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训练——实用性文本阅读过关检测卷 过关检测卷(含答案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训练——实用性文本阅读过关检测卷 过关检测卷(含答案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7 19:25:5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训练
实用性文本阅读过关检测卷(二)
(每道题9分,满分:18分 得分:________)
一、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问题。
北斗,国之重器
①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北斗三号”系统“收官之星”成功发射,标志着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系统组网完成。
②提到卫星导航,人们自然会想到GPS系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系统由美国研发,自1995年建成后,在多个领域广泛应用。既然GPS系统方便可用,为什么还要建设北斗系统呢?卫星导航系统属国之重器,只有拥有自主建设和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才能长期、稳定、可靠地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
③目前,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欧盟的伽利略系统以及中国的北斗系统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服务功能大体相近,都能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的高精度定位、导航、测速、授时服务。而中国的“北斗三号”系统在诸多方面还拥有自己独特的服务功能。
④高精度的“太空灯塔”。相比“北斗二号”,“北斗三号”系统通过配置新一代原子钟,提升了卫星性能,定位精度提升1倍至2倍,改善了用户体验。“北斗三号”可以为汽车导航提供静态厘米级、动态分米级的高精度定位,实现车道级的导航。换句话说,在北斗的帮助下,未来导航软件能准确地判断你的车是在中间车道,还是左转车道。“北斗三号”系统还可以向用户提供精密测量测绘数据。“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表示,测量地震后建筑物的下沉变化,即便是几毫米,都逃不过北斗的法眼。
⑤更有效的搜救服务。“北斗三号”系统通过在6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上搭载搜救载荷,为水上、陆地以及空中遇险目标提供定位和救援服务。其他的卫星导航系统只能收到求救者向卫星发出的求救信息,至于求救信息是否发出,救援人员是否收到,求救者无从得知。我国的“北斗三号”系统专门设计了反向链路,求救者不仅可以发出求救信息,还可以收到救援人员的反馈信息。这样大大增强了求救者的获救信心,从而提升了搜救成功率。
⑥独门绝技的“短报文”。与众不同的是,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附加了通信功能——短报文,具备在没有网络信号条件下的通信功能。在无人区、荒漠等地区,或在通信基站遭受地震、洪水、台风等破坏时,装有短报文模块的北斗终端仍能保证通信畅通。如今,“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能力显著提升,每次能发送汉字1200个,还可发送图片等信息,应用场景更为丰富。北斗的一体化功能不仅能让用户知道自己“在哪儿”,也能告诉别人“发生了什么”。对北斗的这一功能,GPS之父帕金森教授盛赞道:“这是多么美妙的体验!”
⑦不少人好奇,我们何时才能用上自己的北斗呢?其实,北斗就在你我手中!卫星导航是以芯片模式搭载在手机硬件里,只要拥有一台装有北斗芯片的手机,就可以收到北斗卫星的导航信号。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销量已突破1亿片,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市场申请入网的智能手机,超过75%支持北斗定位。就连大家非常熟悉的共享单车,也大量使用了北斗定位系统。可以说,北斗早已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研发周期最长、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复杂的航天系统工程,是我国改革开放40余年来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
(选文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对“卫星导航系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只要是卫星导航系统,都能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的高精度定位、导航、测速、授时等服务。
B.美国的GPS、中国的北斗系统是卫星导航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欧盟的伽利略系统是科学研究系统。
C.拥有自主建设和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对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意义重大。
D.卫星导航系统可以保证卫星在正确的轨道上飞行。
(2)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选文思路清晰,按照逻辑顺序依次介绍了研制北斗系统的原因、北斗系统独特的服务功能、北斗系统目前的应用情况。
B.目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专门设计了反向链路,求救者不仅可以发出求救信息,还可以收到救援人员的反馈信息。
C.由我国自主研制的GP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系统组网完成。
D.第⑥段引用GPS之父帕金森教授的话对GPS一体化功能的赞誉,说明了GPS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
(3)北斗系统已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气象测报、防灾减灾以及公共安全等领域广泛应用,结合选文解释北斗系统被广泛应用的原因。(3分)
 
 
 
2.实用性文本阅读。
中国空间站
①空间站又称太空站、航天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防、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空间站体积比较大,结构复杂,在轨飞行时间较长,有多种功能,能开展的太空科研项目也多而广。
②中国空间站包括核心舱、一号二号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各飞行器既具备独立的飞行能力,又可以与核心舱组合成多种形态的空间组合体,在核心舱统一调度下协同工作,完成空间站承担的各项任务。
③核心舱模块分为节点舱、生活控制舱和资源舱。主要任务包括为航天员提供居住环境,支持航天员的长期在轨驻留,支持飞船和扩展模块对接停靠并开展少量的空间应用实验,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核心舱有五个对接口,可以对接一艘货运飞船、两艘载人飞船和两个实验舱,另有一个供航天员出舱活动的出舱口。
④实验舱全长约14.4米,最大直径约4.2米,发射质量20吨~22吨。空间站核心舱以组合体控制任务为主,二号实验舱以应用实验任务为主,一号实验舱兼有二者功能。一号、二号实验舱先后发射,具备独立飞行功能,与核心舱对接后形成组合体,可开展长期在轨驻留的空间应用和新技术实验,并对核心舱平台功能予以备份和增强。
⑤载人飞船是能保障航天员在外层空间生活和工作以执行航天任务并返回地面的航天器,又称宇宙飞船。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神舟飞船采用三仓一段,即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由13个分系统组成。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太空飞船,也是中国第六艘载人飞船,已与“天宫二号”进行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已经基本掌握了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
⑥货运飞船最大直径约3.35米,发射质量不大于13吨。货运飞船是空间站的地面后勤保障系统。一是补给空间站的推进剂消耗和空气泄漏,运送空间站维修和更换设备,延长空间站的在轨飞行寿命;二是运送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用品,保障空间站航天员在轨长期驻留和工作;三是运送空间实验设备和用品,支持和保障空间站具备开展极大规模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的条件。
⑦到2024年国际空间站退役时,中国可能成为全球唯一拥有空间站的国家。届时,中国空间站将为全球科学家提供科学研究和实验机会,满足最新最好的空间探索及空间资源利用等科研需要。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空间站具有体积大、结构复杂、在轨飞行时间长、功能多等特点。
B.第③~⑥段是围绕第②段来写的,与其结构关系是“总—分”。
C.第⑤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下定义、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D.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从三个方面说明货运飞船是空间站的地面后勤保障系统,使读者一目了然。
(2)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空间站包括核心舱、一号二号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各飞行器具备独立的飞行能力,各自独立地完成空间站分配的各项任务。
B.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太空飞船,也是中国第六艘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进行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已经基本掌握了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
C.到2024年国际空间站退役时,中国空间站将为全球科学家提供科学研究和实验机会。
D.读完选文,畅想未来:中国载人航天发展进入崭新的阶段,科学家们将来可能会利用中国空间站寻找外星生命,可以在空间站培养动植物等,进行各种探索与研究。
(3)选文第⑦段加点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训练
实用性文本阅读过关检测卷(二)(教师版)
(每道题9分,满分:18分 得分:________)
一、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问题。
北斗,国之重器
①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北斗三号”系统“收官之星”成功发射,标志着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系统组网完成。
②提到卫星导航,人们自然会想到GPS系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系统由美国研发,自1995年建成后,在多个领域广泛应用。既然GPS系统方便可用,为什么还要建设北斗系统呢?卫星导航系统属国之重器,只有拥有自主建设和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才能长期、稳定、可靠地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
③目前,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欧盟的伽利略系统以及中国的北斗系统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服务功能大体相近,都能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的高精度定位、导航、测速、授时服务。而中国的“北斗三号”系统在诸多方面还拥有自己独特的服务功能。
④高精度的“太空灯塔”。相比“北斗二号”,“北斗三号”系统通过配置新一代原子钟,提升了卫星性能,定位精度提升1倍至2倍,改善了用户体验。“北斗三号”可以为汽车导航提供静态厘米级、动态分米级的高精度定位,实现车道级的导航。换句话说,在北斗的帮助下,未来导航软件能准确地判断你的车是在中间车道,还是左转车道。“北斗三号”系统还可以向用户提供精密测量测绘数据。“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表示,测量地震后建筑物的下沉变化,即便是几毫米,都逃不过北斗的法眼。
⑤更有效的搜救服务。“北斗三号”系统通过在6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上搭载搜救载荷,为水上、陆地以及空中遇险目标提供定位和救援服务。其他的卫星导航系统只能收到求救者向卫星发出的求救信息,至于求救信息是否发出,救援人员是否收到,求救者无从得知。我国的“北斗三号”系统专门设计了反向链路,求救者不仅可以发出求救信息,还可以收到救援人员的反馈信息。这样大大增强了求救者的获救信心,从而提升了搜救成功率。
⑥独门绝技的“短报文”。与众不同的是,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附加了通信功能——短报文,具备在没有网络信号条件下的通信功能。在无人区、荒漠等地区,或在通信基站遭受地震、洪水、台风等破坏时,装有短报文模块的北斗终端仍能保证通信畅通。如今,“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能力显著提升,每次能发送汉字1200个,还可发送图片等信息,应用场景更为丰富。北斗的一体化功能不仅能让用户知道自己“在哪儿”,也能告诉别人“发生了什么”。对北斗的这一功能,GPS之父帕金森教授盛赞道:“这是多么美妙的体验!”
⑦不少人好奇,我们何时才能用上自己的北斗呢?其实,北斗就在你我手中!卫星导航是以芯片模式搭载在手机硬件里,只要拥有一台装有北斗芯片的手机,就可以收到北斗卫星的导航信号。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销量已突破1亿片,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市场申请入网的智能手机,超过75%支持北斗定位。就连大家非常熟悉的共享单车,也大量使用了北斗定位系统。可以说,北斗早已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研发周期最长、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复杂的航天系统工程,是我国改革开放40余年来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
(选文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对“卫星导航系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只要是卫星导航系统,都能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的高精度定位、导航、测速、授时等服务。
B.美国的GPS、中国的北斗系统是卫星导航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欧盟的伽利略系统是科学研究系统。
C.拥有自主建设和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对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意义重大。
D.卫星导航系统可以保证卫星在正确的轨道上飞行。
(2)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选文思路清晰,按照逻辑顺序依次介绍了研制北斗系统的原因、北斗系统独特的服务功能、北斗系统目前的应用情况。
B.目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专门设计了反向链路,求救者不仅可以发出求救信息,还可以收到救援人员的反馈信息。
C.由我国自主研制的GP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系统组网完成。
D.第⑥段引用GPS之父帕金森教授的话对GPS一体化功能的赞誉,说明了GPS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
(3)北斗系统已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气象测报、防灾减灾以及公共安全等领域广泛应用,结合选文解释北斗系统被广泛应用的原因。(3分)
 ①北斗系统提升了卫星性能,能向用户提供精密测量测绘数据;②北斗系统能为水上、陆地和空中遇险目标提供定位和救援服务;③北斗系统具备在没有网络信号条件下的通信功能;④应用方便,只要拥有一部装有北斗芯片的手机,就能收到北斗系统的导航信号。 
2.实用性文本阅读。
中国空间站
①空间站又称太空站、航天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防、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空间站体积比较大,结构复杂,在轨飞行时间较长,有多种功能,能开展的太空科研项目也多而广。
②中国空间站包括核心舱、一号二号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各飞行器既具备独立的飞行能力,又可以与核心舱组合成多种形态的空间组合体,在核心舱统一调度下协同工作,完成空间站承担的各项任务。
③核心舱模块分为节点舱、生活控制舱和资源舱。主要任务包括为航天员提供居住环境,支持航天员的长期在轨驻留,支持飞船和扩展模块对接停靠并开展少量的空间应用实验,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核心舱有五个对接口,可以对接一艘货运飞船、两艘载人飞船和两个实验舱,另有一个供航天员出舱活动的出舱口。
④实验舱全长约14.4米,最大直径约4.2米,发射质量20吨~22吨。空间站核心舱以组合体控制任务为主,二号实验舱以应用实验任务为主,一号实验舱兼有二者功能。一号、二号实验舱先后发射,具备独立飞行功能,与核心舱对接后形成组合体,可开展长期在轨驻留的空间应用和新技术实验,并对核心舱平台功能予以备份和增强。
⑤载人飞船是能保障航天员在外层空间生活和工作以执行航天任务并返回地面的航天器,又称宇宙飞船。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神舟飞船采用三仓一段,即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由13个分系统组成。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太空飞船,也是中国第六艘载人飞船,已与“天宫二号”进行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已经基本掌握了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
⑥货运飞船最大直径约3.35米,发射质量不大于13吨。货运飞船是空间站的地面后勤保障系统。一是补给空间站的推进剂消耗和空气泄漏,运送空间站维修和更换设备,延长空间站的在轨飞行寿命;二是运送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用品,保障空间站航天员在轨长期驻留和工作;三是运送空间实验设备和用品,支持和保障空间站具备开展极大规模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的条件。
⑦到2024年国际空间站退役时,中国可能成为全球唯一拥有空间站的国家。届时,中国空间站将为全球科学家提供科学研究和实验机会,满足最新最好的空间探索及空间资源利用等科研需要。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C )
A.空间站具有体积大、结构复杂、在轨飞行时间长、功能多等特点。
B.第③~⑥段是围绕第②段来写的,与其结构关系是“总—分”。
C.第⑤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下定义、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D.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从三个方面说明货运飞船是空间站的地面后勤保障系统,使读者一目了然。
(2)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
A.中国空间站包括核心舱、一号二号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各飞行器具备独立的飞行能力,各自独立地完成空间站分配的各项任务。
B.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太空飞船,也是中国第六艘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进行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已经基本掌握了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
C.到2024年国际空间站退役时,中国空间站将为全球科学家提供科学研究和实验机会。
D.读完选文,畅想未来:中国载人航天发展进入崭新的阶段,科学家们将来可能会利用中国空间站寻找外星生命,可以在空间站培养动植物等,进行各种探索与研究。
(3)选文第⑦段加点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不能。“可能”表示不确定从现在到2024年国际空间站退役时的这段时间内,会不会有其他国家的空间站建立,如果删去,就是到2024年只有中国有空间站,说法太绝对,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训练
实用性文本阅读过关检测卷(一)
(每道题9分,满分:18分 得分:________)
一、(202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揭开“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神秘面纱
邱晨辉
伴随“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被火星引力捕获,其环绕器结构也揭开了神秘面纱。“天问一号”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其中,环绕器具备三大功能:飞行、通信和探测。
为了克服地球的强大引力、奔向火星,“天问一号”探测器总重量不能超过5000千克,但为了到达遥远的火星,它又至少需要携带2500千克的推进剂。除去着陆巡视器占去的1300千克重量份额,环绕器自身干重被严格限制在1200千克以内。
环绕器的1200千克包含结构和其他各种设备的重量,还要兼顾2.5米可展开驱动天线、太阳电池阵、高分辨率相机等多种大体积设备的安装要求。如何在重量有限的情况下实现高效的承载和设备安装,成为环绕器结构团队面前的一只“拦路虎”。
对航天器来说,质心越低、重量越轻,发射成本就越小,探测器多1克的重量,付出的发射成本将远超1克黄金。为了继续“减重”,环绕器结构团队还把目光投向重量最大的结构核心部件——中心承力筒,并创新采用了“全复合材料主承力结构”,在材料上下功夫,使得环绕器在苛刻限重的条件下实现高效承载。
“天问一号”探测器飞向火星的过程中,如何靠自己找到火星?
“天问一号”探测器上配置的光学导航敏感器,可以利用拍摄的恒星与火星图像,精确计算出自身的飞行姿态、位置与速度,实现相对火星的自主导航。
综合电子分系统被称为“天问一号”环绕器的“最强大脑”,负责环绕器信息的管控。
在“天问一号”环绕器对火星进行探测的过程中,环绕器上的各种科学仪器都会产生大量的科学数据,这些数据必须发回地面,再由科学家们进行研究。此外,环绕器上的光学导航敏感器和红外导航敏感器产生的数据,也需要发回地面进行进一步分析,综合电子分系统负责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储存,并在合适的时机传输回地球。
通常情况下,环绕地球运行的卫星都是由地面控制中心根据卫星的实时状态和任务要求进行控制的。但与地球卫星不同,火星环绕器由于器地距离远、通信时间延迟长,往往来不及依靠地面指令对探测器进行实时处理。此外,深空探测器与地面站通信存在独特的“日凌”现象,即当探测器、地球和太阳位置处于同一直线时,太阳辐射会干扰地球与火星之间的射频信号传输,导致通信中断。因此,“日凌”期间,环绕器必须“自己照顾好自己”。
针对这些情况,环绕器综合电子分系统的研制团队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攻关,设计出了深空探测长时间无上行指令自主管理机制、整器断电再恢复功能等,让环绕器在必要时能“自己照顾好自己”,实现了环绕器在轨自主运行时间大于60天的能力。
2021年2月12日,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天问一号”抵达火星轨道过程中的影像。执行此次拍摄任务的工程测量分系统,就是火星捕获“大片”背后的“摄影师”。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天问一号”环绕器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天问一号”环绕器包含结构和其他各种设备的重量不能超过1200千克,还要兼顾多种大体积设备的安装要求。
B.“天问一号”环绕器重量最大的结构核心部件——中心承力筒采用结构方面的创新技术,从而实现了高效承载。
C.环绕器上的综合电子分系统直接将各种科学仪器产生的大量科学数据发回地面,再由科学家们进行研究。
D.与地球卫星不同,由于器地距离远、通信时间延迟长,火星环绕器不依靠地面指令对探测器进行实时处理。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天问一号”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具备飞行、通信和探测三大功能。
B.“天问一号”探测器要想到达遥远的火星,就必须携带不少于2500千克的推进剂。
C.“天问一号”探测器利用光学导航敏感器拍摄火星图像,实现宇宙深空的自主导航。
D.“日凌”现象是指探测器、地球处于太阳同一侧时,太阳辐射干扰导致通信中断。
(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篇科普文章通过对“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介绍,让我们了解中国深空探测的伟大成就。
B.文章主要介绍了“天问一号”探测器中环绕器的结构,还介绍了火星环绕器的部分工作原理。
C.文章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除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外,还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D.本文的语言严谨通俗,科学规范,既运用大量科学专用术语,也有许多形象的生活语言。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
①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靠谱的刷脸技术
②刷脸认证的靠谱程度到底有多高?准确度能与人眼识别相比吗?对此,有关专家举了个例子:像电影里那样采用人皮面具这招,已无法从目前人脸识别技术下蒙混过关,因为其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9.99%。
③刷脸支付具有以下特点:采用人脸检测技术,可防止用照片、视频冒充真人,有高安全性;人脸比对结果实时返回,有高实时性;采用海量人脸比对,有高准确率。例如某餐饮企业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用3D红外深度摄像头进行检测,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照片、视频等,能有效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
尤其利好老年人
④刷脸技术用于银行卡等的小额支付时,对老年人很友好。老年人一般记性会变差,各种卡的密码又不能设得太简单。刷脸支付,用户不必记住多个复杂的密码,降低了老年用户使用难度。
⑤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在授权的应用程序上,用户刷脸完成身份核验后,就能领取电子交通卡、电子社保卡等,不再需要随身携带实体证件。部分人担心的因化妆等使容颜发生变化的问题,要看具体情况。机器可识别化妆,但若整容幅度过大,或脸部信息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则可能无法识别。不过,使用者只需去系统更新脸部照片就可解决。
进入“弱隐私”时代
⑥刷脸支付就好比是一把“芝麻开门”的钥匙,开启系统进入应用过程中,大量用户的“人脸”信息被采集并储存。与之连通的商业机构等均有可能“正当”地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还有你的脸,甚至你不同的表情等。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方环伺围猎的目标。但并不是说,“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只是刷脸技术的成熟,让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弱隐私”时代。加之行业内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标准,使得形势更为严峻。
⑦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个人信息收录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看好我们的“脸”,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根据谈璎同题文章改编)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人脸识别技术。
B.第②段举电影里的例子,是为了具体说明刷脸认证准确度高,已无法在“人脸识别技术下蒙混过关”。
C.第⑥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说明了各方对个人信息的争相抢夺。
D.文末加点的“脸”指代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你的脸、你的不同表情等。
(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3分)(   )
A.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B.刷脸支付具有高安全性、高实时性、高准确率的特点。
C.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
D.“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
(3)文章题目“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隐含着哪些意思?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探究。(3分)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训练
实用性文本阅读过关检测卷(一)(教师版)
(每道题9分,满分:18分 得分:________)
一、(202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揭开“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神秘面纱
邱晨辉
伴随“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被火星引力捕获,其环绕器结构也揭开了神秘面纱。“天问一号”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其中,环绕器具备三大功能:飞行、通信和探测。
为了克服地球的强大引力、奔向火星,“天问一号”探测器总重量不能超过5000千克,但为了到达遥远的火星,它又至少需要携带2500千克的推进剂。除去着陆巡视器占去的1300千克重量份额,环绕器自身干重被严格限制在1200千克以内。
环绕器的1200千克包含结构和其他各种设备的重量,还要兼顾2.5米可展开驱动天线、太阳电池阵、高分辨率相机等多种大体积设备的安装要求。如何在重量有限的情况下实现高效的承载和设备安装,成为环绕器结构团队面前的一只“拦路虎”。
对航天器来说,质心越低、重量越轻,发射成本就越小,探测器多1克的重量,付出的发射成本将远超1克黄金。为了继续“减重”,环绕器结构团队还把目光投向重量最大的结构核心部件——中心承力筒,并创新采用了“全复合材料主承力结构”,在材料上下功夫,使得环绕器在苛刻限重的条件下实现高效承载。
“天问一号”探测器飞向火星的过程中,如何靠自己找到火星?
“天问一号”探测器上配置的光学导航敏感器,可以利用拍摄的恒星与火星图像,精确计算出自身的飞行姿态、位置与速度,实现相对火星的自主导航。
综合电子分系统被称为“天问一号”环绕器的“最强大脑”,负责环绕器信息的管控。
在“天问一号”环绕器对火星进行探测的过程中,环绕器上的各种科学仪器都会产生大量的科学数据,这些数据必须发回地面,再由科学家们进行研究。此外,环绕器上的光学导航敏感器和红外导航敏感器产生的数据,也需要发回地面进行进一步分析,综合电子分系统负责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储存,并在合适的时机传输回地球。
通常情况下,环绕地球运行的卫星都是由地面控制中心根据卫星的实时状态和任务要求进行控制的。但与地球卫星不同,火星环绕器由于器地距离远、通信时间延迟长,往往来不及依靠地面指令对探测器进行实时处理。此外,深空探测器与地面站通信存在独特的“日凌”现象,即当探测器、地球和太阳位置处于同一直线时,太阳辐射会干扰地球与火星之间的射频信号传输,导致通信中断。因此,“日凌”期间,环绕器必须“自己照顾好自己”。
针对这些情况,环绕器综合电子分系统的研制团队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攻关,设计出了深空探测长时间无上行指令自主管理机制、整器断电再恢复功能等,让环绕器在必要时能“自己照顾好自己”,实现了环绕器在轨自主运行时间大于60天的能力。
2021年2月12日,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天问一号”抵达火星轨道过程中的影像。执行此次拍摄任务的工程测量分系统,就是火星捕获“大片”背后的“摄影师”。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天问一号”环绕器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天问一号”环绕器包含结构和其他各种设备的重量不能超过1200千克,还要兼顾多种大体积设备的安装要求。
B.“天问一号”环绕器重量最大的结构核心部件——中心承力筒采用结构方面的创新技术,从而实现了高效承载。
C.环绕器上的综合电子分系统直接将各种科学仪器产生的大量科学数据发回地面,再由科学家们进行研究。
D.与地球卫星不同,由于器地距离远、通信时间延迟长,火星环绕器不依靠地面指令对探测器进行实时处理。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B )
A.“天问一号”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具备飞行、通信和探测三大功能。
B.“天问一号”探测器要想到达遥远的火星,就必须携带不少于2500千克的推进剂。
C.“天问一号”探测器利用光学导航敏感器拍摄火星图像,实现宇宙深空的自主导航。
D.“日凌”现象是指探测器、地球处于太阳同一侧时,太阳辐射干扰导致通信中断。
(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这篇科普文章通过对“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介绍,让我们了解中国深空探测的伟大成就。
B.文章主要介绍了“天问一号”探测器中环绕器的结构,还介绍了火星环绕器的部分工作原理。
C.文章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除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外,还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D.本文的语言严谨通俗,科学规范,既运用大量科学专用术语,也有许多形象的生活语言。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
①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靠谱的刷脸技术
②刷脸认证的靠谱程度到底有多高?准确度能与人眼识别相比吗?对此,有关专家举了个例子:像电影里那样采用人皮面具这招,已无法从目前人脸识别技术下蒙混过关,因为其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9.99%。
③刷脸支付具有以下特点:采用人脸检测技术,可防止用照片、视频冒充真人,有高安全性;人脸比对结果实时返回,有高实时性;采用海量人脸比对,有高准确率。例如某餐饮企业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用3D红外深度摄像头进行检测,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照片、视频等,能有效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
尤其利好老年人
④刷脸技术用于银行卡等的小额支付时,对老年人很友好。老年人一般记性会变差,各种卡的密码又不能设得太简单。刷脸支付,用户不必记住多个复杂的密码,降低了老年用户使用难度。
⑤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在授权的应用程序上,用户刷脸完成身份核验后,就能领取电子交通卡、电子社保卡等,不再需要随身携带实体证件。部分人担心的因化妆等使容颜发生变化的问题,要看具体情况。机器可识别化妆,但若整容幅度过大,或脸部信息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则可能无法识别。不过,使用者只需去系统更新脸部照片就可解决。
进入“弱隐私”时代
⑥刷脸支付就好比是一把“芝麻开门”的钥匙,开启系统进入应用过程中,大量用户的“人脸”信息被采集并储存。与之连通的商业机构等均有可能“正当”地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还有你的脸,甚至你不同的表情等。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方环伺围猎的目标。但并不是说,“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只是刷脸技术的成熟,让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弱隐私”时代。加之行业内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标准,使得形势更为严峻。
⑦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个人信息收录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看好我们的“脸”,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根据谈璎同题文章改编)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人脸识别技术。
B.第②段举电影里的例子,是为了具体说明刷脸认证准确度高,已无法在“人脸识别技术下蒙混过关”。
C.第⑥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说明了各方对个人信息的争相抢夺。
D.文末加点的“脸”指代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你的脸、你的不同表情等。
(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3分)( D )
A.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B.刷脸支付具有高安全性、高实时性、高准确率的特点。
C.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
D.“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
(3)文章题目“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隐含着哪些意思?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探究。(3分)
 刷脸技术准确、便捷,“刷脸时代”的到来是必然的,我们要做好拥抱这个时代的准备;但刷脸的同时可能会泄露个人隐私,让我们进入一个“弱隐私”时代,我们要提高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