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训练—— 古诗词曲鉴赏 过关检测卷(含答案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训练—— 古诗词曲鉴赏 过关检测卷(含答案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7 19:19:4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训练
古诗词曲鉴赏过关检测卷(二)(学生版)
(满分:30分 得分:________)
1.(4分)诗词鉴赏。
【甲】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乙】摊破浣溪沙①
[宋]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②,太鲜明③。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释】①这是一首咏桂花词。②彦辅;晋代名士乐广的字,以风流清高被人推崇。③太鲜明:《晋书·刘隗传》载刘纳语:“王夷甫(王衍)太鲜明,乐彦辅我所敬。”
(1)【甲】词的下阕最后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
 
 
(2)请分析【乙】词的下阕写“梅花”和“丁香”的作用。(2分)
 
 
2.(6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丹阳送韦参军
[唐]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甲】诗中“城阙辅三秦”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
B.【甲】诗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分别时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乙】诗中“丹阳郭里送行舟”交待了送别的地点(丹阳的内外城之间)和友人出行的方式(由水路乘船)。
D.【乙】诗中“一别心知两地秋”巧妙地运用拆字法,明写秋而隐写愁,耐人寻味。
(2)【甲】【乙】两诗均为送别诗,都表现了作者与朋友间的真挚情谊,但风格迥然不同,试作简要分析。(2分)
 
 
 
(3)体会【乙】诗“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中“日晚”“寒鸦”在句中的含义,并赏析这两句诗。(2分)
 
 
 
 
3.(5分)诗歌鉴赏。
【甲】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乙】钱塘①逢康元龙②
[明]谢肇淛
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注释】①钱塘:与诗中的“江关”都指钱塘江边的杭州城。②康元龙:诗人同乡诗友,“尝游历边塞,无所遇”而归故乡。
(1)【乙】诗起句中的“暗”字对全诗有什么作用?(2分)
 
 
(2)两首诗的主人公在“马上相逢”时,流露出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
 
 
 
4.(4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甲】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乙】己亥杂诗①(其九十六)
[清]龚自珍
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②苍凉归棹③后,万千哀乐聚今朝。
【注释】①此诗写于西北边疆动乱及东南沿海一带遭殖民主义者入侵之时。②分:料想。③归棹:归舟。
(1)【甲】诗首句“浩荡”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2)“剑气箫心”是诗人人生的真实写照,从这两首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2分)
 
5.(5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甲】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乙】晚次乐乡县①
[唐]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②荒烟断③,深山古木平④。
如何此时恨,噭噭⑤夜猿鸣。
【注释】①乐乡县:地名,唐时属山南道襄州,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北九十里。②野戍:指野外驻防之处。③断:断绝,消散。④平:此处指景象模糊一片。⑤噭(jiào)噭:号叫声,这里指猿啼声。
(1)【甲】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2)【甲】【乙】两首诗都是陈子昂的作品,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3分)
 
 
6.(6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小题。
【甲】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战城南
[唐]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注],千里暗黄尘。
【注释】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C )
A.【甲】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同时“单车”“征蓬”“归雁”等也传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激愤。
B.【甲】诗尾联既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
C.【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感受到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
D.【乙】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战旗猎猎,盔甲似鱼鳞,不但写出了军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
(2)【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怎样的感情?(2分)
 
 
(3)两首诗颈联都描写了边塞景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景色的特点。(2分)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训练
古诗词曲鉴赏过关检测卷(二)(教师版)
(满分:30分 得分:________)
1.(4分)诗词鉴赏。
【甲】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乙】摊破浣溪沙①
[宋]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②,太鲜明③。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释】①这是一首咏桂花词。②彦辅;晋代名士乐广的字,以风流清高被人推崇。③太鲜明:《晋书·刘隗传》载刘纳语:“王夷甫(王衍)太鲜明,乐彦辅我所敬。”
(1)【甲】词的下阕最后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
 以梅自喻,表达了作者虽历经艰辛,但不会趋炎附势,仍会坚守节操、立志报国的决心。 
(2)请分析【乙】词的下阕写“梅花”和“丁香”的作用。(2分)
 词人分别用“梅花”和“丁香”的“俗”“粗”,来反衬(对比)桂花的清雅不俗,表达词人对高尚品行的向往与追求。 
2.(6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丹阳送韦参军
[唐]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B )
A.【甲】诗中“城阙辅三秦”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
B.【甲】诗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分别时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乙】诗中“丹阳郭里送行舟”交待了送别的地点(丹阳的内外城之间)和友人出行的方式(由水路乘船)。
D.【乙】诗中“一别心知两地秋”巧妙地运用拆字法,明写秋而隐写愁,耐人寻味。
(2)【甲】【乙】两诗均为送别诗,都表现了作者与朋友间的真挚情谊,但风格迥然不同,试作简要分析。(2分)
 【甲】诗一改往昔送别诗悲苦缠绵之主题,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体现出了诗人高远的志向和旷达的胸襟。【乙】诗把淳朴真挚的感情渗透在景物描写中,感伤中体现了诗人与韦参军的真挚情谊。 
(3)体会【乙】诗“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中“日晚”“寒鸦”在句中的含义,并赏析这两句诗。(2分)
 “日晚”指诗人独立江边遥望朋友去处不愿离去,直到很晚,暗示思念时间之久,足见友情之深。“寒鸦”则是望中所见,秋夜清冷,乌鸦等都已归巢,只余下江水悠悠,给人以孤寂、空虚的感触。这两句诗通过对环境、气氛的渲染(或: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的悠悠思念之情。 
3.(5分)诗歌鉴赏。
【甲】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乙】钱塘①逢康元龙②
[明]谢肇淛
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注释】①钱塘:与诗中的“江关”都指钱塘江边的杭州城。②康元龙:诗人同乡诗友,“尝游历边塞,无所遇”而归故乡。
(1)【乙】诗起句中的“暗”字对全诗有什么作用?(2分)
 “暗”字形象地描绘出黄梅时节,钱塘细雨纷飞、凄迷暗淡的景象,衬托出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感伤。 
(2)两首诗的主人公在“马上相逢”时,流露出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
 【甲】诗是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使者,勾起思乡情绪,也暗含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旷达的胸襟。【乙】诗表现了诗人在异乡偶遇同乡诗友喜出望外的心情,以及刚见面又须分手的离情别绪。 
4.(4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甲】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乙】己亥杂诗①(其九十六)
[清]龚自珍
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②苍凉归棹③后,万千哀乐聚今朝。
【注释】①此诗写于西北边疆动乱及东南沿海一带遭殖民主义者入侵之时。②分:料想。③归棹:归舟。
(1)【甲】诗首句“浩荡”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浩荡”的本义是形容水势之大,奔流不息,这里用来形容离愁,表现了诗人的离愁之多。 
(2)“剑气箫心”是诗人人生的真实写照,从这两首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2分)
 我读出了一个既有雄心壮志,又饱含忧国伤时之情的诗人形象。 
5.(5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甲】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乙】晚次乐乡县①
[唐]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②荒烟断③,深山古木平④。
如何此时恨,噭噭⑤夜猿鸣。
【注释】①乐乡县:地名,唐时属山南道襄州,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北九十里。②野戍:指野外驻防之处。③断:断绝,消散。④平:此处指景象模糊一片。⑤噭(jiào)噭:号叫声,这里指猿啼声。
(1)【甲】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甲】诗抒发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2)【甲】【乙】两首诗都是陈子昂的作品,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3分)
 【甲】诗用素淡的笔墨抒写真情实感,质朴明朗,苍凉激越。【乙】诗笔法细腻,结构完整,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又有含而不露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孤寂、凄凉的心情与浓重的乡愁。 
6.(6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小题。
【甲】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战城南
[唐]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注],千里暗黄尘。
【注释】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C )
A.【甲】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同时“单车”“征蓬”“归雁”等也传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激愤。
B.【甲】诗尾联既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
C.【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感受到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
D.【乙】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战旗猎猎,盔甲似鱼鳞,不但写出了军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
(2)【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怎样的感情?(2分)
 尾联揭示了征战者光明的内心世界。尽管征尘千里,遮天蔽日,但征战者心中始终充满明亮的阳光,心系国家,怀着必胜的信心,誓死报效国家。 
(3)两首诗颈联都描写了边塞景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景色的特点。(2分)
 【甲】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放眼望去,广阔无垠的大漠上,远处烽火台一缕孤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这两句选取了塞外特有的景物“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描绘了雄浑寥廓、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乙】诗:“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冰冻的水寒冷得使马受了伤,悲凉的北风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这两句抓住冬天的景物“冻水”“悲风”,极言天气之寒,突出了萧瑟凄清的边塞景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训练
古诗词曲鉴赏过关检测卷(一)(学生版)
(满分:31分 得分:________)
1.(6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甲】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乙】金陵怀古
[唐]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①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②高低六代宫。
石燕③拂云晴亦雨,江豚④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释】①景阳:指南朝陈景阳宫,陈后主在此就擒。②禾黍:据载周大夫过故宗庙宫室之地,看见到处长着禾黍,感伤王都颠覆。③石燕:《浙中记》记载,“零陵有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止还为石。”④江豚:《南越志》记载,“江豚如猪,居水中,每于浪尖跳跃,风辄起。”
(1)诗人登咸阳城东楼远眺,有远景,有近景,有形色,有声响,请你从中选择一个角度加以赏析。(3分)
 
 
 
 
 
(2)【甲】【乙】两诗尾联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3分)
 
 
 
 
 
2.(5分)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问题。
【甲】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请分别说出“枯藤老树昏鸦”的“昏”字、“轻烟老树寒鸦”的“寒”字的妙处。(2分)
 
 
 
(2)请简要分析这两首元曲的不同之处。(3分)
 
 
 
 
 
3.(5分)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问题。
【甲】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乙】乌衣巷①
[唐]刘禹锡
朱雀桥②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①乌衣巷:东晋时豪门贵族的聚居区,京城繁华之处,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过淝水之战的谢安都曾住在这里。②朱雀桥:在今江苏江宁,横跨淮河,是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乃交通要道。
(1)两首作品都描写了夕阳西斜燕子飞的景象,寓情于景,但情感不同,请简要概括。(2分)
 
 
(2)两首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任选一首赏析。(3分)
 
 
 
 
 
4.(5分)诗词鉴赏。
【甲】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乙】登金陵凤凰台①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②,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③,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①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②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③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两首诗词都在说“愁”,但“愁”的内涵各不相同。请加以赏析。(5分)
 
 
5.(6分)诗歌鉴赏。
【甲】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乙】早行
[唐]杜牧
垂鞭信马行,数里未鸡鸣。
林下带残梦,叶飞时忽惊。
霜凝孤鹤迥,月晓远山横。
僮仆休辞险,时平路复平。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甲】诗首联中,“晨起”点题“早行”,“客行悲故乡”中的“悲”字,表明了旅客们离家渐远、前途未卜的悲凉心情。
B.【乙】诗“数里未鸡鸣”紧扣标题,诗人走了数里路,还未见鸡鸣,这突出了早行时环境的清冷孤寂。
C.【乙】诗颈联采用远景近景相结合的手法,将作者身处的环境与内心的感受交融在一起,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诗人的感受。
D.【乙】诗尾联写诗人和僮仆之间的对话。当僮仆抱怨路途艰险,漫漫无际的时候,作者的回答令人深思。
(2)【甲】诗中“枳花明驿墙”中的“明”字用得很妙,请分析妙在何处。(2分)
 
 
(3)结合整体内容,分析【乙】诗中蕴含的情感。(2分)
 
 
 
6.(4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甲】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登楼
[唐]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①,玉垒②浮云变古今。
北极③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④莫相侵。
可怜后主⑤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⑥。
【注释】①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②玉垒,山名。 ③北极:星名,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 ④寇盗:指吐蕃。 ⑤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 ⑥梁甫吟:古乐府中一首葬歌,这里代指此诗。
(1)【乙】诗中“花近高楼伤客心”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何作用?(2分)
 
 
 
(2)【甲】【乙】两首诗在表达感情方面有什么异同?(2分)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训练
古诗词曲鉴赏过关检测卷(一)(教师版)
(满分:31分 得分:________)
1.(6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甲】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乙】金陵怀古
[唐]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①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②高低六代宫。
石燕③拂云晴亦雨,江豚④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释】①景阳:指南朝陈景阳宫,陈后主在此就擒。②禾黍:据载周大夫过故宗庙宫室之地,看见到处长着禾黍,感伤王都颠覆。③石燕:《浙中记》记载,“零陵有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止还为石。”④江豚:《南越志》记载,“江豚如猪,居水中,每于浪尖跳跃,风辄起。”
(1)诗人登咸阳城东楼远眺,有远景,有近景,有形色,有声响,请你从中选择一个角度加以赏析。(3分)
 示例一:“蒹葭杨柳似汀洲”,这一句作者举目远望,秦中河湄的蒹葭(芦苇)杨柳,看起来如此熟悉,仿佛家乡的风物,由此引发诗人的怀人伤别之情。 示例二:“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这两句中有动有静,有形有色,鸟下绿芜,蝉吟高树,鸟不识兴亡,大有物是人非之感。 
(2)【甲】【乙】两诗尾联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3分)
 示例一:相同。都抒发了时移世迁、物是人非之感。“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当年事已不得而知,如今诗人从东面而来,到咸阳古地一览,所见唯有渭水长流。“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诗人感慨历朝历代繁华易逝,只有眼前的青山依旧。 示例二:不同。【甲】诗更侧重于表现时移世迁、物是人非之感,【乙】诗更侧重于昔盛今衰的慨叹,有借古讽今之意。
2.(5分)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问题。
【甲】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请分别说出“枯藤老树昏鸦”的“昏”字、“轻烟老树寒鸦”的“寒”字的妙处。(2分)
 “枯藤老树昏鸦”的“昏”字,点明了时间渐近黄昏,与“夕阳西下”相呼应,引发了作者的羁旅之愁。“轻烟老树寒鸦”的“寒”字,突出了深秋的特点,渲染了冷寂的气氛,表达了惆怅之情。 
(2)请简要分析这两首元曲的不同之处。(3分)
 ①从表达的情感来看,《天净沙·秋思》主要表达了羁旅之愁;《天净沙·秋》主要表达了孤寂惆怅之情,这种惆怅、失落之情在后来似乎得到了些许安慰。②从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看,《天净沙·秋思》有直抒胸臆的内容;《天净沙·秋》比较含蓄蕴藉。③从写作顺序来看,《天净沙·秋思》的写景顺序是由近及远;《天净沙·秋》的写景顺序为由远及近。④从体现的意境来看,《天净沙·秋思》的意境比《天净沙·秋》更为凄清阔远。 
3.(5分)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问题。
【甲】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乙】乌衣巷①
[唐]刘禹锡
朱雀桥②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①乌衣巷:东晋时豪门贵族的聚居区,京城繁华之处,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过淝水之战的谢安都曾住在这里。②朱雀桥:在今江苏江宁,横跨淮河,是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乃交通要道。
(1)两首作品都描写了夕阳西斜燕子飞的景象,寓情于景,但情感不同,请简要概括。(2分)
 【甲】词表达了惜春伤时的惆怅,年华将逝的感伤。【乙】诗表达了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 
(2)两首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任选一首赏析。(3分)
 示例一:“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对仗(对偶)工整,“去”和“来”对比,堪称佳对;“花落去”写出春意衰残,“燕归来”意味着年华消逝,饱含怜惜、凄楚的复杂情感,同时又蕴含生活哲理,易逝的自然春光使人想到易逝的青春,暗寓人事无常的感慨。在人生的旅途中,多少悲欢离合,不也正同花开花落一样,常常不由自主吗? 示例二:“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运用对比手法,把燕子曾栖息的王谢豪门旧居,与现在的寻常百姓家形成对比,含蓄地表明曾经鼎盛一时的王谢家族已经灰飞烟灭,令人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 
4.(5分)诗词鉴赏。
【甲】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乙】登金陵凤凰台①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②,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③,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①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②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③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两首诗词都在说“愁”,但“愁”的内涵各不相同。请加以赏析。(5分)
 【甲】词中的“愁”是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不谙世事无病呻吟。【乙】诗的“愁”是作者空有志向与才华,却报国无门的感慨与愁苦之情。 
5.(6分)诗歌鉴赏。
【甲】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乙】早行
[唐]杜牧
垂鞭信马行,数里未鸡鸣。
林下带残梦,叶飞时忽惊。
霜凝孤鹤迥,月晓远山横。
僮仆休辞险,时平路复平。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C )
A.【甲】诗首联中,“晨起”点题“早行”,“客行悲故乡”中的“悲”字,表明了旅客们离家渐远、前途未卜的悲凉心情。
B.【乙】诗“数里未鸡鸣”紧扣标题,诗人走了数里路,还未见鸡鸣,这突出了早行时环境的清冷孤寂。
C.【乙】诗颈联采用远景近景相结合的手法,将作者身处的环境与内心的感受交融在一起,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诗人的感受。
D.【乙】诗尾联写诗人和僮仆之间的对话。当僮仆抱怨路途艰险,漫漫无际的时候,作者的回答令人深思。
(2)【甲】诗中“枳花明驿墙”中的“明”字用得很妙,请分析妙在何处。(2分)
 “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了驿墙,衬托出了出行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3)结合整体内容,分析【乙】诗中蕴含的情感。(2分)
 前三联用诗人身处的环境来写早行,通过环境渲染描绘了诗人早行时前路漫漫、孤寂的心理状态。尾联用与僮仆之间近乎玩笑般的对话作结,反映出诗人对于时局的忧虑。 
6.(4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甲】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登楼
[唐]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①,玉垒②浮云变古今。
北极③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④莫相侵。
可怜后主⑤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⑥。
【注释】①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②玉垒,山名。 ③北极:星名,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 ④寇盗:指吐蕃。 ⑤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 ⑥梁甫吟:古乐府中一首葬歌,这里代指此诗。
(1)【乙】诗中“花近高楼伤客心”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何作用?(2分)
 运用反衬的手法,以乐景写哀情,更能传达出诗人为国事黯然心伤的感情(或:将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2)【甲】【乙】两首诗在表达感情方面有什么异同?(2分)
 相同点:都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忧民的痛苦心情。不同点:【甲】诗还表达了诗人对离散亲人的思念之情;【乙】诗还表达了诗人为国效力的愿望和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