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必修五第二单元——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文档属性

名称 鲁人版必修五第二单元——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3 22:5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6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中,有很多风采照人却又让人哀怜不已的女性形象,这和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即使是外国文学,一和 “封建”二字产生联系,其中的女性也往往成为社会的牺牲品。本单元依托鲁人版教材中模块五的第二单元《孔雀东南飞》《罗密欧与朱丽叶》《长亭送别》的学习,进行拓展研究。整个单元将分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朗诵、视频观看、课本剧表演,体会这三个文本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并对三个女主人公进行比较,来研究人物遭遇的社会根源。专题二,古典文学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引领学生深入研读文本,分析文本对人物的塑造方法,鉴赏其中运用的手法及语言特色等,并能够学以致用,利用改写品味手法作用,用学到的方法鉴赏相关的文学作品。专题三,古今女性社会地位、命运的比较。在前面两个专题的基础上,以讨论的方式理解文学作品塑造女性形象的社会意义,并比较古今女性社会地位、命运的异同,形成论文。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点评,推选出佳作,进行成果展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观、价值观。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理解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2.能鉴赏文本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3.能运用学会的方法鉴赏相关的文学作品。
过程与方法:
1.能读准语音、语气,把握节奏,理解感情,达到朗诵的效果。
2.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搜集古典文学中的典型女性形象。
3.联系现实生活,讨论古典文学塑造的女性形象的社会意义。
4.用反复品味的方法,鉴赏文本的经典语句。
5. 通过网络或社会调查关注现代女性地位与命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自己的情感体验人物的情感,感知形象。
2.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形成正确的社会观、价值观。
对应标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1.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2.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3.在阅读中鉴赏,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4.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5.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三个文本中的女主人公形象有什么异同?
2.三个文本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3.古典文学的女性形象在现代社会有什么积极意义?
专题划分
专题一: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 4课时)
专题二:古典文学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 1课时)
专题三:古典文学中女性形象的社会意义 ( 1课时)
专题一
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所需课时
4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整合了教材第五模块第二单元的三篇作品,一篇是诗歌《孔雀东南飞》,一篇是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一篇是杂剧《长亭送别》。在诵读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了解女主人公的生平经历、思想、品质,来鉴赏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挖掘三位女性命运的社会根源。
通过诗歌朗诵、课本剧表演、观看视频、散文化改写等活动方式,让学生真正地走入作品中,把握文本的情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挖掘人物命运的深层社会根源。从而达到全面把握人物形象的目的。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反复诵读体味作品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力,达到朗诵的效果。
2.熟读成诵,能准确无误、流畅地背诵《孔雀东南飞》的相关段落。
3.梳理概括女主人公的遭遇、思想和品质。
4.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挖掘其社会根源。
5.通过课本剧表演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本专题问题设计
三个文本中的女主人公形象有什么异同?
个性:(1)三位女主人公各有什么形象特点?
(2)刘兰芝才干过人,她为什么还被婆婆遣返?
(3)你能理解朱丽叶的以死殉情吗?
(4)崔莺莺悲痛欲绝,她怕的是什么?
共性:(1)遭遇:三位女主人公都在爱情上遭遇不幸,有什么深层原因?
(2)思想:三位女主人公都有反抗性,你如何理解她们反抗的指向?
(3)品质:三位女主人公都表现出优秀的品质,这对表现人物的命运有何作用?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网络支持
常规资源
鲁人版教材第五模块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阶梯教室、虚拟社区
其 他
学习园地佳作展示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
1.自由朗读,扫清文本字词障碍。
2.收听《孔雀东南飞》音频朗诵,深入把握诗歌的情感与主旨,初步感知女主人公形象。
3.收看《长亭送别》视频,初步感知崔莺莺的形象特点。
4.自由朗读:扫清《罗密欧与朱丽叶》字词障碍,初步感知戏剧的悲剧气氛与女主人公形象。
第二课时:
小组研讨:(借助网络)
三位女主人公各有什么形象特点?
诗中渲染了刘兰芝的过人才干,她为什么还被婆婆遣返?
你能理解朱丽叶的以死殉情吗?
张生进京赶考,崔莺莺悲痛欲绝,她怕的是什么?
遭遇:三位女主人公都在爱情上遭遇不幸,有什么深层原因?
思想:三位女主人公都有反抗性,你如何理解她们反抗的指向?
品质:三位女主人公都表现出优秀的品质,这对表现人物的命运有何作用?
学生借助网络搜集材料,小组讨论筛选,结合对文本的理解,最后形成问题答案,用多媒体展示。
3. 课堂小结:每个小组推举代表总结讨论结果。
第三课时:
1、诗歌朗诵会:小组推举代表进行朗诵比赛,深入体会《孔雀东南飞》蕴含的情感及人物形象。
2.唱词散文化改写:进一步感受曲词诗情画意的特点。
3.当堂检测: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夯实古文功底。
第四课时:
1.《罗密欧与朱丽叶》课本剧表演。(阶梯教室)
2.表演评价:小组自评、小组互评、老师评价。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组员参与度高,讨论热烈。
2.个人发言声音洪亮,能准确流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3.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能引发听者共鸣。
4.能准确无误地背诵文章,重点字词掌握牢固。
5.能写出个性化的作品,作品展示有独到之处,对他人有借鉴意义。
6. 能个性化地解读人物,并进行表演。
专题二
古典文学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在学习文本的基础上,进行鉴赏阅读,赏析文本塑造人物的手法,并学会使用这些手法来鉴赏文学作品。
基于对人物的形象把握,进一步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与鉴赏,能够让学生真正学会赏析文本,立足手法,来分析人物。并能够学以致用,学会迁移。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通过设计问题,激发自主探究的热情,讨论研讨,深入分析文本塑造人物的手法极其作用。
2.运用自主评点的方法来品评文章,来深度解读文章。
3.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专题问题设计
三个文本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1.《孔雀东南飞》中的“赋”有什么巨大作用?
2.《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语言描写有什么特色?
3.充满诗情画意的唱词对表现莺莺形象的作用?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网络、工具书
常规资源
相关的参考文本
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1.学生自主评点: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或一段课文,赏析它表现人物形象的手法。
2.小组交流评点成果,互相借鉴,取长补短。重点体会修辞、表现手法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3.学生展示:小组推举代表,展示本小组的评点结果。
4.个人评点的成果上传班级交流平台,学生之间进行二次点评,主要是互相学习,以激活思维,激发灵感。
5. 给出文本《窦娥冤》和《祝福》,学生尝试评点文本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6.课堂小结:如何运用手法来塑造人物。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掌握自主评点文章的方法,学会自己来解读文章。
2.能够立足文本,利用相关的事实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并做到观点和材料严格的一致。
3.有团队合作意识,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专题三
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的社会意义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进行社会调查和讨论。通过调查和讨论,学生形成自己对于女性、社会的积极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及价值观。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学习古典文学中女性形象的优秀品质和反抗精神。
2.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本专题问题设计
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在现代社会有什么积极意义?
1.古典文学中这样的女性形象普遍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2.这些女性形象具有怎样的社会背景?
3.和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相比,现代女性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4. 你个人或者我们的社会,认可什么样的女性?
5. 女性的改变,意味着社会的什么改变?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个人搜集的相关资料
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环境的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1.学生利用网络或实地调查的方式,搜集现代女性的相关材料。
2.小组筛选材料,结合课文理解,研讨:
1)古典文学中这样的女性形象普遍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2)这些女性形象具有怎样的社会背景?
3)和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相比,现代女性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4) 你个人或者我们的社会,认可什么样的女性?
5) 女性的改变,意味着社会的什么改变?
3. 把个人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写成一篇500-800字的小论文,在学习园地中展示。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合理借鉴他人成果,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
2.写作能清楚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做到合情合理。
3.灵活使用班级交流平台进行学习,加大学习容量。
4.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增强自己的团队协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