品中体现的不同的志趣、情怀。(《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杂诗》作为重点)
活动三:
小组合作,分析探讨陶渊明某一首作品中体现的情感,并由小组长执笔形成文字材料。
活动四:
小组间互相交流、补充。
活动五:
朗诵比赛:小组推举代表进行朗诵比赛,深入体会陶渊明的情感。
活动六:
评选本节课优胜小组和展示之星。
教学评价
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动情。
2.书面语描写生动、真实;对于陶渊明作品中体现的志趣情怀有比较客观的认识。
3.能够从文章的语言品味中提炼作家的情感信息。
4.个人在课堂研讨中能够积极参与,质疑大胆,分析深刻。
5.把个人的表现记录在电子学习档案袋中。
专题二
陶渊明其人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而这两种志趣又对他的诗文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经历了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这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辞彭泽县令结束,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至此,心在田园。其不同时期的作品,表现的精神追求有所不同,就是这样的原因了。
学生课外利用网络等资源搜集陶渊明的资料,了解其人;课上以小组学习的方式展开讨论、交流。以期能对陶渊明其人其作有更深入的认识。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人生经历。
2.能够依据陶渊明诗文中体现的志趣,综合分析其人生经历对诗文创作的影响。
3.借助问题,激发自主探究的热情,讨论研讨,深入分析文章内涵,运用自主评点的方法来品评作品并深度解读。
4.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专题问题设计
1.陶渊明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2.陶渊明志趣情怀的形成与他的人生经历有怎样的联系?这对他的作品风格及表达的情感又有什么影响?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中国文学史第三章 陶渊明http://www.guoxue.com/jrxz/WXS/Xws2-04.htm
常规资源
个人搜集的相关资料
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教室
其 他
博客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课外1课时:
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材料,了解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并把自己对陶渊明的初步认识(侧重其人生经历对作品的影响)发布到博客等交流平台。
课内1课时:
活动一:
检查《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的背诵情况。
活动二:
集中探讨:陶渊明志趣情怀的形成与他的人生经历有怎样的联系?这对他的作品风格及表达的情感又有什么影响?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对此问题的认识(限定发言人数)。
学生利用网上平台进行讨论交流。
小组推荐优秀资源,进行资料汇总,以形成大家共享的资源。
小组研讨,交流自己对陶渊明的新认识。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为自己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活动三:
优秀资源评选。
教学评价
1.能够背诵陶渊明的诗文。
2.能够立足文本,利用相关的事实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并做到观点和材料严格的一致。
3.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智慧共享。
4.撰写博文,能够抒发自己对人物的独到认识;能够在博客圈内对同学博文给予认真、合理的点评。
专题三
我眼中的陶渊明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进行成果展示活动。学生自由写作:我眼中的陶渊明。在前两个专题的基础上,自己提炼升华,写出自己对陶渊明的深层感悟,形成个人专题研究成果。同时学习陶渊明的人生态度,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本次活动主要是把个人的成果放在班级交流平台进行展示,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评点,推选出佳作,进行张贴展示,做好示范引领,把专题的学习落到实处,让陶渊明其人其作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隐,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2.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本专题问题设计
1.陶渊明因何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
2.你如何评价陶渊明的隐逸情怀?
3.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
常规资源
个人搜集的相关资料
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教室
其 他
博客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学生自由写作:我眼中的陶渊明。着重谈及能从陶渊明的人生态度上得到怎样的启示。
2.把作品上传至班级交流平台,先自评,然后互相点评、学习借鉴。每篇文章至少谈出一条优点和缺点,这样有利于自己学习提高。
第二课时:
1.小组研讨,推选出佳作,进入佳作交流点评。对于佳作先谈出自己可以借鉴的优点,再提出改进的建议。
2.学生交流:谈体会。此次专题学习自己的收获,知识层面的、精神层面的皆可。借此探讨关于精神财富和人生价值等问题。
3.班级佳作展示。在小组推荐的基础上,推选出班级本次的佳作,进行宣传张贴。
4.教师进行主题单元学习总结。
教学评价
1.写作能清楚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做到合情合理。
2.班内互评,要求每人至少评阅5篇同学作品,并写出评改意见。
3.灵活使用班级交流平台进行学习,加大学习容量。
4.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增强自己的团队协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