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生命的乐章

文档属性

名称 爱的生命的乐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4 09:0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爱的生命的乐章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7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选题源自鲁人版的必修五的第一单元《爱的生命的乐章》,学习本单元内容,对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其用历史的眼光和理性观念审视爱情,培养成熟的爱情观,也通过对诗歌、戏剧、小说等不同问题的感受,培养其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单元由《孔雀东南飞》《长亭送别》《罗密欧与朱丽叶》三篇讲读课文和外国诗歌组成,既有中国古古典诗歌和戏剧,又有国外文学经典,从各个方面表达了爱的真谛,感情的真挚。
专题的划分是从文体所表达的感情以及如何表达这一感情而设计的,三个专题呈层进式展现。
不同文体对于感情的表达也是不同,如诗歌中的象征手法的使用。通过本单元感受情感,审视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样性的。借助网络平台、图书阅览,搜集有关爱情的有关诗篇及其生平,以及写杜甫的传记、散文等。另外还有诵读,诗朗诵比赛,诗歌剧表演,诗歌创作、诗歌评析文章展示等。
预期成果:能够分析比较性格和命运的关系,解读诗人的思想感情,深入体味主旨句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对本单元作品进行整体感知,完成对主题、情节结构的把握
2、对艺术境界和戏曲语言的把握,揣摩精彩诗句
3、学会通过文字表达内心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1、对本单元作品进行整体感知,完成对主题、情节结构的把握及对艺术境界和戏曲语言的把握,揣摩精彩诗句;
2、通过诵读,体会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分析艺术形象逐渐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诵读,体会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分析艺术形象逐渐鉴赏能力
2.在品味、探究中肯定自身价值,增强合作意识。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在阅读和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2、 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进行诗歌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焦仲卿和刘兰芝各自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焦刘两人为何会成为悲剧?
崔莺莺在离别时既然难分难舍为何又要分离?
专题划分
专题一:当爱情遇上封建礼教 3课时
专题二:性格与命运造就的爱情 2课时
专题三:现代爱情观 2课时
专题一
当爱情遇上封建礼教
所需课时
3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选取《孔雀东南飞》和《长亭送别》,文体分别是诗歌和戏剧,主题都是反映中国古代的妇女对于封建礼教的反抗。基于这一主题,朗诵中的互评,同伴的展示,师生对话,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户外访问,撰写思想评论等多样性活动相应启动。学习成果:理解杜甫的思想,掌握抓住关键语句品读的方法,展示自己的思想评论文章及有关的图文。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品味民族气息和抒情意味,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感受体现的歌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
能结合自己的体验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并撰写思想评论。
能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本专题问题设计
焦仲卿和刘兰芝各自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焦刘两人为何会成为悲剧?
崔莺莺在离别时既然难分难舍为何又要分离?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杜甫的纸质书籍。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孔雀东南飞》
问题:
1.刘兰芝和焦仲卿分别是什么性格?哪个地方能看出来?
2. 两人的悲剧结局到底是谁造成的?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自读诗歌,初步理解诗歌的情感。
班级自由交流,师生互评,形成基本共识。
活动二:《长亭送别》。
问题:
1.描述崔莺莺的心理变化历程?
2.为何崔莺莺不愿意张生前去赶考?
步骤:
1.借助网络资源,搜索《西厢记》等作品,了解崔莺莺对爱情的自由追求。
也可在课外到电子阅览室阅读古代的作品《西厢记》《牡丹亭》等;或做家庭社会调查,理解杜甫悲己的真实性与深刻性。
2.课堂讨论、探究。
3.撰写一篇有关古代爱情的评论文章。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中国古代妇女追求自主的鲜明形象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读出感情,探究深入,网络资源利用充分。
2.对刘兰芝和悲己的理解程度。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批互改思想评论,提出建设性意见,橱窗展示。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探究深入,全空间学习环境有机结合。
专题二
性格与命运造就的爱情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在西方广为流传的作品,有着异常深刻的影响力。这部诗意浓厚的作品在人们的心中已经成为忠贞爱情的象征。基于这一主题,朗诵中的互评,同伴的展示,师生对话,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户外访问,撰写思想评论及展示图文等多样性活动相应启动。学习成果:理解杜甫的思想,掌握抓住关键语句品读的方法,展示自己的思想评论文章及有关图文。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体味作品个性化的语言和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和潜台词。能结合自己的体验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并撰写思想评论。能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本专题问题设计
罗密欧和朱丽叶为什么双双死亡?
比较一下罗密欧朱丽叶与刘兰芝焦仲卿的故事,有何相同之处又有何不同?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杜甫的纸质书籍。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朱丽叶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学生朗读文本,交流自己的看法。
活动二:罗密欧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诗中哪些语句体现出?
学生再读文本,重点品读相关的语句。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活动三:两个人为什么选择死亡,除了外界压力,还有哪些因素影响了他们的决定?
借助网络资源,搜索莎士比亚的名著,在电子阅览室阅读新完整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活动四:观看电影《恋爱中的莎士比亚》,对莎士比亚其人其事能有以了解。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的内涵及根源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读出感情,探究深入,网络资源利用充分。
2.国外的爱情观与中国古代爱情观有何异同。
评价量规: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批互改思想评论,提出建设性意见,橱窗展示。
评价指标:态度端正,方法合理。(10分) ????? 团队合作,交流融洽。(10分) ????? 获取信息,技术熟练。(10分) ???? 搜集资料,针对性强。(20分) ????? 筛选分析,整合到位。(25分) ????? 观点明确,表述严谨。(25分)
专题三
现代爱情观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自读文本现代诗歌选取了《致橡树》《外国诗歌三首》,时代不同,人们的精神面貌不同,对于爱情的理解也有了新的内涵。对此,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学与用的结合为核心,在小组合作的氛围中达到对于现代诗歌爱情观的把握。学生互评,自评,师评,同伴的展示,师生对话,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撰写赏析性的文章等多样性的活动相应启动。学习成果: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撰写赏析性文章并展示。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主题。
本专题问题设计
《致橡树》中舒婷借橡树之口表达了什么心声?
《小花》和《公园里》《当你老了》三首诗歌分别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杜甫诗歌鉴赏的纸质书籍、文章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舒婷的《致橡树》使用了象征手法,橡树、木棉分别具有什么象征意义?
学生品读文本《致橡树》中相应的语句,交流自己的看法。
活动二:外国诗歌三首风格色调明显不同,作者是如何表现其思想感情的?
学生再读文本,谈谈个人见解。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活动三:象征的手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学生找出文本中直抒胸臆的语句,继续品味赏析。
活动四:指导学生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撰写赏析性文章。
借助网络资源,搜索舒婷的诗篇如《神女峰》等,品味其表现手法和思想。网上搜集液汁个和普希金的诗歌赏析性的文章,为自己的写作提供范例,了解这类文章的写作要求及方法,完成赏析性文章的撰写。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象征表现手法的掌握及运用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正确,掌握到位。学以致用,运用灵活。参与积极,踊跃发言。
精力专注,紧跟节奏。
2.赏析性文章
评价量表:学生自评、互评,师评
评价指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布局谋篇,逻辑性强。 ????? 认识深刻,材料丰富。用词贴切,评析得当。