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2
0
2
2
人教部编版语文
五年级下册
2月是故乡明
1.认识“徘、徊”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重点)
新课导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古往今来,明月寄托了多少人的思乡之情啊!当你外出时,看到天空中一轮皎洁的明月,你的心里会想到什么呢?今天,让我们跟随季羡林先生的思绪,走进他的童年,去感受属于他的那片月光吧。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1911—2009),山东清平(今并入临清)人。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在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一生创作了许多散文作品,被收入《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选集》等。
作者介绍
徘徊 渺(小) 篝(火) 萌(发)
澄澈 旖旎 瑞(雪) (蓬)莱
(无)垠 顷(刻) (巍)峨 (点)缀
我会认
多音字
燕
yān(燕园)
yàn(燕子)
整体感知
想一想:
同学们,请大家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以清新、自然的笔调,向我们展现了故乡那温馨的夜晚,那恬淡的明月,童话般美妙的童年,给人一种亲切的感受,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
妙解课文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
开篇点题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
承接上文
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总有什么东西给月亮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由月到山、到水,引领下文。
数星星
捉知了
看月亮
梦月亮
这些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构成了美丽传真的乡村生活图景。通过对故乡的月亮的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文章的题目是“月是故乡明”,应该写故乡的月亮,为什么文中会出现这么多其他的月亮呢?
通过在济南和世界其他地方见到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的对比,喜欢故乡的小月亮,表达对故乡的深情。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
照应开头,直抒胸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思考:
为什么说“月是故乡明”?
在故乡的月夜,“我”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梦月亮,月亮成为“我”童年生活的一部分,无可替代。月亮无论在何处都是同一个月亮,也许他乡的月亮景致比故乡的月亮景致更美好。只是,人不仅用眼睛看月亮,还会带着情感去体味月亮,所以会感觉“月是故乡明” 。
主旨归纳
文章开篇点题,接着由月过渡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山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并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结尾处短短几句话,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本文的语言质朴,把故乡的一切像话家常一样娓娓道来,更见出对故乡的至情至爱。
搜集关于思乡的古诗,和同学们交流。
月夜忆舍弟
作者: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