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走,欣赏啊主题单元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慢慢走,欣赏啊主题单元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4 08:5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标题
慢慢走,欣赏啊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
所需时间
课内7课时+课外8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走进文学作品这片激情的森林、诗化的王国,我们忽聆泉听松,忽迷花倚石,不禁意荡心驰,目眩神迷。文学鉴赏的核心就是美的探寻——感悟美,发现美,创造美:通过活泼流转的美的体验,将文学作品这块感情的结晶重新熔化,重新奔涌,汇进我们的生命之流;通过富于灵性的美的发现,使文学作品这抔“美的息壤”,焕发出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本专题分为三个部分:“一花一世界”、“永远新的旧故事”和“总借黛玉一双俊眼”。第一部分活动体验的重点是鉴赏散文的意境美或细节美,第二部分活动体验的重点是鉴赏小说的情节美或环境美,第三部分活动体验的重点是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美。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能使学生能概括提炼鉴赏方法,运用鉴赏方法参加鉴赏活动,在鉴赏活动中进行个性解读、多元解读,开拓创新阅读的空间。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鉴赏学习《祝福》通过倒叙手法、肖像描写、环境渲染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手法。回味自己的孤独体验,能够用片段文字比较准确地描写自己“孤独”时的情状。
2. 能了解《祝福》中肖像描写、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3. 了解、体会、分析、评价沈从文小说所表现的人性美、自然美,风俗美(联系时代)。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对文本后面链接的学习资料的研读,能够提炼概括出鉴赏意境美、细节美、情节美、环境美和人物性格美的鉴赏方法。 2、学生运用提炼概括的鉴赏方法进行审美的活动体验,能充分感受作品的意境美、细节美、情节美、环境美和人物性格美。 3、学生通过自主地、个性化地阅读鉴赏,能初步实现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创新阅读。 4.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能够通过对语音轻重、高低、长短的把握,朗读《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节选)》,传达出作品蕴涵的美感。
2.鉴赏《边城(节选)》所描绘的古朴又绚丽的湘西风俗画卷,及边城的风景美、风俗美与人情美。
3. 能从自然、社会和风习等方面鉴赏小说《边城(节选)》的风景美、风俗美与人情美。
4、了解《林黛玉进贾府》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所见所闻,展示了贾府豪华的环境、奢侈的生活、森严的等级礼法。
对应课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鉴赏的要求是:“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高中语文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属“活动体验”单元,分“一花一世界”、“永远新的旧故事”、“总借俊眼传出来”三个文学作品板块。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仔细地品味美,品味情趣丰富的人生,提高阅读鉴赏力。此专题是文学性作品欣赏专题,选取了不同风格、不同体裁、不同题材的7篇文章,有小说、散文(抒情、写人散文)等。通过教学,进一步从文学性作品中汲取人文艺术营养,领略文学大观园的美色乐趣。
本专题写作训练,则与文学类文本阅读相配套。“写作指导”对如何鉴赏文学作品提出了四点要求。“写作实践”则列了两个话题片段训练、两个鉴赏性作文训练。本专题通过鉴赏活动,来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文学鉴赏的核心就是美的探寻——感悟美,发现美,创造美:通过活泼流转的美的体验,将文学作品这块感情的结晶重新融化,使它重新奔涌的情感之流,汇进我们的生命长河;通过富于灵性的美的发现,使文学作品这抔“美的息壤”,焕发出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本专题三个板块的鉴赏体验活动分三方面:
“一花一世界”:活动体验的重点是鉴赏写景状物类散文的意境美、写人记事类散文的细节美;
“永远新的旧故事” :活动体验的重点是鉴赏小说的情节美、环境美;
“总借俊眼传出来” :活动体验的重点是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美。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总的目标是使学生能概括提炼鉴赏方法,运用鉴赏方法参加鉴赏活动,在鉴赏活动中进行个性解读、多元解读,拓展语文学习新的天地,开拓创新阅读的空间。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荷塘月色》文章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2.《红楼梦》前五回在整篇小说的作用和地位是什么?
3.《边城(节选)》的语言有何特点?
专题划分
专题一: “一花一世界”
专题二:“永远新的旧故事”
专题三:“总借俊眼传出来”
专题一
红楼梦专题活动
所需课时
课内3课时+课外2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4篇课文,《荷塘月色》描写荷塘(月下的荷塘)、月色(荷塘上的月色)的美景,表现了作者渴望自由、不满现实、幻想超脱却又无法超脱的心境;《听听那冷雨(节选)》中作者在不同地方听雨、看雨、体味雨串起的一系列人生的感悟,表达了游子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深的眷恋。《金岳霖先生》(写人散文)(汪曾祺)通过金岳霖先生,让我们了解和学习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真理、执着知识学问、真诚待人、心无城府、天真无暇、热爱生活、平凡而又超脱的本质特征;《亡人逸事》(写人散文)(孙犁)让我们了解体会中国传统的人与人之间互相体谅、关心的人情美,亲情美。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体会简洁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而又优美多姿的描写语言。多种表达,修辞手法的运用,刻画荷塘景色。
2.学习充满古典韵味和色彩而又简练、优美、富于诗意的语言,多种传统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大量有关 “雨”的典故。
3体会课文清新、自然、平淡、细腻、简练、隽永的语言,白描传神的手法,融真挚深沉的感情于叙事中,是孙犁小说、散文的基本特色。.
本专题问题设计
1.《荷塘月色》在外观形态、内在意象、深层文化意蕴三个层面各有什么特点?
2.《金岳霖先生》和《亡人逸事》中各选几个传神写照的细节,说说它们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
3.《听听那冷雨》所体现的“形散神聚”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仔细分析 。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其 他
写景抒情类叙事类散文的体例和范文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第一课时
1.老师介绍红楼梦前五回情节
第1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第2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第3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4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5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金陵十二钗”
2.小组讨论:投影交流,总结大家对于前五回作用的分析探讨。
3、写作小论文
教学评价
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动情。
2.个人在课堂研讨中能够积极参与,质疑大胆,分析深刻
专题二
永远新的旧故事
所需课时
课内3课时+课外5课时
所需课时
课内3课时+课外5课时
活动专题2概述 (对专题内容进行简要的概述,并可附上相应的思维导图)
能联系读过的鲁迅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和体会鲁迅作品的战斗意义及“启蒙”的意图。分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及人物的典型意义。理清以“我”为穿线人,通过回忆,将祥林嫂一生的两次婚姻遭遇展示,刻画出受封建思想和礼教摧残的劳动妇女悲惨形象,揭露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质,特别是毒害人们心灵的罪恶。小说采用顺叙、倒叙相结合的结构及叙述视角的变化,将更多的内容容纳于一个短篇之中。
体会冷峻、简洁的叙述语言,白描传神的描写语言,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多种手法和效果。《边城(节选)》是选学内容。可以通过梳理作品时序的变化,了解这四章小说时间衔接回环往复、天衣无缝,情节铺设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特点。可以指导学生复述翠翠巧遇二老傩送的情形,通过她从“我是翠翠”到“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的心理变化,以及第六章她望云遐想的心理刻画,领略一个情窦初开的山村少女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大鱼咬你”这句话反复出现,要了解它在作品中的作用。风景美、风俗美和人情美的鉴赏是教学重点。可通过天朗、风轻、水清的环境描写体会湘西山城安静活泼、生机盎然的风景美,通过月夜对歌、龙舟竞渡、端午捉鸭、中秋舞龙耍狮等风俗画笔体会湘西的风俗美,通过单纯的善良、原始的可爱的老船夫、翠翠、傩送等人物形象体会《边城(节选)》的人情美。
本专题学习成果(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成果)
了解鲁迅所塑造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体会《边城》的语言特点。
本专题的
问题设计
1.鲁迅塑造人物的手法有何特点?
2、《边城》的语言有何特点?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绍兴鲁迅纪念馆网站:http://www.luxunhome.com/
常规资源
上海中学语文教材:《故乡》、《一件小事》、《社戏》、《孔乙己》、《药》、《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等
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的其他作品
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环境的教室
其他
网络材料。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1.学生撰写小论文
2分小组交流习作体会
3.全班展示交流。评出优秀作品。
4.教师作单元学习总结。
教学评价
对于《红楼梦》有了初步的了解
激发了孩子们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评价
1.能够比较全面阅读、理解鲁迅的小说;
2.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智慧共享;
3.积极主动参与团队活动,能够正确运用维客技术进行网络交流学习;
4.感受《边城》的艺术特色。
活动专题3
总借俊眼传出来
所需课时
课内2课时+课外2课时
活动专题3概述 (对专题内容进行简要的概述,并可附上相应的思维导图)
本文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所见所闻,展示了贾府豪华的环境、奢侈的生活、森严的等级礼法;传神地描绘了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的性格特征。贾宝玉和林黛玉初次见面,互相爱慕,暗示了以后情节的发展。
本专题学习成果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成果)
1使用多媒体技术,设计贾府的立体平面图。
2.撰写论文,分析贾府内彼此的地位关系。
本专题的
问题设计
1第五回在《红楼梦》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哪些?
2《林黛玉进贾府》中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所见所闻,展示了贾府豪华的环境、奢侈的生活、森严的等级礼法。它们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3小说所展示的人物有哪些特点?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网络教材
常规资源
相关辅导材料
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教室
其他
网络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1.学生撰写小论文
2分小组交流习作体会
3.全班展示交流。评出优秀作品。
4.教师作单元学习总结。
教学评价
对于《红楼梦》有了初步的了解
激发了孩子们阅读名著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